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萝卜研究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作者 王洪明 《植物医生》 2016年第8期24-24,共1页
近日,四川省科技创新科技奖励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会议在成都金牛宾馆召开.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萝卜雄性不育系创制、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科研成果获得2015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单位和个人排名第一).四川省... 近日,四川省科技创新科技奖励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会议在成都金牛宾馆召开.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萝卜雄性不育系创制、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科研成果获得2015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单位和个人排名第一).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以冉茂林副研究员为首的萝卜科研团队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与应用,在萝卜雄性不育系创制、加工萝卜品种选育、萝卜耐热性研究等到方面获得突破.先后育成不同类型萝卜不育系4个,培育适合不同季节栽培的杂交萝卜新品种6个,获得授权专利3项、制定地方标准1个,发表科研论文29篇,萝卜新品种示范应用19.88万公顷,新增纯收益7.83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步二等奖 杂交萝卜 四川省 农科院 高粱 水稻 新品种选育 雄性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农科院水稻专家建言献策 被引量:1
2
作者 商希坤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第2期30-30,共1页
近日,从四川省农业厅获悉,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栽培岗位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水稻栽培专家熊洪和徐富贤两位研究员共同撰写的"关于冬水(闲)田区大力发展水稻直播技术的建议"获得省委常委李昌平同志"请... 近日,从四川省农业厅获悉,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栽培岗位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水稻栽培专家熊洪和徐富贤两位研究员共同撰写的"关于冬水(闲)田区大力发展水稻直播技术的建议"获得省委常委李昌平同志"请科技厅、农业厅研究"的批示。两位专家在建议中分析了发展直播稻技术的生产背景,介绍了人工直播技术研究进展与示范成效,分析了直播稻在冬水(闲)田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直播技术 水稻栽培 直播稻 冬水 水稻专家 四川省农业厅 产业技术体系 徐富 四川省农科院 李昌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干旱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1 位作者 徐富贤 郭晓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4-193,共10页
水稻是四川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而干旱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四川省春旱、夏旱和伏旱灾害频发,常导致水稻减产。本研究基于气象资料、水稻灾情史料和生育期资料,选取湿润指数距平率作为水稻干旱指标,构建了四川水稻干旱等级,并利用灾... 水稻是四川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而干旱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四川省春旱、夏旱和伏旱灾害频发,常导致水稻减产。本研究基于气象资料、水稻灾情史料和生育期资料,选取湿润指数距平率作为水稻干旱指标,构建了四川水稻干旱等级,并利用灾情样本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61-2015年四川水稻不同种植区不同生育阶段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风险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看,近55年来,水稻移栽~孕穗期干旱总站数平均每10年增多0.56个,其中轻旱和重旱平均每10年分别增多0.20个和0.41个,而中旱基本不变;孕穗~开花期干旱总站数平均每10年减少0.49个,其中中旱和重旱平均每10年均减少0.22个,而轻旱基本不变;开花~成熟期干旱总站数平均每10年增多0.54个,其中轻旱和重旱平均每10年分别增多0.23个和0.55个,而中旱基本不变。干旱频率的分布特征为:移栽~孕穗期的干旱频率呈现中部高、西南部和东北部低的特征,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绵阳-南部的宜宾一线(36%~58.2%);孕穗~开花期的干旱频率由西向东递增,高发区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和东北部(36%~61.9%);开花~成熟期的干旱频率呈由西向东递增的趋势,高发区主要分布在盆地东北部和盆南的局部地区(30%~47.3%)。水稻干旱风险分布为:移栽~孕穗期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德阳、资阳和宜宾等地;孕穗~开花期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主要在盆地中部和东北部;开花~成熟期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主要在盆地东北部和盆南的局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旱灾 湿润指数距平率 风险评估 分布特征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湿润指数距平率的水稻干旱灾损评估——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庞艳梅 陈超 +1 位作者 郭晓艺 徐富贤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50,共9页
