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份玉米小籽粒发育突变体mn-like1的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定
1
作者 袁鑫 赵卓凡 +7 位作者 赵瑞清 刘孝伟 郑名敏 刘育生 董好胜 邓丽娟 曹墨菊 黄强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69-1581,共13页
籽粒是玉米最重要的库器官,其正常发育需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应与顺畅的物质运输通道。本研究在选系中获得了1份籽粒发育缺陷突变体small kernel 18(smk18),经多年多点种植,突变体smk18性状遗传稳定,统计(B73×smk18)F2群体分离比... 籽粒是玉米最重要的库器官,其正常发育需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应与顺畅的物质运输通道。本研究在选系中获得了1份籽粒发育缺陷突变体small kernel 18(smk18),经多年多点种植,突变体smk18性状遗传稳定,统计(B73×smk18)F2群体分离比发现,该性状受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将smk18突变性状回交5代于自交系RP125中构建近等基因系mn-like1(RP125^(smk18 smk18))。表型鉴定显示,mn-like1植株相较于RP125株高、穗位高增加,百粒重、粒长、粒宽显著降低。通过分子标记将该突变基因定位于2号染色体分子标记Indel 4和Indel 5之间。该区间内有一报道的小籽粒基因Miniature1(Mn1),其编码细胞壁蔗糖转化酶,在籽粒发育早期控制糖类物质运输。通过扩增mn-like1中Mn1基因CDS,测序并比对发现突变体第5外显子上有9 bp缺失,使得Mn1蛋白第409~411的3个氨基酸缺失,蛋白结构变异。且授粉后13天mn-like1籽粒中Mn1表达量显著降低。通过将mn-like1与Mn1转座子插入突变体mn1-mu进行等位性测验,确认mn-like1为Mn1新的等位突变体。亚细胞定位、糖类物质测量以及糖原染色结果显示,Mn1在籽粒胚乳基底转移层特异表达,其突变后糖类物质运输通道受阻,mn-like1中蔗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造成籽粒发育缺陷。本研究丰富了不同遗传背景下Mn1突变体的种质资源,为Mn1调控籽粒发育机制的解析和Mn1蛋白催化功能研究提供新的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定位 籽粒发育 细胞壁蔗糖转化酶 物质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29份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徐立明 吴锋锴 冷益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8,共5页
为了挖掘西南地区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创制玉米新品种,对该地区2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40对SSR标记引物对西南地区2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且利用UPGMA法和PCoA分析对SSR标记结果进行聚类,探究种质... 为了挖掘西南地区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创制玉米新品种,对该地区2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40对SSR标记引物对西南地区2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且利用UPGMA法和PCoA分析对SSR标记结果进行聚类,探究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0对SSR标记在29份玉米种质中共检测到234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SSR标记鉴定3~9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为5.85个,不同SSR标记引物位点的PIC值变化范围为0.23~0.96,平均值为0.61,并且不同自交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04~0.85,平均值为0.17;利用UPGMA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0.18为界,29份玉米自交系聚为6类,并且进一步利用PCoA分析将29份自交系细分为9类。本研究综合2种聚类方法较精确地划分29份玉米自交系类群,为西南地区玉米育种提供种质资源和挖掘新杂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SR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K和48K SNP芯片进行高低种植密度下玉米株高相关性状的作图比较
3
作者 李阳婧 杨泽兵 +4 位作者 罗洁 池双红 刘应红 易强 侯宪斌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9-727,共9页
