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三十年国内汉语失语者的语言障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妮莎 姜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4-467,共4页
失语症(aphasia)是一种获得性语言障碍,即后天习得的语言能力因大脑局灶病变而受损,其主要分类为Broca失语、Wernicke失语、传导性失语、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完全性失语等[1]。近三十年来,对汉语失语症的... 失语症(aphasia)是一种获得性语言障碍,即后天习得的语言能力因大脑局灶病变而受损,其主要分类为Broca失语、Wernicke失语、传导性失语、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完全性失语等[1]。近三十年来,对汉语失语症的研究从单纯的临床研究逐步发展为神经科学、影像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共同关注的领域。为分析汉语失语症患者的语言特点,本文对国内1990年~2020年发表的汉语失语症语言障碍的相关研究从汉语语言功能定位、汉语失语症患者词类损伤、汉语句法障碍、汉语语音损伤、汉语失语症量表的编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失语症 命名性失语 后天习得 BROCA失语 神经科学 WERNICKE 局灶病变 语言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亨廷顿症患者的言语障碍及其治疗
2
作者 潘雪瑶 姜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6-350,共5页
亨廷顿症(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基因HTT的突变引起。患者的大脑病变部位始于基底神经节,其中尾状核和壳核体积变化明显,此外,纹状体多巴胺D1、D2受体的丧失将导致纹状体回路功能障碍,以额叶-纹状体... 亨廷顿症(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基因HTT的突变引起。患者的大脑病变部位始于基底神经节,其中尾状核和壳核体积变化明显,此外,纹状体多巴胺D1、D2受体的丧失将导致纹状体回路功能障碍,以额叶-纹状体回路受损最突出;随着病程的发展,在大脑的其他皮层下和皮质区域(如颞叶)也观察到细胞数量的减少[1]。患者一般在40岁左右发病,也有非常年轻或非常年长发病的病例,病情呈进行性恶化,通常在发病15~20年后死亡。该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常导致运动、认知和精神等方面的损伤,其中,以舞蹈症为主要表现的运动障碍最为凸显,运动能力的损伤也表现在肌张力障碍、肌阵挛、抽搐和共济失调等方面[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张力障碍 进行性恶化 言语障碍 舞蹈症 肌阵挛 共济失调 HUNTINGTON 基底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