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农户主客观生计韧性偏差对气候变化适应举措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智 张枫琬 +1 位作者 刘邵权 徐定德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4,72,共7页
采取适宜的气候变化适应举措是农户抵御气候变化风险的较优方式。但农户的适应举措不仅依赖客观生计韧性,还受到主观生计韧性的制约,农户主客观生计韧性偏差可能进一步影响其应对气候变化适应举措。该文以四川省540户农户为例,基于可持... 采取适宜的气候变化适应举措是农户抵御气候变化风险的较优方式。但农户的适应举措不仅依赖客观生计韧性,还受到主观生计韧性的制约,农户主客观生计韧性偏差可能进一步影响其应对气候变化适应举措。该文以四川省540户农户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生计韧性→生计策略”研究路径,探讨了农户主客观生计韧性偏差及气候变化适应举措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农户主客观生计韧性偏差普遍存在,57.78%的农户表现出主观生计韧性高于客观生计韧性的特点。这种偏差对主动型气候变化适应举措产生正向显著影响,而对被动型适应举措无显著影响。此外,农户的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和受灾经历也会显著影响其采取主动型气候变化适应举措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主客观 生计韧性 气候变化 适应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学前教育服务质量现状、成因及对策——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唐雅琳 王天仪 徐定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7,共12页
促进农村学前教育服务质量均等化是完善农村教育公共服务、在“幼有所育”上持续发力的重要内容。基于2022年北京大学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智库四川农村学前教育专题调查,分析农村幼儿园整体质量和县−乡−村均等化水平,并结合政策文件和访谈... 促进农村学前教育服务质量均等化是完善农村教育公共服务、在“幼有所育”上持续发力的重要内容。基于2022年北京大学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智库四川农村学前教育专题调查,分析农村幼儿园整体质量和县−乡−村均等化水平,并结合政策文件和访谈资料分析潜在的原因。研究表明,农村幼儿园质量均等化建设成效与问题并存。成效包括:在硬件设施和安全卫生方面,县、乡、村幼儿园质量达标率和质量均等化程度较高;问题包括:在教职工队伍、内部管理和保育教育方面,三类幼儿园均面临教职工配备不齐、资质有待提升和课程开设不齐全等挑战,且质量均等化程度较低,其中村级园质量尤为滞后。原因在于,“多管齐下”的经费投入和监管体制保障了较均衡的硬件质量,但“缺编制待遇、缺发展前景”导致村级园教师资质、管理和保教水平落后于县、乡幼儿园。由此提出:发挥县级政府统筹作用,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优化投资结构并完善监管;加强点对点帮扶,创新管理机制;以村级园为重点改善幼儿教师待遇,提升教师资质;外引和内培并举,提升保教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学前教育 质量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 县域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民族地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策略分析
3
作者 周伦理 《四川农业科技》 2008年第4期10-12,共3页
一、影响四川省民族地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自然生态因素 四川省民族地区东接成都平原,北通甘肃青海,西靠西藏,南通云南,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其自然生态情况十分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关键词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民族地区 四川省 自然生态 生态因素 成都平原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山地丘陵生态脆弱区治理恢复模式调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乔波 严贤春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1-44,共4页
四川山地丘陵区位于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严重的生态脆弱区之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治理恢复具有全国性生态安全意义,然而复杂环境使得治理难度特别大,寻求适宜环境状况的治理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在进行调查和参考大量... 四川山地丘陵区位于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严重的生态脆弱区之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治理恢复具有全国性生态安全意义,然而复杂环境使得治理难度特别大,寻求适宜环境状况的治理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在进行调查和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究了四川山地丘陵生态脆弱区的形成原因,分析了"坡改梯"、格网式垄作、水土保持耕作、聚土免耕立体种植、退耕还林(草)、低山丘陵区垂直景观、花园果园、林盘农家乐、小流域土地整理等治理模式的技术要点,初步探讨了各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认为这些模式进一步改良后可在本地区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丘陵区 生态脆弱区 治理恢复模式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蒋远胜 丁明忠 +1 位作者 林方龙 肖红林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357-361,364,共6页
粮食生产是四川农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四川省农经总站对岳池、仁寿、渠县、泸县、平武、简阳、新都7个县(市、区)的120户农户连续11年的定点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四川水稻、小... 粮食生产是四川农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四川省农经总站对岳池、仁寿、渠县、泸县、平武、简阳、新都7个县(市、区)的120户农户连续11年的定点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四川水稻、小麦、玉米和红苕等4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成本、产值和收益等,提出了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生产成本 收益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四川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探讨
