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休闲疗愈与旅游疗愈: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振之 罗羽杉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共4页
我国政府战略性提出了“健康中国2030”,旨在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并将心理健康列为重点领域,力求对全球健康治理逻辑作出突破性探索。休闲疗愈、旅游疗愈契合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理念,皆追求全面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 我国政府战略性提出了“健康中国2030”,旨在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并将心理健康列为重点领域,力求对全球健康治理逻辑作出突破性探索。休闲疗愈、旅游疗愈契合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理念,皆追求全面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休闲中疗愈自我,休闲方式的演进是一部贯穿千年的社会文化镜像,从笙歌乐舞到元宇宙数字技术,休闲娱乐重构的游戏精神折射出人类对幸福与自由的追求。在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下,古之太极、冥想、静坐,今之正念、疗愈、康养,人们始终在烦忙与诗意的夹缝中寻找空间,在休闲中构筑生命美学的永恒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2030 休闲疗愈 旅游疗愈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假研究引论——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借鉴 被引量:34
2
作者 杨振之 郭凌 蔡克信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19,共8页
本文通过对休闲、旅游、度假3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界定出度假的概念;通过对度假者行为特征的分析,寻找度假者对度假产品的需求;通过对度假区空间布局的解析,分析度假区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基于对度假产业发展集群的研究,探索度假... 本文通过对休闲、旅游、度假3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界定出度假的概念;通过对度假者行为特征的分析,寻找度假者对度假产品的需求;通过对度假区空间布局的解析,分析度假区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基于对度假产业发展集群的研究,探索度假产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中国度假产业的发展应当注重中产阶层。真正的度假时代的到来,是以中产阶层为基础的度假时代的到来为标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端服务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假 旅游 休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服务价值共创研究——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视角 被引量:18
3
作者 郑小云 杨振之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107,共5页
服务主导逻辑和价值共创都是服务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服务主导逻辑产生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时代,是服务市场营销的一种研究范式。服务价值共创强调顾客参与对服务价值创造的作用,价值共创目前是市场营销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旅游是服... 服务主导逻辑和价值共创都是服务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服务主导逻辑产生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时代,是服务市场营销的一种研究范式。服务价值共创强调顾客参与对服务价值创造的作用,价值共创目前是市场营销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旅游是服务密集型产业,游客的参与对旅游服务价值的创造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界对旅游业内的服务价值共创现象研究较少。文章从服务主导逻辑的视角,对旅游服务价值共创的本质和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国内相关研究与应用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参与 旅游服务价值 价值共创 服务主导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旅游功能区规划--以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振之 马琳 胡海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95,共6页
现有国家规划体系在定位、内容和行政监管等方面制约旅游资源优势区域发展统筹和产业竞争优势培育。以汶川5.12灾后重建为例,探讨了建设旅游功能区以引导旅游资源密集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空间形态升级的可能性。通过战略层面的旅... 现有国家规划体系在定位、内容和行政监管等方面制约旅游资源优势区域发展统筹和产业竞争优势培育。以汶川5.12灾后重建为例,探讨了建设旅游功能区以引导旅游资源密集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空间形态升级的可能性。通过战略层面的旅游功能区规划,协助统筹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协调城乡发展的空间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乡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方式,达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功能区 规划 灾后重建 大邑起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体验研究的再思 被引量:21
5
作者 杨振之 谢辉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23,共12页
