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三生”视角的四川省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及分区研究
1
作者
穆羽
陈正洪
+5 位作者
李军
邓云思
王雅婧
夏建国
蒋晓静
高雪松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空间规划的基础,目前,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笔者基于“三生”视角,以土地利用区域差异为依据,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三维魔方分类法对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区,为四川省国土...
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空间规划的基础,目前,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笔者基于“三生”视角,以土地利用区域差异为依据,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三维魔方分类法对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区,为四川省国土空间协调发展提供建议。结果表明:①总体土地利用适宜度高值区分布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向周边辐射。②四川多数市的生产空间适宜度较高,生活空间适宜度高值区大多分布在成都平原,生态空间发展适宜区集中于甘孜州等高原山地区。③根据适宜度可将四川省分为9个单一导向区及12个复合导向区,共7种类型,其中大部分为复合导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空间分区
土地利用适宜性
生态位适宜度
三维魔方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北高山高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与碳排放研究
2
作者
赵涛
穆羽
+4 位作者
李军
夏建国
高雪松
肖睿霖
邓云思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0-15,共6页
近年,川西北地区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研究川西北高山高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和碳排放时空变异特征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碳排放视角建立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体系,采用SBM...
近年,川西北地区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研究川西北高山高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和碳排放时空变异特征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碳排放视角建立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体系,采用SBM-DEA模型,分析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县级单位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和碳排放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①川西北高山高原区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与碳排放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二者的空间分布状况呈现相反趋势,耕地利用生态效率随碳排放量增加而降低。②2010~2020年川西北高山高原区耕地利用碳排放量总体上呈现先波动上升再波动下降的趋势,2020年达到十年间的碳排放量最低值0.169t/hm^(2)。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量较高的地区分布在东北部的阿坝州,其余县(市)属于低碳排放区和较低碳排放区。各县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量介于0.01~1.1668t/hm^(2)之间,且大部分县级的碳排放等级趋于稳定、变动不大。③2010~2020年川西北高山高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先波动下降后上升趋于平稳的趋势,变化幅度较大。低效率区与较低效率区由零散分布于甘孜州阿坝州各县变为集中分布于阿坝州及少数甘孜州县(市),再演变为集中分布在川西北高山高原区的中部。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与碳排放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二者的空间分布状况呈现相反趋势。这是因为碳排放量与农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的使用量成正比,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生态效率
碳排放
非期望产出
川西北高山高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三生”视角的四川省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及分区研究
1
作者
穆羽
陈正洪
李军
邓云思
王雅婧
夏建国
蒋晓静
高雪松
机构
四川
省国土整治中心
/自然资源
部
土地整治农用地质量与监控
重点
实验室
四川
省核地质
调查
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自然资源部耕地资源调查监测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文摘
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空间规划的基础,目前,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笔者基于“三生”视角,以土地利用区域差异为依据,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三维魔方分类法对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区,为四川省国土空间协调发展提供建议。结果表明:①总体土地利用适宜度高值区分布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向周边辐射。②四川多数市的生产空间适宜度较高,生活空间适宜度高值区大多分布在成都平原,生态空间发展适宜区集中于甘孜州等高原山地区。③根据适宜度可将四川省分为9个单一导向区及12个复合导向区,共7种类型,其中大部分为复合导向区。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空间分区
土地利用适宜性
生态位适宜度
三维魔方分类法
分类号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北高山高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与碳排放研究
2
作者
赵涛
穆羽
李军
夏建国
高雪松
肖睿霖
邓云思
机构
四川
省国土整治中心
/自然资源
部
土地整治农用地质量与监控
重点
实验室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自然资源部耕地资源调查监测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0-15,共6页
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SCJJ23ND161)
文摘
近年,川西北地区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研究川西北高山高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和碳排放时空变异特征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碳排放视角建立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体系,采用SBM-DEA模型,分析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县级单位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和碳排放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①川西北高山高原区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与碳排放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二者的空间分布状况呈现相反趋势,耕地利用生态效率随碳排放量增加而降低。②2010~2020年川西北高山高原区耕地利用碳排放量总体上呈现先波动上升再波动下降的趋势,2020年达到十年间的碳排放量最低值0.169t/hm^(2)。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量较高的地区分布在东北部的阿坝州,其余县(市)属于低碳排放区和较低碳排放区。各县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量介于0.01~1.1668t/hm^(2)之间,且大部分县级的碳排放等级趋于稳定、变动不大。③2010~2020年川西北高山高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先波动下降后上升趋于平稳的趋势,变化幅度较大。低效率区与较低效率区由零散分布于甘孜州阿坝州各县变为集中分布于阿坝州及少数甘孜州县(市),再演变为集中分布在川西北高山高原区的中部。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与碳排放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二者的空间分布状况呈现相反趋势。这是因为碳排放量与农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的使用量成正比,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成反比。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生态效率
碳排放
非期望产出
川西北高山高原区
分类号
F32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三生”视角的四川省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及分区研究
穆羽
陈正洪
李军
邓云思
王雅婧
夏建国
蒋晓静
高雪松
《四川农业科技》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西北高山高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与碳排放研究
赵涛
穆羽
李军
夏建国
高雪松
肖睿霖
邓云思
《四川农业科技》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