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高粱穗部害虫群落的时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开禄 潘学贤 +5 位作者 汪远宏 黄富 赵甘霖 王志明 刘兴义 张长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6期492-494,共3页
应用最优分割法研究了四川高粱穗部害虫群落的时间变化。根据主要害虫的消长动态,将其分为高果始穗至始穗后5天、6~20天、21天至成熟3个有序阶段,并结合高粱生育期,揭示了各阶段害虫群落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
关键词 高粱 害虫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高粱品种资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曾富言 杨乾华 《作物品种资源》 1991年第3期13-14,共2页
在四川不同生态区高梁品种的生态特点不同。总体来看,四川省高粱资源的特点是以中熟、高秆、中散穗、深粒色、极小粒种为主。炭疽病重,纹枯病轻。绝大多数品种的籽粒为糯性。
关键词 高粱 品种 资源 四川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再生稻的生态条件及区域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方文 罗文质 +3 位作者 张景国 熊洪 江世华 徐世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5-22,共8页
根据连续七年对再生稻的生态条件进行的系统研究,结合四川省1989~1992年生产统计资料和四川省气象局的地面气候资料,探讨了品种、头季稻播种期、头季稻收后30天积温、温湿度、光照以及海拔高度对再生芽萌发、再生稻齐穗以... 根据连续七年对再生稻的生态条件进行的系统研究,结合四川省1989~1992年生产统计资料和四川省气象局的地面气候资料,探讨了品种、头季稻播种期、头季稻收后30天积温、温湿度、光照以及海拔高度对再生芽萌发、再生稻齐穗以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再生稻的生态值,据此生态值确定了其适应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再生芽 生态条件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新育成中籼迟熟杂交稻经济性状及产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况浩池 曾正明 +4 位作者 罗俊涛 杨扬 陈光珍 何兴材 付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9-1012,共4页
对2006~2009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26个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的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经济性状和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6个组合的有效穗为15.21万/667m2、穗着粒为165.59粒、结实率为78.29%、千粒重为28.76g、稻谷... 对2006~2009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26个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的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经济性状和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6个组合的有效穗为15.21万/667m2、穗着粒为165.59粒、结实率为78.29%、千粒重为28.76g、稻谷产量为530.83 kg/667m2、增产率为5.24%。在26个组合中仅有一个组合的增产率达到超高产增产指标。在各项指标中有效穗与穗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着粒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增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四川生态条件下,要进一步突破水稻产量水平,在保持一定的田间容穗量的基础上,应该主攻穗粒数和粒重,特别是在现有其它经济性状不变的条件下,提高结实率对提升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平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 中籼迟熟组合 经济性状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干旱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1 位作者 徐富贤 郭晓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4-193,共10页
水稻是四川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而干旱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四川省春旱、夏旱和伏旱灾害频发,常导致水稻减产。本研究基于气象资料、水稻灾情史料和生育期资料,选取湿润指数距平率作为水稻干旱指标,构建了四川水稻干旱等级,并利用灾... 水稻是四川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而干旱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四川省春旱、夏旱和伏旱灾害频发,常导致水稻减产。本研究基于气象资料、水稻灾情史料和生育期资料,选取湿润指数距平率作为水稻干旱指标,构建了四川水稻干旱等级,并利用灾情样本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61-2015年四川水稻不同种植区不同生育阶段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风险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看,近55年来,水稻移栽~孕穗期干旱总站数平均每10年增多0.56个,其中轻旱和重旱平均每10年分别增多0.20个和0.41个,而中旱基本不变;孕穗~开花期干旱总站数平均每10年减少0.49个,其中中旱和重旱平均每10年均减少0.22个,而轻旱基本不变;开花~成熟期干旱总站数平均每10年增多0.54个,其中轻旱和重旱平均每10年分别增多0.23个和0.55个,而中旱基本不变。干旱频率的分布特征为:移栽~孕穗期的干旱频率呈现中部高、西南部和东北部低的特征,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绵阳-南部的宜宾一线(36%~58.2%);孕穗~开花期的干旱频率由西向东递增,高发区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和东北部(36%~61.9%);开花~成熟期的干旱频率呈由西向东递增的趋势,高发区主要分布在盆地东北部和盆南的局部地区(30%~47.3%)。水稻干旱风险分布为:移栽~孕穗期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德阳、资阳和宜宾等地;孕穗~开花期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主要在盆地中部和东北部;开花~成熟期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主要在盆地东北部和盆南的局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旱灾 湿润指数距平率 风险评估 分布特征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早恢402体细胞培养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永洪 何光华 +2 位作者 谢戎 杨正林 王洪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4-135,共2页