6
作者 雷俊忠 蒋远胜 +1 位作者 赵晓斌 宁双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90-194,共5页
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是建立起稳定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本文在分析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川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领导机制、科技支撑机制、投入机制、带动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关键词 农民 增收 长效机制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成逻辑、内涵特征与推进方略 被引量:97
7
作者 蓝红星 王婷昱 施帝斌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115,共11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三农”实践中的成功运用,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向世界贡献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方案。当前,中...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三农”实践中的成功运用,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向世界贡献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方案。当前,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安全性主动权要求更高、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不平衡的再平衡难度更大、资源与生态双刚性约束更强、农民持续增收压力更大,等等。深入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握主动权,增强发展安全性;加快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强农业科技与改革的双轮驱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竞争力;构建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的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 农业强国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职业经理人创业创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锐 王运陈 张社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3-501,共9页
【目的】研究农业职业经理人创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探究各类因素对经理人内部群体的影响差异,为促进职业经理人创业创新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基于对成都市184名种植业职业经理人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poisson模型分析... 【目的】研究农业职业经理人创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探究各类因素对经理人内部群体的影响差异,为促进职业经理人创业创新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基于对成都市184名种植业职业经理人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poisson模型分析职业经理人创业创新意愿及行为。【结果】经理人创业创新是个体自发行为和政府政策驱动的综合结果。新型经营主体现有权责分配、利益关系等制度建设并未对经理人创业创新产生正向激励,主体发展不规范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制度设计不实际是主要原因。经理人群体内部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农场经理人与小规模经理人的创业创新行为更多受个体资源禀赋与职业经历的影响,合作社经理人和大规模经理人更多受政策驱动。【结论】引导农业职业经理人创业创新行为的重点应该是:优化农业创业创新政策支持导向;提升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发展平台;尊重经理人内部差异,分类指导促进其创业创新;优化外围环境,完善资金、技术等创业创新政策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职业经理人 创业创新行为 计数模型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典型绿洲城市发展与水资源潜力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夏富强 唐宏 +1 位作者 杨德刚 武广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883-5892,共10页
基于1995—2010年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构建了城市发展与水资源潜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及二者的协调度模型,以探讨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及水资源潜力的变化与二者的协调关系。结论如下:(1)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发展综合水平基本呈逐年上升... 基于1995—2010年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构建了城市发展与水资源潜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及二者的协调度模型,以探讨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及水资源潜力的变化与二者的协调关系。结论如下:(1)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发展综合水平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是乌鲁木齐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社会进步和空间扩张对城市综合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2)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变化波动性较强,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受水资源本底条件变化的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则促进水资源潜力的提升。(3)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系统的协调度先升后降,呈倒U字型变化,总体二者的协调发展度不高,城市发展系统和水资源系统的矛盾日渐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水资源潜力 协调度 绿洲城市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城市水资源压力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乌鲁木齐为例 被引量:19
