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原胶在玉米浆-氮磷钾悬浮肥中的应用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孙崇庆 徐露 +5 位作者 许德华 余军霞 严正娟 李雪 钟本和 王辛龙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2,共6页
以黄原胶为悬浮助剂,提升玉米浆-氮磷钾悬浮肥的稳定性,通过流变特性、离心稳定性、冷热储稳定性测试研究了黄原胶对悬浮肥的增稳效果,并结合红外光谱、Zeta电位表征揭示了其增稳机理。结果表明,当黄原胶加量为0.5%时,悬浮肥体系的Zeta... 以黄原胶为悬浮助剂,提升玉米浆-氮磷钾悬浮肥的稳定性,通过流变特性、离心稳定性、冷热储稳定性测试研究了黄原胶对悬浮肥的增稳效果,并结合红外光谱、Zeta电位表征揭示了其增稳机理。结果表明,当黄原胶加量为0.5%时,悬浮肥体系的Zeta电位为-22.00 mV,触变环面积达到388.1 Pa·s^(-1);2400 r·min^(-1)离心30 min后,悬浮肥离心沉降率为0;经冷热储14 d的悬浮肥晶体生长明显被抑制;黄原胶主要通过增稠作用、空间位阻作用及静电排斥作用增强悬浮肥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肥 玉米浆 湿法磷酸 悬浮助剂 黄原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磺还原分解磷石膏制硫化钙过程磷、氟杂质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珊 张达平 +2 位作者 杨秀山 赵强 孔行健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117,共8页
硫磺还原分解磷石膏制硫酸联产低碳钙基材料是实现磷石膏规模化消纳和循环经济利用的有力途径。明晰磷、氟这两种关键杂质在磷石膏分解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对调控硫磺还原分解磷石膏反应有重要作用。首先对磷石膏的性质及组成做了全面... 硫磺还原分解磷石膏制硫酸联产低碳钙基材料是实现磷石膏规模化消纳和循环经济利用的有力途径。明晰磷、氟这两种关键杂质在磷石膏分解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对调控硫磺还原分解磷石膏反应有重要作用。首先对磷石膏的性质及组成做了全面解析,确定了磷、氟杂质在磷石膏中的存在形式,通过热力学软件模拟计算揭示了这两种杂质在反应前后的物相转变。利用纯石膏探讨了影响硫磺分解磷石膏制硫化钙的关键因素,在优化条件下,探讨了不同含量的磷、氟杂质在分解过程中的迁移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800℃、反应时间为2.0 h、硫磺物质的量分数为40%时,硫酸钙的分解率达98%以上。在该条件下,磷杂质主要以难溶性磷的形式存在于固相产物中,且部分共晶磷会释放出来以难溶性磷的形式存在;氟则主要以难溶性氟的形式存在,并且有少部分进入气相产物中。该研究结果可为磷石膏循环经济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 硫酸钙 硫化钙 磷石膏 杂质 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酸镁铵的制备工艺研究
3
作者 许淼 许德华 +2 位作者 首志欣 杨文贡 王辛龙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8-93,共6页
针对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生产过程中副产物磷酸镁铵难以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焙烧制备含钙镁等中微量元素磷肥(聚磷酸镁铵)的新思路,在焙烧温度为250~550℃、焙烧时间为0.5~3.0 h的条件下,开展了磷酸镁铵制备聚磷酸镁铵的工艺及... 针对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生产过程中副产物磷酸镁铵难以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焙烧制备含钙镁等中微量元素磷肥(聚磷酸镁铵)的新思路,在焙烧温度为250~550℃、焙烧时间为0.5~3.0 h的条件下,开展了磷酸镁铵制备聚磷酸镁铵的工艺及机理研究,并通过热重-傅里叶红外(TG-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气物理吸附仪、激光粒度仪对样品的晶型、焙烧过程中的样品质量变化及气相产物、形貌、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及颗粒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揭示了反应过程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焙烧温度和延长焙烧时间都能促进磷酸盐的聚合及提高脱氮率,基于产物中磷形态分布和脱氮率等指标得出焙烧的优选焙烧温度为350℃、焙烧时间为2 h时,在此条件下所得聚磷酸镁铵中磷的聚合度分布为1~3,聚合率达到45.28%,脱氮率达到79.90%。得到的聚磷酸镁铵相比原样磷酸镁铵,有效钙、有效镁及水溶磷和有效磷等养分指标均有30%以上的提升,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含钙镁等中微量元素的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镁铵 聚磷酸镁铵 脱氮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普鲁士蓝类似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李帅 张艺菲 +4 位作者 马伊扬 赵思博 刘洪全 石盛庭 钟艳君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543,共19页