对水稻品种早恢 40 2进行体细胞培养 ,结果表明 :(1)幼苗茎段比成熟种胚具有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 ,但前者绿苗分化率极低。 (2 )对幼苗进行 8℃ 2~ 3天的低温预处理 ,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率虽有一定下降 ,但绿苗分化率却能大幅度提高。 ... 对水稻品种早恢 40 2进行体细胞培养 ,结果表明 :(1)幼苗茎段比成熟种胚具有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 ,但前者绿苗分化率极低。 (2 )对幼苗进行 8℃ 2~ 3天的低温预处理 ,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率虽有一定下降 ,但绿苗分化率却能大幅度提高。 (3)进行分化培养的愈伤组织进行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早恢402 体细胞培养 恢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籽粒的灌浆研究——Ⅱ、不同生长阶段籽粒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 被引量:9
7
作者 何光华 郑家奎 +1 位作者 阴国大 杨正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6个品种按Griffing Ⅱ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籽粒灌浆持续时间、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同一组合不同生长阶段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的杂种优势、特殊配合力在大小和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异;... 利用6个品种按Griffing Ⅱ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籽粒灌浆持续时间、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同一组合不同生长阶段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的杂种优势、特殊配合力在大小和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异;同一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特殊配合力方差在大小和性质上不同;不同生长阶段配合力方差的构成是动态变化的;特殊配合力是形成杂种优势的直接主要原因,一般配合力对杂种优势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但因生长阶段、灌浆特性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干物质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冬水田区杂交稻抛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熊洪 徐富贤 +4 位作者 洪松 冉茂林 熊远俸 雷达 刘代银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55-60,共6页
本文根据目前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青壮年劳力短缺的实际,研究了冬水田区杂交稻抛秧栽培的育秧方式、本田技术等。肯定了冬水田区杂交稻抛栽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中苗秧的标准和相应的高产技术,可供指导该项技术在省内推广。
关键词 抛秧栽培 高产技术 杂交稻 冬水田区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败型杂交水稻恢复基因的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何光华 裴炎 杨光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0-117,共8页
杂交水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机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现象,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本文从育性指标的采用和划分、恢复基因的数目、恢复基因的等位性、恢复基因的三体定位和分子图谱定位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恢复基因进一... 杂交水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机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现象,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本文从育性指标的采用和划分、恢复基因的数目、恢复基因的等位性、恢复基因的三体定位和分子图谱定位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恢复基因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野败型 雄性不育 基因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再生稻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江世华 熊洪 +1 位作者 方文 罗文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再生稻腋芽萌发及成活的最适温度为24.5~27.0℃,相对湿度为81%~85%,稻桩含水量为70%左右。当稻桩含水量在70%以上时,含水量与再生芽萌发和伸长呈极显著负相关。采用“平衡统筹”施肥与综合栽培技术,可增加稻... 再生稻腋芽萌发及成活的最适温度为24.5~27.0℃,相对湿度为81%~85%,稻桩含水量为70%左右。当稻桩含水量在70%以上时,含水量与再生芽萌发和伸长呈极显著负相关。采用“平衡统筹”施肥与综合栽培技术,可增加稻株养分的蓄积,延缓早衰,提高再生芽的萌发数及成活率。施用促芽肥和发苗肥,可增加有效穗数、实粒数和显著提高单产。再生稻始穗期喷施“九二0”,可保持一定的穗数,提高结实率,增加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重。采用2次割桩,能减轻干旱对再生芽伸长与发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生态区 栽培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高粱杂1代酿酒品质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丁国祥 曾庆曦 +2 位作者 陈国民 刘兴全 曾富言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1期62-65,共4页
