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与土壤动物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
16
1
作者
吴福忠
谭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9-575,共7页
以土壤动物为主导的碎屑食物链是凋落物生物化学降解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现有的研究结果已经清晰认识到:(1)气候环境是决定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对凋落物分解贡献的首要因素;(2)凋落物质量...
以土壤动物为主导的碎屑食物链是凋落物生物化学降解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现有的研究结果已经清晰认识到:(1)气候环境是决定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对凋落物分解贡献的首要因素;(2)凋落物质量明显调控了特定气候带内土壤动物与凋落物分解的相互作用关系;(3)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正在改变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凋落物特征,导致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作用更不明确。同时,当前土壤动物分类方法相对滞后、凋落物分解袋法等研究方法存在明显缺陷。今后应在不断完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气候变化情境下凋落物质量变化与土壤动物群落演替的生态关联性,使得土壤动物参与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等关键过程更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食物链
物质循环
气候变化
土壤动物群落
凋落物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杜鹃的凋落物分解
被引量:
32
2
作者
邓长春
蒋先敏
+3 位作者
刘洋
张健
陈亚梅
和润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69-1778,共10页
凋落物分解是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养分循环、土壤有机质形成的关键生态过程。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域。季节变化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类型差异可能会影响该区域凋落物的分解,进而对高山生态系统的碳氮...
凋落物分解是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养分循环、土壤有机质形成的关键生态过程。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域。季节变化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类型差异可能会影响该区域凋落物的分解,进而对高山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产生重要影响。采用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研究了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优势种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凋落叶在雪被期和生长季的分解特征。结果显示:(1)季节变化和植被类型对高山杜鹃凋落物的分解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的质量损失主要发生在生长季且在高山林线最大,暗针叶林中雪被期的质量损失略高于生长季,但差异不显著;(2)林线交错带上高山杜鹃凋落叶分解缓慢,一年干物质失重率为9.62%,拟合分解系数k为0.145;(3)高山杜鹃凋落叶的质量变化主要体现在纤维素降解显著且集中在雪被期,木质素无明显降解,在高山林线上C/N、C/P、木质素/N变化幅度较小且C、N、P的释放表现得稳定而持续。结果表明,季节性雪被对林线交错带内高山杜鹃分解的影响不仅局限在雪被期内,雪被融化期间频繁的冻融作用和雪融水淋洗作用可能会促进高山杜鹃凋落物在生长季初期的分解。总的来看,在气候变暖的情景下,雪被的缩减、生长季的延长和高山杜鹃群落的扩张可能加速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杜鹃凋落物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林线交错带
高山杜鹃
气候变暖
雪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对冬季降雪过程中4种金属养分元素的截留效应
被引量:
1
3
作者
谭思懿
刘利
+3 位作者
刘辉
赵海蓉
谭波
吴福忠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6-632,共7页
【目的】降雪过程中金属养分元素的输入是高海拔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迁移的重要形式之一,为进一步认识亚高山金属元素的源、汇过程并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冠层相对均一的典型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1月至201...
【目的】降雪过程中金属养分元素的输入是高海拔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迁移的重要形式之一,为进一步认识亚高山金属元素的源、汇过程并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冠层相对均一的典型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调查了林冠层对降雪及其K、Ca、Na和Mg 4种金属元素的截留特征。【结果】研究期间降雪量为138.56 mm,截留率为32.22%。在整个观测期内,降雪初期(11月)林冠均对降雪过程中4种金属元素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在这之后林冠对Mg元素表现出持续的淋溶特征。而降雪末期(3~4月)林冠层对Na和Ca和元素均表现出较强的吸收作用。K、Ca、Na和Mg 4种金属元素通过降雪输入到无林地的总量分别为:(1.93±0.35)、(6.79±0.79)、(1.94±0.32)和(0.45±0.14)kg/hm^2;林冠层对冬季降雪中4种元素的总截留量分别为:(-0.38±0.01)、(0.37±0.04)、(-0.11±0.02)和(-0.43±0.01)kg/hm^2,截留率分别为(-19.47±0.37)%、(5.49±1.21)%、(-5.74±0.36)%和(-95.46±0.50)%。【结论】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降雪中Ca元素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而对林冠层的K、Mg和Na元素具有显著的淋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降雪
金属养分元素
林冠截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与土壤动物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
16
1
作者
吴福忠
谭波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高山森林
生态
系统定位
研究
站
出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9-57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0526和31622018)
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017TD0022)资助
文摘
