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产胚率的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牛应泽 刘玉贞 郭世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24-27,共4页
以 10个甘蓝型油菜基因型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 ,对如何提高可培养的基因型范围和产胚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严格选择小孢子处于单核晚期的花蕾 ,在低温下分离小孢子 ,并采用含活性碳的NLN固液双层培养基 ,可大大提高产胚的基因... 以 10个甘蓝型油菜基因型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 ,对如何提高可培养的基因型范围和产胚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严格选择小孢子处于单核晚期的花蕾 ,在低温下分离小孢子 ,并采用含活性碳的NLN固液双层培养基 ,可大大提高产胚的基因型范围及产胚率。在固液双层培养基上 ,10个供试材料中有 7个获得了小孢子胚 ,产胚量最高的达 5 80个胚 /蕾。而在单层液体培养基上 ,仅有 4个基因型得到了胚 ,最高产胚量为 4 8个 /蕾。前者比后者平均产胚率提高 1~ 10倍。在小孢子胚发育至球形和早期鱼雷型阶段时 ,添加新培养液进行振荡培养 ,可提高胚胎发育的同步性 ,畸形胚大大减少。经过这些改进 ,使在含琼脂浓度较高的培养基上培养的子叶形胚直接发育成植株的频率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NLN固液双层培养基 产胚率 活性碳 振荡培养 琼脂浓度 子叶形胎 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隆在成都地区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效果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黄驰 胡海兵 +6 位作者 蒲晓斌 李浩杰 张锦芳 蒋俊 郑本川 牛应泽 蒋梁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97-1104,共8页
通过苯磺隆、唑嘧磺草胺、精喹禾灵和烟嘧磺隆4种化学药物对甘蓝型油菜骨干自交系99-35和09QB48-54在成都地区的杀雄效果研究表明:当油菜主花序最大花蕾长度约1.50~2.00 mm,用苯磺隆第1次叶面喷施,隔10 d左右再第2次喷施,每次单株受药... 通过苯磺隆、唑嘧磺草胺、精喹禾灵和烟嘧磺隆4种化学药物对甘蓝型油菜骨干自交系99-35和09QB48-54在成都地区的杀雄效果研究表明:当油菜主花序最大花蕾长度约1.50~2.00 mm,用苯磺隆第1次叶面喷施,隔10 d左右再第2次喷施,每次单株受药量15~20 m L,浓度为0.05~0.10μg/m L的苯磺隆时,可诱导群体全不育株率100%,且不产生药害,并能保持整个花期雄性不育;每次单株受药量8~10 m L浓度为0.30μg/m L苯磺隆时,可诱导群体不育株率90%以上,但结实率受到一定影响;0.30μg/m L浓度的苯磺隆涂茎二次,可诱导群体全不育株率91.16%;唑嘧磺草胺、精喹禾灵和烟嘧磺隆在本试验中没有杀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苯磺隆 雄性不育 处理方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抗根肿病遗传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3
作者 余青青 田露申 +1 位作者 牛应泽 郭世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1313-1315,共3页
以普通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821和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HW243配制的6个遗传世代群体(P1,P2,F1,BC1,BC2,F2)为材料,采用病区自然鉴定法,对抗根肿病特性进行了初步的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亲本中油821表现为高度感病,HW243... 以普通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821和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HW243配制的6个遗传世代群体(P1,P2,F1,BC1,BC2,F2)为材料,采用病区自然鉴定法,对抗根肿病特性进行了初步的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亲本中油821表现为高度感病,HW243为高度抗病,F1群体为高抗;F2群体发生抗性分离,抗感比为3.082:1,经x^2测定符合3:1比例,概率达0.95~0.99。B1群体亦发生抗性分离,抗感比为1:1.174,经,测定符合1:1比例,概率0.3-0.5;而BC2群体中则金为抗病类型。结果分析表明,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HW243的抗根肿病特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 根肿病 抗性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菜品质育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3
4
