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饮食管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3
1
作者 阳美芬 朱惠 +2 位作者 郭秀静 李德华 万里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饮食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深圳某医院血液透析室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由...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饮食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深圳某医院血液透析室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由责任护士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进行连续性饮食管理。当实施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对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逐一排除,最终以透析满12月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对饮食管理的认知程度,执行饮食计划的依从性,以及同时期患者平均血压、体重量、超滤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自我饮食管理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同时期的平均血压、体重量、超滤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方式下应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MHD患者自我饮食管理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促进了患者自我饮食管理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自我饮食管理 责任制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相关GTP酶M1在脓毒症诱导脑损伤小鼠皮质神经元细胞自噬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黄群 陈斌 +1 位作者 李雅斐 李熙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53-1360,共8页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GTP酶M1(immune-related GTPase M1,IRGM1)在脓毒症诱导脑损伤(sepsis-induced brain injury,SIBI)小鼠皮质神经元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将野生型和IRGM1基因敲除小鼠各60只分为野生型假手术(sham-operated wild-typ...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GTP酶M1(immune-related GTPase M1,IRGM1)在脓毒症诱导脑损伤(sepsis-induced brain injury,SIBI)小鼠皮质神经元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将野生型和IRGM1基因敲除小鼠各60只分为野生型假手术(sham-operated wild-type,SWT)组、野生型模型(model wild-type,MWT)组、基因敲除假手术(sham-operated knockout,SKO)组和基因敲除模型(model knockout,MKO)组。模型组行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CLP后6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如神经生物学低于6分,诊断为SIBI;假手术组只打开腹腔,未行CLP。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大脑皮质区病理学改变;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小鼠皮质神经元细胞自噬的超微结构;实时定量PCR检测IRGM1和INF-γm RNA在小鼠大脑皮质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小鼠大脑皮质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II,LC3-I,SQSTM1,IRGM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法观察IRGM1在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结果:电子显微镜显示,与SWT组比较,MWT组在CLP后12或24 h小鼠皮质神经元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自噬体数量增加。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CLP后6 h小鼠大脑皮质组织LC3-II表达开始增加,高表达维持至CLP后96 h,相反,SQSTM1在CLP后6 h开始下降。与SWT组比较,MWT组在CLP后12 h小鼠大脑皮质组织中IRGM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同时,IFN-γ的m RNA表达也明显增加(P<0.05)。双色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CLP后24 h,与SWT组比较,MWT组小鼠皮质神经元中IRGM1表达明显上调。SWT组和SKO组小鼠大脑皮质细胞中自噬活性的基线水平相当低,几乎无LC3-II的表达,而SQSTM1表达均很高。但是,CLP后12 h,MWT组LC3-II表达明显升高,SQSTM1表达下调(P<0.05),而IRGM1基因敲除的MKO组小鼠大脑皮质组织中几乎无LC3-II,SQSTM1的表达明显上调。CLP后6 h,MWT组SIBI发生率90%(27/30),MKO组发生率96.67%(29/30)。CLP后12 h,MKO组小鼠神经生物学评分明显低于MWT组(4.97±0.71 vs 5.43±0.86;t=2.284,P=0.026)。小鼠大脑皮质HE染色显示,与MWT比较,MKO组小鼠脑皮质损伤严重,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SIBI时IRGM1表达对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诱导脑损伤 大脑皮质 自噬 免疫相关GTP酶M1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激素相关研究现状的共词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唐丹 杨博文 +2 位作者 罗古坡 陶加英 郄明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41-544,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2014~2019年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和激素相关研究现状和趋势。方法:以EMs和激素为主题词,检索CNKI、VIP、SinoMed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4~2019年。筛选文献,提取关键词,采用Excel 2016建立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矩阵,使用Uc... 目的:分析我国2014~2019年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和激素相关研究现状和趋势。方法:以EMs和激素为主题词,检索CNKI、VIP、SinoMed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4~2019年。