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辅导员制度适配国家治理目标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史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6-78,共3页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制度是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与国家治理目标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随着新时代新征程的开启,国家治理目标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这一背景下,为使高校辅导员制度更好地适配...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制度是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与国家治理目标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随着新时代新征程的开启,国家治理目标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这一背景下,为使高校辅导员制度更好地适配国家治理目标,可从价值、制度、治理三个层面入手,即通过政治引领性适配的加强,实现对国家安全的保障;通过制度服务性适配的提升,实现对时代需求的回应;通过治理协同性适配的注重,实现对制度效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目标 高校 辅导员制度 适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理论视野下公职人员形象的媒介建构--以《人民日报》报道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付亚萍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116,共4页
《人民日报》在建构和传播公职人员群体形象中的议题选择主要聚焦援藏援疆扶贫、抢险救灾、征地拆迁、因公殉职等典型议题。在报道中广泛采用了领导、同事、下属、群众、家人、当事人、专家学者和大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话语,以求更为立体... 《人民日报》在建构和传播公职人员群体形象中的议题选择主要聚焦援藏援疆扶贫、抢险救灾、征地拆迁、因公殉职等典型议题。在报道中广泛采用了领导、同事、下属、群众、家人、当事人、专家学者和大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话语,以求更为立体、丰满地塑造公职人员的鲜活形象。《人民日报》的每篇报道都有其深厚意蕴,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的价值表达:树立好干部标杆、增进社会认同、展现时代发展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理论 公职人员 形象 媒介建构 《人民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