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氧运动调控lnc-ORA对小鼠脂肪生成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1
作者 赵晋枫 闫佩润 +2 位作者 王亚鑫 贾迎秀 曾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8,共11页
目的:探究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小鼠脂肪生成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影响,以及有氧运动调控肥胖相关长链非编码RNA(obesity-related long noncoding RNA,lnc-ORA)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 目的:探究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小鼠脂肪生成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影响,以及有氧运动调控肥胖相关长链非编码RNA(obesity-related long noncoding RNA,lnc-ORA)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体重21.4±0.9 g,适应性喂养1周后完全随机分为3组,其中普通对照组(NC)12只继续喂养常规饮食;高脂组24只饲喂高脂饮食,4周后将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为高脂对照组(HC)和高脂运动组(HE)。随后,高脂运动组采用跑台进行8周有氧运动干预,速度为18 m/min,每次45 min,坡度6%,每周6天。运动方案完成后,测量各组小鼠体重、体长、附睾脂肪重量,观察脂肪细胞大小,检测血脂水平、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敏感性、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表达量(FASN、FABP4、PPARγ),并检测相关信号轴(IRS-1/PI3K/AKT/mTOR/GLUT4)及相关指标(lnc-ORA、TNFα)的表达水平,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乙酰化(histone H3 acetylation,H3ac)和组蛋白H3K4三甲基化(histone H3 lysine 4 methylation,H3K4me3)的富集水平。结果:HC组小鼠体重、附睾脂肪组织重量和体重指数(Lee’s指数)高于NC组(P<0.05),8周有氧运动干预后HE组小鼠上述指标低于HC组(P<0.05)。HC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高于NC组(P<0.05),HE组血脂水平较HC组明显改善(P<0.05)。HC组小鼠脂肪生成相关基因PPARγ、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synthase,FASN)、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FABP4)的表达量高于NC组(P<0.05),HE组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表达量低于HC组(P<0.05);HC组脂肪细胞较NC组大,HE组较HC组小。HC组小鼠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type 4,GLUT4)通路表达水平低于NC组(P<0.01,P<0.05),HE组小鼠该信号通路表达水平高于HC组(P<0.01,P<0.05)。HC组小鼠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均低于NC组(P<0.01,P<0.05),HE组较HC组显著改善(P<0.01,P<0.05)。HC组小鼠lnc-OR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较NC组均上调(P<0.01,P<0.05),HE组lnc-ORA、TNF-α表达水平较HC组下调(P<0.05)。HC组小鼠PPARγ启动子区域的H3ac和H3K4me3富集水平较NC组上调(P<0.05),HE组富集水平较HC组下调(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通过lnc-ORA/PPARγ减少脂肪生成并调控IRS-1/PI3K/AKT/GLUT4轴改善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lnc-ORA/PPARγ 脂肪生成 IRS-1/PI3K/AKT/GLUT4轴 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章荣 李威 +2 位作者 任凯 刘佳 周蜜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相同,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综合性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分别观察血浆同...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相同,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综合性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分别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DS)、临床疗效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和8周后,血浆Hcy水平和CNDS评分均降低,临床疗效和MBI评分均提高,与各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试验组患者治疗4周和8周后,血浆Hcy水平、CNDS评分、临床疗效及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综合性康复训练结合常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患者 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改良BARTHEL指数 常规药物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马酮调节HMGB1-RAGE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凡诗 陈浩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4,共8页
目的 旨在探讨吉马酮(GM)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并基于高迁移率基团盒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RAGE)/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构... 目的 旨在探讨吉马酮(GM)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并基于高迁移率基团盒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RAGE)/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将MCAO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MCAO组、吉马酮治疗组(GM组;腹腔注射GM 20mg/kg)、重组HMGB1处理组(rHMGB1组;腹腔注射重组HMGB1 8μg/kg)和重组HMGB1+吉马酮处理组(rHMGB1+GM组;腹腔注射重组HMGB1 8μg/kg+GM 20 mg/kg)。Sham组(n=24)大鼠仅麻醉后暴露颈动脉,不进行MCA闭塞。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Nissl染色、TUNEL测定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损伤和神经元死亡。采用免疫荧光与ELISA分析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用于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相较于MCAO组,GM处理能够降低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脑组织病理损伤、神经元死亡和神经炎症反应,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并促进M2极化,抑制NF-κB活化和HMGB1、RAGE蛋白表达(P<0.05)。重组HMGB1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GM对MCAO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P<0.05)。结论 GM通过调节HMGB1/RAGE/NF-κB轴来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并促进M2极化,从而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在缺血性脑卒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炎症 吉马酮 小胶质细胞 高迁移率基团盒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0
