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色型黄粉虫酚氧化酶原的cDNA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水平检测 被引量:3
1
作者 黄琼 胡杰 王勤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4-604,共11页
酚氧化酶是黑色素合成和昆虫免疫的关键酶,通常以无活性的酚氧化酶原形式存在。为给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遗传分化和免疫防御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黄、黑两种色型黄粉虫幼虫的酚氧化酶原基因Tm-ppo,对其cDNA序... 酚氧化酶是黑色素合成和昆虫免疫的关键酶,通常以无活性的酚氧化酶原形式存在。为给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遗传分化和免疫防御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黄、黑两种色型黄粉虫幼虫的酚氧化酶原基因Tm-ppo,对其cDNA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两种色型黄粉虫不同发育阶段mRNA表达水平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从黄、黑两种色型黄粉虫幼虫中克隆出的两个Tm-ppocDNA序列全长均为2199bp,碱基序列一致性为99%,包含一个2055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84个氨基酸,它们的编码蛋白有3个氨基酸差异:第176位(P→A)、256位(V→A)和648位(I→M)。这两个基因分别被命名为Tm-ppo-1和Tm-ppo-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X987235和JX987234)。Tm-ppo-1和Tm-ppo-2编码的酚氧化酶原异构体蛋白(分别为Tm-PPO-1和Tm-PPO-2)存在一个可能的酚氧化酶原水解活化位点(R50~F51残基之间)和一个双铜结合中心(第196~239位残基和第344~411位残基);同时含有一个类似巯基酯区域的序列(第579~588位残基)及一个C-末端保守基序(第634~645位残基);但它们无氨基端疏水信号肽序列,也不存在跨膜区域。Tm-PPO-1和Tm-PPO-2的二级结构由大量的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三级结构分为前导域(第16~66位残基)、不相邻的功能域Ⅰ(第3~15位残基和第67~181位残基)、功能域Ⅱ(第182~419位残基)和功能域Ⅲ(第420~679位残基)4部分。此外,Tm-ppo-1和Tm-ppo-2在黄、黑两种色型黄粉虫的各发育期均有表达,并且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表达水平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幼虫期﹥成虫期﹥蛹期。同时,环境温度对Tm-ppo-1和Tm-ppo-2的mRNA表达具有显著影响:与常温对照组(25~30℃)相比,42℃暴露24h和48h的两种色型黄粉虫幼虫、蛹和成虫的mRNA表达量明显下调。相同试验条件下,黑色型黄粉虫幼虫和成虫的Tm-ppo-2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黄色型幼虫和成虫的Tm-ppo-1mRNA表达量,但两种色型黄粉虫蛹的Tm-ppo异构体表达量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黄粉虫的遗传分化和免疫防御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色型 酚氧化酶原 基因异构体 生物信息学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麝肺炎及化脓性疾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罗燕 程建国 +4 位作者 王建明 康纪平 蔡永华 李秋波 贾炼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2-123,共2页
为观察患肺炎及化脓性疾病死亡林麝的肺脏、肝脏、心脏和肾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后显微镜检查。结果发现,肺脏主要表现为化脓性肺炎,肝脏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心脏主要表现为急性心肌心包膜炎,肾脏主要表现... 为观察患肺炎及化脓性疾病死亡林麝的肺脏、肝脏、心脏和肾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后显微镜检查。结果发现,肺脏主要表现为化脓性肺炎,肝脏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心脏主要表现为急性心肌心包膜炎,肾脏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病理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色型黄粉虫酚氧化酶同工酶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琼 胡杰 +1 位作者 周定刚 苟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7-386,共10页
为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品种选育、体色分化及免疫防御研究提供参考,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并结合分光光度法,对黄、黑2种色型黄粉虫各发育期的酚氧化酶(包括单酚氧化酶和二酚氧化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进行比较研... 