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迈向系统化: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逻辑取向与行动路向
1
作者 齐向楠 朱天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1,共8页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是党的二十大基于全媒体时代传播系统要素演变提出的新要求,这意味着意识形态安全成为国家政治传播体系革新的关键、深度媒介化社会成为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基础、媒体生态融合成为新型主流媒体价值创新的趋势...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是党的二十大基于全媒体时代传播系统要素演变提出的新要求,这意味着意识形态安全成为国家政治传播体系革新的关键、深度媒介化社会成为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基础、媒体生态融合成为新型主流媒体价值创新的趋势。基于此,相应的加强进路,首先要坚持系统观念,明确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不仅是媒体的再体系化,还是治国理政大系统中传播单元及与其他关联社会单元的系统化,应以构建社会技术系统为逻辑框架展开。系统化建强全媒体传播体系,需辩证看待潜在的复杂性激增及适应性衰减的风险,并以能量空间生成与运作要件调试来统筹系统整体性和部分协同性,为国家传播体系范式转型举纲张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传播体系 系统观念 社会技术系统 媒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情绪传播研究的新路径探析 被引量:45
2
作者 朱天 马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144,共6页
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对情绪传播在舆论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三个学科面向的研究路径进行了探讨。在未来的情绪传播研究中,应注重从"事件导向型情绪"向"全域整体型情绪"研究深化;聚焦网络公共事件中的反向认知情绪研... 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对情绪传播在舆论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三个学科面向的研究路径进行了探讨。在未来的情绪传播研究中,应注重从"事件导向型情绪"向"全域整体型情绪"研究深化;聚焦网络公共事件中的反向认知情绪研究;关注行业舆情中的情绪判别与口碑营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传播 情感传播 网络舆情 社会情绪 反向认知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下半场”中传媒经济的人类“尺度”:一种基于互联网圈子的推演 被引量:7
3
作者 朱天 张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9-125,共7页
在经济社会学视野下,作为当下社会过程"突出部"之一的互联网圈子已触发了一条传媒经济的链式反应:首先,互联网圈子(层)于消费侧分别以"局域网""整体网"及其再勾连,"互动环""互动链"... 在经济社会学视野下,作为当下社会过程"突出部"之一的互联网圈子已触发了一条传媒经济的链式反应:首先,互联网圈子(层)于消费侧分别以"局域网""整体网"及其再勾连,"互动环""互动链"及其再链接重织了需求结构与决策机理;受其影响,生产侧的互联网圈子一方面能够与专业机构以动态竞合的方式制造意义,另一方面又得以营造出众投(筹)与担保两种货币融通动线来冲抵风险;最后,在不同利益的驱动下,互联网圈子的上述影响被有机组装最终构筑起传媒经济集成的市场取向与公共取向,前者围绕亚文化系统展开经济要素的定向集成,后者由政府授权于媒体来主导但不排斥其他社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圈子 传媒经济 经济社会学 集成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化视野下短视频的概念想象、逻辑延伸与价值审视 被引量:25
4
作者 朱天 齐向楠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2年第6期37-45,共9页
在当前的传播媒介图景中,短视频是一种改变了拟态影像与社会真实关系的新视听形态,是媒介化社会中生成情景、组织现实的媒介装置。在媒介化视域中,短视频之“短”并非传统时空概念上的时长,而是媒介时间意义上感官的即时感。在生存先于... 在当前的传播媒介图景中,短视频是一种改变了拟态影像与社会真实关系的新视听形态,是媒介化社会中生成情景、组织现实的媒介装置。在媒介化视域中,短视频之“短”并非传统时空概念上的时长,而是媒介时间意义上感官的即时感。在生存先于本质的前提下,短视频已成为媒介化社会中生存的新场域。在更为基础的理论层面,短视频影响人之生存的媒介逻辑,是空间转向中现实生活的空间粘连与分离、关系演进中媒介关系的社会化拓展与维系、情感制造中社群互动的情感强化与“搅拌”。同时,从人的主体性出发,审视短视频媒介化的价值可见,视觉景观建构对现实的解构、社会互动从连接走向超级连接、传播秩序从解蔽转化为遮蔽,也由此会对人的主体性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媒介化 概念想象 媒介逻辑 价值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理论视域下互联网圈子的传播结构认知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天 张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8-132,共5页
"信息加工学说"的引入,将传播行为的驱动力量指向了互联网圈子的认知架构,进而出现了一种以认知勾连传播结构与行为的研究路径。沿此思路并结合框架理论的相关观念继续观察便不难发现,通过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去继承社群规... "信息加工学说"的引入,将传播行为的驱动力量指向了互联网圈子的认知架构,进而出现了一种以认知勾连传播结构与行为的研究路径。沿此思路并结合框架理论的相关观念继续观察便不难发现,通过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去继承社群规范与博弈社会资本,互联网圈子建构起了自身的认知架构,并形成了稳定与变动两种架构状态:前者透过互联网圈子的结构形态发挥了"架构"与"界限"功能,并引发了议程设置与意见调和这两种传播效应。而后者则需要经由内部新旧势力,围绕认知架构间竞争才能使得其回归稳定。且可以预见的是这种结构模式,势必会对现有的媒介传播形态的变革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圈子 传播结构 认知架构 框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帮忙类”电视节目“介入不当”与法律规制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天 关吉芸 王霏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81,共2页
"帮忙类"节目在行使媒介社会生活"介入"权利,以及解决百姓生活难题和日常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地方群众欢迎与市场追捧。但节目中不时表现出的"介入不当"现象,以及对当事人法律权利的损害,也必... "帮忙类"节目在行使媒介社会生活"介入"权利,以及解决百姓生活难题和日常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地方群众欢迎与市场追捧。但节目中不时表现出的"介入不当"现象,以及对当事人法律权利的损害,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法律规制"观念的导入及确立,无疑是保持节目健康发展,规避由节目传播所引起的相应矛盾及纠纷的最好方法,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忙类节目 介入不当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