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现状、问题和管理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海涛 张雄 +4 位作者 周小刚 陈德西 陈晓娟 李建伟 潘海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59-63,共5页
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威胁我国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严重影响定殖地区生态环境,损害当地农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四川省是全国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重点防控区域,目前已发现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超过300种,其中确认发现的列入《重点管... 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威胁我国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严重影响定殖地区生态环境,损害当地农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四川省是全国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重点防控区域,目前已发现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超过300种,其中确认发现的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的有32种,占整个名录的54.24%。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马铃薯晚疫病、美洲斑潜蝇等外来入侵重点防控物种都有发现,对四川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危害。但四川省外来入侵物种管理中存在法规体系不完善、专门管理机构不健全、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和预警体系未有效运行等问题。切实加强四川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预警和监控、完善省级法规体系、加大科研投入、提升防治水平,强化高新技术在外来入侵物种管理中的支撑作用、加强公众宣传引导等,是当前应对四川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 生物安全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四川盆区再生稻适栽区变化
2
作者 郭翔 胡蓉 +1 位作者 王明田 李旭毅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6-855,共10页
为明确1961—2020年四川盆区再生稻适栽区的变化特征及趋势,本研究基于种植制度将研究区分为5个水稻种植区,根据研究区内106个气象台站1961—202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结合再生稻安全生长季积温和日数及安全灌浆期日数,探究气候变化背景... 为明确1961—2020年四川盆区再生稻适栽区的变化特征及趋势,本研究基于种植制度将研究区分为5个水稻种植区,根据研究区内106个气象台站1961—202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结合再生稻安全生长季积温和日数及安全灌浆期日数,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再生稻适栽区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从地理分布看,纬度北移1°,再生稻安全生长季活动积温减少100~150℃·d,安全生长季日数缩短4~6 d;海拔升高100 m,再生稻安全生长季日数缩短4~5 d,活动积温减少124~163℃·d。气候变化背景下,1961—2020年间,四川盆区再生稻安全生长季积温、日数以及安全灌浆期日数均随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盆西平原区再生稻安全生长季活动积温和日数增幅最大,盆东平行岭谷区增幅最小。1961—2020年,四川盆区再生稻适栽区北界北移,空间分布呈由南向北、自东到西扩展的特征,适栽区面积占比由39.0%增至63.1%以上。综上,合理调整种植制度、选育适宜品种是气候变化背景下提高水稻生长季气候资源利用率的主要措施。本研究结果为四川稻区水稻种植布局和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再生稻 安全生长季 安全灌浆期 适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冬小麦播种前后病虫害防治指南
3
作者 夏先全 肖万婷 +3 位作者 魏会廷 吴晓丽 张伟 叶慧丽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78-81,共4页
围绕四川省冬小麦播种前后的病虫害防治展开,从播种前的种子处理(精选种子、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土壤消毒、生物防治、合理轮作),到播种时的科学操作(合理密植、适期播种),再到播种后的精细管理(田间监测、化学防治、农业防... 围绕四川省冬小麦播种前后的病虫害防治展开,从播种前的种子处理(精选种子、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土壤消毒、生物防治、合理轮作),到播种时的科学操作(合理密植、适期播种),再到播种后的精细管理(田间监测、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如清除杂草和病株残体、合理施肥、适时浇水)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强调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冬小麦丰产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冬小麦 病虫害防治 种子处理 土壤处理 精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82份蚕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
4
作者 杨梅 钟小娟 +3 位作者 范元芳 李欣 王娴淑 项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4-1317,共14页
四川省是蚕豆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本研究以82份四川省蚕豆地方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鉴定评价四川蚕豆地方资源的多样性水平,并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 四川省是蚕豆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本研究以82份四川省蚕豆地方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鉴定评价四川蚕豆地方资源的多样性水平,并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82份蚕豆种质资源的叶形、鲜茎色、赤斑病抗性与褐斑病抗性遗传多样性丰富;除荚宽和生育日数外的11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11.70%~38.39%之间,每荚粒数、结荚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株高、百粒重、有效分枝、结荚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均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82份蚕豆种质资源分为四类,其中第Ⅰ、Ⅳ类资源的与产量正相关的性状表现较好。主成分分析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9.858%,有效分枝、结荚节数、单株荚数对主成分1贡献较大,为优异资源评价的关键农艺性状,进一步筛选了主成分因子加权得分大于1的7份种质资源作为优异资源。本研究结果反映了四川省蚕豆地方种质资源的综合表现,为优异资源保护、挖掘和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种质资源 鉴定评价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甘薯蚁象发生危害与综合防治措施