文章将"体验-世界"的关系作为旅游分析的核心概念。通过词源梳理,对体验与经验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区分。分析指出,词源上体验应被理解为是对某物的经验。在对Heidegger栖居思想与世界的观念的解析中,研究指出体验即对艺术的经... 文章将"体验-世界"的关系作为旅游分析的核心概念。通过词源梳理,对体验与经验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区分。分析指出,词源上体验应被理解为是对某物的经验。在对Heidegger栖居思想与世界的观念的解析中,研究指出体验即对艺术的经验,由此得出三组命题:(1)艺术揭示世界;(2)对艺术的经验发生在世界与大地的争执当中;(3)经验艺术的形式是一种游戏的方式。结合前人分析,研究就旅游体验的内涵做了定义上的补充:旅是去远,游是游戏。在游戏论的框架下分析指出:旅游世界的封闭是由其观赏者来完成的。相比其他参与者,作为与戏者及观赏者出现的旅游者,在旅游及游戏的三元结构(游戏者-游戏-观赏者)中更具有一种方法论上的优先性。以上观念的提出为旅游体验阐释框架的建构提供出了一种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体验 生活世界 艺术经验 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研究:哲学与范式
6
作者 杨振之 刘忠俊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5-135,共11页
目前,旅游学界鲜有学者对旅游学科的基石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旅游学科还没有自身的理论和思想,未形成自身的学科范式,没有自身独立的领地和清晰的边界,还难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文章以哲学与范式为核心,明晰了旅游研究与哲学、科学、... 目前,旅游学界鲜有学者对旅游学科的基石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旅游学科还没有自身的理论和思想,未形成自身的学科范式,没有自身独立的领地和清晰的边界,还难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文章以哲学与范式为核心,明晰了旅游研究与哲学、科学、技术的关系,梳理了旅游研究中哲学与范式的关系,对旅游研究和旅游学科的发展、旅游学科大厦的建立进行了方向性的探索。该研究以哲学视角对旅游学科的本源、基石进行追问,厘清旅游学科最终要探讨的就是,旅游是基于人的成长、基于人的价值发现的一条独特路径。范式的形成和转换都离不开哲学,旅游学者应该上升至哲学世界观来思考旅游问题,探索旅游学科的范式。只有当旅游学科建立在哲学基础上,只有当旅游学科回到旅游本质、本源的探讨而不是把目光主要聚焦于一般性的特征研究,只有当旅游学科的所有概念回到本质而被厘清的时候,只有当旅游学科有自己的学科范式的时候,旅游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才得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学科 旅游研究 哲学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旅游体验研究中的“身体”现象及其认知 被引量:17
7
作者 谢辉基 杨振之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7-132,共16页
身体现象在旅游体验研究中正逐渐升温。随具身认知理论的引入,明确以“身体”为话题的文章开始涌现。然而“身体”作为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并未因此而被廓清。研究者们倾向于用具身的身体观来解释人与环境的交互性,但在回答“身体是什么... 身体现象在旅游体验研究中正逐渐升温。随具身认知理论的引入,明确以“身体”为话题的文章开始涌现。然而“身体”作为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并未因此而被廓清。研究者们倾向于用具身的身体观来解释人与环境的交互性,但在回答“身体是什么”的问题上,仍鲜有系统性的梳理。追溯文献,文章认为旅游分析对“身体”问题的关注,最早应追溯至“两个世界”的划分。“两个世界”的划分反映了身体的差异。身体的差异是旅游者移动和出游的根本原因。为说明上述问题,文章引入了现象学的相关看法,从身体(Leib)与躯体(Korper)的关系入手,对现象身体、身体的躯体化等概念进行了辨析。主要结论包括:(1)旅游分析中的身体分为3个层次:生理身体、躯体化的身体和现象身体;(2)现象身体揭示了“身体-主体性”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躯体化的身体则旨在说明“我就是身体”;(3)人以身体的形式在世,且在世的本质是一个身体朝向于另一个身体的具身化欲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旅游体验研究中身体议题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体验 身体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休闲城市与城市休闲 被引量:48
8
作者 杨振之 周坤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1-57,共7页
本文对休闲城市的标准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对城市休闲的基本问题从规划实践的角度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对城市休闲的产业体系、城市休闲的游憩方式与城市休闲的空间构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 休闲城市 标准 城市休闲 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旅游真实性问题的批判 被引量:45
9
作者 杨振之 胡海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8-83,共6页
自真实性引入旅游研究以来,学者们从多学科及多种意识形态来解释真实性,衍生了大量的真实性概念,但这些概念大多不在同一个逻辑层面上来探讨问题,致使真实性问题扑朔迷离。文章通过事实的、认识的、信念的三个层面来考察"真实性&qu... 自真实性引入旅游研究以来,学者们从多学科及多种意识形态来解释真实性,衍生了大量的真实性概念,但这些概念大多不在同一个逻辑层面上来探讨问题,致使真实性问题扑朔迷离。文章通过事实的、认识的、信念的三个层面来考察"真实性",从逻辑层面上理顺并构建了从客观性真实性、相对性真实性到绝对性真实性的"真实性"体系。事实上,只有在信仰的层面上,才会有绝对的真实性,对客观性真实性和相对性真实性的讨论,在本质上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旅游者通过体验,在旅游地完成了"诗意地栖居",仅此而言,旅游对于人类生活,功莫大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性 批判 诗意地栖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假旅游发展与区域旅游业的转型升级——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综述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振之 李枫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0-91,共2页
