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交互式范例语境下授课模式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建锋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67-69,共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交互式范例语境下授课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师生互动研讨为重点、以典型范例为对象的教学模式,其运作过程包括教学范例选取、教学范例融合、课堂研讨实施和总结评价等四个阶段。交互...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交互式范例语境下授课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师生互动研讨为重点、以典型范例为对象的教学模式,其运作过程包括教学范例选取、教学范例融合、课堂研讨实施和总结评价等四个阶段。交互式范例语境下授课模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本质要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理论性、现实性和时效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交互式范例语境下授课模式的运作需要处理好范例授课与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关注社会、现代科技以及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交互式 范例 授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理论建构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多文 李思佳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7,共13页
马克思针对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实践的虚伪本质、人民对权利的深切渴求等现实情况,在批判吸收近代资产阶级学者的主权理论及结合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基础上,深入阐释实现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制度体系与实践方略,在既有主权理论基础... 马克思针对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实践的虚伪本质、人民对权利的深切渴求等现实情况,在批判吸收近代资产阶级学者的主权理论及结合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基础上,深入阐释实现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制度体系与实践方略,在既有主权理论基础上探索出真正属于人民的主权理论。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为辩证认识西方主权理论提供思想源泉,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创新给予理论指南,为当代中国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人民权利得到更健全的法律保障赋予发展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 西方主权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探析
3
作者 肖玲玲 申艳婷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72-72,共1页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链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各要素、各阶段之间相互关联衔接所形成的具有时间次第关系的教育链系统。对这种教育链系统进行科学的揭示分析,有助于推动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实践的科学...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链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各要素、各阶段之间相互关联衔接所形成的具有时间次第关系的教育链系统。对这种教育链系统进行科学的揭示分析,有助于推动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实践的科学化和有效化,同时能有效贯彻党和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当代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戴钢书、张振华主编的《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链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一书,系统阐释了当代大学生理论教育链的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和具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张振华 当代大学生 精神文明建设 理论实践教学 教育链 实效性探析 有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以《德法年鉴》为文本
4
作者 张蕴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39,共7页
《德法年鉴》作为探寻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记录了其经由超越费尔巴哈哲学,关注政治这一抽象的哲学概念“成为真理的唯一联盟”的过程;经由批判黑格尔法哲学而摒弃唯心主义并关注“现实的人”的过程;以无产阶级为起点探索人类解放... 《德法年鉴》作为探寻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记录了其经由超越费尔巴哈哲学,关注政治这一抽象的哲学概念“成为真理的唯一联盟”的过程;经由批判黑格尔法哲学而摒弃唯心主义并关注“现实的人”的过程;以无产阶级为起点探索人类解放道路,走向唯物史观的过程;经由批判鲍威尔观点,实现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过程。以创办《德法年鉴》为契机,开启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友谊的序幕”,两人认识到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的关键在市民社会,以及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打破旧世界,与青年黑格尔派划清界限并分别完成了“两个转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以《德法年鉴》为文本,对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展开考辨梳理,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德法年鉴》 唯物史观 无产阶级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晓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城市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的主要空间。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围绕着“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剖析与历史性批判,逐渐形成了其关于城市问题的批判性思想。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所内蕴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涵赋予了其自... 城市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的主要空间。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围绕着“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剖析与历史性批判,逐渐形成了其关于城市问题的批判性思想。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所内蕴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涵赋予了其自身独特的理论向度,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 城市建设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视域下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晓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126,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使广大人民享受高品质生活”。而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及其治理的重要指导理论,为推进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开启中国式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使广大人民享受高品质生活”。而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及其治理的重要指导理论,为推进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重要学理支撑。本文在总结与反思学界关于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城市治理现代化不仅是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应然要求,而且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这就使城市治理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然选择。与此同时,回到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的原初语境,基于《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立足于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审视其哲学意蕴,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的历史性批判来激活对城市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还是其通过对现代“市民社会”的批判来夯实探究城市发展一般规律及趋势的历史观基础,抑或是他通过对城市与人的发展的批判来确立促进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的基本思路,实际上都是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为现代城市发展和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所提供的理论指导。