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退耕还林后土壤养分变化和微生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易海燕 宫渊波 +4 位作者 陈林武 张敏 唐春香 黄正全 陈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0-135,共6页
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退耕还林后土壤养分状况和微生物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为交错带山地森林段>交错带山地森林下缘地段>干旱河谷地段;土壤全P含量为交错带山地... 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退耕还林后土壤养分状况和微生物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为交错带山地森林段>交错带山地森林下缘地段>干旱河谷地段;土壤全P含量为交错带山地森林下缘地段>交错带山地森林段>干旱河谷地段;土壤pH值为干旱河谷地段>交错带山地森林下缘地段>交错带山地森林段;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氨化菌以及固氮菌的数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多。同时,通过对交错带山地森林下缘3种植被恢复模式研究表明,恢复植被能显著提高土壤的养分,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变化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层次现象,即随土层的加深呈降低的趋势。本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效果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姝江 朱天辉 刘子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135,共7页
在测定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建立了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的土壤生物学性质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与转化酶、脲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优势微... 在测定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建立了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的土壤生物学性质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与转化酶、脲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优势微生物中的微球菌与转化酶,芽孢杆菌与纤维素酶,木霉和游动放线菌与过氧化氢酶,酵母菌与脲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放线菌、真菌及其微生物优势类群多样性指标在评价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种土壤酶活性是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而细菌、酵母等生物量较小的微生物对土壤生态肥力评价的贡献较小。用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IFI)进一步评价各样地的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的顺序依次为:苦竹林表层>桦木林表层>农耕地表层>农耕地亚表层>农耕地深层>桦木和苦竹林亚表层>桦木林深层>苦竹林深层。苦竹对退耕地的生态改善效果,如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土壤生态肥力的增加等方面要优于桦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土壤综合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微生物优势类群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姝江 朱天辉 刘子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以两种退耕还林模式的桦木林地、苦竹林地和农耕地(对照)为对象,对各样地土壤微生物优势类群数量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优势类群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芽孢杆菌... 以两种退耕还林模式的桦木林地、苦竹林地和农耕地(对照)为对象,对各样地土壤微生物优势类群数量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优势类群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酵母菌(未定属)、木霉菌属(Trichoderma)这6类。两种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优势微生物类群数量存在差异,春、夏、秋三季均为苦竹林所占比例最大,冬季为桦木林最大。两种林地和农耕地土壤微生物优势类群数量季节性变化规律为微球菌和酵母菌在夏、冬季较大,春、秋季较少;芽孢杆菌在秋季最大,夏季最小;游动放线菌与木霉菌数量在四季中变化不大;链霉菌是夏季最高,冬季最少。各优势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垂直分布特征表现为微球菌、游动放线菌、木霉菌随土壤层的加深其数量逐渐降低,芽孢杆菌、链霉菌数量则随土壤层的加深而逐渐增加,酵母菌随土壤层的加深其数量减少,但趋势不明显。两种林地对各优势微生物类群数量的根际效应为:链霉菌和木霉菌的R/S值大于1,酵母菌的R/S值小于1,微球菌和游动放线菌在桦木林的R/S值大于1而在苦竹林小于1。在优势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之间,微球菌与转化酶,芽孢杆菌与纤维素酶,木霉和游动放线菌与过氧化氢酶,酵母与脲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优势类群 季节变化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竹梢枯病菌毒素蛋白的质膜结合位点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姝江 朱天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5-361,共7页
为探明杂交竹梢枯病菌毒素蛋白的质膜结合位点及在不同品种的结合活性,在低压层析分离纯化毒素蛋白的基础上,以该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毒素特异性抗血清,并将该蛋白用不同浓度的抗体吸附后处理杂交竹幼嫩枝条。结果表明:毒素所引起... 为探明杂交竹梢枯病菌毒素蛋白的质膜结合位点及在不同品种的结合活性,在低压层析分离纯化毒素蛋白的基础上,以该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毒素特异性抗血清,并将该蛋白用不同浓度的抗体吸附后处理杂交竹幼嫩枝条。结果表明:毒素所引起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说明所制备的抗体在与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的同时,可部分封闭毒素分子上与毒素受体结合的位点;利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杂交竹嫩枝的质膜制剂与毒素蛋白的结合活性显示,质膜制剂与毒素结合后能部分阻断毒素与其抗体的免疫学反应,即质膜制剂中含有毒素的结合位点,且不同品种的结合活性有差异;用胰蛋白酶或加热处理质膜制剂后,质膜制剂对毒素与其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消失,证实质膜制剂中与毒素结合的是蛋白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竹 暗孢节菱孢菌 毒素 质膜 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