4
作者 陈旭 杨晓芸 刘淑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3240-324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宁夏人民医院呼吸科电子病历系统中抽取2015年就诊的COPD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宁夏人民医院呼吸科电子病历系统中抽取2015年就诊的COPD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患者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肺康复锻炼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6、9个月时,评估患者肺康复锻炼行为依从性、生活质量、肺功能。结果干预后6、9个月时,试验组肺康复锻炼频率高于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CAT)评分低于对照组,肺康复锻炼行为阶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9个月时,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行为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锻炼 跨理论模型 病人依从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多途径应用多黏菌素类药物治疗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陶春 童瑜 +2 位作者 王旗 肖溢 王仲书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3-1588,共6页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以及多黏菌素类药物鞘内/脑室内给药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协助临床医师调整多途径给药物治疗方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g,静脉滴注,qid)...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以及多黏菌素类药物鞘内/脑室内给药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协助临床医师调整多途径给药物治疗方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g,静脉滴注,qid)+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70 mg,静脉滴注,bid)+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10 mg,鞘内注射,qd),并对国内外近10年多黏菌素类药物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相关文献回顾分析。结果给药14 d后,该患者感染得到治愈,未发现不良反应。共检索到15篇文献,涉及15例患者。纳入分析16例患者中(包含该文1例),男11例,女4例,1例性别不明,年龄1~74岁,基础疾病均与颅脑相关。15例成功治愈,仅1例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类变态反应)而停药。7例无多黏菌素类药物药敏结果,均成功治愈。11例经静脉联合鞘内/脑室多途径给药,均成功治愈。结论多黏菌素类药物鞘内/脑室内给药可有效的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大多数不良反应较轻且可逆。但文献多为个案报道,其在颅内感染的应用仍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类药物 鞘内注射 脑室内注射 颅内感染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调控杏仁核神经信号通路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恐惧消退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凯 张虹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19-3624,3631,共7页
目的:探究电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恐惧消退的干预作用,以及对杏仁核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WWP2)/抑癌基因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突触可塑性蛋白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 目的:探究电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恐惧消退的干预作用,以及对杏仁核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WWP2)/抑癌基因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突触可塑性蛋白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被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增强的连续单一应激法构建PTSD模型,随后电针治疗21 d,通过旷场实验、场景化条件化恐惧反应实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免疫共沉淀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评价电针的干预效应。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距离、穿越中央格数量及直立次数均少(P<0.05),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改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在恐惧消退训练期和恐惧重建检测阶段大鼠的僵直时间百分比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杏仁核WWP2、磷酸化AKT蛋白表达低(P<0.05),PTEN蛋白表达高(P<0.05)。电针组上述蛋白表达变化逆转(P<0.05),PTEN与WWP2的结合能力上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杏仁核组织中SYN、GAP-43蛋白阳性表达低(P<0.05),电针组杏仁核组织中SYN、GAP-43蛋白阳性表达高(P<0.05)。结论:电针可有效改善PTSD大鼠的自主活动和探索行为,促进恐惧记忆的消退,以上作用与杏仁核WWP2/PTEN/AKT信号通路的调控及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恐惧记忆 杏仁核 电针 杏仁核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WWP2)/抑癌基因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 突触可塑性 突触可塑性蛋白突触素 生长相关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自噬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明明 刘广 +1 位作者 马丹丹(综述) 宋凯(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3,共6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应激性精神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难治愈的特点,病情严重者能够造成社会功能损害。临床治疗PTSD以药物干预和心理疏导为主,不良作用较大,疗效不持续。自噬作为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方式,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应激性精神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难治愈的特点,病情严重者能够造成社会功能损害。临床治疗PTSD以药物干预和心理疏导为主,不良作用较大,疗效不持续。自噬作为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方式,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PTSD患者海马神经元受损,内有大量自噬溶酶体,可能与PTSD发病有关。文章以神经元自噬角度作为出发点,从PTSD发生相关脑区、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PTSD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方向,为寻求安全有效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神经元自噬 脑区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根提取物促进大鼠脂质代谢机制研究