在系统阐释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及其哲学意蕴的基础上,剖析其对推进当代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及其发展的实践路径,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将绿色城市作为当代新型城市建设的首要原则,坚持走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而且还要努力迈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现代化轨道。概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人们对城市美好生活和宜居宜业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对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渴望亦愈增强,这就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城市批判思想来指导和推进当代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及其治理实践,以实现我国现代化强国目标,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 原初语境 《资本论》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 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城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商直播情境下大学生消费参与行为与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徐莹 肖玲玲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58,共4页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调研,分析了电商直播对大学生消费的参与行为的影响以及有关驱动因素。主要研究结论为:样本中大学生群体对电商直播消费有较强的参与性,但主要还是以低消费为主,购物主要在于衣着、日用洗护、饮食等基本生活所需...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调研,分析了电商直播对大学生消费的参与行为的影响以及有关驱动因素。主要研究结论为:样本中大学生群体对电商直播消费有较强的参与性,但主要还是以低消费为主,购物主要在于衣着、日用洗护、饮食等基本生活所需的商品。大学生观看直播,主要由了解商品信息、增长见识、获取自我愉悦感、打发时间等因素驱动;而实际进行直播购物,则由商品价格、性价比、优惠力度等因素驱动,可见精神层面的满足是观看直播的重要原因,但物质因素仍然是主导其实际消费的重要因素。部分大学生对直播购物有所顾虑,主要受制于商品质量、售后和维权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直播 大学生消费 消费参与行为 定量分析 意见领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视域下大学生社交焦虑探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申艳婷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7-160,共4页
为探究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原生家庭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之间的关系,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自尊量表(SES)、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980名重庆市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其母亲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与理解(MF1)呈显... 为探究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原生家庭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之间的关系,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自尊量表(SES)、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980名重庆市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其母亲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与理解(MF1)呈显著负相关,与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负相关,与惩罚严厉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正相关,自尊能直接预测社交焦虑的水平,且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对于有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可通过家庭治疗、个案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改变原生家庭成长过程带来的影响,提高自尊,从而缓解或改变社交焦虑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社交焦虑 父母教养方式 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公共图书馆:角色、作用与实践指向
9
作者 潘雨亭 杨连巧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6,共8页
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驱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与进步的关键力量,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重要机构,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中得到新的诠释。文章采用逻辑推理方法,以生产力过程逻辑为分析框架,综合新质生产力培育过程中... 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驱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与进步的关键力量,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重要机构,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中得到新的诠释。文章采用逻辑推理方法,以生产力过程逻辑为分析框架,综合新质生产力培育过程中对社会大众能力、认知、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创新驱动特征,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发展下的公共图书馆多重角色、推动作用以及实践指向。研究认为,公共图书馆是丰富化知识资源建设者、均衡化知识服务提供者、便捷化知识交流促进者以及普遍化知识利用推动者;通过提供基础性人才支撑、关键性素养提升、发展性场域塑造,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起到显著推动作用,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阶段不可忽视的关键要素;未来公共图书馆应当以基本使命为内核、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制度供给为保障,构建起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公共图书馆创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公共图书馆 创新 人工智能 素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学生全面发展标准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多文 申艳婷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4-149,共6页
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的"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基本原则。学生全面发展标准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命题,关涉明确回答"培养什么人"这... 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的"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基本原则。学生全面发展标准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命题,关涉明确回答"培养什么人"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首要问题。但一直以来,学生全面发展标准的有关规定,究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同一制度文件内部、同一制度形式之间、不同制度形式之间并不一致,呈现冲突状态,与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原则不符。因此,必须以中国共产党有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张转化为国家宪法规定为突破口,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有关学生全面发展标准的具体规定,维护学生全面发展标准的制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制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学生全面发展标准 冲突 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典育人”视域下习近平用典艺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重构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蕴 邹渝 王正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30,共15页