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成都市旅游局、大邑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成都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承办,《旅游学刊》编辑部、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旅游学会、青岛大学... 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成都市旅游局、大邑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成都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承办,《旅游学刊》编辑部、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旅游学会、青岛大学旅游学院等单位协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于2010年10月26日至28日在成都市大邑县花水湾温泉小镇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开发 学术研讨会 旅游论坛 旅游发展 区域旅游业 度假 转型升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统筹下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被引量:61
11
作者 杨振之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11,共2页
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与产业边界的模糊化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可以说,产业融合的程度是判断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强度、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产业自身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寻求同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农业产业 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 城乡统筹 生产力进步 经济发展 产业融合 发达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旅游的本质 被引量:45
12
作者 杨振之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0-152,共13页
文章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深入地探讨旅游的本质问题。从发生学、源动力上探讨旅游的源起、发生、生成机制和目标。让旅游重新回到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中认识旅游的本质;让旅游回到人的存在性,从生活世界“烦”的生存机制中探讨旅游的... 文章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深入地探讨旅游的本质问题。从发生学、源动力上探讨旅游的源起、发生、生成机制和目标。让旅游重新回到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中认识旅游的本质;让旅游回到人的存在性,从生活世界“烦”的生存机制中探讨旅游的源起和动力;旅游是去远,去远本质上不是空间的移动,是因去远而获得诗意地栖居,去远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本质,从而揭示了去远与诗意地栖居的关系;旅游的终极目标是寻找到本真的自我,在旅游中,人显现自身,澄明自身,获得自我的觉悟,认识到自我存在于世的价值。该文提出旅游的世界人诗意地栖居模型,将旅游的目标分成3个层级,即诗意的生活、诗意的人生和诗意的存在,最终追问到了旅游的价值,旅游的价值已超越了旅游本身,关系到人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价值,从而成就了旅游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的本质 诗意地栖居 去远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振兴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振之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8,共2页
关键词 全球化背景 民族文化 旅游业 精神产品 文化现象 “涵化” 文化涵化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践:旅游业带动资源枯竭型城市复兴之路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振之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8期18-20,共3页
自18世纪工业革命起,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空前加快,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物质条件的迅速改善,令人们享受到先进便利的现代化生活,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若干前所未有的重大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便是其中之一。旅游业在资源枯竭型... 自18世纪工业革命起,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空前加快,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物质条件的迅速改善,令人们享受到先进便利的现代化生活,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若干前所未有的重大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便是其中之一。旅游业在资源枯竭型城镇的转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增长方式转变 旅游业 城市复兴 实践 工业革命 18世纪 自然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与意向性——解释体验内涵的一种现象学尝试 被引量:10
15
作者 谢辉基 杨振之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6-105,共10页
自体验概念引入,现象学方法在旅游分析中日渐受到重视。作为一种早期的尝试,研究引入了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对一般体验的生成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意向行为-意向内容-意向对象"结构的引导下,研究解析了3个与体验相关的命题:1)... 自体验概念引入,现象学方法在旅游分析中日渐受到重视。作为一种早期的尝试,研究引入了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对一般体验的生成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意向行为-意向内容-意向对象"结构的引导下,研究解析了3个与体验相关的命题:1)体验领域的一个本质特性是意识的意向性;2)就意向性这个词来说,体验应被视为是特定意识对意向对象的一种经验;3)这种经验的层次性从根本上规定了体验现象与体验质量的层次性。借助于对颜色观念的阐释及雾霾环境对游客体验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分析提出并阐释了基于意向性理论的意识谱系的枝向量结构概念。且指出,随现象学方法的深入,旅游体验研究的热点下一步或将转移到对特定意识谱系的梳理与建设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体验 现象学 意识 意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