为了比较不同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的数量性状位点(QTL)作图效率,本研究基于Maize SNP 3K和48K芯片对来源于R08×掖478的271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定位四个环境和两种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株... 为了比较不同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的数量性状位点(QTL)作图效率,本研究基于Maize SNP 3K和48K芯片对来源于R08×掖478的271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定位四个环境和两种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株高相关性状的QTL。结果表明,利用48K SNP芯片分型结果构建的遗传图谱分辨率高于3K(标记数:2 804个bin vs 683个SNP;图谱长:3 863.77 cM vs 1 786.06 cM;标记平均间距:1.38 cM vs 2.65 cM)。基于48K-遗传图谱在高低种植密度下定位到的QTL较3K-遗传图谱多近40%(86/62),两者共定位到28个位置相同的QTL,约占48K-遗传图谱检测到QTL总数的32.6%和3K-遗传图谱检测到QTL总数的45.2%。利用48K-遗传图谱在高种植密度下检出51个QTL,低种植密度下检出60个QTL,其中密度钝感型QTL为25个。基于高密度标记芯片作图具有更高的效率,可用于高效解析玉米数量性状。本研究结果为玉米耐密候选基因的进一步精细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基因芯片 玉米株高 耐密性 QTL作图分辨率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饲酿酒兼用型玉米新品种创世198的选育
4
作者 王一 易文灵 +12 位作者 陈皓 兰海 向勇 甘宗永 龚先罡 杨梦 肖代洪 王梓洁 李发勤 黄顺军 韦如俊 时成俏 何静丹 《中国种业》 2025年第7期170-173,共4页
创世198是四川创世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培育的自交系LX5919为母本、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培育的自交系先21A为父本,经过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于2025年1月7日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 创世198是四川创世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培育的自交系LX5919为母本、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培育的自交系先21A为父本,经过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于2025年1月7日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玉20242003。该品种在2022-2023年四川华龙科企联合体四川省平丘组玉米新品种春播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较对照品种成单30显著提升,品质不仅满足国家普通商品玉米和饲料用玉米一级标准,还达到宜宾市酿酒玉米地方标准,完全符合酒用玉米良种的推广种植条件。创世198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既可满足食用、饲料需求,也可用作酿酒原料,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在确保四川省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饲酿酒玉米 创世198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方玉米种质的SSR聚类分析 被引量:65
5
作者 刘世建 荣廷昭 +1 位作者 杨俊品 潘光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1-226,共6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 2 8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分析四川地方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 ,并进行SSR聚类分析 ,探讨四川地方玉米种质与国内主要杂种优势群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部分四川地方玉米种质均可被划分到常见的几大杂种优势群中... 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 2 8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分析四川地方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 ,并进行SSR聚类分析 ,探讨四川地方玉米种质与国内主要杂种优势群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部分四川地方玉米种质均可被划分到常见的几大杂种优势群中去 ,少数地方玉米自交系可形成单独的类群 ,四川地方玉米种质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 ;SSRs能较真实地揭示自交系间的遗传多样性 ,可以认定是进行杂种优势类群划分的有效分子标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四川 地方种质 SSR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杂种优势群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及四川区试玉米组合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陈发波 杨克诚 +1 位作者 荣廷昭 潘光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1-998,共8页