习近平用典艺术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秉持“返本开新”的文化自信态度,又立足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实践,闪耀着坚持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要义的文化“两创”方针的思想光芒,鲜活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文化... 习近平用典艺术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秉持“返本开新”的文化自信态度,又立足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实践,闪耀着坚持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要义的文化“两创”方针的思想光芒,鲜活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文化自信、中国智慧及育人指向,赋予其用典艺术以宏阔的思想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维度具有天然的互通性,而典故作为具有浓缩性与传承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印记,彰显着思想与情感“聚合体”特征,能够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重构提供重要思想文化源泉。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内涵及特色,探索其用典艺术的历史厚度、文化底蕴与现实深度,发掘其中丰富的育人智慧,既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新时代实践,也对重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重构,应坚持守正创新原则,把握育人“方向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时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突出育人“历史感”与“时代感”相贯通的现实指向;坚持博采众长原则,彰显育人“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的文化底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重构,应将传统思想文化精神联系于治国理政现实问题,并在“以文化人”语境中使先贤价值理念与当今时代主流价值观紧密呼应,凸显育人广度与深度、增强育人力度与效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重构,应发掘中华人文经典中传统思维方法的新时代内涵,教育对象形成健康向上的国家观、人生观、义利观等;还应创新运用传统文化实践智慧,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地强化目标导向、加强榜样示范、开展因材施教,以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供指引。思想政治教育应在“以典育人”视域下,发挥好中华文化典籍的新时代价值,不断开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育人学理依据、拓展育人话语论域、丰富育人价值意蕴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用典艺术 以典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创”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过程、科学体系和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先俊 王碧波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6,共10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始于他三十多年的地方执政实践。习近平完整的村、县、地(市)、省的地方治理实践厚植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基础。形成和成熟于党的十八大以后。经历了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到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再到建设中华民族...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始于他三十多年的地方执政实践。习近平完整的村、县、地(市)、省的地方治理实践厚植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基础。形成和成熟于党的十八大以后。经历了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到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再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精神上独立自主的逻辑演进,是一个主题主线鲜明、内容丰富深刻、理论基础坚实、内在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完整的集学理性、时代性、系统性、开放性于一体的科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作出了诸多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形成过程 科学体系 原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逻辑机理及路径优化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婷婷 向艳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0,共5页
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资源和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用好校园文化资源、加强校园文化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这与推进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同构性。科学厘清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内在逻辑,... 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资源和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用好校园文化资源、加强校园文化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这与推进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同构性。科学厘清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内在逻辑,准确把握当前高校校园文化育人中需要加强改进的空间,深入探究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优化路径,对于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在新时代高校育人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进而提升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实效具有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价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校园文化 文化育人 时代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好党纪处分精准定性量纪的四对关系
14
作者 张智 刘龙垚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22,共4页
党纪处分精准定性量纪体现纪律执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执行纪律的严肃性、严谨性、严密性,是惩治腐败,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内在要求。推进党纪处分精准定性量纪,要坚持系统的观念和联... 党纪处分精准定性量纪体现纪律执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执行纪律的严肃性、严谨性、严密性,是惩治腐败,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内在要求。推进党纪处分精准定性量纪,要坚持系统的观念和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关键在于把握好法规制定和法规解释、案例指导和个案探讨、政策执行和执纪推理、机制完善与素质提升等关系,有效发挥每一个要素的积极作用,通过准确定性、合理量纪,带动办案质量持续提升,为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纪律 党纪处分 定性量纪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比较视野下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特色与优势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蕴 孙道进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33,共14页
从中西比较视野探究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所具有的统摄现代化“普遍性”与中国社会“特殊性”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特色与优势。西式现代化囿于“资本至上”叙事语话框架,在理论发展上主张以乡村“从属论”支撑... 从中西比较视野探究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所具有的统摄现代化“普遍性”与中国社会“特殊性”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特色与优势。西式现代化囿于“资本至上”叙事语话框架,在理论发展上主张以乡村“从属论”支撑“城市偏向论”,在价值导向上片面强调农业部门的“从属性”而边缘化农民利益诉求,在发展经验上受制于西方中心主义,因而难以避免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缺位、社会正义缺失及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等发展桎梏。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相较西方模式具有典型超越意义,主要表现在:基于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立足“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坚持“四化同步”,发挥现代化的超越性;基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变革农业生产关系,确保现代化的普惠性;基于传统乡村的现代转型,重塑乡村内生秩序,保障现代化的可持续性。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创造性运用,有力化解了“资本意志”主导的现代化陷阱,体现了对传统现代化内涵的升华以及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可行性。其重要成就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实践的创造性成果,也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至上”现代化立场的经验凝结,体现了推动传统农耕文明现代转型的创新探索。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契合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色与优势,也为后发国家农业农村发展及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资本逻辑 人民至上 共同富裕 道路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与融合:以“乡贤之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实践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蕴 孙道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66,共8页