锂资源紧缺推动了钠离子电池的研究热潮,普鲁士蓝类似物(PBAs)因具有低成本、快速离子传输、结构稳定和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热门选择。特别是铁基普鲁士蓝类似物(Fe-PBAs),因铁资源丰富,工业化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锂资源紧缺推动了钠离子电池的研究热潮,普鲁士蓝类似物(PBAs)因具有低成本、快速离子传输、结构稳定和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热门选择。特别是铁基普鲁士蓝类似物(Fe-PBAs),因铁资源丰富,工业化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分析了Fe-PBAs的结构特征、电化学特性,全面梳理了该材料在制备方法与电化学性能提升策略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抑制[Fe(CN)_(6)]空位缺陷的产生和结晶水的引入,并激活低自旋态Fe的电化学活性,是提升Fe-PBAs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在制备方法上,综述了共沉淀法、水热法及球磨法等主流技术路径的最新研究进展,展现了Fe-PBAs制备技术的多样性和发展潜力。针对Fe-PBAs的电化学性能提升,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离子掺杂、形貌结构调控、表面包覆改性、合成流程优化以及电解液优化等策略的增效机制、应用效果与潜在局限性。最后,对Fe-PBAs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提出了展望,强调了持续优化制备工艺,深入改性拓展新路径,AI技术赋能以及新型反应器应用的重要性。旨在为Fe-PBAs正极材料乃至钠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铁基普鲁士蓝类似物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硝磷酸体系深度脱钙工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俊虎 王波 +3 位作者 李相桥 杨秀山 许德华 张志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1-655,共5页
采用硫酸对硝酸分解磷矿后的冷冻母液进行深度脱钙,考察了温度、时间、硫酸用量和反应物中氧化钙含量对脱钙率的影响,筛选出对脱钙率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响应曲面实验,得出各工艺参数与脱钙率关联的数学模型,预测最优工艺条件下的脱钙率... 采用硫酸对硝酸分解磷矿后的冷冻母液进行深度脱钙,考察了温度、时间、硫酸用量和反应物中氧化钙含量对脱钙率的影响,筛选出对脱钙率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响应曲面实验,得出各工艺参数与脱钙率关联的数学模型,预测最优工艺条件下的脱钙率。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0℃,硫酸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10%,氧化钙含量为5.84%时脱钙率最高,此时预测值为97.30%,实验值为97.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法湿法磷酸 脱钙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酸钙镁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苗林平 许淼 +3 位作者 王辛龙 严正娟 许德华 杨晶旭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3-68,共6页
针对湿法磷酸渣和磷尾矿难以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焙烧湿法磷酸渣和磷尾矿的混合物制备聚磷酸钙镁肥的策略。基于磷尾矿分解率得出磷尾矿与磷酸渣的适宜质量比为0.30,在此条件下磷尾矿的分解率为80.18%。煅烧工艺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和... 针对湿法磷酸渣和磷尾矿难以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焙烧湿法磷酸渣和磷尾矿的混合物制备聚磷酸钙镁肥的策略。基于磷尾矿分解率得出磷尾矿与磷酸渣的适宜质量比为0.30,在此条件下磷尾矿的分解率为80.18%。煅烧工艺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和延长时间都能促使聚磷酸盐链的增长。在焙烧时间为1 h条件下焙烧温度从105℃逐渐升高到460℃,聚磷酸钙镁中磷的平均聚合度从1.00逐渐增加至3.23。其中,焙烧温度为340℃时,聚磷酸钙镁中磷的聚合率超过85%,但是聚合度还在增加。尽管肥料的水溶性随着聚磷酸盐链的增长而逐渐降低,但是当焙烧温度≤340℃时有效磷含量依然大于90%(质量分数)。在340℃焙烧1.0~2.0 h后发现,当焙烧时间为1.0 h时,聚磷酸钙镁中磷的聚合率和平均聚合度分别达到87.4%和2.80。