8
作者 张前熙 王超 +1 位作者 严鸿林 肖熠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6,共4页
文章旨在探讨黄芩根提取物对大鼠脂肪沉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试验采用8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普通日粮组和高脂日粮组,每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芩处理组,即对照组(CTL)、普通处理组(TRT)、高脂组(F-CTL)、高脂处理组(F-TRT),每... 文章旨在探讨黄芩根提取物对大鼠脂肪沉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试验采用8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普通日粮组和高脂日粮组,每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芩处理组,即对照组(CTL)、普通处理组(TRT)、高脂组(F-CTL)、高脂处理组(F-TRT),每组15只SD大鼠。TRT与F-TRT每天用黄芩根提取物制剂灌胃,CTL和F-CTL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处理10周后对比分析各组体重、体脂率、血糖、血液脂肪指标、APN、PPARγ、AMPK水平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对于正常的健康大鼠,黄芩根提取物处理对其体重和脂质代谢并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而在肥胖状态下,前者可通过提升脂肪组织中脂联素水平,激活PPARγ/AMPK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脂质分解代谢,从而降低大鼠体重、体脂率和血压,并改善由高脂日粮引发的血糖升高。结论,黄芩根提取物可通过激活脂肪组织中APN/PPARγ/AMPK信号通路发挥抑制肥胖与降压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根提取物 肥胖 高血压 APN PPARΓ AM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须绞股蓝复合提取总黄酮工艺及其降压片的制备
9
作者 刘霞 马泽刚 马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36-140,230,共6页
以玉米须(stigma maydis)、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1∶1)为提取原料,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等单因素考察对复合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总黄... 以玉米须(stigma maydis)、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1∶1)为提取原料,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等单因素考察对复合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最后将优化提取的总黄酮过D101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后制备成降压片。结果表明,复方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10,50℃下提取3.5 h。制备的片剂质量(片重差异±5.1%,脆碎度0.83%,崩解时限2.41 min)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片剂的有关规定,并且降压片能降低SHR大鼠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stigma maydis)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总黄酮 提取工艺 降压片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效能探赜
10
作者 罗智凯 林伯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12,共4页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对象复杂化、话语内容形式陈旧和话语主体多样化的态势,应从掌握话语对象特征、创新话语内容形式、明确话语主体责...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对象复杂化、话语内容形式陈旧和话语主体多样化的态势,应从掌握话语对象特征、创新话语内容形式、明确话语主体责任三个层面共同发力,精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话语的典型习性,提炼易被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理解接受的新式话语,明确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治理的主体责任,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想政治工作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5
11
作者 李威 曾祥斌 +5 位作者 章荣 李文兰 牟杨 罗亚玲 张嵩 明俊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16-822,共7页
目的:应用步态分析,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分... 目的:应用步态分析,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使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器检测并获得两组患者的步态参数。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步频、步幅、步速、患侧摆动相和健侧摆动相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步宽、步态周期、双支撑相、患侧支撑相、健侧支撑相、步长偏差、健侧患侧支撑相比值和患侧健侧摆动相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步宽、步态周期、双支撑相、健侧支撑相、健侧摆动相、步长偏差、健侧患侧支撑相比值和患侧健侧摆动相比值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和步态的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稳定性训练 脑卒中 偏瘫 步态分析 时空参数 对称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改善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威 章荣 +5 位作者 罗亚玲 牟杨 谢冰 涂晗 李文兰 刘仲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5例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FES组(n=14)及对照组(n=11),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d,共12周。...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5例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FES组(n=14)及对照组(n=11),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d,共12周。前6周FES组在此基础上应用FES对双侧腓总神经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同时进行步行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d。后6周FES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d。