10
作者 夏富强 唐宏 +2 位作者 杨德刚 汪菲 张文彪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0-387,共8页
从水资源人口压力、生态压力、经济发展压力和技术压力4个方面,构建绿洲城市水资源压力评价模型,探讨了乌鲁木齐市1995-2012年的水资源压力指数变化,并分析了水资源短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压力由1995年的... 从水资源人口压力、生态压力、经济发展压力和技术压力4个方面,构建绿洲城市水资源压力评价模型,探讨了乌鲁木齐市1995-2012年的水资源压力指数变化,并分析了水资源短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压力由1995年的0.32增长为2012年的1.08,呈快速增长趋势,水资源条件、人口快速增长及与发达地区用水定额的差距拉大是主要原因。(2)乌鲁木齐市人均水资源量持续减少,由1995年的729.54 m3/人减少为2012年的377.8 m3/人,减少了近48.21%,已由中度—重度缺水转为极度缺水区域,2009年以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甚至超过100%,水资源短缺很大程度影响城市的发展速度与规模。(3)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跨流域调水,适度扩大城市规模,加大节水力度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缓解水资源压力、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压力指数 城市发展 绿洲城市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GM Crops)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农民生存发展的影响
11
作者 蒋远胜 谭静 《农业科技通讯》 2006年第8期8-9,共2页
转基因作物是生物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21世纪我国及世界农业的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农业主导产业,转基因作物产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且对农民的收入、健康和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GM Crops)产业 农民收入 农民健康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实践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戴小文 曾维忠 庄天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62,共6页
肇始于医学领域的循证实践方法因其科学性与有效性,经过多年发展已渗透到诸多社会科学领域。我国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后,其边际效益逐渐下降。由于循证实践方法与精准扶贫的精神相契合,故将精准扶贫引入循证实践框架进行研究。结... 肇始于医学领域的循证实践方法因其科学性与有效性,经过多年发展已渗透到诸多社会科学领域。我国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后,其边际效益逐渐下降。由于循证实践方法与精准扶贫的精神相契合,故将精准扶贫引入循证实践框架进行研究。结合循证实践的一般原则与程序,对循证精准扶贫机制进行了理论设计,并对将循证实践方法在当前基层精准扶贫实践中应用时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循证实践方法有助于提升扶贫工作精准度,为保证精准减贫攻坚阶段的减贫效果提供了新的科学工具,是精准扶贫攻坚阶段扶贫手段的创新。最后提出积极构建精准扶贫数据库、制定有关精准扶贫领域的证据标准、重视贫困人口意愿与价值,构建专门扶贫人才队伍,赋予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扶贫方法创新空间等手段推进循证实践方法在基层精准扶贫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实践 精准扶贫 证据库 贫困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赢疫情影响下的脱贫攻坚战靠什么 被引量:1
13
作者 蓝红星 庄天慧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04-106,共3页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了严峻挑战.疫情对决战脱贫攻坚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骤降、产业扶贫项目生存和发展增加风险、远期经营性收入减少等.要如期实现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重点要挂牌督战...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了严峻挑战.疫情对决战脱贫攻坚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骤降、产业扶贫项目生存和发展增加风险、远期经营性收入减少等.要如期实现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重点要挂牌督战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慎终如始打赢脱贫攻坚战、动态监测打赢预防返贫阻击战、精准兜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 脱贫攻坚 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实践框架下乡村治理实践者的职责定位、实践过程与循证困境 被引量:2
14
作者 戴小文 何思妤 蓝红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8-95,共8页
驻村干部是乡村治理的一线实践者,连接着村民、政府与研究人员,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循证实践是一种先进的实践机制,能有效优化实践者的工作方式与成效,将其引入新发展阶段的乡村治理将是对基层治理实践机制的一次全面重... 驻村干部是乡村治理的一线实践者,连接着村民、政府与研究人员,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循证实践是一种先进的实践机制,能有效优化实践者的工作方式与成效,将其引入新发展阶段的乡村治理将是对基层治理实践机制的一次全面重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基层治理中,驻村干部的工作方式从以点带面转变为点面结合,他们以证据使用者的身份全程参与治理,肩负起串联各方实践主体的任务。同时,他们面临着信息庞杂、专业证据库缺乏和自身条件限制等循证困境。因此,在循证实践框架下对新时代乡村治理实践者面临的实践困境进行深入探讨,将有助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实践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驻村干部 实践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