筛选文献,提取关键词,采用Excel 2016建立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矩阵,使用Ucinet 6.0绘制可视化共线关系网络。结果:纳入1666篇文献,共32个高频关键词,EMs与激素相关研究交流程度高,关系密切,研究内容较松散,差异性较小。EMs、性激素、临床疗效、腹腔镜手术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既位于共线关系图核心地位,又处于桥梁位置。结论:目前国内已有较多EMs的诊断手段、治疗方案和临床疗效方面的研究成果,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和生物学指标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激素 共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间变大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静静 郭霞(综述) 高举(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25-630,共6页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为一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为儿童期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之一。绝大多数儿童ALCL阳性表达CD30,并存在ALK基因重排及其相关癌性融合基因,即ALK+ALCL,为其共同性的免疫表型和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ALCL在临床表现...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为一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为儿童期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之一。绝大多数儿童ALCL阳性表达CD30,并存在ALK基因重排及其相关癌性融合基因,即ALK+ALCL,为其共同性的免疫表型和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ALCL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类型、细胞分子生物学、治疗反应和预后等方面存在较大异质性。不同亚型呈现出特定的免疫表型特征,基因变异谱和基因表达标签,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综合ALCL预后相关临床、肿瘤和治疗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优化儿童ALCL危险度分层,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改善预后。文章对近年儿童ALCL预后相关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集成模型的宫颈细胞病理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廖欣 郑欣 +3 位作者 邹娟 冯敏 孙亮 杨帆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7-356,共10页
针对宫颈细胞病理图像自动筛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宫颈细胞病理图像采用自适应双阈值法进行初步检测,再采用改进Chan-Vase模型进行精确分割,提取出细胞(粘连簇团)中的不同区域。然后... 针对宫颈细胞病理图像自动筛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宫颈细胞病理图像采用自适应双阈值法进行初步检测,再采用改进Chan-Vase模型进行精确分割,提取出细胞(粘连簇团)中的不同区域。然后,结合病理诊断专家规则,构建相应的正交特征集。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网络集成模型进行正常、疑似病变二分类识别,完成计算机辅助诊断。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完成宫颈病理细胞(粘连簇团)的分类识别,具有较高的正确率(84%)与较低的误判率(2.1%)。满足了在保证判断正确率的条件下,尽量降低将疑似病变样本误判为正常样本的实际病理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细胞病理 筛查 神经网络集成 计算机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宫颈细胞病理智能辅助诊断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廖欣 郑欣 +3 位作者 邹娟 冯敏 孙亮 杨开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8-537,共10页
针对宫颈细胞病理自动筛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辅助诊断方法。首先采用基于改进UNe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语义分割方法,检测出宫颈细胞病理涂片扫描图像中的细胞(粘连簇团)区域。接着,利用VGG 16深度卷积神经网... 针对宫颈细胞病理自动筛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辅助诊断方法。首先采用基于改进UNe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语义分割方法,检测出宫颈细胞病理涂片扫描图像中的细胞(粘连簇团)区域。接着,利用VGG 16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结合迁移学习技术,对检测出的细胞(粘连簇团)区域进行精确识别。为了提高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性能,在进行细胞(粘连簇团)区域检测、识别的过程中,采用了数据增强技术。同时,针对该领域相关研究缺乏宫颈细胞病理液基涂片扫描图像数据集的问题,我们收集四川大学华西附二院的典型LCT筛查病例,建立了宫颈细胞病理图像HXLCT数据集,并由资深病理医生完成数据标注。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较好地完成宫颈细胞病理涂片扫描图像中的细胞(粘连簇团)区域检测(正确率为91.33%),并能对检测出的区域完成正常、疑似病变二分类识别(正确率为91.6%,召回率为92.3%,ROC曲线线下面积为0.914)。本文工作将有助于宫颈细胞病理自动筛查系统的开发,对于宫颈癌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细胞病理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数据增强 迁移学习 智能辅助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控制行为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玉梅 陈琳 李德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60-662,686,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控制(以下简称质控)的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7~12月,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分别对海南三亚市某公立专科医院和成都市两家公立专科医院的护士参与质控的行为现状进行调查,计数资料率...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控制(以下简称质控)的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7~12月,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分别对海南三亚市某公立专科医院和成都市两家公立专科医院的护士参与质控的行为现状进行调查,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学历较高、工作年限较长、接受护理质控培训时间较长的护士参与护理质控的行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护士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可提升护士学历,增进护士职业获得感,通过提升护士对护理质控的认知和实践能力,可增强护士自觉参与护理质控的行为,促进临床护理质量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护理质量控制 继续教育 行为现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恶性横纹肌样瘤分子遗传学和诊治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唐雪 郭霞(综述) 高举(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06-710,共5页