通过工艺条件优化,可在聚合度分布水平上实现聚磷酸盐的可控制备,这也开辟了一种构建缓释肥的新方向。在340℃聚合1.0 h优选出聚合度为1~10分布的聚磷酸钙镁,表现为多孔的非晶态结构,其中有效磷、钙、镁养分含量超过85%(质量分数),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元缓释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渣 磷尾矿 聚磷酸钙镁 聚合度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法处理中低品位高镁胶磷矿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肖勇 杨秀山 +2 位作者 许德华 王辛龙 张志业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76,共6页
通过5因素5水平正交实验获得了高镁胶磷矿脱镁的最优工艺条件:液固质量比为3.0、硝酸用量为0.207 g(以1 g磷矿计)、磷矿细度为150~180μm、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2.5 h。以磷精矿中镁磷比为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到数学模型,该模型的相... 通过5因素5水平正交实验获得了高镁胶磷矿脱镁的最优工艺条件:液固质量比为3.0、硝酸用量为0.207 g(以1 g磷矿计)、磷矿细度为150~180μm、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2.5 h。以磷精矿中镁磷比为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到数学模型,该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26,能够较好地预测高镁胶磷矿的脱镁结果。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进行重复实验,结果表明镁脱除率达到了96.1%,磷损失率仅有0.303%,得到磷精矿的镁磷质量比为0.594%、磷精矿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达31.0%、氧化镁质量分数仅为0.184%,完全达到磷矿湿法加工一等品的要求。研究结果对工业化应用中低品位高镁胶磷矿具有重要的参考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品位磷矿 脱镁 硝酸法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酸制饲料级磷酸氢钙工艺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波 周志鑫 +5 位作者 许德华 杨秀山 张志业 钟艳君 何宾宾 姜威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1-144,151,共5页
针对湿法磷酸渣酸难以利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渣酸制备饲料级磷酸氢钙的工艺路线,并以产品的磷氟比[m(P_(2)O_(5))/m(F)]为指标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脱氟工序pH为2.8时,溶液磷氟比大于250,渣酸中的杂质离子富集于白肥中... 针对湿法磷酸渣酸难以利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渣酸制备饲料级磷酸氢钙的工艺路线,并以产品的磷氟比[m(P_(2)O_(5))/m(F)]为指标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脱氟工序pH为2.8时,溶液磷氟比大于250,渣酸中的杂质离子富集于白肥中,从而达到净化杂质离子的目的,使得溶液中的各元素指标达到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的要求。采用石灰乳对脱氟后的酸液进行中和,可得到w(F)<1.8×10^(-3)、磷氟比大于300且铬、砷、铅等杂质含量都较低的磷酸氢钙产品,满足GB/T 22549—2017《饲料添加剂磷酸氢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级磷酸氢钙 渣酸 脱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聚磷酸铵-尿素硝酸铵-氯化钾体系在5℃下的固液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梁杏娟 吴菁莉 +1 位作者 许德华 王辛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1-326,共6页
采用动态法测定了APP(水溶性聚磷酸铵,18-58-0)-[CO(NH_(2))_(2)-NH_(4)NO_(3)]-KCl-H_(2)O体系及其子体系APP(18-58-0)-[CO(NH_(2))_(2)-NH_(4)NO_(3)]-H_(2)O、KCl-[CO(NH_(2))_(2)-NH_(4)NO_(3)]-H_(2)O、APP(18-58-0)-KCl-H_(2)O在... 采用动态法测定了APP(水溶性聚磷酸铵,18-58-0)-[CO(NH_(2))_(2)-NH_(4)NO_(3)]-KCl-H_(2)O体系及其子体系APP(18-58-0)-[CO(NH_(2))_(2)-NH_(4)NO_(3)]-H_(2)O、KCl-[CO(NH_(2))_(2)-NH_(4)NO_(3)]-H_(2)O、APP(18-58-0)-KCl-H_(2)O在5℃下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利用XRD分析平衡固相物相组成。