糯高粱杂种1代籽粒粗蛋白、单宁、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平均优势、超亲优势和相对优势均为负值。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对照优势为正值。粗蛋白、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负向优势。单宁和直链淀粉含量呈负向部... 糯高粱杂种1代籽粒粗蛋白、单宁、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平均优势、超亲优势和相对优势均为负值。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对照优势为正值。粗蛋白、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负向优势。单宁和直链淀粉含量呈负向部分显性,表明利用糯高粱F1显性效应有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酿酒 品质因数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地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部分株型因子及生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任亮 郑家奎 蒋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551-1554,共4页
以9个在上江上游地区产量表现良好的高产水稻品种以及汕优63为对象,通过研究它们上部3个叶片的角度和形态特征得出,剑叶角度与产量显著相关,高产品种的株型上部叶片挺立,角度小,更趋向于"上部紧凑型"的叶片配置。紧凑高产的... 以9个在上江上游地区产量表现良好的高产水稻品种以及汕优63为对象,通过研究它们上部3个叶片的角度和形态特征得出,剑叶角度与产量显著相关,高产品种的株型上部叶片挺立,角度小,更趋向于"上部紧凑型"的叶片配置。紧凑高产的株型叶片更显宽大,叶绿素和比叶重等叶片生理特征在生育期更为稳定,叶片后期活力更强。这些结论对长江上游地区的高产株型后续研究和育种选择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水稻 株型 部叶片 生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湿润指数距平率的水稻干旱灾损评估——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庞艳梅 陈超 +1 位作者 郭晓艺 徐富贤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50,共9页
利用四川省水稻主要种植区6个典型代表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等资料,计算了水稻各生育阶段内的湿润指数距平率,建立干旱影响下水稻气象产量与湿润指数距平率的统计模型,开展了水稻干旱灾损评估.结果表明:移... 利用四川省水稻主要种植区6个典型代表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等资料,计算了水稻各生育阶段内的湿润指数距平率,建立干旱影响下水稻气象产量与湿润指数距平率的统计模型,开展了水稻干旱灾损评估.结果表明:移栽到孕穗期和孕穗到开花期,蓬安的干旱指数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开花到成熟期,仁寿、蓬安、开江、甘洛的干旱指数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分离水稻气象产量后,构建了干旱影响下水稻各生育阶段干旱指数与气象产量的统计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反映各生育阶段干旱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灾损评估结果指出,干旱影响下,四川水稻种植区代表站点水稻减产率在1.7%~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指数距平率 水稻 干旱 灾损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基因型与主要性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戎 邓锡洪 +1 位作者 罗光才 赵甘林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5期457-461,共5页
杂交稻单株产量、谷草比、株高、精米率及每穗实粒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主要表现线性反应,而单株草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播种到始穗天数、糙米率及整精米率主要表现非线性反应。不同基因型间各性状稳定性的构... 杂交稻单株产量、谷草比、株高、精米率及每穗实粒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主要表现线性反应,而单株草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播种到始穗天数、糙米率及整精米率主要表现非线性反应。不同基因型间各性状稳定性的构成方式及主要特点各不相同,这是基因型间稳定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杂交稻产量稳定性主要受播种到始穗天数、单株草重、谷草比、单株有效穗数及每穗着粒数稳定性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环境 稳定性 水稻 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敏核不育系的花药和体细胞培养选育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向跃武 张志雄 +2 位作者 张安中 周贤明 谢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5期462-465,共4页
对10个籼型光敏核不育材料进行花药和体细胞培养表明,利用花药培养从遗传上尚不完全稳定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中分离纯化出遗传上纯合、农艺性状稳定的、具有明显育性转换期的光敏核不育水稻H90151S。在8902S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发现一特... 对10个籼型光敏核不育材料进行花药和体细胞培养表明,利用花药培养从遗传上尚不完全稳定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中分离纯化出遗传上纯合、农艺性状稳定的、具有明显育性转换期的光敏核不育水稻H90151S。在8902S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发现一特殊败育类型的光敏核不育材料T90—4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药培养 光敏核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本田分蘖期受旱对其生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3 位作者 洪松 冉茂林 代清炳 涂少权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28-30,共3页
