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演变模式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1
作者 于永菊 何敏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60,共7页
为阐明生命意义感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探讨生命意义感的演变模式及其对抑郁症状检出率的影响,研究采用生命意义感问卷与抑郁症状筛查问卷对896名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间隔12个月2轮次的纵向调查。结果发现:(1)T1生命意义感可负向预... 为阐明生命意义感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探讨生命意义感的演变模式及其对抑郁症状检出率的影响,研究采用生命意义感问卷与抑郁症状筛查问卷对896名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间隔12个月2轮次的纵向调查。结果发现:(1)T1生命意义感可负向预测T2抑郁症状,而T1抑郁症状并不能显著预测T2生命意义感。(2)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由T1到T2的演变模式可分为4类:持续低意义组、意义提升组、意义降低组和高意义稳定组,其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3.00%、5.00%、12.00%、4.00%。(3)生命意义感演变模式对抑郁症状检出率存在显著影响。与高意义稳定组相比,持续低意义组和意义降低组的抑郁症状检出率显著较高。结果提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点关注持续低意义与意义降低群体,提高生命意义感是减少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的有效干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 生命意义感 抑郁症状 交叉滞后分析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