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保护性耕作对丘陵区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26
1
作者
唐晓红
魏朝富
+4 位作者
吕家恪
罗友进
谢德体
潘根兴
曾希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9-54,共6页
长期保护性耕作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而成为稻田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有效措施,而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机制的影响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供试土样采自耕作制定位试验水旱轮作、冬水免耕、垄作免耕和厢作免耕耕层(0~20cm)土壤,土样经过...
长期保护性耕作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而成为稻田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有效措施,而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机制的影响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供试土样采自耕作制定位试验水旱轮作、冬水免耕、垄作免耕和厢作免耕耕层(0~20cm)土壤,土样经过糊化作用、湿润作用和再次糊化作用等预处理,用以阐明稻田土壤团聚体的破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糊化作用和湿润作用后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差异不明显,而保护性耕作显著影响团聚体的稳定性。糊化作用后团聚体水稳性强弱顺序为:垄作免耕>厢作免耕>冬水免耕>水旱轮作,湿润作用后团聚体水稳性强弱顺序为:厢作免耕>垄作免耕>冬水免耕>水旱轮作。糊化作用下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浓度相关性不显著(r=0.432,p>0.05),湿润作用下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6,p<0.01)。因此,研究结果说明保护性耕作有利于紫色水稻土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高,进而增强团聚体的水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
稳定性
有机碳
保护性耕作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草腐解过程中形成胡敏酸的组成和结构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于孝东
唐晓红
+3 位作者
吕家恪
罗友进
王力
魏朝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4-228,共5页
通过稻草腐解实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稻草腐解过程中土壤胡敏酸的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旨在丰富农作物秸秆还田过程中的胡敏酸化学组成、性质与结构变化的特征。在试验培养条件下,施用稻草后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1.71%,腐殖质...
通过稻草腐解实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稻草腐解过程中土壤胡敏酸的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旨在丰富农作物秸秆还田过程中的胡敏酸化学组成、性质与结构变化的特征。在试验培养条件下,施用稻草后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1.71%,腐殖质含量增加了51.93%,都在90d时达到最大值。施用稻草45d时的PQ值(HA在HS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降低,在90d和135d时的PQ值与45d时变化不大。施用稻草后土壤胡敏酸的色调系数(ΔlogK)逐渐减少,相对色度(RF)值迅速增大,胡敏酸的氧化程度和芳构化程度增强。胡敏酸的元素组成以碳为主,含量在52%左右,其次为氧。H/C的比值逐渐降低,O/C的比值不断增大。羧基和酚羟基为主要的酸性基团。羧基含量先降低,后随着腐解的进行,其含量不断升高;酚羟基的含量变化与羧基的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羰基含量逐渐增加。施用稻草会引起紫色水稻土胡敏酸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腐解
胡敏酸
组成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保护性耕作对丘陵区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26
1
作者
唐晓红
魏朝富
吕家恪
罗友进
谢德体
潘根兴
曾希柏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城乡建设学院
西南
大学
资源环境
学院
南京
农业
大学
农业
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中国
农业
科
学院
农业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9-54,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D05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31016)
四川农业大学青年科技基金项目(N200903)
文摘
长期保护性耕作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而成为稻田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有效措施,而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机制的影响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供试土样采自耕作制定位试验水旱轮作、冬水免耕、垄作免耕和厢作免耕耕层(0~20cm)土壤,土样经过糊化作用、湿润作用和再次糊化作用等预处理,用以阐明稻田土壤团聚体的破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糊化作用和湿润作用后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差异不明显,而保护性耕作显著影响团聚体的稳定性。糊化作用后团聚体水稳性强弱顺序为:垄作免耕>厢作免耕>冬水免耕>水旱轮作,湿润作用后团聚体水稳性强弱顺序为:厢作免耕>垄作免耕>冬水免耕>水旱轮作。糊化作用下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浓度相关性不显著(r=0.432,p>0.05),湿润作用下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6,p<0.01)。因此,研究结果说明保护性耕作有利于紫色水稻土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高,进而增强团聚体的水稳性。
关键词
团聚体
稳定性
有机碳
保护性耕作
水稻土
Keywords
aggregates
stability
organic carbon
conservation tillage
paddy soil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草腐解过程中形成胡敏酸的组成和结构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于孝东
唐晓红
吕家恪
罗友进
王力
魏朝富
机构
西南
大学
生命科学
学院
三峡库
区
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南
大学
资源环境
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城乡建设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4-228,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D05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31016)
西南大学生态学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项目
文摘
通过稻草腐解实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稻草腐解过程中土壤胡敏酸的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旨在丰富农作物秸秆还田过程中的胡敏酸化学组成、性质与结构变化的特征。在试验培养条件下,施用稻草后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1.71%,腐殖质含量增加了51.93%,都在90d时达到最大值。施用稻草45d时的PQ值(HA在HS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降低,在90d和135d时的PQ值与45d时变化不大。施用稻草后土壤胡敏酸的色调系数(ΔlogK)逐渐减少,相对色度(RF)值迅速增大,胡敏酸的氧化程度和芳构化程度增强。胡敏酸的元素组成以碳为主,含量在52%左右,其次为氧。H/C的比值逐渐降低,O/C的比值不断增大。羧基和酚羟基为主要的酸性基团。羧基含量先降低,后随着腐解的进行,其含量不断升高;酚羟基的含量变化与羧基的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羰基含量逐渐增加。施用稻草会引起紫色水稻土胡敏酸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
稻草
腐解
胡敏酸
组成与结构
Keywords
paddy straw
decomposition
humic acids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分类号
S153.62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保护性耕作对丘陵区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唐晓红
魏朝富
吕家恪
罗友进
谢德体
潘根兴
曾希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稻草腐解过程中形成胡敏酸的组成和结构研究
于孝东
唐晓红
吕家恪
罗友进
王力
魏朝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