为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品种选育、体色分化及免疫防御研究提供参考,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并结合分光光度法,对黄、黑2种色型黄粉虫各发育期的酚氧化酶(包括单酚氧化酶和二酚氧化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2种色型黄粉虫的各发育期,共发现迁移率不同的单酚氧化酶(MPO)同工酶酶带6条、二酚氧化酶(DPO)同工酶酶带5条,其中MPO酶带分布在3个泳动区,DPO酶带分布在2个泳动区,黑色型卵比黄色型卵多1条MPO特征性酶带;并且黑色型卵、幼虫和成虫的MPO和DPO活性显著高于黄色型卵、幼虫和成虫;但在蛹期,MPO活性黄色型比黑色型高,而DPO活性则是黑色型比黄色型高;此外,同一色型黄粉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MPO和DPO同工酶酶带数、酶活性强弱及迁移率变化明显,其中,卵期有MPO和DPO特有酶带各1条,幼虫期只有1条DPO特有酶带;同时,各发育阶段的MPO和DPO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变化规律不同,由卵至成虫期,MPO活性变化趋势为:卵期>蛹期>成虫期>幼虫期,DPO活性变化趋势为:幼虫期>成虫期>蛹期>卵期。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黄粉虫的体色分化、免疫防御和品种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黄色型 黑色型 单酚氧化酶 二酚氧化酶 酶谱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色型黄粉虫抗冻蛋白cDNA克隆、序列分析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琼 胡杰 +3 位作者 周定刚 王勤 杨伟 朱天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9-667,共9页
产生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AFPs)是大多数昆虫抵抗低温的一个重要策略。为给黄粉虫Tenebriomolitotr耐寒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RT-PCR、5'RACE和3'RACE法克隆了黄、黑两种色型黄粉虫幼虫的抗冻蛋白基因Tm-afp,分... 产生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AFPs)是大多数昆虫抵抗低温的一个重要策略。为给黄粉虫Tenebriomolitotr耐寒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RT-PCR、5'RACE和3'RACE法克隆了黄、黑两种色型黄粉虫幼虫的抗冻蛋白基因Tm-afp,分析了其基因序列及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并检测了其在这两种色型间的mRNA水平差异。结果表明:从黄、黑两种色型黄粉虫幼虫克隆出的Tm-afp cDNA全长分别为579bp和588bp,它们包含一个20bp的5'端非翻译区、一个402bp的开放阅读框和一个变异较大的3'端非翻译区,其碱基序列一致性为95%。由于这两个抗冻蛋白基因编码的蛋白成熟肽存在两个氨基酸差异:第35位(D→E)和130位(T→S),因此将其判定为黄粉虫抗冻蛋白基因Tm-afp的两个异构体,并分别命名为Tm-afp-1和Tm-afp-2。Tm-afp-1和Tm-afp-2编码的抗冻蛋白异构体(分别为Tm-afp-1和Tm-afp-2)信号肽之间有3个氨基酸差异:第2位(G→A)、9位(S→T)和27位(Y→N);其成熟肽的第一个氨基酸为谷氨酰胺,含8个高度保守的12aa短串联重复序列,每个重复序列的第2位和第8位为半胱氨酸。此外,Tm-afp-1和Tm-afp-2均属富含苏氨酸和半胱氨酸的昆虫抗冻蛋白,其二级结构均由大量的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三级结构为8个特殊的右手β-螺旋,每一圈螺旋由12个氨基酸组成;在β-螺旋的一个侧面规则排列着由保守XCT形成的β折叠片层。同时,低温可以诱导黄、黑两种色型黄粉虫Tm-afp的表达,但长时间低温诱导下黑色型黄粉虫幼虫的Tm-afp表达量显著高于黄色型黄粉虫幼虫Tm-afp表达量。结果提示,黄粉虫种内不同色型间,抗冻蛋白基因Tm-afp可能存在多种异构体,并且黑色型黄粉虫Tm-afp比黄色型黄粉虫Tm-afp对低温的应答更强烈。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黄粉虫的耐寒性机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色型 抗冻蛋白 基因异构体 序列分析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麝香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程建国 罗燕 +2 位作者 蔡永华 王大中 王洪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579-12581,共3页
[目的]探索利用中药提高麝香产量的可行性。[方法]以中兽医理论为指导,设计一组中药配方,对人工饲养的雄性林麝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试验中老年林麝的平均鲜香产量为13.93 g,试验中药配方对恢复中老年林麝的产香能力具有良好效果。泌香... [目的]探索利用中药提高麝香产量的可行性。[方法]以中兽医理论为指导,设计一组中药配方,对人工饲养的雄性林麝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试验中老年林麝的平均鲜香产量为13.93 g,试验中药配方对恢复中老年林麝的产香能力具有良好效果。泌香前饲喂组的平均产香量比对照组下降38%。全程饲喂组的平均产香量比对照组下降32%。泌香前饲喂组的平均鲜香产量比全程饲喂组低39.6%。试验组的泌香时间及泌香持续时间与对照组基本一致。试验中药配方极显著地提高了中老年林麝的产香量,但对泌香盛期健康林麝产香量的影响不显著。[结论]该中药配方对中老年雄性林麝具有保健作用,但对健康林麝的泌香机能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中药 林麝 平均产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色型黄粉虫酯酶同工酶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琼 胡杰 苟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0-616,共7页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并结合分光光度法,对黄、黑2种色型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各发育期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2种色型黄粉虫的各发育期,共发现迁移率不同的酯酶同工酶酶带15条,这些酶...