结果表明:APP(18-58-0)-[CO(NH_(2))_(2)-NH_(4)NO_(3)]-H_(2)O、KCl-[CO(NH_(2))_(2)-NH_(4)NO_(3)]-H_(2)O及APP(18-58-0)-KCl-H_(2)O体系分别含有两个单结晶相区:(NH_(4))_(3)HP_(2)O_(7)、(NH_(4))_(4)P_(2)O_(7);KNO_(3)、KCl;(NH_(4))_(3)HP_(2)O_(7)、KCl;一个共饱和结晶区:(NH_(4))_(3)HP_(2)O_(7)+(NH_(4))_(4)P_(2)O_(7);KNO_(3)+KCl;(NH_(4))_(3)HP_(2)O_(7)+KCl。APP(18-58-0)-[CO(NH_(2))_(2)-NH_(4)NO_(3)]-KCl-H_(2)O体系包含四个单晶区:(NH_(4))_(3)HP_(2)O_(7)、(NH_(4))_(4)P_(2)O_(7)、KNO_(3)、KCl。体系中N+P_(2)O_(5)+K_(2)O含量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46.18%,14.46%。在APP(18-58-0)-[CO(NH_(2))_(2)-NH_(4)NO_(3)]-KCl-H_(2)O体系中,随着溶质的增加,饱和溶液中水的含量逐渐降低,水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总养分N+P_(2)O_(5)+K_(2)O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溶液密度的变化趋势则与总养分N+P_(2)O_(5)+K_(2)O含量变化趋势相吻合。研究结果对配制不同氮磷钾比例的液体肥料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聚磷酸铵 尿素硝酸铵 相平衡 动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磷酸脱氟过程中氟离子及金属离子的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殊 许德华 +3 位作者 杨秀山 严正娟 张志业 王辛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2-306,共5页
硝酸法磷酸脱氟制备饲料级磷酸氢钙拓宽了硝酸法磷酸的产品范围,但是目前对脱氟过程中氟离子及金属离子的反应机理还缺乏认识。对含不同金属离子和氟离子组成的模拟硝磷酸溶液进行中和沉淀分析。结果表明,溶液中游离氟和其它离子(SiF_(6... 硝酸法磷酸脱氟制备饲料级磷酸氢钙拓宽了硝酸法磷酸的产品范围,但是目前对脱氟过程中氟离子及金属离子的反应机理还缺乏认识。对含不同金属离子和氟离子组成的模拟硝磷酸溶液进行中和沉淀分析。结果表明,溶液中游离氟和其它离子(SiF_(6)^(2-))解离生成的F^(-)与Ca^(2+)结合生成CaF_(2)沉淀;金属离子Al^(3+)、Fe^(3+)、Mg^(2+)和Ca^(2+)等与磷酸根结合生成AlPO_(4)、Fe_(5)(PO_(4))_(4)(OH)_(3)·2H_(2)O、MgHPO_(4)·0.78H_(2)O和CaHPO_(4)·2H_(2)O等磷酸盐沉淀,在此过程中生成的磷酸氢钙在不同溶液中有不同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法 湿法磷酸 脱氟机理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法磷酸脱氟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殊 许德华 +3 位作者 李朝荣 杨秀山 王辛龙 张志业 《无机盐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29,共6页
针对以硝酸法湿法磷酸直接制备饲料级磷酸氢钙存在磷氟比(五氧化二磷与氟的质量比)较低的问题,采用化学沉淀法,以钙盐作为脱氟剂,通过间歇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pH、酸解液中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钙浓度等因素对酸解液中磷沉... 针对以硝酸法湿法磷酸直接制备饲料级磷酸氢钙存在磷氟比(五氧化二磷与氟的质量比)较低的问题,采用化学沉淀法,以钙盐作为脱氟剂,通过间歇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pH、酸解液中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钙浓度等因素对酸解液中磷沉淀率和磷氟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变化对溶液的磷沉淀率和磷氟比影响不大,而降低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钙的浓度能够有效地提高溶液的磷氟比、降低磷沉淀率。通过对比脱氟溶液制备饲料级磷酸氢钙的收益变化可得出较优操作条件: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20 min,酸解液中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为7.6%、氧化钙质量分数为3.4%,钙盐中和溶液pH为2.4。在此条件下,脱氟溶液的磷氟比达到230以上、磷损失率小于30%,可为后续饲料级磷酸氢钙的制备提供合格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法 湿法磷酸 沉淀法 脱氟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离子对水溶性聚磷酸铵的水解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燕 王辛龙 +2 位作者 许德华 许德军 杨晶旭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2-76,共5页