5
作者 杨松涛 乔帅 +3 位作者 王芳 宋伟 廖安忠 谭文芳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88-91,共4页
甘薯蚁象[Cylas formicarius(Fabricius)]是危害甘薯的重要害虫之一,不仅影响甘薯产量,还严重降低产品的商品价值。近年来,甘薯蚁象虫害在四川省的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步加剧,已成为制约甘薯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 甘薯蚁象[Cylas formicarius(Fabricius)]是危害甘薯的重要害虫之一,不仅影响甘薯产量,还严重降低产品的商品价值。近年来,甘薯蚁象虫害在四川省的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步加剧,已成为制约甘薯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阐述甘薯蚁象的形态识别特征、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并分析其在四川省的危害特点,同时针对防治难点,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补充,化学防治为应急措施的综合防控策略,旨在为种植户开展甘薯蚁象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甘薯蚁象 甘薯小象甲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份四川小麦种质资源多病害抗性鉴定与分析
6
作者 叶慧丽 夏先全 +5 位作者 项超 肖万婷 魏会廷 敬华英 陶磊 李静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80-83,共4页
为科学准确地掌握小麦地方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进一步发掘四川省小麦地方种质资源特性,2022-2023年,运用人工接种病原菌和感病品种自然诱发相配合的方式,在成都、南充对56份小麦地方种质资源进行了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田间成株期抗病... 为科学准确地掌握小麦地方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进一步发掘四川省小麦地方种质资源特性,2022-2023年,运用人工接种病原菌和感病品种自然诱发相配合的方式,在成都、南充对56份小麦地方种质资源进行了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田间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18份材料抗条锈病,20份材料抗白粉病,19份材料抗赤霉病。11份材料同时抗2种病害,其中1份材料同时抗条锈病和白粉病,6份材料同时抗条锈病和赤霉病,4份材料同时抗白粉病和赤霉病。5份材料同时抗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抗性 种质资源 条锈病 白粉病 赤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秧稻田封闭除草剂筛选研究
7
作者 张帆 潘蒙英健 +6 位作者 陈琴 黄诚实 李伟 杨林 朱从桦 欧阳裕元 李旭毅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93-96,共4页
随着除草剂的广泛使用,杂草的抗药性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威胁粮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筛选效果好、持效期长的封闭除草剂及其科学用量是目前水稻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试验针对四川地区机插秧稻田中常见的杂草类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 随着除草剂的广泛使用,杂草的抗药性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威胁粮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筛选效果好、持效期长的封闭除草剂及其科学用量是目前水稻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试验针对四川地区机插秧稻田中常见的杂草类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除草剂处理组,评估封闭除草效果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封闭除草剂能有效抑制移栽稻田杂草生长,移栽喷药后第15 d和第30 d的除草剂株防效分别达78.1%~93.0%和60.3%~89.1%。移栽喷药后第15 d的伤苗率结果表明,新马歇特药剂组相比于瑞飞特药剂组伤苗率更低。对比各处理可以看出,瑞飞特和新马歇特在不同用药组合下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对杂草鲜重的抑制效果显著。因此,对于前茬小麦、油菜收获后采用移栽的稻田,喷施60%新马歇特(1200 mL/hm^(2))与瑞飞特+10%吡嘧磺隆(1200 mL/hm^(2)+300 mg/hm^(2))能保证较高的防效同时,伤苗率在1.2%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秧 封闭除草剂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OseIF6.2调控粒型的功能研究
8
作者 马顺婷 胡运高 +8 位作者 高方远 刘利平 牟昌铃 吕建群 苏相文 刘松 梁毓玉 任光俊 郭鸿鸣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1-342,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反向遗传学策略,深入探究水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OseIF6.2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具体功能,以期为OseIF6.2功能的进一步解析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及进化树的构建,以分析OseIF6.2...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反向遗传学策略,深入探究水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OseIF6.2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具体功能,以期为OseIF6.2功能的进一步解析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及进化树的构建,以分析OseIF6.2与其他真核生物中eIF6蛋白的系统发育关系;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水稻(日本晴)中的OseIF6.2基因进行精准编辑。