作者 龙艳 牛应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72-376,共5页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展油菜品质育种工作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从传统方法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两方面阐述了我国油菜品质育种工作的成绩和进展状况,包括双低油菜育种、黄籽油菜育种以及和现代生物技术如小孢子培养技...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展油菜品质育种工作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从传统方法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两方面阐述了我国油菜品质育种工作的成绩和进展状况,包括双低油菜育种、黄籽油菜育种以及和现代生物技术如小孢子培养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分子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相结合的优质油菜品质育种状况,并针对我国油菜品质育种工作的前景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品质育种 双低油菜 黄籽油菜 现代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nMYC2基因克隆及对植物抗虫胁迫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姜茜 杨瑶 +2 位作者 郭世星 吴永成 李壮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1-209,共9页
为了研究髓细胞组织增生蛋白(Myelocytomatosis protein,MYC2)基因与甘蓝型油菜抗虫性的关系,该研究从甘蓝型油菜恢复系R18中克隆获得BnMYC2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了基因表达及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的抗虫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nMYC... 为了研究髓细胞组织增生蛋白(Myelocytomatosis protein,MYC2)基因与甘蓝型油菜抗虫性的关系,该研究从甘蓝型油菜恢复系R18中克隆获得BnMYC2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了基因表达及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的抗虫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nMYC2基因gDNA不具有内含子结构,cDNA完整开放阅读框(ORF)为1833 bp,编码610个氨基酸,推测BnMYC2基因位于甘蓝型油菜C6染色体上,具有bHLH型转录因子的保守结构域HLH。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BnMYC2与拟南芥、甘蓝、萝卜的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的相似度都在98%以上。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BnMYC2在甘蓝型油菜的根、茎、叶、花、授粉后27 d的果荚和授粉后35 d的果荚中均有表达,且授粉后27 d的果荚中的表达水平最高。抗虫胁迫实验的结果显示,过表达BnMYC2拟南芥的抗虫基因VSP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推测甘蓝型油菜BnMYC2基因可能作为重要的调节因子参与虫害胁迫响应;MeJA诱导6 h后,VSP2基因在不同基因型拟南芥的表达量都明显增加,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显著,表明BnMYC2正向调控VSP2基因的表达,推测BnMYC2通过调控包括VSP2在内的多个标记基因的表达使植物响应虫害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克隆 茉莉酸 表达分析 抗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PH法评价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51
6
作者 韦献雅 殷丽琴 +2 位作者 钟成 章明海 牛应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17-322,共6页
植物化合物或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的体外评价是研究功能因子的一个重要方面。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常用于评价化合物或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但由于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方法,因而不同实验的... 植物化合物或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的体外评价是研究功能因子的一个重要方面。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常用于评价化合物或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但由于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方法,因而不同实验的结果难于相互比较。本文从DPPH法的原理、测定方法、检测波长、DPPH初浓度、反应时间、清除率计算公式、结果表达、评价指标等几个方面对DPPH法做归纳总结,分析几种外界因素对DPPH法的影响,有助于研究者提高认识,从而准确的开展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PH法 自由基 抗氧化剂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害胁迫下硒对油菜出苗率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殷丽琴 钟成 +2 位作者 陈伟 杨亮 牛应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98-1401,共4页