恶性横纹肌样瘤(MRTs)是一组好发于婴幼儿的高度恶性、高度侵袭性胚胎性肿瘤,依据其原发部位,儿童MRTs分为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RTK)及肾外非中枢神经系统横纹肌样瘤(EERT)。抑癌基因SMARCB... 恶性横纹肌样瘤(MRTs)是一组好发于婴幼儿的高度恶性、高度侵袭性胚胎性肿瘤,依据其原发部位,儿童MRTs分为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RTK)及肾外非中枢神经系统横纹肌样瘤(EERT)。抑癌基因SMARCB1遗传缺陷及其编码INI 1蛋白缺失是儿童MRTs的驱动性遗传缺陷和重要诊断依据。儿童MRTs预后差,即使手术、放疗、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总生存率也仅40%左右。文章综述基于儿童MRTs异常分子遗传学的诊断和靶向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横纹肌样瘤 SMARCB1基因 INI1蛋白 诊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产前诊断协会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应用声明的解读
9
作者 刘希婧 胡婷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0-912,共3页
随着胎儿医学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胎儿结构异常得以在产前发现,明确胎儿结构异常的遗传学病因对于评估胎儿预后及再发风险十分重要。在具有超声可识别的结构异常胎儿中约30%存在核型技术可检出的染色体异常,近年来,随着染色... 随着胎儿医学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胎儿结构异常得以在产前发现,明确胎儿结构异常的遗传学病因对于评估胎儿预后及再发风险十分重要。在具有超声可识别的结构异常胎儿中约30%存在核型技术可检出的染色体异常,近年来,随着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等分子染色体技术的发展,可进一步提供额外4%~6%的异常检出率[1]。目前,CMA是国内外对于存在超声结构异常胎儿明确遗传学病因的一线检测方法[2,3]。虽然上述技术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目前仍有超过半数的结构异常胎儿无法明确遗传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结构异常 影像学技术 遗传学诊断 产前诊断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异常检出率 染色体异常 胎儿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产前超声与MRI诊断胎儿透明隔腔缺失及伴发脑中线结构发育异常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静欣 罗红 +1 位作者 杨太珠 宁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36-1539,共4页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透明隔腔缺失及伴发脑中线结构发育异常的价值,并与MRI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50胎产前超声检查提示透明隔腔消失的胎儿,根据检查方法分为2组,对试验组28胎行产前超声及MR检查,对对照组22胎行单纯超声检查。以...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透明隔腔缺失及伴发脑中线结构发育异常的价值,并与MRI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50胎产前超声检查提示透明隔腔消失的胎儿,根据检查方法分为2组,对试验组28胎行产前超声及MR检查,对对照组22胎行单纯超声检查。以引产病理、影像学检查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组之间及试验组内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试验组超声总体诊断准确率为53.57%(15/28);MRI修正及明确了13胎(13/28,46.43%)的诊断结果,MR诊断准确率为100%(28/28),高于超声(χ~2=59.740,P<0.001)。对照组超声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1.82%(18/22),低于试验组的MRI修正后的诊断准确率(χ~2=19.780,P<0.01)。结论 CSP缺失是胎儿颅内结构异常的重要线索之一;产前超声发现胎儿CSP缺失时,应注意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结构。MRI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胎儿透明隔腔缺失的准确率及预后评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产前 透明隔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过表达XAF1基因对A2780卵巢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娟 刘星辰 +3 位作者 魏宝宝 刘洁 王悦华 刘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0-766,共7页
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XAF1基因A2780卵巢癌细胞株,并观察XAF1基因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将质粒pcDNA3.1(+)和pcDNA3.1(+)-XAF1转染至卵巢癌细胞A2780,通过质粒抗性标记(遗传霉素G418)筛选得... 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XAF1基因A2780卵巢癌细胞株,并观察XAF1基因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将质粒pcDNA3.1(+)和pcDNA3.1(+)-XAF1转染至卵巢癌细胞A2780,通过质粒抗性标记(遗传霉素G418)筛选得到阴性对照细胞株(A2780/Negative control,A2780/NC)和稳定表达XAF1的细胞株(A2780/XAF1);通过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及对紫杉醇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结果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XAF1的卵巢癌细胞A2780/XAF1,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与A2780/NC相比,A2780/XAF1克隆形成能力能力更低(P=0.0016),细胞贴壁后第1天和第3天增殖活性更低(P=0.009,0.0035),两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2780/XAF1组G2-M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P<0.001)。在无凋亡刺激、无血清培养及紫杉醇诱导下,A2780/XAF1的凋亡率均比A2780/NC更高(P<0.001);在不同紫杉醇浓度作用下,A2780/XAF1的增殖活性均显著低于A2780/NC(P<0.001),且A2780/XAF1的紫杉醇半数抑制浓度显著低于A2780/NC。结论成功构建稳定表达XAF1的卵巢癌细胞A2780/XAF1;XAF1调控卵巢癌细胞A2780的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并增加了卵巢癌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XAF1基因 细胞增殖 紫杉醇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评估某三甲专科医院强化感控措施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霏 周威龙 +4 位作者 范培杨 罗瀛宇 胡一弋 胡月 李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4-1369,共6页