采用表型性状分析、SSR标记和系谱分析对186个区试及引种试验玉米组合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间20个表型性状都变异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利用筛选出的60对扩增条带清晰、具明显多态性的SSR引物,共检测到608个等位基因,每对... 采用表型性状分析、SSR标记和系谱分析对186个区试及引种试验玉米组合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间20个表型性状都变异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利用筛选出的60对扩增条带清晰、具明显多态性的SSR引物,共检测到608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3-23个等位基因,平均为10.1个;SSR多态信息量(PIC)分布范围为0.5179-0.9256,平均值为0.7826;186个组合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0.6067-0.9162之间,平均值为0.7722,相似系数在0.7000以上的组合有16 499对,占96.9%,供试材料分为10类,且88.2%的组合集中在第4、8、10类;51个系谱清楚的组合中有36个(占70.58%)与美国的PN种质有密切关系。以上结果均表明,供试组合相似程度较高,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相对单一,进一步拓展玉米种质遗传基础仍然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聚类分析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及重庆玉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姚启伦 许江 +1 位作者 许冬梅 陈秀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2,共7页
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技术对分别来自四川和重庆的各15个玉米地方品种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42对SSR引物在供试玉米品种中分别检测到多态性位点数256和248个,其位点数平均分别为6.1和5.9个,平均多态信息量分别为0.76和0.73.根据遗传... 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技术对分别来自四川和重庆的各15个玉米地方品种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42对SSR引物在供试玉米品种中分别检测到多态性位点数256和248个,其位点数平均分别为6.1和5.9个,平均多态信息量分别为0.76和0.73.根据遗传相似系数矩阵作出的树状图,分别将四川和重庆的品种群体划分成4类和3类,四川品种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低于重庆,表明了前者较高的遗传分化程度.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重庆;四川和重庆玉米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均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品种群体的遗传变异均以群体内遗传变异为主.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不仅揭示出四川和重庆玉米地方品种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对其保护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四川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部分玉米骨干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青 高明刚 +1 位作者 杨克诚 张怀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9-24,共6页
以四川15个玉米骨干自交系及其按Giffing方法4组配的105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通过配合力分析和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RAPD标记、SSR标记的聚类分析,研究供试自交系的配合力表现,杂优类群和杂优模式,并对不同研究方法划分杂优类群的可靠... 以四川15个玉米骨干自交系及其按Giffing方法4组配的105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通过配合力分析和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RAPD标记、SSR标记的聚类分析,研究供试自交系的配合力表现,杂优类群和杂优模式,并对不同研究方法划分杂优类群的可靠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单株平均产量及其构成性状GCA综合表现较好的自交系有18-599、7327、698-3、S37、48-2,单株产量SCA较高的组合中,自交系18-599和7327组配的杂交组合较多,其余自交系各自有其突出的优良特点,可根据育种要求加以利用;SSR分析可将供试的15个玉米骨干自交系较为合理地划分为4个类群和4个亚群,并发现杂优类群及其组配方式与单株产量的高低存在紧密的联系;三种聚类方法的分析结果,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供试自交系的遗传特性,并且所划杂优类群具有程度不同的合理性,但无论从系谱关系还是从强优势组合方式来看,SSR分析结果更为准确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系 配合力 RAPD SSR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部分玉米强优势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的RAPD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明刚 杨克诚 张怀渝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96-99,共4页