本试验模拟大田温害条件,采用漫种处理和5叶期叶面喷施处理,研究了亚硒酸钠对3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出苗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硒溶液漫种对油菜出苗率影响不显著,但品种和硒浓度之间存在显著(P〈0.05)的互作效应,二... 本试验模拟大田温害条件,采用漫种处理和5叶期叶面喷施处理,研究了亚硒酸钠对3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出苗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硒溶液漫种对油菜出苗率影响不显著,但品种和硒浓度之间存在显著(P〈0.05)的互作效应,二者互作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5叶期喷施21—27μg/mL的硒溶液能极显著(P〈0.01)提高湿害胁迫下油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不同品种的油莱幼苗对湿害的反应不一样,其中品种09-3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生长最旺盛。生产上可参考采用浓度21-27μg/mL的硒溶液对遭受湿害胁迫的油菜幼苗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缓解湿害胁迫对油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提高幼苗抗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湿害胁迫 亚硒酸钠 浸种 叶面喷施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耐湿性初步评价和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雪花 李浩杰 +4 位作者 张锦芳 蒲晓斌 蒋俊 牛应泽 蒋梁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103,共6页
以发芽种子缺氧处理后幼苗耐湿性状为指标,初步评价了60份不同来源甘蓝型油菜耐湿性,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二维排序分析。结果表明:种子缺氧处理严重抑制油菜幼苗的生长,不同甘蓝型油菜耐湿性差异明显且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相关... 以发芽种子缺氧处理后幼苗耐湿性状为指标,初步评价了60份不同来源甘蓝型油菜耐湿性,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二维排序分析。结果表明:种子缺氧处理严重抑制油菜幼苗的生长,不同甘蓝型油菜耐湿性差异明显且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相关分析表明,相对活力指数与相对成苗率、相对根长、相对茎长、相对鲜重、相对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幼苗活力因子、幼苗恢复生长因子、细胞膜稳定性因子等3个对耐湿性贡献较大的主成分,它们对耐湿相关信息的累积贡献率达87.33%。根据相对活力指数大小和二维排序一致结果筛选出1份来自重庆和3份来自德国的强耐湿性甘蓝型油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耐湿性 变异系数 相对活力指数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戴维 牛应泽 +1 位作者 郭世星 蒋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581-585,共5页
用6个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按照Griffing方法I配制30个正反交组合,加上6个自交系亲本,共36个组合,在四川雅安和安县两个试验点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油菜籽含油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并观察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含油量在两个... 用6个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按照Griffing方法I配制30个正反交组合,加上6个自交系亲本,共36个组合,在四川雅安和安县两个试验点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油菜籽含油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并观察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含油量在两个不同环境下大多数组合都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多数组合表现出超亲优势,含油量杂种优势在不同环境下表现有差异,但出现杂种优势的组合具有较高一致性。含油量的广义遗传力大于90%,狭义遗传力大于70%。各材料间的含油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配合力也受环境的影响,但在不同环境下配合力的表现总体上一致。含油量反交效应达极显著。分析表明,高含油量杂交油菜选育应以高一般配合力的亲本选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含油量 杂种优势 配合力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诱变对甘蓝型油菜根尖的细胞学效应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谢琳 牛应泽 罗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对经卫星搭载的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及保持系种子当代(SP1)根尖细胞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搭载对照相比,航天诱变对多数甘蓝型油菜种子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了促进效应,同时使根尖细胞产生了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 对经卫星搭载的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及保持系种子当代(SP1)根尖细胞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搭载对照相比,航天诱变对多数甘蓝型油菜种子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了促进效应,同时使根尖细胞产生了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表明,通过卫星搭载,甘蓝型油菜种子在细胞学水平上发生了真实的诱变效应。与不育系材料相比,航天搭载对保持系材料有着更强的诱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航天诱变 有丝分裂指数 染色体畸变 微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花瓣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德志 郭世星 +3 位作者 张星星 杨华伟 李霖超 牛应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25-29,F0002,共6页