利用四川省水稻主要种植区6个典型代表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等资料,计算了水稻各生育阶段内的湿润指数距平率,建立干旱影响下水稻气象产量与湿润指数距平率的统计模型,开展了水稻干旱灾损评估.结果表明:移... 利用四川省水稻主要种植区6个典型代表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等资料,计算了水稻各生育阶段内的湿润指数距平率,建立干旱影响下水稻气象产量与湿润指数距平率的统计模型,开展了水稻干旱灾损评估.结果表明:移栽到孕穗期和孕穗到开花期,蓬安的干旱指数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开花到成熟期,仁寿、蓬安、开江、甘洛的干旱指数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分离水稻气象产量后,构建了干旱影响下水稻各生育阶段干旱指数与气象产量的统计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反映各生育阶段干旱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灾损评估结果指出,干旱影响下,四川水稻种植区代表站点水稻减产率在1.7%~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指数距平率 水稻 干旱 灾损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酿酒高粱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7
5
作者 丁国祥 赵甘霖 +2 位作者 张长伟 刘天朋 陈国民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年第17期14-15,共2页
高梁酿造白酒。实属我国独步世界,久享盛名。闻名中外的茅台酒、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名酒无一不是以高粱作主料或佐料酿造而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酿酒业。高粱白酒以其色、香、味和风格展现了我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四川省是全国白酒产... 高梁酿造白酒。实属我国独步世界,久享盛名。闻名中外的茅台酒、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名酒无一不是以高粱作主料或佐料酿造而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酿酒业。高粱白酒以其色、香、味和风格展现了我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四川省是全国白酒产量最多的省,其产量占全国的1/5,酿酒业是四川省食品工业的优势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高粱 四川省 发展对策 生产现状 泸州老窖 优势产业 食品工业 酿酒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高粱穗部害虫群落的时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开禄 潘学贤 +5 位作者 汪远宏 黄富 赵甘霖 王志明 刘兴义 张长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6期492-494,共3页
应用最优分割法研究了四川高粱穗部害虫群落的时间变化。根据主要害虫的消长动态,将其分为高果始穗至始穗后5天、6~20天、21天至成熟3个有序阶段,并结合高粱生育期,揭示了各阶段害虫群落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
关键词 高粱 害虫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高粱种质资源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国祥 杨乾华 +1 位作者 曾富言 曾庆曦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1期59-61,共3页
本文分析鉴定了523份四川高粱种质资源的蛋白质、赖氨酸及单宁含量,并讨论了品质性状的改良问题。
关键词 高粱 种质资源 四川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杂交水稻新组合高产稳产性初步分析
8
作者 文绍山 况浩池 刘国民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8-99,共2页
利用采用 Francis的变异系数法分析、回归系数、稳定性参数、高稳系数法 ,对我省新育成的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产量均比对照汕优 6 3高 ,增产幅度为 2 .89%~ 8.46 % ,但大多数新品种稳产性较差 ,以冈优3... 利用采用 Francis的变异系数法分析、回归系数、稳定性参数、高稳系数法 ,对我省新育成的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产量均比对照汕优 6 3高 ,增产幅度为 2 .89%~ 8.46 % ,但大多数新品种稳产性较差 ,以冈优35 5 1产量最高 ,D优 5 2 7、K优 86 15次之 ,仅冈优 0 6 9既高产又稳产 ,这可能与品种性状的适应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水稻 高产稳产性 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高粱穗部害虫群落组成及分布 被引量:4
9
作者 汪远宏 潘学贤 +5 位作者 程开禄 黄富 王志明 刘明宣 刘兴义 张长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6期569-574,共6页
已查明四川高梁穗部害虫有54种。其中,粟穗螟(Mampavabipunctella Ragonot)、桃柱野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ce)为主要虫种。高粱花翅小卷蛾(Lobesia aeolopa Meyriek)、柑桔长卷蛾(HomonaCoffearia Meyrick)为次要虫种。棉... 已查明四川高梁穗部害虫有54种。其中,粟穗螟(Mampavabipunctella Ragonot)、桃柱野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ce)为主要虫种。高粱花翅小卷蛾(Lobesia aeolopa Meyriek)、柑桔长卷蛾(HomonaCoffearia Meyrick)为次要虫种。棉铃实夜蛾(Heliothis armigeva Hubner)为局部偶发成灾种类。其余49种属于少量或零星发生种类。害虫种类以盆南高温区域最多,随纬度北移和海拔上升而减少。根据穗虫群落构成和发生动态,可将四川省高粱穗部害虫群落分为粟穗螟为主区和桃蛀野螟为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害虫 生物群落 分布 四川