以四川大面积推广的 8个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 :①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检测出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②根据聚类分析 ,可将 15个自交系分为热带改良群体、改... 以四川大面积推广的 8个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 :①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检测出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②根据聚类分析 ,可将 15个自交系分为热带改良群体、改良Reid群、M 0 17亚群和自 330亚群 4类 ,分类结果与真实系谱基本一致 ;③可将 8个杂交种分为 4个杂优模式 ,即改良Reid群× 330亚群、自 330亚群×M 0 17亚群、改良Reid群×Mo17亚群和苏湾群体×改良Reid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玉米 强优势组合 亲本自交系 RAPD分析 遗传距离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区玉米地方种质耐低磷胁迫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向葵 杨克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2-137,共6页
以来自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区的22个玉米地方种质为材料,在低磷胁迫下对苗期缺磷症状,成株期株高、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以及穗粒重等性状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对玉米的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苗期缺... 以来自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区的22个玉米地方种质为材料,在低磷胁迫下对苗期缺磷症状,成株期株高、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以及穗粒重等性状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对玉米的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苗期缺磷症状及成株期穗粒重的影响最大,且不同玉米地方种质在苗期和成株期对低磷胁迫的反应不同,以苗期缺磷症状和成株期穗粒重的耐低磷胁迫系数的平均值作为耐低磷综合指数,能较好地反映玉米地方种质的耐低磷胁迫能力。将耐低磷综合指数按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可将22个玉米地方种质划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材料包括:汉源红包谷、汉源白包谷、汶川二白、江北大板牙,占鉴定总数的18.2%,它们的耐低磷综合指数在0.81以上,属于对低磷胁迫不敏感基因型;第二类材料包括南充秋子等4个玉米地方种质,占鉴定总数的18.2%,它们的耐低磷综合指数在0.73-0.77之间,属于对低磷胁迫反应中间型;第三类材料包括小金金皇后等14个地方种质,占鉴定总数的63.6%,它们的耐低磷综合指数在0.73以下,属于对低磷胁迫敏感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方种质 耐低磷胁迫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32个常用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聂永心 杨爱国 +1 位作者 潘光堂 荣廷昭 《山东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16-18,共3页
按配合力分析Griffing方法中模式1(固定模型)的程序,对四川省32个常用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性状进行了配合力估算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相互组配,其特殊配合力和单株产量亦高,48-2、48-2A、R08、R15、R18(白)、156、ES40、28... 按配合力分析Griffing方法中模式1(固定模型)的程序,对四川省32个常用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性状进行了配合力估算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相互组配,其特殊配合力和单株产量亦高,48-2、48-2A、R08、R15、R18(白)、156、ES40、286-4、0951、S37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因此预测这些自交系在今后四川省玉米育种上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产量性状 配合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自交系重金属Pb、Cd积累差异及分子检测
12
作者 李淑君 刘娅娟 +3 位作者 张扬 蒲汝民 袁亮 廖长见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1-258,共8页