其次,通过qRT-PCR技术,检测OseIF6.2在水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OseIF6.2在细胞内的精确定位。然后对野生型与oseif6.2突变体的粒长、粒宽、粒厚及千粒重等关键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通过酵母双杂交(Y2H)及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实验,验证OseIF6.2与其潜在互作蛋白OseIF6.1的相互作用。【结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OseIF6.2与其他真核生物中的eIF6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凸显了其在真核生物翻译调控中的普遍重要性。qRT-PCR结果显示,OseIF6.2在水稻茎中的表达水平较高。通过将OseIF6.2蛋白与GFP融合后注入本氏烟叶片细胞,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OseIF6.2在细胞核及细胞质区域均有荧光信号分布,明确了其亚细胞定位。此外,与野生型相比,oseif6.2突变体在粒长、粒厚及千粒重等性状上均表现为显著降低。Y2H及BiFC实验均成功验证了OseIF6.2与OseIF6.1蛋白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结论】综上所述,OseIF6.2作为水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其功能异常显著影响水稻的粒型特征,进一步揭示了该因子在水稻生长发育及粒型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OseIF6.2 水稻 粒型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光调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崔阔澍 胡建军 +5 位作者 程明军 唐铭霞 李兵 杨雯婷 郭展 王克秀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目的】研究温光调控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内源因子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品种、温度和光照强度3个因素,参试品种为中早熟马铃薯品种“川芋117”和早熟品种“费乌瑞它”,温度为15℃和20℃... 【目的】研究温光调控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内源因子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品种、温度和光照强度3个因素,参试品种为中早熟马铃薯品种“川芋117”和早熟品种“费乌瑞它”,温度为15℃和20℃,光照强度为9000 lx和18000 lx,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及收获后分别测试农艺性状、叶片激素含量、块茎品质和产量,分析上述因素对马铃薯内源因子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种对农艺性状、生理性状及产量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品种与温度互作对冠层覆盖率、叶绿素和产量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品种与光照强度互作对ABA含量、单株结薯数和单株结薯产量有显著影响,GA3/ABA比值在块茎形成期呈降低趋势,温度与光照互作显著影响ABA含量、单株结薯产量和收获指数;三因素互作仅对单株结薯产量有显著影响。【结论】探明了温光调控因子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内源激素及产量要素形成的单一因子效应及其互作效应,为后续在研究温光调控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品种选引及指导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温光调控 内源因子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足迹评估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及实施途径
10
作者 杨琴 岳丽杰 +3 位作者 刘禹池 杨勤 刘永红 王谢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4,共4页
量化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策略。文章探讨农业环境足迹评估的概念、意义、实施方法及农业生产流程优化措施。农业环境足迹评估是一种全面分析方法,旨在量化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碳足迹... 量化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策略。文章探讨农业环境足迹评估的概念、意义、实施方法及农业生产流程优化措施。农业环境足迹评估是一种全面分析方法,旨在量化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碳足迹、氮足迹、水足迹和能源足迹。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对环境的具体影响,并提出基于评估结果的农业生产流程优化建议,包括土地选择与布局、作物选择与规划、肥料管理、灌溉管理、农药使用管理、废弃物管理和农产品加工与储存,可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环境足迹评估 可持续发展 生命周期评估 资源利用 环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锈病致病机制及抗性策略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志林 席亚东 +4 位作者 项超 刘荣 李祥 宗绪晓 杨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3期137-143,共7页
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蚕豆锈病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由Uromyces viciae-fabae引起的锈病对豆科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致病机理、抗病育种及综合防治策略。深入分析了侵染过程、宿主病原互作、传播规律及抗性的遗传和分子机制,并评估了病原... 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蚕豆锈病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由Uromyces viciae-fabae引起的锈病对豆科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致病机理、抗病育种及综合防治策略。深入分析了侵染过程、宿主病原互作、传播规律及抗性的遗传和分子机制,并评估了病原菌分类与抗性位点检测技术,提出改进方向;总结了包括生物防治在内的综合管理措施,以支持蚕豆锈病的理论研究和防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锈病 抗性机制 遗传育种 病害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构分析的川式酥皮月饼饼皮配方优化及储存特性研究
12
作者 杨文丹 邓勇 +3 位作者 艾如良 范忠 曾晓丹 李俊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140-143,152,共5页