为了解不同颜色花瓣不同时期所含主要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及其与花色的关系,将甘蓝型油菜花瓣发育划分为5个时期,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对不同颜色油菜花瓣中总类胡萝卜素及其中3种主要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进... 为了解不同颜色花瓣不同时期所含主要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及其与花色的关系,将甘蓝型油菜花瓣发育划分为5个时期,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对不同颜色油菜花瓣中总类胡萝卜素及其中3种主要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油菜花瓣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与其花瓣颜色变化一致,表明不同时期花瓣颜色变化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密切相关;不同颜色花瓣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黄色花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白花油菜花瓣中类胡萝卜含量最低;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随花瓣发育逐渐减少,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一致,而番茄红素含量变化为先增加后减少;不同颜色花瓣之间,3种类胡萝卜素中差异最大的是番茄红素,其在黄花中含量最高,在白花中含量最少。初步推测,总类胡萝卜素对油菜花瓣颜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番茄红素则是花瓣颜色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花瓣 花色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世星 牛应泽 +1 位作者 余学杰 刘玉贞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7-39,共3页
试验以大田环境下的多份甘蓝型油菜的品种或品系为材料,研究了活性炭对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状体发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提高了胚产量,而且有利于小孢子胚的正常发育,添加活性炭... 试验以大田环境下的多份甘蓝型油菜的品种或品系为材料,研究了活性炭对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状体发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提高了胚产量,而且有利于小孢子胚的正常发育,添加活性炭的固液双层培养基效果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胚胎发生 活性炭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发生 胚产量 培养基 大田 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floral-dip转基因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韦献雅 付绍红 牛应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2-367,共6页
农杆菌介导的floral-d ip转基因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简便、快速、高效、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发展、转化原理、转化条件、后代遗传学分析,并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农杆菌介导的floral-d ip转基因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简便、快速、高效、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发展、转化原理、转化条件、后代遗传学分析,并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 floral—dip 基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B.Chinensis)与海甘蓝(Cram beabyssinica)属间杂种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汤天泽 牛应泽 税红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白菜型油菜与海甘蓝属间杂种F1代染色体数目早期为2n=55。经多代组培无性繁殖后,杂种染色体大量减少,数目变化于25~28条间,平均为26条。杂种PMC减数分裂中,平均配对构型为0.06Ⅲ+11.26Ⅱ+3.80Ⅰ,二价体数目变化于8~13之间,以10Ⅱ、11... 白菜型油菜与海甘蓝属间杂种F1代染色体数目早期为2n=55。经多代组培无性繁殖后,杂种染色体大量减少,数目变化于25~28条间,平均为26条。杂种PMC减数分裂中,平均配对构型为0.06Ⅲ+11.26Ⅱ+3.80Ⅰ,二价体数目变化于8~13之间,以10Ⅱ、11Ⅱ、12Ⅱ的细胞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26.60%,23.91%和30.98%,单价体数目变化于0~8个之间。杂种染色体数目减少,二价体个数较高,这说明海甘蓝染色体在大量丢失的同时,白菜型油菜的染色体组发生了自然加倍。在后期Ⅱ观察到三分体、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桥等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海甘蓝 属间杂种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油菜菌核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有关的木霉及其生物防治潜在能力(英文) 被引量:14