【目的】筛选获得在重金属Pb、Cd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下Pb、Cd低积累的优良甜玉米自交系,以及可用于甜玉米重金属Pb、Cd积累早代鉴定的分子技术。【方法】以10个甜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重金属Pb、Cd单一污染及Pb、Cd复... 【目的】筛选获得在重金属Pb、Cd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下Pb、Cd低积累的优良甜玉米自交系,以及可用于甜玉米重金属Pb、Cd积累早代鉴定的分子技术。【方法】以10个甜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重金属Pb、Cd单一污染及Pb、Cd复合污染下,玉米根系、茎叶和籽粒中Pb、Cd含量的积累差异;同时对供试材料ZmHMA2 InDel位点进行Pb、Cd积累差异分子检测,综合分子标记检测与重金属Pb、Cd在不同材料间的积累结果,筛选甜玉米重金属低积累自交系。【结果】无论是单一污染还是复合污染,重金属Pb、Cd的积累规律均表现为根系>茎叶>籽粒;在复合污染下,玉米不同组织对重金属Pb、Cd的积累无明显竞争与协同效应,表明玉米Pb、Cd的积累机制存在一定差异。通过鉴定,获得籽粒Pb低积累玉米自交系2份,籽粒Cd低积累玉米自交系3份,仅有一份材料闽甜系X901表现出籽粒Pb、Cd均低积累。利用InDel位点(InDel2307)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供试材料中有4份存在该位点,含有该位点的材料中根系、茎叶和籽粒Cd含量平均值较其他材料平均值分别低1.801、0.64、0.131 mg·kg^(-1)。【结论】InDel2307位点能将不同玉米自交系按Cd累积量进行区分,对甜玉米Cd含量的区分具有特异性标记。综合分子标记检测与Pb、Cd含量积累结果,筛选出自交系闽甜系X901为Pb、Cd低积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PB污染 CD污染 甜玉米 积累特征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川单99
13
作者 兰海 向勇 +2 位作者 李芦江 韦如俊 夏超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1期22-22,共1页
川单99是四川农业大学和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联合选育的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是目前西南地区年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已经成为西南地区及南方地区新一轮玉米品种更替的标杆性品种。2021年通过了普通玉米西南中低海拔组和青储玉... 川单99是四川农业大学和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联合选育的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是目前西南地区年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已经成为西南地区及南方地区新一轮玉米品种更替的标杆性品种。2021年通过了普通玉米西南中低海拔组和青储玉米西南组国家品种审定,2022年通过了青储玉米黄淮海夏播组国家品种初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研究所 品种审定 广西农业科学院 品种更替 玉米品种 四川农业大学 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 普通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多叶矮化突变体lyd1的鉴定与基因克隆
14
作者 苏帅 刘孝伟 +5 位作者 牛群凯 时子文 侯雨微 冯开洁 荣廷昭 曹墨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4-1135,共12页
玉米株高降低通常是由节间数目减少、节间长度变短或二者共同作用所致。而本研究在基因编辑后代中发现的玉米多叶矮化突变体lyd1却表现为节间数目显著增加,株高显著降低。lyd1株高仅为93.10 cm,与野生型KN5585的株高159.95 cm相比,降低... 玉米株高降低通常是由节间数目减少、节间长度变短或二者共同作用所致。而本研究在基因编辑后代中发现的玉米多叶矮化突变体lyd1却表现为节间数目显著增加,株高显著降低。lyd1株高仅为93.10 cm,与野生型KN5585的株高159.95 cm相比,降低了41.79%,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然而lyd1叶片数平均达到27.8片,相较野生型平均17.8片叶,增加56.18%,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遗传分析表明,lyd1的突变表型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将控制多叶矮化性状的基因定位于玉米3号染色体标记Indel10和Indel11之间,物理距离0.74 Mb。对定位区间内13个基因(不包含假基因)的序列进行测序,发现仅ZmTE1在第4外显子出现1个A碱基的替换,其他基因无差异。ZmTE1编码一个RNA结合蛋白,氨基酸的替换发生在第3个RNA结合结构域内(RRM3),导致天冬氨酸转变为缬氨酸。突变体lyd1的突变位点与已报道的te1-mum1、te1-mum^(2)、te1-mum^(3)、zm66不同,lyd1的发现为进一步解析玉米叶片和节间发育平衡的遗传机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片数量 节间长度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胁迫下玉米自然反义转录本cis-NAT_(ZmNAC48)启动子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毛燕 郑名敏 +2 位作者 牟成香 谢吴兵 唐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62,共9页