在治疗前、治疗6周和治疗12周后,分别进行腓肠肌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分值,MAS)、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6周和12周后,踝关节ROM增加,GMFM之D区(站立)评分提高,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FES组患儿治疗6周和12周后,对照组患儿治疗12周后,MAS评分及GMFM-88之E区分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或0.01)。治疗6周和12周后,FES组MAS、踝关节ROM及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FES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降低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增加踝关节活动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痉挛型双瘫 脑性瘫痪 下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威 李丹 +3 位作者 许立俊 林宇 李文兰 章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97-1201,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 5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松动术。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采用数字模拟...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 5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松动术。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N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上肢部分(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N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能进一步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神经松动术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效贴联合加巴喷丁对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章荣 李威 +3 位作者 李丹 周蜜娟 胥慧敏 袁国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4-726,共3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HZ)愈合后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即出疹开始4个月),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经再激活后引起的皮肤感染所导致疼痛的一种神经...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HZ)愈合后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即出疹开始4个月),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经再激活后引起的皮肤感染所导致疼痛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临床特征为顽固的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剧痛,患者常有失眠、抑郁及焦虑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加巴喷丁 头面部 疼痛综合征 肌内 急性带状疱疹 ZOSTER 带状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陈方法对白肉枇杷果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袁敏 王巧碧 +2 位作者 赵欠 周才琼 吴习宇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8-114,共7页
研究了超声、微波和冷热交替催陈工艺处理对白肉枇杷果酒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催陈处理枇杷果酒总酸略降及色度增加,感官评价显示冷热交替催陈处理优于超声催陈和微波催陈;处理后果酒香气物质检出种类减少,未检出成分占比增加,... 研究了超声、微波和冷热交替催陈工艺处理对白肉枇杷果酒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催陈处理枇杷果酒总酸略降及色度增加,感官评价显示冷热交替催陈处理优于超声催陈和微波催陈;处理后果酒香气物质检出种类减少,未检出成分占比增加,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醇类和酯类,冷热交替、超声和微波催陈处理分别占比79.8%,78.3%,88.97%,均低于原酒的91.24%;催陈处理使其他香气成分占比增加,有利于提升果酒总体香气。醇类、醛类、酸类和酯类是影响果酒品质的主要成分,进一步分析显示香气品质得分依次为微波催陈>冷热交替催陈>超声催陈。对酒品质的评价应综合考虑感官评价、主成分分析和未检出成分测定结果,并由此得到冷热交替催陈处理白肉枇杷果酒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肉枇杷 果酒 催陈处理 品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踝足矫形带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足下垂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威 程攀 +5 位作者 许立俊 章荣 杨友谊 李文兰 罗亚玲 牟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观察自制自制踝足矫形带对痉挛型偏瘫脑瘫足下垂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 24例痉挛型偏瘫脑瘫足下垂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行步态训练,观察组佩戴自制踝足矫形带行步态训练,共12... 目的观察自制自制踝足矫形带对痉挛型偏瘫脑瘫足下垂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 24例痉挛型偏瘫脑瘫足下垂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行步态训练,观察组佩戴自制踝足矫形带行步态训练,共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腓肠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和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D区(站立)、E区(走跑跳)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ROM、GMFM-88的D区和E区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佩戴自制踝足矫形带行步态训练能进一步降低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患侧的腓肠肌张力,增加踝关节活动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偏瘫 踝足矫形带 足下垂 下肢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工艺对白肉枇杷果酒发酵的影响及果酒质量标准建立 被引量:8
17
作者 袁敏 王巧碧 +1 位作者 赵欠 周才琼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5-260,共6页
采用"华白1号"白肉枇杷为实验材料,系统研究了白肉枇杷果酒发酵工艺,并建立了枇杷果酒质量标准。通过发酵工艺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设计,得到白肉枇杷果酒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50%,发酵p H4.0,发酵温度22℃,白... 采用"华白1号"白肉枇杷为实验材料,系统研究了白肉枇杷果酒发酵工艺,并建立了枇杷果酒质量标准。通过发酵工艺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设计,得到白肉枇杷果酒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50%,发酵p H4.0,发酵温度22℃,白肉枇杷果酒酒精度平均12.33%(v/v)。通过冷热交替催陈后检测枇杷果酒相关指标并根据相关标准建立白肉枇杷果酒质量标准为:酒精度11%~13%vol、总糖(以葡萄糖计)4.1~4.35 g/L(半干型果酒)、滴定酸(以酒石酸计)4.0~5.5 g/L、挥发酸(以乙酸计)≤0.38 g/L。卫生指标符合相关规定。果酒金黄透明,酒香浓郁,具有枇杷果酒特有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肉枇杷 发酵工艺优化 果酒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肌内效贴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效果 被引量:38
