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CMS-C不育系及保持系vdac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继玥 汪生庆 曹墨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62-1168,共7页
为了探讨玉米C胞质花粉败育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在玉米不育系C48-2及保持系N48-2单核期花药中克隆了vdac1a和vdac1b基因。序列分析发现,C48-2和N48-2间vdac1b的序列完全一致,而vdac1a在C48-2和N48-2间存在单碱基差异。vdac1... 为了探讨玉米C胞质花粉败育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在玉米不育系C48-2及保持系N48-2单核期花药中克隆了vdac1a和vdac1b基因。序列分析发现,C48-2和N48-2间vdac1b的序列完全一致,而vdac1a在C48-2和N48-2间存在单碱基差异。vdac1a推定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相对于N48-2,C48-2编码的VDAC1a蛋白理化性质以及结构发生了变化,可能导致C48-2线粒体膜上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关闭,活性氧(ROS)上升,线粒体渗透孔(PTP)持续开放,最终引起细胞凋亡。通过Real-Time qPCR检测了vdac1a基因在C48-2和N48-2小孢子发育的花粉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期以及双核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相对于N48-2,花粉母细胞时期和双核期vdac1a基因在C48-2中上调表达。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索vdac1a基因差异表达与花粉败育的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CMS-C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 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2
作者 王继玥 汪生庆 曹墨菊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1-455,共5页
以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d5,cox1和mdh基因在小孢子单核期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相对于保持系,这3个基因在不育系中均下调表达.利用焦磷酸测序与高分辨率溶解曲线相结合的方法证明... 以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d5,cox1和mdh基因在小孢子单核期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相对于保持系,这3个基因在不育系中均下调表达.利用焦磷酸测序与高分辨率溶解曲线相结合的方法证明了在不育系单核期pcd5转录本GRMZM2G075839T02的5′非编码区域存在A碱基插入突变.该突变可能与pcd5基因在不育系中下调表达有关.这些发现可为进一步研究细胞程序性死亡与玉米C型胞质花粉败育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差异表达 细胞程序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CMS-C不育系和保持系mads3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英文)
3
作者 王继玥 汪生庆 曹墨菊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5-680,共6页
MADS-box基因参与植物多种发育过程,尤其在花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研究以玉米不育系C48-2及保持系N48-2为材料,采用RT-PCR克隆mads3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在不育系C48-2中该基因编码区发生单碱基突变,导致其推定的蛋白质中... MADS-box基因参与植物多种发育过程,尤其在花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研究以玉米不育系C48-2及保持系N48-2为材料,采用RT-PCR克隆mads3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在不育系C48-2中该基因编码区发生单碱基突变,导致其推定的蛋白质中5个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荧光定量PCR显示,相对于保持系,花粉母细胞时期和四分体时期mads3基因在C48-2下调表达,而单核期和双核期上调表达。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了解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药 mads3基因 mads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全生育期黄化材料的光合性能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冬平 刘永明 +2 位作者 汪静 刘敬慧 曹墨菊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3,共7页
通过对玉米(Zea mays L.)黄化材料和2份正常自交系的光合特性、光响应曲线及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化材料yglm1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均显著低于正常自交系Mo17和RP128,而蒸腾速率(Tr)却显著高... 通过对玉米(Zea mays L.)黄化材料和2份正常自交系的光合特性、光响应曲线及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化材料yglm1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均显著低于正常自交系Mo17和RP128,而蒸腾速率(Tr)却显著高于正常自交系;黄化材料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及表观量子效率均高于正常自交系Mo17和RP128,但其净光合速率却低于正常自交系;黄化材料的荧光动力学参数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原初光能捕获效率(Fv'/Fm')、PSⅡ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低于正常自交系Mo17和RP128,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显著高于正常自交系。相对于正常自交系,黄化材料具有较低的电子传递潜力、原初光能捕获效率和转换效率、光能分配及利用率,这可能是导致其净光合能力降低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黄化 净光合速率 光响应曲线 荧光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环境诱发玉米胚乳突变体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采波 周园元 +4 位作者 汪瀚宇 汪宏维 汪生庆 荣廷昭 曹墨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03-1609,共7页
用返回式卫星"实践八号"搭载玉米自交系08-641和18-599,从诱变后代中获得籽粒皱缩透明和皱缩不透明两种胚乳突变体,经多代自交获得突变性状稳定的遗传材料。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籽粒皱缩透明突变体st1在授粉10d后... 用返回式卫星"实践八号"搭载玉米自交系08-641和18-599,从诱变后代中获得籽粒皱缩透明和皱缩不透明两种胚乳突变体,经多代自交获得突变性状稳定的遗传材料。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籽粒皱缩透明突变体st1在授粉10d后籽粒糖含量开始上升,到授粉25d时达到峰值,且明显高于自交系08-641;籽粒皱缩不透明突变体so1籽粒糖含量在授粉10d后开始缓慢上升,到授粉20d时达到峰值,且明显高于自交系18-599。遗传分析和等位性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突变性状均由单隐性基因控制,籽粒皱缩透明突变基因与su1等位,籽粒皱缩不透明突变基因与sh2等位。DNA序列比对发现,突变体st1在su1基因的第2和第13外显子处发生了单碱基突变,突变体so1在sh2基因的第2、5和16外显子处发生单碱基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序列变异,推测这些碱基的突变有可能导致淀粉合成代谢受阻,致使籽粒胚乳糖含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空间诱变 胚乳突变体 遗传分析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