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南缘红层咸水发育规律 被引量:4
1
作者 董建兴 孙东 +3 位作者 魏良帅 张志鹏 黄瑞 杨海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94-1401,共8页
四川盆地南缘分布的红层区,相比盆地内部具有地貌类型众多、地形坡度大、构造发育,地层倾角大的特点,对其咸水发育规律的研究鲜有报道。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取样分析测试等方法,发现咸水发育主要受地层岩性和地下水循环条... 四川盆地南缘分布的红层区,相比盆地内部具有地貌类型众多、地形坡度大、构造发育,地层倾角大的特点,对其咸水发育规律的研究鲜有报道。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取样分析测试等方法,发现咸水发育主要受地层岩性和地下水循环条件控制。红层砂泥岩中含可溶盐是咸水发育的物质基础,含泥岩地层中更易发育咸水。地下水类型、斜坡结构、深度及断层主要影响了地下水的循环交替条件,循环交替强烈发育淡水,循环交替滞缓则会发育咸水。断裂带深部成分复杂的咸水会因浅部地下水的开采而上涌,造成浅部地下水咸化。四川盆地南缘红层咸水发育规律的研究,对该区找水过程中避开咸水层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总固体(TDS) 地层岩性 地下水类型 斜坡结构 深度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龙核心景区多层级水循环系统结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馨泽 孙东 +8 位作者 曹楠 袁楠楠 黄何平 田长宝 张清明 唐淑 李大猛 周大吉 董发勤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33,共15页
为查明四川黄龙核心景区钙华层内水体的循环交替过程及水循环系统结构,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水循环断面监测等方法,分析任一监测断面的地下水径流量和地表水流量(二次转化泉形成)组成、循环段内的补给和排泄特征,理清各水循环系统的发育... 为查明四川黄龙核心景区钙华层内水体的循环交替过程及水循环系统结构,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水循环断面监测等方法,分析任一监测断面的地下水径流量和地表水流量(二次转化泉形成)组成、循环段内的补给和排泄特征,理清各水循环系统的发育规模、层级。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水循环系统层级最为复杂,分为区域-局部-场地三个循环层级,以局部循环为主。以7月为典型月,景区内水循环主要受控于4个串联发育的局部地下水循环系统,区域地下水循环系统在接仙桥以北地段发育,各循环段内的充水彩池群为补给区,出口为流量较大的钙华二次转化泉,地下水在钙华层内径流,钙华层底部和两侧为隔水边界;争艳池以南场地水循环较多;景区水循环系统结构年动态变化较大,仅在丰水期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转花池泉群、黄龙沟东坡泉群、黄龙沟地表水及地下水构成了驱动核心景区水循环系统的全部水量,接仙桥、涪江右岸为排泄口。黄龙核心景区水循环在丰水期形成动态平衡,其余时段处于不稳定流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系统 丰水期 黄龙景区 钙华层 水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