18
作者 李威 李丹 +4 位作者 赵宜莲 章荣 胥慧敏 周蜜娟 牟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目的观察两种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75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n=25)、B组(n=25)和对照组(n=25)。三组常规治疗相同,A组和B组分别运用两种贴扎方法进行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两种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75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n=25)、B组(n=25)和对照组(n=25)。三组常规治疗相同,A组和B组分别运用两种贴扎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A组和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A组明显低于B组(P<0.01);三组FMA和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01),A组和B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高于B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不同的贴扎方法,疗效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肌内效贴 上肢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 被引量:40
19
作者 陈旭 杨淑花 +1 位作者 王月宁 刘淑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772-1777,共6页
背景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占20%以上,由糖尿病引发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其中衰弱已成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第3大类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状况应引起... 背景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占20%以上,由糖尿病引发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其中衰弱已成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第3大类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状况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目的调查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1—6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医保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以及饮酒状况、吸烟状况、是否经常运动锻炼)、临床资料问卷(糖尿病病程、过去1年因糖尿病加重住院次数、规律药物/胰岛素治疗情况、合并慢性病数)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FRIED等提出的衰弱表型评估患者的衰弱状况,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计算BMI。采用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回收率为99.3%。2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男127例(45.7%),女151例(54.3%);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2.2±5.5)岁;无衰弱130例(46.8%),衰弱前期107例(38.5%),衰弱期41例(14.7%)。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73,95%CI(1.039,1.561),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OR=14.720,95%CI(1.641,132.033),P<0.05;1 000~2 000元:OR=7.631,95%CI(1.153,50.506),P<0.05〕、是否经常运动锻炼〔是:OR=0.119,95%CI(0.019,0.734),P<0.05〕、糖尿病病程〔OR=1.477,95%CI(1.138,1.915),P<0.05〕、过去1年因糖尿病加重住院次数〔OR=14.061,95%CI(3.776,52.359),P<0.05〕、合并慢性病数〔OR=19.779,95%CI(4.677,83.647),P<0.05〕、HbA1c〔OR=34.207,95%CI(8.208,142.566),P<0.05〕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状况受年龄、经济状况、运动锻炼情况、病程、血糖、并发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考虑影响因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患者衰弱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衰弱 老年人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IAA芽孢杆菌ST37对油菜的耐盐促生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韦廷舟 文怡 +7 位作者 王超 王爽 陈云 张泽颖 范清锋 胡琬新 龙治坚 江世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0-215,共6页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具有促进非生物胁迫下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特性。通过在盐胁迫下接种盐矿区污染土壤中分离的菌株ST37,评价其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生作用,结合细菌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同时测定S...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具有促进非生物胁迫下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特性。通过在盐胁迫下接种盐矿区污染土壤中分离的菌株ST37,评价其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生作用,结合细菌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同时测定ST37的耐盐能力及其产吲哚乙酸(IAA)、解钾、产铁载体、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的能力。结果表明,试验菌株ST37在盐胁迫下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50 mmol/L NaCl处理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增长率均为6.67%,幼苗根长和株高增长率分别达到11.15%和235.40%;经理化性质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ST37菌株为Bacillus mobilis,具有耐受4%NaCl胁迫能力,在0~4%NaCl培养条件下均可分泌IAA,其分泌IAA含量最高为6.82 mg/L。ST37菌株还具有解钾、产铁载体和产ACC脱氨酶的能力。表明菌株ST37通过分泌IAA、解钾等多种方式缓解盐胁迫对油菜种子和幼苗生长的损伤,结果可为耐盐生物菌肥/剂的开发提供候选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油菜种子 吲哚乙酸 耐盐促生 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