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相机对四川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及鸟类多样性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24
1
作者 蒋忠军 叶信初 +2 位作者 胡加云 杨彪 李生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6,共8页
生物多样性编目是保护区管理和科研的基础性工作。2016年7月—2017年6月,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四川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期内共布设20个监测位点,累计3 333个相机监测日,获得照片2 355张,视频1 867段,独立有效... 生物多样性编目是保护区管理和科研的基础性工作。2016年7月—2017年6月,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四川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期内共布设20个监测位点,累计3 333个相机监测日,获得照片2 355张,视频1 867段,独立有效记录共计436次,共鉴定出兽类4目10科17种和鸟类2目8科1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1种、易危(VU) 5种和近危(NT) 1种。调查中发现岷山山系的新记录1种:灰翅鸫Turdus boulboul。兽类相对丰富度指数(RAI)从高到低依次是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2. 37)、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1. 83)、野猪Sus scrofa(1. 17)、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1. 02)、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0. 21); RAI最高的鸟类是鸡形目Galliformes,如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3. 21)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1. 05),其次是雀形目Passeriformes噪鹛科Leiothrichidae。本研究获得的兽类和鸟类数据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的有效补充,红外相机的持续监测将有利于保护区的长期监测和保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兽类 鸟类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性别鉴定新方法及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千佛山片区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2
作者 罗丽君 金曦玮 +7 位作者 王宇航 尼玛扎西 王涛 周眉 蒋忠军 李仁贵 冉江洪 张修月 《四川动物》 2025年第5期481-493,共13页
2023—2024年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千佛山片区96个调查网格中收集到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新鲜粪便34份,基于8个微卫星位点和线粒体D-loop区建立个体遗传档案。基于微卫星数据,结合线粒体D-loop序列在片区内鉴定到10只大熊猫。... 2023—2024年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千佛山片区96个调查网格中收集到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新鲜粪便34份,基于8个微卫星位点和线粒体D-loop区建立个体遗传档案。基于微卫星数据,结合线粒体D-loop序列在片区内鉴定到10只大熊猫。为进一步优化基于粪便DNA的大熊猫性别鉴定方法,本研究基于X染色体釉原蛋白基因开发了1对新的性别鉴定引物(SEX),该引物成功鉴定出10只个体的性别,即5雄5雌,该引物对粪便DNA扩增稳定、效果好,能有效用于野生大熊猫种群性比分析。在识别到的个体中共鉴定到线粒体D-loop序列3个单倍型,8个多态性位点,单倍型多样性为0.211,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11;8个微卫星位点的期望杂合度为0~0.901,观测杂合度为0~0.889,有7个位点极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1),表现为杂合不足;种群平均近交系数为0.571。研究表明,本区域大熊猫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性比为1∶1,近交情况较严重,有遗传丢失的风险,应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千佛山片区 大熊猫 个体识别 性别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