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色水稻土胡敏酸的形成——稻草腐解试验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光 唐晓红 +2 位作者 吕家恪 罗友进 魏朝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96-2602,共7页
土壤腐植酸类物质的形成是土壤固碳的重要过程,但对腐植酸类物质形成过程的了解仍不甚清楚,为了丰富土壤腐植酸类物质形成理论,采用富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固态交叉极化-魔角旋转13C-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分析了紫色水稻土稻草腐解过程中胡敏... 土壤腐植酸类物质的形成是土壤固碳的重要过程,但对腐植酸类物质形成过程的了解仍不甚清楚,为了丰富土壤腐植酸类物质形成理论,采用富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固态交叉极化-魔角旋转13C-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分析了紫色水稻土稻草腐解过程中胡敏酸的波谱学特征。结果表明,稻草腐解的前期,胡敏酸的红外光谱所有吸收峰(3364、2933、1653、1599、1508、1461、1421、1331、1225、1126、1033cm-1)强度皆有明显减弱,核磁共振光谱的烷基、多羟基和芳基的共振峰明显减弱且甲氧基的共振峰显著增强,即表明提取的胡敏酸为类胡敏酸的木质素;随着腐解的进行,胡敏酸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强度皆显著增强,核磁共振光谱的烷基、芳基和羰基的共振峰增强,即表明此时的胡敏酸已是以木质素残体为核心并结合烷基、酰胺以及糖类物质反应形成的高分子聚合体;稻草腐解的后期,胡敏酸的红外光谱的2933cm-1处的吸收峰强度减弱,1651、1599、1508、1461、1422和1224cm-1处的吸收峰小幅增强,核磁共振光谱的烷基共振峰减弱,甲氧基共振峰增强,表明此时的胡敏酸发生脱烷基(主要是甲基)过程。因此,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与核磁共振光谱共振峰强度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稻草腐解过程紫色水稻土胡敏酸的形成过程具有阶段性,紫色水稻土胡敏酸的形成过程符合木质素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腐解 胡敏酸 波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植物色彩艺术的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蒲天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9749-9749,9801,共2页
对植物的色调、色彩纯度和明度作了分析与研究,得出植物色彩搭配的常用模式。
关键词 色调 明度 纯度 搭配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藤在现代家具中的应用与养护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欣 杨明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6240-6241,共2页
竹藤家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近年来,由于人们返璞归真的愿望,竹藤家具在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竹藤家具的特点、材质、生产工艺、保养方式以及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 竹制家具 藤制家具 绿色家具 应用 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