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农村地区6~11月龄婴儿看护人压力性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何雅荻 徐天昕 +3 位作者 田一然 咸显南 吴玉菊 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0-496,共7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看护人压力性喂养现状,探寻压力性喂养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选取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6~11月龄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及其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婴儿及其看护人社会人口学特征、压力性... 目的了解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看护人压力性喂养现状,探寻压力性喂养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选取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6~11月龄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及其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婴儿及其看护人社会人口学特征、压力性喂养水平、喂养环境以及看护人的负性情绪。运用分位数回归分析婴儿看护人压力性喂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358对婴儿及其看护人,看护人压力性喂养行为得分为11(8,14)分。婴儿胎次是看护人压力性喂养的保护因素(β_(25)=-1.17,P<0.001;β_(50)=-1.40,P=0.002;β_(75)=-2.18,P<0.001),进食时是否玩玩具(β_(25)=1.00,P<0.001;β_(50)=1.20,P=0.003;β_(75)=1.42,P<0.001)、是否看电视/手机(β_(25)=0.50,P=0.048;β_(50)=1.07,P=0.004)则是危险因素。在75分位数,看护人抑郁是压力性喂养的危险因素(β_(75)=0.94,P=0.015)。看护人教育程度(β_(25)=0.83,P=0.034;β_(50)=0.87,P=0.021)、家庭收入(β_(75)=1.09,P=0.012)与压力性喂养得分在不同分位数点也有显著关联。结论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看护人压力性喂养方式有待改善。应基于婴儿及其家庭特征,开展针对改善喂养环境以及看护人心理健康状态相关的喂养行为指导,以促进农村地区婴儿看护人的科学喂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护人 喂养方式 婴儿 压力性喂养 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儿童膳食多样性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睿乾 杜艳 +5 位作者 吴玉菊 叶睿雪 孙畅 张菊英 沈丽琴 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6-243,共8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儿童膳食多样性及生长发育现状,探究膳食多样性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汉族、藏族和彝族农村地区18~36月龄儿童及其主要看护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 目的了解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儿童膳食多样性及生长发育现状,探究膳食多样性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汉族、藏族和彝族农村地区18~36月龄儿童及其主要看护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儿童及其看护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家庭基本情况。按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衡量家庭和个人膳食多样性的准则》计算儿童膳食多样性得分(DDS)。采用标准的人体学测量设备测量儿童的身高(长)和体重,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计算儿童的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儿童膳食多样性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092名儿童,DDS为(4.8±1.7)分,低膳食多样性(DDS≤4)的儿童所占比例为45.3%。汉族儿童的DDS[(5.8±1.4)分]均高于藏族儿童[(4.9±1.6)分]和彝族儿童[(3.9±1.6)分](P均<0.001)。儿童生长迟缓(HAZ<-2)率、低体重(WAZ<-2)率以及消瘦(WHZ<-2)率分别为21.1%、4.9%、2.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儿童性别、月龄、出生体重、是否早产、父母身高因素后,DDS与HAZ呈正相关(β=0.206,95%CI=0.158~0.254,P<0.001),进一步调整家庭固定资产、民族、看护人类型、看护人文化程度因素后,DDS与HAZ仍呈正相关(β=0.077,95%CI=0.026~0.128,P=0.003)。结论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儿童的膳食多样性情况较差,且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其中彝族农村地区问题尤为突出。儿童DDS与HAZ呈正相关。建议针对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的儿童膳食特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指导,从而改善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 膳食多样性 儿童 民族差异 农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就医延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3
作者 冷芳群 周奕杉 +5 位作者 廖晨帆 杜艳 吴玉菊 王睿乾 蔡正杰 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常见症状的就医延迟现状,并探索影响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常见症状就医延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7月在四川省自贡市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采用入户面对面问卷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本研...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常见症状的就医延迟现状,并探索影响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常见症状就医延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7月在四川省自贡市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采用入户面对面问卷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本研究以过去1年在家居住半年以上且最近1个月有就医经历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42名,就医延迟发生率为13.45%(46/34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65岁人群相比,≥65岁人群更可能发生就医延迟(OR=2.187,95%CI=1.074~4.457,P=0.031),农村居民对乡镇卫生院的总体质量评价评分越高,越不容易发生就医延迟(OR=0.854,95%CI=0.735~0.992,P=0.039)。结论四川省农村居民常见症状的就医延迟行为的发生情况较低,农村居民的年龄和居民对乡镇卫生院的总体质量评价均不同程度影响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的就医延迟的发生,建议重点增强农村老年人的疾病预防意识,并通过增加对乡镇卫生院的卫生资源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和能力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总体水平,引导居民及时利用卫生资源,减少就医延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就医延迟行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偏远农村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与其营养包喂服行为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田璐 孙畅 +5 位作者 叶睿雪 高洁 廖颖 郑莉 沈丽琴 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5-821,共7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以及营养包喂服行为的现状,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选择6~24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婴幼儿及其... 目的分析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以及营养包喂服行为的现状,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选择6~24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婴幼儿及其看护人的基本特征、看护人的营养包喂服行为,运用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对看护人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5个维度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估。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与其营养包喂服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共调查895对婴幼儿及其看护人。在看护人人格特质方面,外向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01±2.64)分、宜人性维度的平均分为(10.60±1.99)分、尽责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41±2.06)分、情绪稳定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01±2.38)分、开放性维度的平均分为(8.57±2.29)分。在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方面,营养包有效喂服率为53.3%(477/89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看护人的尽责性人格特质(OR=1.08,95%CI=1.004~1.153,P=0.038)是其有效喂服营养包的保护因素。结论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不容乐观,具有高尽责性人格的看护人给其婴幼儿有效喂服营养包的可能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偏远农村 婴幼儿看护人 营养包喂服行为 大五人格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