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日本文化记忆场研究之发轫 |
姚继中
聂宁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2
|
论《源氏物语》翻译验证研究——以紫式部原创和歌翻译为例 |
姚继中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3
|
文学与文化记忆的交会 |
冯亚琳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4
|
论日本文化记忆场与文化传承的双向演进路径 |
姚继中
宋媛媛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5
|
作为记忆形象的多余人——俄罗斯文学与文化记忆 |
朱达秋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6
|
幕府末期儒学思想助推西洋文明摄入小考——以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桥本左内为中心 |
宋媛媛
姚继中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7
|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的诗性美学对比研究 |
邵慧婷
段俊晖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8
|
西方思想史视阈下的精神交往 |
林克勤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9
|
像中的迷失和恐惧:德里罗的《白噪音》 |
姜小卫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0
|
沉默与言说:库切小说《福》与后殖民批判 |
姜小卫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1
|
“温柔准则”下人的文学构想——论施蒂弗特《晚夏》中的教育要素 |
冯亚琳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2
|
施蒂弗特小说《晚夏》中"日常生活"的诗意升华 |
冯亚琳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3
|
《序曲》的崇高与秀美——华兹华斯的女性主义解读 |
胡鹏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6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