全文增补中
四川省1994年审定的水稻新品种
10
作者 罗文质 《中国稻米》 1995年第2期31-31,39,共2页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 审定 核不育系 明恢63 育成 中籼 选育 年审 四川 农科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高粱品种资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曾富言 杨乾华 《作物品种资源》 1991年第3期13-14,共2页
在四川不同生态区高梁品种的生态特点不同。总体来看,四川省高粱资源的特点是以中熟、高秆、中散穗、深粒色、极小粒种为主。炭疽病重,纹枯病轻。绝大多数品种的籽粒为糯性。
关键词 高粱 品种 资源 四川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四川高粱生产的科学栽培
12
作者 熊启先 《四川农业科技》 1989年第2期14-14,共1页
四川高粱多属糯性。特点是:总淀粉含量高,特别是支链淀粉含量极高(一般均在95%左右),低蛋白(一般在8%以下),单宁含量适中(一般都在1—2%)酿酒品质极好。近年来四川高梁种植面积虽有扩大,单产和总产不断增加。但是,随着商品生产的发... 四川高粱多属糯性。特点是:总淀粉含量高,特别是支链淀粉含量极高(一般均在95%左右),低蛋白(一般在8%以下),单宁含量适中(一般都在1—2%)酿酒品质极好。近年来四川高梁种植面积虽有扩大,单产和总产不断增加。但是,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酿酒业的速猛发展,随之带来酿酒原料缺口很大。且对高粱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四川高粱生产发展,在科学栽培上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栽培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再生稻的生态条件及区域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方文 罗文质 +3 位作者 张景国 熊洪 江世华 徐世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5-22,共8页
根据连续七年对再生稻的生态条件进行的系统研究,结合四川省1989~1992年生产统计资料和四川省气象局的地面气候资料,探讨了品种、头季稻播种期、头季稻收后30天积温、温湿度、光照以及海拔高度对再生芽萌发、再生稻齐穗以... 根据连续七年对再生稻的生态条件进行的系统研究,结合四川省1989~1992年生产统计资料和四川省气象局的地面气候资料,探讨了品种、头季稻播种期、头季稻收后30天积温、温湿度、光照以及海拔高度对再生芽萌发、再生稻齐穗以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再生稻的生态值,据此生态值确定了其适应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再生芽 生态条件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新育成中籼迟熟杂交稻经济性状及产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况浩池 曾正明 +4 位作者 罗俊涛 杨扬 陈光珍 何兴材 付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9-1012,共4页
对2006~2009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26个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的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经济性状和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6个组合的有效穗为15.21万/667m2、穗着粒为165.59粒、结实率为78.29%、千粒重为28.76g、稻谷... 对2006~2009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26个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的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经济性状和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6个组合的有效穗为15.21万/667m2、穗着粒为165.59粒、结实率为78.29%、千粒重为28.76g、稻谷产量为530.83 kg/667m2、增产率为5.24%。在26个组合中仅有一个组合的增产率达到超高产增产指标。在各项指标中有效穗与穗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着粒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增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四川生态条件下,要进一步突破水稻产量水平,在保持一定的田间容穗量的基础上,应该主攻穗粒数和粒重,特别是在现有其它经济性状不变的条件下,提高结实率对提升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平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 中籼迟熟组合 经济性状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早恢402体培株系产量与种子及米质性状的典型相关 被引量:7
15
作者 谢戎 何光华 +3 位作者 黄富 吴丽君 李永洪 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18-21,共4页
早熟恢复系402的53个体细胞无性系的23个性状分为8个产量性状、7个种子性状及8个稻米品质性状,运用典型相关方法分析这3个性状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早恢402体细胞无性系的单株产量与植株农艺性状及米质性状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 早熟恢复系402的53个体细胞无性系的23个性状分为8个产量性状、7个种子性状及8个稻米品质性状,运用典型相关方法分析这3个性状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早恢402体细胞无性系的单株产量与植株农艺性状及米质性状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与种子性状相关不显著。植株农艺性状、种子性状及米质性状之间的典型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这3组性状间的相关主要表现为粒数、粒重与籽粒形状间的相关。单株有效穗与粒形性状,以及农艺性状与碾米品质间的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早熟恢复系402 体细胞无性系 产量性状 种子性状 稻米品质性状 典型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耐热、高配合力籼粳交恢复系泸恢17的创制与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况浩池 曾正明 +4 位作者 刘国民 文绍山 罗俊涛 陈光珍 杨扬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0-63,共4页