以汕优 6 3为材料 ,研究了本田分蘖期不同干旱时间与水稻生长关系。结果表明 :①栽秧当日开始受旱 2 0d以上 ,显著地抑制了分蘖的发生 ,表现为最高苗和有效穗数不足而减产 ;栽后 2 0d开始受旱 10d以上 ,颖花严重退化 ,以致着粒数和结实... 以汕优 6 3为材料 ,研究了本田分蘖期不同干旱时间与水稻生长关系。结果表明 :①栽秧当日开始受旱 2 0d以上 ,显著地抑制了分蘖的发生 ,表现为最高苗和有效穗数不足而减产 ;栽后 2 0d开始受旱 10d以上 ,颖花严重退化 ,以致着粒数和结实率降低而减产 ;②水稻分蘖期受旱影响产量的土壤水分临界值为相对含水量 36 %左右 ;③从稻田开始受旱到土壤含水量下降到影响水稻产量的临界值所需积温为 312 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蘖期 干旱 产量 生长发育 抗旱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与病菌生理小种变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彭国亮 冯代贵 +1 位作者 罗庆明 刘仲金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1期8-11,共4页
本文根据1979~1990年四川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研究结果,对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化与水稻品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0年代以来,四川省稻瘟病生理小种组成发生了两次较大的变化。1983年后优势种群由ZG 群变为ZB 群,出现频率... 本文根据1979~1990年四川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研究结果,对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化与水稻品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0年代以来,四川省稻瘟病生理小种组成发生了两次较大的变化。1983年后优势种群由ZG 群变为ZB 群,出现频率由1982年的零上升为1986年的72.17%,导致汕优2号完全丧失抗性;1989年后,ZA 群小种上升,出现频率由1984年的1.54%上升为1989年的25.00%,优势种群ZB 群下降,其频率由1986年的72.17%下降到1990年的47.85%,致使汕优63大面积发病。不同品种的稻瘟病菌各不相同。汕优2号以ZB、ZC 群为主的4群15个小种、汕优63有ZA、ZB、ZC 3群13个小种,其致病率均有差异。杂交稻的抗性主要来自恢复系,但更换不育系也可充分利用和发挥优良恢复系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病性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粟穗螟种群密度估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开禄 潘学贤 +5 位作者 汪远宏 黄富 赵甘霖 王志明 刘兴义 刘明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86-91,共6页
根据高粱粟穗螟幼虫田间种群空间分布型的研究结果,应用序贯抽样,零频率抽样技术,给出了幼虫田间种群密度估计的Kuno、Iwao指导防治的序贯抽样表和抽样图,Gerrard和Chiang零频率种群密度估计表,不同虫口密度、抽样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关键词 种群密度 高粱 粟穗螟 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育胞质的基因效应及育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开锋 郑家奎 +2 位作者 张长伟 万先齐 朱永川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用3套同核异质不育系与恢复系IR661和明恢63配组的各世代材料,分析了W,D,K型不育胞质对基因效应和育性遗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核组合中,加性、加性×显性和显性×显性效应的差异较大。除加性效应外,各类基... 用3套同核异质不育系与恢复系IR661和明恢63配组的各世代材料,分析了W,D,K型不育胞质对基因效应和育性遗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核组合中,加性、加性×显性和显性×显性效应的差异较大。除加性效应外,各类基因效应估值亦有较大差异,不育胞质K与W间加性×加性和加性×显性效应、K与D间显性及加性×加性和显性×显性效应和D与W间除加性效应外的各类基因效应估值都有较大差异。汕B和K青B与IR661结合的核,其不育胞质的育性都受2对基因控制。在K17B和K青B与明恢63结合的核中,其W,D胞质亦受2对基因控制,而K胞质分别受3对和1对基因控制。在控制K胞质不育的育性基因中,有1对与W胞质和D胞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 遗传 同核异质 三系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耐热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正明 况浩池 +5 位作者 罗俊涛 谢戎 陈光珍 付均 杨扬 刘成远 《中国稻米》 2008年第3期26-29,共4页
本文对36个水稻三系恢复系耐热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实率与穗期平均温度及最高温度间均呈线性回归关系,相关性显著,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146.754-2.247X平、Y=153.024-2.214X高;有效穗数、平均穗长、千粒重与穗期平均温度、最高温度... 本文对36个水稻三系恢复系耐热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实率与穗期平均温度及最高温度间均呈线性回归关系,相关性显著,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146.754-2.247X平、Y=153.024-2.214X高;有效穗数、平均穗长、千粒重与穗期平均温度、最高温度间相关性均不显著;不同水稻恢复系间耐热性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新育恢复系耐热力均优于明恢63。并证实了在水稻育种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能提高所选材料的耐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恢复系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