以“乡贤之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实践,有利于推动新乡贤以群体性姿态发挥其作为县域资源供给者、风尚引领者、秩序维护者的作用。应基于扬弃实现乡贤治理的主体重塑,并基于实践与政策演进实现其功能重塑。凝聚县域社会乡贤治理的... 以“乡贤之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实践,有利于推动新乡贤以群体性姿态发挥其作为县域资源供给者、风尚引领者、秩序维护者的作用。应基于扬弃实现乡贤治理的主体重塑,并基于实践与政策演进实现其功能重塑。凝聚县域社会乡贤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应实现继承创新与激励规范相融合,推动传统乡贤治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关注理性人驱动的消弭影响,推动内部建设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规范化管理;应实现富民引领与道德教化相融合,破解利益主体差异引发的治理越位和缺位,发挥新乡贤的言传与身教作用;应实现自治与法治相融合,构建融道德性与契约性于一体的礼法兼治的县域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社会 新乡贤 乡贤治理 重塑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及价值意蕴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波 彭雪容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0-260,共11页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非凡的奋斗历程中,构筑起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深刻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优良作风并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标识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非凡的奋斗历程中,构筑起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深刻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优良作风并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标识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灵魂根基、炽热的爱国主义为本质核心、深厚的为民情怀为鲜明底色、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为价值指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突出特征、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为鲜明标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鲜亮本色,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奋斗、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从生成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分别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注入了厚重的理论根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在不同历史时期紧密融合时代特征,历经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革命斗争为主题的初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艰苦创业为主题的丰富,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敢闯敢拼为主题的全面推进,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守正创新为主题的赓续发展这一纵贯百年的构筑和发展历程。无论是在已经走过的百年奋进历程,还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始终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为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度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构筑历程和价值意蕴,有助于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滋养和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伟大建党精神 建党100周年 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线建设与川渝地区城市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毅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2-126,共5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三线建设,是我国内地开展的以备战为中心、以军工为主体的经济建设。三线建设增强了重庆、成都两大核心城市的经济实力,推动乐山、自贡、广安、攀枝花等一批工业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川渝地区城市的发展。同...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三线建设,是我国内地开展的以备战为中心、以军工为主体的经济建设。三线建设增强了重庆、成都两大核心城市的经济实力,推动乐山、自贡、广安、攀枝花等一批工业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川渝地区城市的发展。同时,三线建设使川渝地区新兴的工业城镇德阳、绵阳、广元、乐山、西昌、渡口、简阳、资阳、内江、綦江等呈"H"形分布,改变了城市体系的地域结构和规模结构,重塑了川渝地区的城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川渝地区 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好生活需要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河 邹慧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26,共4页
实现美好生活需要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期许,是党和国家共同的奋斗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整合价值、引领价值和协调价值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契合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可能。因此,从共识凝聚、... 实现美好生活需要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期许,是党和国家共同的奋斗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整合价值、引领价值和协调价值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契合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可能。因此,从共识凝聚、主体关照、观念教育等三个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促进美好生活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需要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展嬗变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科 周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5-17,21,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表征着作为主体的需要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客体所具有的功能属性之间的满足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主体需要是先决性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表明,主体需求的客观存在及发展是思想政...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表征着作为主体的需要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客体所具有的功能属性之间的满足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主体需要是先决性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表明,主体需求的客观存在及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产生的根基和发展动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准确把握主体需要呈现出的新特征新变化,积极开展生活化、有说服力和获得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需要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