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并结合分光光度法,对黄、黑2种色型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各发育期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2种色型黄粉虫的各发育期,共发现迁移率不同的酯酶同工酶酶带15条,这些酶带分布于5个不同的泳动区;黑色型的幼虫和成虫分别比黄色型的幼虫和成虫各多1条特征性酶带;同一色型黄粉虫各发育期酯酶同工酶的酶带数、酶活性强弱及迁移率也变化较大,卵期的酶带数最少(4条)、最弱,其中2条为卵期的特有性酶带.酶活性检测进一步表明:从卵至成虫期,黑色型黄粉虫的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磷酸酯酶(ACP和AKP)活性均比黄色型黄粉虫高;同一色型黄粉虫各发育阶段的CarE、AchE及ACP和AKP活性也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卵期<成虫期<蛹期<幼虫期.上述结果为黄粉虫的抗药性研究及品种选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黄色型 黑色型 酯酶同工酶 酶谱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拟盘多毛孢菌的培养·纯化及其ITS区的克隆测序 被引量:2
7
作者 邹立扣 潘欣 张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507-8509,共3页
[目的]为拟盘多毛孢菌分离、纯化及ITS区克隆测序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鸡枞菌内生拟盘多毛孢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鉴定,对其ITS区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没有已报... [目的]为拟盘多毛孢菌分离、纯化及ITS区克隆测序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鸡枞菌内生拟盘多毛孢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鉴定,对其ITS区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没有已报道的拟盘多毛孢菌与其相似,系统发育树结果也表明其属于一单独分支中。[结论]建立拟盘多毛孢菌的ITS序列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 拟盘多毛孢属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枞菌形态学及其分子鉴定 被引量:15
8
作者 邹立扣 潘欣 +2 位作者 韩军涛 杨明富 魏碧霞 《食用菌》 2009年第2期17-18,共2页
在获得不同种鸡枞菌总DNA的基础上,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并克隆出3种鸡枞菌ITS区序列,首次对不同种鸡枞菌ITS区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及进化树的构建,为以后的鸡枞菌培养及鉴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鸡枞菌 筛选 发酵 多糖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菌内生拟盘多毛孢菌的分离和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邹立扣 潘欣 +2 位作者 韩军涛 安明松 张庆 《中国食用菌》 2008年第5期44-47,共4页
目前鸡地从菌尚不能进行人工栽培,而与其内生生长的拟盘多毛孢菌也许是影响其栽培的因素之一。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鸡地从菌上分离出一株拟盘多毛孢菌,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鸡地从菌上分离出一株拟盘多毛孢菌,对其进行了培养特性分... 目前鸡地从菌尚不能进行人工栽培,而与其内生生长的拟盘多毛孢菌也许是影响其栽培的因素之一。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鸡地从菌上分离出一株拟盘多毛孢菌,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鸡地从菌上分离出一株拟盘多毛孢菌,对其进行了培养特性分析及形态学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得到Pestalotiopsis属进化树,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其为忽视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negle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土从]菌 拟盘多毛孢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分析
10
作者 罗燕 程建国 +3 位作者 郑士华 赵翠 李蓓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11882-11884,11888,共4页
[目的]将麝致病性大肠杆菌从分子水平上分型,为麝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学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采用Lysis Triton法对24株麝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质粒抽提,并用HindⅢ、EcoRⅠ及BamHⅠ3种内切酶对质粒进行单酶切。[结果]质粒得率为91.6%... [目的]将麝致病性大肠杆菌从分子水平上分型,为麝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学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采用Lysis Triton法对24株麝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质粒抽提,并用HindⅢ、EcoRⅠ及BamHⅠ3种内切酶对质粒进行单酶切。[结果]质粒得率为91.6%,24株麝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质粒图谱。[结论]质粒DNA分析为四川养麝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杆菌 质粒DNA 质粒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