采用质构分析法、响应面优化及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川式酥皮月饼饼皮回软最佳配方及储存特性,结果显示:原料最佳添加比例聚葡萄糖液2.0%,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18%,麦芽糖淀粉酶120 mg/kg。月饼储存20 d时,饼皮硬度最低为250 g,当储存时间&g... 采用质构分析法、响应面优化及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川式酥皮月饼饼皮回软最佳配方及储存特性,结果显示:原料最佳添加比例聚葡萄糖液2.0%,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18%,麦芽糖淀粉酶120 mg/kg。月饼储存20 d时,饼皮硬度最低为250 g,当储存时间>20 d,饼皮硬度显著增加(P<0.05);馅料的硬度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储存过程中,馅料中的含水量和脂肪持续迁移到饼皮中。饼皮的含水量和脂肪含量均在40 d时达到最高,分别为15.20%和32.50%。储存超过40 d后,饼皮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脂肪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式月饼 质构分析 水分迁移 硬度 储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机械化制种研究现状分析
13
作者 丁勇 李子玉 +3 位作者 李旭毅 欧阳裕元 朱从桦 刘佳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30-132,共3页
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随着用工成本逐渐增高,传统的依靠劳动力精耕细作的种子生产技术已经难以适应水稻制种产业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向更具效率的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发展。目前杂交水稻制种存在基地小、规... 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随着用工成本逐渐增高,传统的依靠劳动力精耕细作的种子生产技术已经难以适应水稻制种产业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向更具效率的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发展。目前杂交水稻制种存在基地小、规模化困难、机械化程度低、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本文综述了现阶段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旨在丰富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的理论基础,为杂交水稻规模化生产提供指导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RAP标记研究四川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2
14
作者 杨平 刘仙俊 +6 位作者 刘新春 李俊 王希文 何守朴 李刚 杨武云 冯宗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22,共8页
利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对25份来自四川高原的青稞育成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64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出999条清晰条带,62对可以获得多态性条带,多态性引物组合占96.9%,共产生225条... 利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对25份来自四川高原的青稞育成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64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出999条清晰条带,62对可以获得多态性条带,多态性引物组合占96.9%,共产生225条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数的22.5%。64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33种等位变异,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检测到5.20种等位变异。遗传多样性在0(me9/em14,me9/em15)~0.8928(me6/em18)之间,平均为0.512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份材料可分成A、B、C3大类,材料聚类与其来源地有明显的相关性。25份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较小(0.3240),平均遗传多样性较低(0.5126),遗传基础较为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青稞 SRAP 遗传多样性 育成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汤永禄 杨武云 +1 位作者 黄钢 胡晓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339-341,共3页
关键词 小麦品种 四川盆地 穗型 产量潜力 气候生态条件 有效穗数 单产水平 产量因子 分蘖成穗率 大面积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式昭 朱华忠 +2 位作者 郑建敏 蒲宗君 伍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9,共6页
利用自2000年以来育成的10份优良四川小麦品种,在理想栽培条件下对其产量潜力、产量构成因素、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及花后籽粒产量和茎草干重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近年来四川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在460.11~555.88 kg/667m2.②... 利用自2000年以来育成的10份优良四川小麦品种,在理想栽培条件下对其产量潜力、产量构成因素、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及花后籽粒产量和茎草干重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近年来四川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在460.11~555.88 kg/667m2.②从产量构成因素来讲,有效穗数范围为24.82 ~32.40万穗/667m2,穗粒数范围为28.1 ~40.6粒/穗,千粒重范围为42.7~54.4g,穗数是影响产量的首要因素.③生物产量范围为1081.56 ~ 1325.65 kg/667m2,收获指数范围为0.36 ~0.48,通过收获指数的改良能明显提高产量潜力.④优良四川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好,灌浆快增期持续时间长,营养体生物量形成早,有利于较高粒重的形成.今后四川小麦的高产育种,应在较高穗数的条件下选择耐密性强的品种,同时注意选择收获指数高、灌浆快增期持续时间长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产量潜力 产量构成因素 生物产量 收获指数 灌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区油菜农业气候适宜性分析与精细化区划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郭翔 王明田 +1 位作者 李金建 李旭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6-852,共7页
