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俄多神崇拜的文化比较 |
朱达秋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2
|
“语义多重”与“符号自指”——英美新批评与结构主义文论的比较研究 |
支宇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3
|
西方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与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以陈晓明先锋小说批评为中心 |
支宇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4
|
对当前古代文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党圣元研究员访谈 |
章辉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5
|
2001至2005年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 |
尹丽
刘波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6
|
从俄语谚语俗语看俄罗斯人的传统财富观——俄罗斯传统价值观的文化解说 |
朱达秋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7
|
再谈文化视角下的俄语 |
朱达秋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8
|
后殖民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批评的关联 |
章辉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9
|
2001至2005年中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 |
朱达秋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0
|
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学与思——张法教授学术近影 |
章辉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1
|
“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是否可能?——评一种新锐的文艺学话语 |
支宇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9
|
|
12
|
波德莱尔作品汉译回顾 |
刘波
尹丽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3
|
实践范畴与当代中国美学 |
章辉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14
|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 |
章辉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5
|
中国新批评:从大写的“真理审判”到小写的“意义启示”——论中国反本质主义批评的话语之路 |
支宇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6
|
论韦尔施的后现代美学思想 |
章辉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7
|
|
17
|
后殖民主义与文论失语症命题审理 |
章辉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8
|
对古代文论现代化几个问题的思考 |
章辉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9
|
计成《园冶》的园林美学体系 |
张法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20
|
文艺学危机与文学理论知识创新——访高小康教授 |
章辉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