前期研究发现自然反义转录本cis-NAT_(ZmNAC48)可负调控干旱响应基因ZmNAC48,为了进一步探索cisNAT_(ZmNAC48)的功能,本研究以cis-NAT_(ZmNAC48)cDNA序列、ZmNAC48蛋白质编码序列检索玉米B73参考基因组,获取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并利用Pl... 前期研究发现自然反义转录本cis-NAT_(ZmNAC48)可负调控干旱响应基因ZmNAC48,为了进一步探索cisNAT_(ZmNAC48)的功能,本研究以cis-NAT_(ZmNAC48)cDNA序列、ZmNAC48蛋白质编码序列检索玉米B73参考基因组,获取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并利用PlantCARE[1]和New PLACE[2]预测启动子调控元件,发现cis-NAT_(ZmNAC48)和ZmNAC48启动子序列中除含有CAAT-box,TATA-box等基本元件外,还含有激素响应元件以及转录因子结合元件等。构建cis-NAT_(ZmNAC48)和ZmNAC48启动子融合GUS的表达载体,并通过花序侵染法获得转基因拟南芥。分析GUS染色和GUS酶活性发现,Pro_(cis-NAT_(ZmNAC48)):GUS和Pro_(ZmNAC48):GUS转基因拟南芥根、茎、叶中均有GUS表达,且渗透胁迫处理后Pro_(cis-NAT_(ZmNAC48)):GUS转基因拟南芥中GUS基因的表达量和GUS酶活性显著降低,而Pro_(ZmNAC48):GUS转基因拟南芥中GUS基因的表达量和GUS酶活性显著增加,可见cis-NAT_(ZmNAC48)和ZmNAC48启动子均响应渗透胁迫。DNA甲基化是影响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事件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cis-NAT_(ZmNAC48)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情况,发现在cis-NAT_(ZmNAC48)序列前400~1000 bp存在DNA甲基化修饰,渗透胁迫处理后,该甲基化区域甲基化富集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发生显著性变化的甲基化位点并未在顺式调控元件上。这些结果为后续cis-NAT_(ZmNAC48)的调控分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然反义转录本 启动子 渗透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份新的玉米永久性失绿突变体chs10的鉴定及基因克隆
16
作者 侯雨微 岳毓菁 +3 位作者 李川 苏帅 易洪杨 曹墨菊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6,102,共12页
【目的】利用60Co-γ射线处理自交系齐319获得了一份新的玉米叶色突变体,对该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基因定位与克隆,并对候选基因的功能进行初步分析。【方法】以该突变体为亲本,构建遗传分析群体和基因定位群体;通过图位克隆技术获得关... 【目的】利用60Co-γ射线处理自交系齐319获得了一份新的玉米叶色突变体,对该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基因定位与克隆,并对候选基因的功能进行初步分析。【方法】以该突变体为亲本,构建遗传分析群体和基因定位群体;通过图位克隆技术获得关键候选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关键候选基因的结构和进化关系;通过qRT-PCR技术检测候选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时运用烟草瞬时表达技术对候选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表达分析。【结果】鉴定了一份玉米永久性失绿突变体chs10(Permanent chlorosis 10),chs10自V2时期开始,叶片从幼苗基部到顶部逐渐由绿转黄,后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再复绿,并且,整个植株包括叶鞘、叶环、茎秆、苞叶和雄穗也均为黄色。该突变体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可稳定遗传,植株生长发育正常,可正常授粉结实。突变基因被定位于玉米第10染色体长臂标记SNP-2和SNP-3之间约0.17 Mb范围内,确定了关键候选基因Zm00001d025860,qRT-PCR结果显示Zm00001d025860在玉米根、茎、叶和叶鞘中均有表达,但在叶片中高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目标蛋白被定位在细胞膜和叶绿体中。利用STRING预测发现Zm00001d025860与卟啉结合蛋白GUN4基因互作,GUN4与叶绿素合成中的镁离子螯合酶(MgCh)具有反馈调节作用。【结论】Zm00001d025860基因的突变导致突变体chs10叶色的改变,并且Zm00001d025860可能通过参与叶绿素合成途径来调控叶色变化。突变体chs10的发现一方面丰富了玉米叶色突变体研究的基因资源,同时为解析镁离子螯合酶在叶绿素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机理奠定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遗传分析 叶色突变体 chs10 图位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饲用玉米品种在川东北丘陵地区的适应性探究
17
作者 蒋新民 李万松 +5 位作者 陈娇 程鹏 孙磊 周余 郝丽 唐祈林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8期28-32,共5页
为筛选适宜川东北丘陵地区推广种植的饲用玉米品种,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开展了雅玉8号、玉草3号、MTP高1、MTP高2、MTP玉禾2号等5个饲用玉米品种的种植试验。在旱作雨养粗放管理和不同施肥配比下,测定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和... 为筛选适宜川东北丘陵地区推广种植的饲用玉米品种,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开展了雅玉8号、玉草3号、MTP高1、MTP高2、MTP玉禾2号等5个饲用玉米品种的种植试验。在旱作雨养粗放管理和不同施肥配比下,测定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结果得出:玉草3号在施用有机肥0.1 kg+尿素0.01 kg时鲜草产量最高,为167870.63 kg/hm^(2),株高3.93 m,粗蛋白含量为9.3%;雅玉8号在施用有机肥0.2 kg+尿素0.01 kg时鲜草产量第二,为89628.00 kg/hm^(2),株高3.29 m,粗蛋白含量为7.5%;其余3个品种的鲜草产量、株高均低于雅玉8号,但粗蛋白含量高于雅玉8号。根据田间表现、鲜草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综合比较,5个玉米品种中玉草3号的开发利用潜力最大,可作为当地推广种植的最佳饲用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玉米 川东北丘陵地区 鲜草产量 株高 粗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MMYT和我国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77
