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塑东绘:中西文化在新石器的不同美感
1
作者 张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在农业产生后,人类艺术集中体现在彩陶上。中西方彩陶各有自身的特点。西方的彩陶最主要的趋向是与雕塑相结合,具有一种雕塑性,从而使西方彩陶图案,走向立体的实体空间。中国的彩陶最主要的趋向是与绘画结合,具有一种绘画性。从而使中... 在农业产生后,人类艺术集中体现在彩陶上。中西方彩陶各有自身的特点。西方的彩陶最主要的趋向是与雕塑相结合,具有一种雕塑性,从而使西方彩陶图案,走向立体的实体空间。中国的彩陶最主要的趋向是与绘画结合,具有一种绘画性。从而使中国的彩陶图案,走向一种虚实结合的抽象造型。在西塑东绘的后面,是两种不同的观念体系和审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陶艺术 西方的雕塑性 中国的绘画性 中西艺术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佛塔:艺术形式创新与观念内容重构
2
作者 张法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0,共12页
中国佛塔,是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因中印文化的互动而生。中国佛塔主要体现在三大地域:一是汉地佛塔,主要是印度文化与中国汉文化的互动而产生;二是藏地佛塔,主要是印度文化与中国藏文化的互动而出现;三是云南佛塔,特别是滇南佛塔,主... 中国佛塔,是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因中印文化的互动而生。中国佛塔主要体现在三大地域:一是汉地佛塔,主要是印度文化与中国汉文化的互动而产生;二是藏地佛塔,主要是印度文化与中国藏文化的互动而出现;三是云南佛塔,特别是滇南佛塔,主要是东南亚文化与中国傣族文化的互动而形成。中国三大地域的佛塔,在跨文化的互动中,都根据本土文化的需要,在佛塔这一建筑形态上,进行了艺术形式的创新和观念内容的重构,使佛塔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在三大地域,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大佛塔体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塔的创新与重构 汉地佛塔类型体系 藏地佛塔类型体系 滇南佛塔类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草原的美感类型——理解人类美感整体的重要一环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法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3-76,共14页
在人类在农业和牧业的文化升级中,欧亚草原具有独特的意义,其自身游牧—游商—游战的形态和与周边文明的互动,产生独特的黄金美感以及由马牛羊而来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草原美感中静的美学:敖包、石人、石鹿,呈现了草原美感的独特形态。... 在人类在农业和牧业的文化升级中,欧亚草原具有独特的意义,其自身游牧—游商—游战的形态和与周边文明的互动,产生独特的黄金美感以及由马牛羊而来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草原美感中静的美学:敖包、石人、石鹿,呈现了草原美感的独特形态。草原美感中的动的美学,与安宁相对的噬咬,由多动物组合又加上草原新质的格里芬形象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西狮东虎,流动和多样的卷曲纹样,显示出草原在与周边文化互动中形成的独特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美感 黄金与马牛羊美感 静态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