近年来水溶性聚磷酸铵(APP)作为螯合液体肥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以两种不同聚合度分布的水溶性APP为原料,系统研究了Mg2+对两种水溶性APP的水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60℃反应110 h后,APP2溶液中Mg2+的质量分数为0、0.5%、1... 近年来水溶性聚磷酸铵(APP)作为螯合液体肥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以两种不同聚合度分布的水溶性APP为原料,系统研究了Mg2+对两种水溶性APP的水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60℃反应110 h后,APP2溶液中Mg2+的质量分数为0、0.5%、1.0%、1.5%、2.0%时,其正磷酸铵的质量分数从未反应时的8.1%分别变为32.7%、31.3%、28.1%、30.7%、32.1%;APP8溶液中Mg2+的质量分数为0、0.5%、1.0%、2.0%、4.0%时,其正磷酸铵的质量分数从未反应时的13.3%分别变为53.3%、51.5%、51.6%、52.4%、46.9%。结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发现Mg2+对水溶性APP的水解具有减缓作用。不同聚合度分布的水溶性APP在相同Mg2+浓度下正磷酸铵含量的变化量有差异,针对作物需求,应该使用不同品质的水溶性A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水解 镁离子 聚合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磷酸酸解玉米芯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原一帆 何福多 +1 位作者 许德华 王辛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26-2330,共5页
利用湿法磷酸酸解玉米芯,制备新型肥料,探讨预处理温度、时间对玉米芯酸解液中各组分含量的影响。采用Saeman模型与双相模型进行分析,建立适用于不同产物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随着酸解温度的升高以及时间的延长,玉米芯越容易发... 利用湿法磷酸酸解玉米芯,制备新型肥料,探讨预处理温度、时间对玉米芯酸解液中各组分含量的影响。采用Saeman模型与双相模型进行分析,建立适用于不同产物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随着酸解温度的升高以及时间的延长,玉米芯越容易发生降解,酸解液中有机物含量增加。单体产物在30 min内以阿拉伯糖为主,超过30 min则以木糖为主。降解产物糠醛与5-羟甲基糠醛(5-HMF)由木糖以及半乳糖降解得到。低聚物与单体含量的变化随温度以及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可以通过调控酸解条件来改变酸解液中不同产物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磷酸 玉米芯 单糖 Saeman模型 双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钙-磷酸-水-异丙醇体系中溶析结晶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志鑫 王波 +2 位作者 许德华 杨秀山 张志业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60,共6页
酸解液中氮磷的高效分离是发展硝酸法湿法磷酸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采用溶析结晶使酸解液中磷以磷酸钙盐形式析出从而达到氮磷分离的研究思路。以异丙醇为溶析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溶析剂加入比(异丙醇与模拟酸解液质量比)、温度、... 酸解液中氮磷的高效分离是发展硝酸法湿法磷酸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采用溶析结晶使酸解液中磷以磷酸钙盐形式析出从而达到氮磷分离的研究思路。以异丙醇为溶析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溶析剂加入比(异丙醇与模拟酸解液质量比)、温度、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溶析时间对析出晶体物相结构以及磷析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析时间不会影响析出晶体物相结构,增大溶析剂加入比、升高温度、降低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都会使得析出的晶体由磷酸二氢钙转变成磷酸氢钙。通过对比磷析出率得出适宜的工艺条件:溶析剂加入比为3∶1、温度为5.0℃、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为30%、溶析时间为1.0 h,在此条件下磷析出率可达73.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钙 磷酸氢钙 溶析结晶 异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磷酸氨法净化生产磷酸二氢铵工艺研究