泸恢17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粳稻广亲和品种02428与强恢复力、配合力好的品种圭630杂交,采用"籼粳杂交选用偏籼型材料,生物技术加速稳定,南繁北育穿梭选择,高温胁迫选择"的选育思路和技术路线育成的耐热、高配合力... 泸恢17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粳稻广亲和品种02428与强恢复力、配合力好的品种圭630杂交,采用"籼粳杂交选用偏籼型材料,生物技术加速稳定,南繁北育穿梭选择,高温胁迫选择"的选育思路和技术路线育成的耐热、高配合力籼粳交偏籼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耐热能力强、配合力高、恢复力强、稻米品质较好、所配组合适应性广和抗性较强等特征特性。已配组育成4个杂交稻新组合通过省级或国家审定,推广应用面积累计达370万hm2以上。该项研究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恢复系 耐热 高配合力 籼粳交 泸恢17 创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丧失规律 被引量:9
17
作者 潘学贤 程开禄 +2 位作者 黄富 刘成元 刘兴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36-540,共5页
通过对川东南稻区汕优63,冈优22等主栽品种抗瘟性变化与病菌致病性变异的关系十余年的系统监测和研究分析,探明了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规律,对品种抗性丧失预警和品种布局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稻瘟病 抗瘟性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早恢402体细胞培养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永洪 何光华 +2 位作者 谢戎 杨正林 王洪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4-135,共2页
对水稻品种早恢 40 2进行体细胞培养 ,结果表明 :(1)幼苗茎段比成熟种胚具有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 ,但前者绿苗分化率极低。 (2 )对幼苗进行 8℃ 2~ 3天的低温预处理 ,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率虽有一定下降 ,但绿苗分化率却能大幅度提高。 ... 对水稻品种早恢 40 2进行体细胞培养 ,结果表明 :(1)幼苗茎段比成熟种胚具有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 ,但前者绿苗分化率极低。 (2 )对幼苗进行 8℃ 2~ 3天的低温预处理 ,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率虽有一定下降 ,但绿苗分化率却能大幅度提高。 (3)进行分化培养的愈伤组织进行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早恢402 体细胞培养 恢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早恢402体细胞无性系及其杂种F_1谷粒性状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戎 黄富 +2 位作者 李耘 吴丽君 刘成元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418-421,共4页
本文比较了早恢402的体细胞无性系与供体亲本、体细胞无性系杂种F1与供体亲本杂种F1在8个谷粒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体细胞无性系除千粒重及谷粒厚2性状显著小于亲本外,其余性状与亲本差异不显著;体细胞无性系杂种F1的长/厚比显著大于... 本文比较了早恢402的体细胞无性系与供体亲本、体细胞无性系杂种F1与供体亲本杂种F1在8个谷粒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体细胞无性系除千粒重及谷粒厚2性状显著小于亲本外,其余性状与亲本差异不显著;体细胞无性系杂种F1的长/厚比显著大于亲本杂种F1,而谷粒厚则相反。聚类分析将53个体细胞无性系及相应的杂种F1分别聚为4类,R3及R1F2各类别间8个谷粒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R3与R1F2谷粒性状间的相关性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早熟恢复系 体细胞无性系 谷粒性状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杂种再生力评价及其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永胜 周开达 +1 位作者 罗文质 曾日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408-412,共5页
本文对水稻亚远缘杂种再生力与头季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开花期和有效穗对杂种再生力有极显著的直接作用,开花期的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通过有效穗间接影响杂种的再生力。亚种间杂种的超亲晚熟和再生力的超亲优势都是普遍存在... 本文对水稻亚远缘杂种再生力与头季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开花期和有效穗对杂种再生力有极显著的直接作用,开花期的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通过有效穗间接影响杂种的再生力。亚种间杂种的超亲晚熟和再生力的超亲优势都是普遍存在的且成极显著正相关。讨论了作为复合性状的再生力的遗传基础的复杂性及其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间杂交 杂种优势 再生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