以土壤动物为主导的碎屑食物链是凋落物生物化学降解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现有的研究结果已经清晰认识到:(1)气候环境是决定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对凋落物分解贡献的首要因素;(2)凋落物质量明显调控了特定气候带内土壤动物与凋落物分解的相互作用关系;(3)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正在改变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凋落物特征,导致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作用更不明确。同时,当前土壤动物分类方法相对滞后、凋落物分解袋法等研究方法存在明显缺陷。今后应在不断完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气候变化情境下凋落物质量变化与土壤动物群落演替的生态关联性,使得土壤动物参与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等关键过程更加清晰。
关键词
碎屑食物链
物质循环
气候变化
土壤动物群落
凋落物分解
Keywords
detritus food chain
material cycling
climate change
soil fauna community
litter decomposition
分类号
S718.55 [农业科学—林学]
S154.5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杜鹃的凋落物分解
被引量:
32
2
作者
邓长春
蒋先敏
刘洋
张健
陈亚梅
和润莲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四川
省阿坝州川西
林业
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69-177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345
31000213
+3 种基金
3117042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C09B05)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15103120003)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1ZA079)
文摘
凋落物分解是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养分循环、土壤有机质形成的关键生态过程。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域。季节变化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类型差异可能会影响该区域凋落物的分解,进而对高山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产生重要影响。采用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研究了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优势种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凋落叶在雪被期和生长季的分解特征。结果显示:(1)季节变化和植被类型对高山杜鹃凋落物的分解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的质量损失主要发生在生长季且在高山林线最大,暗针叶林中雪被期的质量损失略高于生长季,但差异不显著;(2)林线交错带上高山杜鹃凋落叶分解缓慢,一年干物质失重率为9.62%,拟合分解系数k为0.145;(3)高山杜鹃凋落叶的质量变化主要体现在纤维素降解显著且集中在雪被期,木质素无明显降解,在高山林线上C/N、C/P、木质素/N变化幅度较小且C、N、P的释放表现得稳定而持续。结果表明,季节性雪被对林线交错带内高山杜鹃分解的影响不仅局限在雪被期内,雪被融化期间频繁的冻融作用和雪融水淋洗作用可能会促进高山杜鹃凋落物在生长季初期的分解。总的来看,在气候变暖的情景下,雪被的缩减、生长季的延长和高山杜鹃群落的扩张可能加速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杜鹃凋落物的分解。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林线交错带
高山杜鹃
气候变暖
雪被
Keywords
litter decomposition
timberline ecotone
R.lapponicum
climate warming
snow cover
分类号
S685.2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对冬季降雪过程中4种金属养分元素的截留效应
被引量:
1
3
作者
谭思懿
刘利
刘辉
赵海蓉
谭波
吴福忠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高山森林
生态
系统定位
研究
站
四川
省都江堰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出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6-632,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专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505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0526和31622018)
文摘
【目的】降雪过程中金属养分元素的输入是高海拔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迁移的重要形式之一,为进一步认识亚高山金属元素的源、汇过程并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冠层相对均一的典型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调查了林冠层对降雪及其K、Ca、Na和Mg 4种金属元素的截留特征。【结果】研究期间降雪量为138.56 mm,截留率为32.22%。在整个观测期内,降雪初期(11月)林冠均对降雪过程中4种金属元素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在这之后林冠对Mg元素表现出持续的淋溶特征。而降雪末期(3~4月)林冠层对Na和Ca和元素均表现出较强的吸收作用。K、Ca、Na和Mg 4种金属元素通过降雪输入到无林地的总量分别为:(1.93±0.35)、(6.79±0.79)、(1.94±0.32)和(0.45±0.14)kg/hm^2;林冠层对冬季降雪中4种元素的总截留量分别为:(-0.38±0.01)、(0.37±0.04)、(-0.11±0.02)和(-0.43±0.01)kg/hm^2,截留率分别为(-19.47±0.37)%、(5.49±1.21)%、(-5.74±0.36)%和(-95.46±0.50)%。【结论】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降雪中Ca元素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而对林冠层的K、Mg和Na元素具有显著的淋溶作用。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降雪
金属养分元素
林冠截留
Keywords
subalpine forest
snowfall
nutrient elements
canopy interception
分类号
S715.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与土壤动物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吴福忠
谭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杜鹃的凋落物分解
邓长春
蒋先敏
刘洋
张健
陈亚梅
和润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对冬季降雪过程中4种金属养分元素的截留效应
谭思懿
刘利
刘辉
赵海蓉
谭波
吴福忠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