15
作者 袁景华 吴俊虎 +2 位作者 杨秀山 许德华 张志业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0-56,共7页
针对硫酸法湿法磷酸生产磷酸二氢铵副产磷石膏的问题,基于硝酸法冷冻母液深度脱硝后的净化液,采用氨中和工艺生产工业级磷酸二氢铵,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磷酸浓度、反应时间、搅拌速率、pH、杂质离子浓度等因素对于氨中和工艺的影响。... 针对硫酸法湿法磷酸生产磷酸二氢铵副产磷石膏的问题,基于硝酸法冷冻母液深度脱硝后的净化液,采用氨中和工艺生产工业级磷酸二氢铵,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磷酸浓度、反应时间、搅拌速率、pH、杂质离子浓度等因素对于氨中和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氨中和过程中杂质离子生成磷酸盐沉淀影响磷收率,且杂质离子之间主要以形成复盐沉淀互相影响。通过对比氨中和后滤液的成分可得出最佳工艺条件:P_(2)O_(5)质量分数为15%、反应温度为85℃、搅拌速率为250r/min、反应时间为40min、pH为4.3,最后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磷酸二氢铵产品达到一级产品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铵 硝酸 磷收率 氨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倍率性能锂离子电池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继斌 滑纬博 +3 位作者 郑卓 刘文元 郭孝东 钟本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5-912,共8页
采用改进的碳酸盐共沉淀与高温固相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高倍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扫描(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 采用改进的碳酸盐共沉淀与高温固相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高倍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扫描(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α-Na Fe O2型层状结构(R3m(166)),一次粒径平均大小为157 nm,二次颗粒成球形.同传统碳酸盐制备得到的材料相比,该材料具备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在2.7-4.3 V电压范围内,0.1C(1.0C=180 m A?g-1)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6.4m Ah?g-1,库仑效率为81.9%.在较高倍率下,即0.5C、5.0C和20C时,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6.9、111.3、81.3m Ah?g-1.在1C倍率下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2.9%,高于传统共沉淀法得到的材料(8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倍率性能 改进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掺杂以提升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的高温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祖光 滑纬博 +4 位作者 张军 陈九华 何凤荣 钟本和 郭孝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56-1061,共6页
为解决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在高温下循环性能差的问题,本文通过固相法对材料进行锆掺杂改性,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LiNi_(0.5)Co_(0.2)Mn_(0.3)O_2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锆掺杂量为1%(x)时,可以降低Li... 为解决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在高温下循环性能差的问题,本文通过固相法对材料进行锆掺杂改性,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LiNi_(0.5)Co_(0.2)Mn_(0.3)O_2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锆掺杂量为1%(x)时,可以降低LiNi_(0.5)Co_(0.2)Mn_(0.3)O_2结构中的Li+/Ni2+离子混排,有助于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高,尤其是高温循环性能。在25°C、3.0-4.3 V下,Li(Ni_(0.5)Co_(0.2_Mn_(0.3)_(0.99)Zr_(0.01)O_2在1C循环95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2.13%,优于未掺杂样品(87.61%)。在55°C下,Li(Ni_(0.5)Co_(0.2)Mn_(0.3)_(0.99)Zr_(0.01)O_2在1C循环115次后容量保持率仍有82.96%,远高于未掺杂样品(67.63%)。因此,少量锆掺杂对提升LiNi_(0.5)Co_(0.2)Mn_(0.3)O_2的高温循环性能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 Ni0.5Co0.2Mn0.3O2 锆掺杂 高温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磷化工行业60年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被引量:30