目的分析医疗机构响应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为医疗机构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状态下感染预防与控制(简称感控)应急化响应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某三甲专科医院医院感染日发病率... 目的分析医疗机构响应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为医疗机构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状态下感染预防与控制(简称感控)应急化响应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某三甲专科医院医院感染日发病率,采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通过分段回归分析定量评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强化感控措施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结果2018—2019年强化感控措施干预前该院基线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为1.44‰(95%CI:1.35‰~1.53‰);2020年1月—2021年6月干预后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为0.94‰(95%CI:0.88‰~1.02‰)。2019年12月强化感控措施启动后医院感染日发病率立即下降,短期效果显著(aIRR=57.60%,95%CI:46.84%~70.66%,P<0.001);其后医院感染日发病率逐渐上升,长期斜率为100.08%(aIRR=100.08%,95%CI:100.04%~100.12%,P<0.001)。干预后每月实际新发医院感染例数与模型预测无干预情况下新发感染例数标准化感染比(SIR)显示,除2020年1月(SIR:0.62,95%CI:0.41~0.91,P=0.013)、2月(SIR:0.51,95%CI:0.31~0.78,P<0.001)、3月(SIR:0.37,95%CI:0.21~0.61,P<0.001)、7月(SIR:0.48,95%CI:0.29~0.75,P<0.001)外,其余月份医院感染日发病率较干预前无明显差异。结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强化感控措施能在短时间内显著降低每月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但该效果随时间延长逐渐消失并趋于回归干预前水平,造成干预效果呈V字形的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断时间序列 感染预防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技术在医学科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叶麾 郄明蓉 +2 位作者 曹寒雨 兰峰 侯敏敏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共10页
近年来太赫兹(0.1 THz^10 THz)因其良好的探测能力和非电离特性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根据不同的检测方式和信号处理方法,可分为太赫兹成像技术和太赫兹光谱技术两大类。太赫兹技术在医学科学中发展迅速,其中生物大分子检测和组织成像令... 近年来太赫兹(0.1 THz^10 THz)因其良好的探测能力和非电离特性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根据不同的检测方式和信号处理方法,可分为太赫兹成像技术和太赫兹光谱技术两大类。太赫兹技术在医学科学中发展迅速,其中生物大分子检测和组织成像令人印象深刻。水含量和结构差异是太赫兹成像技术的理论基础,据此可对生物组织进行检测识别。不同的生物组织具有不同的太赫兹特征谱,太赫兹光谱技术通过检测吸收系数、折射系数和反射系数来识别不同的生物分子、细胞或组织。实时、无标记的检测方式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仍需克服生物安全性不明等困难。综述介绍了太赫兹技术在医学科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太赫兹技术目前需要克服的难题和潜在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成像 太赫兹光谱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PICC导管异位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4
作者 胡艳玲 唐孟言 +1 位作者 李小文 苏绍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05-108,共4页
对新生儿PICC导管原发性与继发性异位的不良影响与后果、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引起临床上对新生儿PICC导管异位的重视,强化前置管理,提高预防意识,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率,为提高新生儿PICC护理质量提供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异位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的急性脊髓炎2例报告 被引量:3
15
作者 且迪 蔡晓唐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血浆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抗体阳性的急性脊髓炎(AM)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3个月;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AM患儿,男女各1例,均为5岁,均有脊髓炎表现并伴有影像学改变,血清GM1-... 目的探讨合并血浆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抗体阳性的急性脊髓炎(AM)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3个月;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AM患儿,男女各1例,均为5岁,均有脊髓炎表现并伴有影像学改变,血清GM1-IgM和甲状腺抗体均为阳性,同时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IgG阳性,1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大剂量激素及丙球治疗后均好转出院。院外继续口服泼尼松并康复治疗,随访3个月后1例恢复,1例可下肢承重。结论免疫损伤在伴有GM1抗体阳性的儿童急性脊髓炎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炎 GM1抗体 幽门螺旋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