利用四川省盆地区103个气象站1971-2010年油菜各生育阶段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油菜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油菜生产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四川省盆地区各地农业气候特点和影响油菜产量的关... 利用四川省盆地区103个气象站1971-2010年油菜各生育阶段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油菜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油菜生产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四川省盆地区各地农业气候特点和影响油菜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选取蕾薹期降水量和生育期≥0℃活动积温作为四川盆地油菜农业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建立区划指标的小网格推算模式,应用GIS技术推算出盆地无测站区域2.5 km×2.5 km网格点上区划指标的气候要素值,采用集优法得到四川盆地油菜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图,并进行分区评述。结果表明: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盆西和盆中的浅丘、平原地区,以及盆南、盆东北的部分丘陵地区,海拔一般在530 m以下;适宜区主要涉及低山、深丘地区,包括盆东丘陵区的北部、盆南丘陵区的局部、以及盆周山地的低海拔地区;次适宜区主要位于盆周山地海拔560 m以上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油菜 农业气候 GIS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向东 汤永禄 +5 位作者 隋鹏 高旺盛 杨世琦 陈源泉 刘定辉 马月存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2-948,共7页
以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制为研究对象,运用目标取向法对其可持续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将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分为经济、生态、社会3个子系统,进而分为7个指标层和若干个变量层,经过3轮专家咨询,最后筛选确定18个指标(变量层)作为稻田保护... 以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制为研究对象,运用目标取向法对其可持续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将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分为经济、生态、社会3个子系统,进而分为7个指标层和若干个变量层,经过3轮专家咨询,最后筛选确定18个指标(变量层)作为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集,建立可持续评价的指标体系。以Delphi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相关判断矩阵,分别计算各指标层和变量层的权重,最后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即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制进行可持续性评价。作为一种尝试,本研究为优化选择当地最合理的保护性耕作发展模式,为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评价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保护性耕作制 可持续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CIMMYT小麦穿梭育种中的农艺学合作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钢 邹裕春 +1 位作者 汤永禄 杨恩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91-198,共8页
回顾了四川省农科院与CIMMYT在小麦穿梭育种中的农艺学合作研究历程,以小麦穿梭育种的第一个突破性新品种川麦30的高产栽培研究与示范推广为典型案例,探讨了突破性新品种与农艺学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系统设计、高产栽培和农民参... 回顾了四川省农科院与CIMMYT在小麦穿梭育种中的农艺学合作研究历程,以小麦穿梭育种的第一个突破性新品种川麦30的高产栽培研究与示范推广为典型案例,探讨了突破性新品种与农艺学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系统设计、高产栽培和农民参与式研究在品种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梭育种 高产栽培 系统设计 参与式研究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式昭 朱华忠 +2 位作者 郑建敏 蒲宗君 伍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8-942,共5页
利用近年来育成的10份优良四川小麦品种,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并推导出一系列灌浆参数,通过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籽粒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进行探讨,进而对品种籽粒灌浆参数的差异性和品种表现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 利用近年来育成的10份优良四川小麦品种,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并推导出一系列灌浆参数,通过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籽粒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进行探讨,进而对品种籽粒灌浆参数的差异性和品种表现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对四川小麦品种,在相对理想的栽培环境条件下,籽粒平均灌浆速率R,最大灌浆速率Rmax、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R1、R2、R3是影响小麦粒重的主要因素,其中R和R1的作用最大。在10份材料中,3个大粒型品种(川麦43、川麦42和川麦60)为本试验灌浆特性优良型品种,其特点是灌浆速度R快,最大灌浆速率Rmax大,且灌浆速率在灌浆中后期也处于高水平状态。因此,在保证现有品种灌浆时间的基础上,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和渐增期灌浆速率,充分保障灌浆中后期的高水平灌浆状态,能有效提高当前四川小麦的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灌浆特性 籽粒灌浆参数 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