18
作者 王辛龙 许德华 +5 位作者 钟艳君 严正娟 罗涛 杨秀山 吴振国 钟本和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7,共9页
经过60余年的发展,中国磷化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低品位磷矿生产高浓度磷肥、湿法磷酸精制、湿法磷酸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及工业级磷酸一铵等产品国产化技术为中国磷化工发展奠定了基础,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局面。近期开发的聚磷... 经过60余年的发展,中国磷化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低品位磷矿生产高浓度磷肥、湿法磷酸精制、湿法磷酸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及工业级磷酸一铵等产品国产化技术为中国磷化工发展奠定了基础,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局面。近期开发的聚磷酸铵、磷酸二氢钾、磷系阻燃材料、电池级磷酸二氢铵、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新产品,表明磷化工行业正从粗放的资源环境型产品向附加值高的精细磷化工产品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工 技术 发展历程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离子交换法处理电子行业蚀刻含铝废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赵敏 杨林 +4 位作者 王辛龙 庄海波 叶润洲 王烨 李耀基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65,70,共6页
大屏幕液晶显示器和集成电路等微电子工业的湿法蚀刻和湿法清洗工艺以电子级磷酸为原料,会产生大量含铝离子的磷酸废液。用阳离子交换树脂(Zminw-0705)对该磷酸废液在动态情况下做了处理,研究了动态情况下设备参数和操作参数对吸附效果... 大屏幕液晶显示器和集成电路等微电子工业的湿法蚀刻和湿法清洗工艺以电子级磷酸为原料,会产生大量含铝离子的磷酸废液。用阳离子交换树脂(Zminw-0705)对该磷酸废液在动态情况下做了处理,研究了动态情况下设备参数和操作参数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吸附前后的树脂做了表征,验证了吸附反应的发生。用模型对动态吸附过程做了拟合,实际吸附量与理论吸附量比较接近,相关系数均在0.92以上。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150∶8为离子交换柱适宜长径比;适宜温度范围为45~55℃;适宜进料流速为4.67 mL/min;废酸的磷酸浓度和铝离子也在适合的操作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交换树脂 动态吸附 模型拟合 含铝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氢钙在硝酸钙-磷酸-水溶液体系中溶析结晶工艺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朝荣 苏殊 +3 位作者 许德华 杨秀山 张志业 王辛龙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8-615,共8页
针对硝酸法湿法磷酸工艺中酸解液钙磷比调节的问题,提出采用溶析结晶的方法对酸解液中的钙磷比进行调节。分别以甲醇、乙醇、乙腈、丙酮、异丙醇、四氢呋喃这6种溶剂为溶析剂,以磷析出率、粒度分布等为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优选出丙酮作为... 针对硝酸法湿法磷酸工艺中酸解液钙磷比调节的问题,提出采用溶析结晶的方法对酸解液中的钙磷比进行调节。分别以甲醇、乙醇、乙腈、丙酮、异丙醇、四氢呋喃这6种溶剂为溶析剂,以磷析出率、粒度分布等为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优选出丙酮作为较优溶析剂。考察温度、P2O5质量分数、溶析剂加入比、溶析时间这4个因素对磷析出率的影响,并进行响应曲面实验设计,得出各工艺参数与磷析出率关联的数学模型,预测最优工艺条件下的磷析出率。结果表明,在溶析剂质量加入比为4.0,P2O5质量分数为35%,温度为15.9℃时磷析出率最高,此时预测值为66.31%,实验值为66.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钙 丙酮 溶析结晶 响应曲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