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批评的历史语境(1949—1966) 被引量:7
1
作者 廖七一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7-103,共7页
1949年之后,翻译批评跨入了全新的历史语境。在单一的国家赞助系统和严格的翻译规范之下,翻译活动与其他文化生产一样,高度组织化和计划化。随着出版发行机构的国有化和稿费的不断降低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完全取消稿费,译者... 1949年之后,翻译批评跨入了全新的历史语境。在单一的国家赞助系统和严格的翻译规范之下,翻译活动与其他文化生产一样,高度组织化和计划化。随着出版发行机构的国有化和稿费的不断降低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完全取消稿费,译者的主体性和自由度大大降低。翻译批评的原则、标准,甚至言说方式都整齐划一,政治意识形态成为翻译评价的唯一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历史语境 赞助人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批评话语与翻译实践 被引量:5
2
作者 廖七一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109,共6页
梁启超对翻译文化功能的提升和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原则是晚清翻译批评的两大贡献。有意思的是,在民族救亡的宏大叙述下,译者关注于语言雅驯、情节离奇的传统诗学观,以及达旨的翻译策略观,信达雅便被边缘化。作为社会话语实... 梁启超对翻译文化功能的提升和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原则是晚清翻译批评的两大贡献。有意思的是,在民族救亡的宏大叙述下,译者关注于语言雅驯、情节离奇的传统诗学观,以及达旨的翻译策略观,信达雅便被边缘化。作为社会话语实践,翻译批评在受制于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传统诗学的同时,强化和建构了翻译规范、培养了翻译阅读习惯并形塑了后继的翻译时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批评话语 翻译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与中国近代民族话语
3
作者 廖七一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在传统中国向现代化的转型过程中,知识分子通过翻译引入了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的学说,增强了国人亡国灭种的危机意识和民族认同,促进了传统价值的重组,并构建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从本质上看,晚清的翻译是一种民族符号的书写和跨语种的... 在传统中国向现代化的转型过程中,知识分子通过翻译引入了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的学说,增强了国人亡国灭种的危机意识和民族认同,促进了传统价值的重组,并构建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从本质上看,晚清的翻译是一种民族符号的书写和跨语种的政治话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翻译 价值重组 民族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域外小说集》批评的非历史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廖七一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96,共6页
《域外小说集》及周氏兄弟主张的"直译"策略持续受到批评界的高度关注;但对鲁迅的翻译,当今评价与历史评价大相径庭,鲁迅表述的翻译目的前后不一,译作的接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考察数十年来翻译批评的历史形成可以发现,非历... 《域外小说集》及周氏兄弟主张的"直译"策略持续受到批评界的高度关注;但对鲁迅的翻译,当今评价与历史评价大相径庭,鲁迅表述的翻译目的前后不一,译作的接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考察数十年来翻译批评的历史形成可以发现,非历史化使现有的一些批评成为主流政治话语的简单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域外小说集》 非历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