18
作者 杨爱国 张世煌 +2 位作者 李明顺 荣廷昭 潘光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29-1337,共9页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丹340、Mo17、掖478和黄早四为测验种,通过2年1点田间试验,分析27个国内外玉米群体(14个CIMMYT热带、亚热带群体和13个国内群体)的主要性状配合力和产量杂种优势,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大多数CIMMYT群体...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丹340、Mo17、掖478和黄早四为测验种,通过2年1点田间试验,分析27个国内外玉米群体(14个CIMMYT热带、亚热带群体和13个国内群体)的主要性状配合力和产量杂种优势,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大多数CIMMYT群体的产量和产量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明显优于国内玉米群体,以Suwan l、Pob43、Pob21、Pob501、Pob32、Pob502、Pob49、Stay Green、Pob28等9个热带、亚热带群体和国内群体WBM-C4的产量GCA效应较高,且与产量相关性状的GCA效应也较高;但这些群体的植株、穗位较高。在改良和使用时需设法降低株高、穗位。产量对照优势以Suwan 1、Pob21、Pob32、Pob43、Pob49、Pob501、Pob502等7个群体表现较优,尤其Suwan 1与4个测验种所组配测交组合的对照优势值均较大,分别为33.4%、47.4%、23.6%和16.8%,是本研究中表现最优异的群体。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中,依据产量SCA结合杂种优势划分群体比较合理可靠。除金皇后外,国内其他12个群体划群合理,与系谱记载吻合。14个热带、亚热带群体中有9个划群合理。Suwan 1和Pob32在本研究中游移于四平头和非Reid之间,但根据以往实验结果和系谱关系,将它们分别归入四平头和非Reid种质更有实践意义。Pob21游移于四平头和旅大红骨之间,但参考以往实验结果,将其划入旅大红骨群更合理。另外2个群体Pob49和Stay Green不能根据现有的试验资料确切地将其划分到4个杂种优势类群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群体 配合力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耐旱系数的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62
19
作者 付凤玲 周树峰 +2 位作者 潘光堂 杨婉身 荣廷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8-472,共5页
利用塑料防雨棚遮挡降水 ,在土壤含水量略高于萎蔫系数的干旱条件下 ,调查 12个常用和新近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与耐旱性有关的 15个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 ,根据其与正常灌水对照的差异计算耐旱系数 ,并与籽粒产量耐旱系数进行多元回归分... 利用塑料防雨棚遮挡降水 ,在土壤含水量略高于萎蔫系数的干旱条件下 ,调查 12个常用和新近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与耐旱性有关的 15个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 ,根据其与正常灌水对照的差异计算耐旱系数 ,并与籽粒产量耐旱系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播种出苗期可用出苗率与生物学产量耐旱系数的乘积作为自交系耐旱性鉴定指标 ,成株期可用株高、雌雄花期间隔、出叶速度、根重等的耐旱系数预测自交系的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旱系数 多元回归分析 耐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γ射线和叠氮化钠诱变的玉米愈伤组织筛选耐旱和雄性不育材料 被引量:31
20
作者 付凤玲 李晚忱 +2 位作者 荣廷昭 潘光堂 谭登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6-359,374,共5页
用60Coγ射线和叠氮化钠(NaN3)处理玉米愈伤组织,在含1.0%NaCl的高渗培养基上筛选,对再生植株株系进行耐旱性鉴定。结果表明,20 Gy的辐射和1 mmol/L NaN3是较为适合玉米愈伤组织诱变的处理组配。22个再生植株株系中,有5个诱变株系的耐... 用60Coγ射线和叠氮化钠(NaN3)处理玉米愈伤组织,在含1.0%NaCl的高渗培养基上筛选,对再生植株株系进行耐旱性鉴定。结果表明,20 Gy的辐射和1 mmol/L NaN3是较为适合玉米愈伤组织诱变的处理组配。22个再生植株株系中,有5个诱变株系的耐旱性高于未诱变对照,其中1个株系的耐旱性与耐旱自交系“81565”接近。此外,从M1代株系中发现了1个雄性不育株,鉴定为细胞核隐性单基因控制的孢子体雄性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Γ射线 叠氮化钠 愈伤组织 诱变 耐旱 雄性不育 耐旱性鉴定 雄性不育材料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