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公仆》引发的思索——四川大学师生四人谈 |
尹在勤
晏红
谢明香
朱彤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
2
|
成都话主观量范畴的特殊表达形式 |
张一舟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4
|
|
|
3
|
论宋人杂体诗 |
祝尚书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8
|
|
|
4
|
未完成的展示--1933-1948年的《子夜》接受研究 |
陈思广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
5
|
小说文本: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解读 |
谢谦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
6
|
批判地吸收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成果 |
冯宪光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
7
|
美学批判:一条需要置疑的思想之路 |
吴兴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
8
|
船山诗注隐玄机 红学研究起纷争 |
李朝正
胡传淮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
9
|
儒学研究的新成果——读《儒学与传统文化》 |
张志烈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
10
|
值得关注的新一代理论批评家——熊元义《回到中国悲剧》读后 |
冯宪光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
11
|
《增订刘子校注》前言 |
杨明照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9
|
|
|
12
|
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
陈厚诚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