15
作者 文成敬 牛应泽 +1 位作者 王迎春 马炳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将油菜菌核病菌 (S .sclerotiorum)之菌核作为诱饵埋入油菜土壤中 ,二个月后从菌核表面和内部分离到 5 2株木霉 ,其中黄绿木霉 (T .aureoviride) 2 5株 ,占总数 48 1% ;钩状木霉 (T .hamatum) 17株 ,32 7% ;哈茨木霉 (T .harzianum ) 7... 将油菜菌核病菌 (S .sclerotiorum)之菌核作为诱饵埋入油菜土壤中 ,二个月后从菌核表面和内部分离到 5 2株木霉 ,其中黄绿木霉 (T .aureoviride) 2 5株 ,占总数 48 1% ;钩状木霉 (T .hamatum) 17株 ,32 7% ;哈茨木霉 (T .harzianum ) 7株 ,13 3% ;康氏木霉 (T .koningii) 2株 ,4 0 % ,以及拟康氏木霉 (T .pseudokoningii) 1株 ,2 %。将木霉菌株与核盘菌在PDA平板上的玻璃纸条上对峙培养 ,发现木霉菌丝平行于核盘菌菌丝生长 ,并伸出短枝样菌丝或勾状菌丝紧紧附着在核盘菌丝上 ,最终导致核盘菌菌丝断裂和消解。如果两菌直接在PDA平板上双相生长 ,2 4h后两菌落接触 ,在多数情形下 ,在核盘菌一侧会产生褐色、黄褐色宽窄不等的拮抗带 ,拮抗带中的核盘菌菌丝肿胀、断裂和原生质解体。 2周后有 42个木霉菌落覆盖过核盘菌菌落 ,占供试木霉菌株的 84%。而且核盘菌菌落中形成的菌核数量比对照明显减少 ,有些木霉菌株能完全抑制菌核产生。木霉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核盘菌菌丝的生长、菌核的数量和大小有明显影响。而挥发性代谢产物仅仅对菌核大小有一定抑制作用。将拮抗作用强的木霉菌株培养物导入土壤后 ,埋入土壤中的菌核多数将发生腐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核盘菌 木霉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oral-dip转化法将PEPC基因ihpRNA干扰表达载体导入甘蓝型油菜 被引量:4
16
作者 付绍红 张汝全 牛应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4-769,共6页
根据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控制油菜籽中蛋白质与脂肪酸合成的原理,构建了PEPC基因片段ihpRNA干扰表达载体,该载体包含了一个PEPC基因片段正反向序列的回文结构.表达RNA干扰的载体结构(ihpRNA),在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克隆的过程... 根据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控制油菜籽中蛋白质与脂肪酸合成的原理,构建了PEPC基因片段ihpRNA干扰表达载体,该载体包含了一个PEPC基因片段正反向序列的回文结构.表达RNA干扰的载体结构(ihpRNA),在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克隆的过程中易被大肠杆菌自身携带的某种酶剪切,剪切位点不确定,可能是一种随机性的剪切.通过反复实验,最终获得了一个与我们设计一致的PEPC基因片段正反向序列结构,RNA干扰表达载体构建获得成功.利用花序浸渍法(floral-dip)转基因将构建的PEPC基因ihpRNA干扰表达载体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并通过抗性筛选、PCR特异扩增、PCR-Southern杂交和克隆测序,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了鉴定,转化率达到了0.69%,说明floral-dip方法有效地实现了ihpRNA干扰表达载体的遗传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序浸渍法(floral-dip) 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基因 ihpRNA表达载体 甘蓝型油菜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CRY1基因C末端导入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及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韦献雅 牛应泽 +1 位作者 余青青 田露申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8-652,共5页
通过卡那霉素抗性鉴定,对甘蓝型油菜westar转基因后代T2代株系进行了研究。结合PCR检测及序列比对验证,对拟南芥CRY1基因C末端导入甘蓝型油菜后的遗传表现进行了分析,并利用GUS染色和花色素苷积累量的比较,对CRY1基因C末端在转基因油菜... 通过卡那霉素抗性鉴定,对甘蓝型油菜westar转基因后代T2代株系进行了研究。结合PCR检测及序列比对验证,对拟南芥CRY1基因C末端导入甘蓝型油菜后的遗传表现进行了分析,并利用GUS染色和花色素苷积累量的比较,对CRY1基因C末端在转基因油菜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化的外源目的基因多数以嵌合形式,少数以单拷贝和嵌合的混合形式整合到转基因油菜的基因组中;目的基因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株系间遗传传递率为62.5%;T2代的遗传行为少数呈现孟德尔遗传,多数呈现非孟德尔遗传现象;拟南芥CRY1基因能在转基因油菜中表达,但也出现了沉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拟南芥 CRY1基因 floral-dip转化 遗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与海甘蓝属间杂交时花粉与柱头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汤天泽 税红霞 +6 位作者 牛应泽 蒙大庆 李芝凡 胥岚 范其新 陈军 刘念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9-462,共4页
采用不同化学药物处理柱头,研究白菜型油菜与海甘蓝属间杂交花粉与柱头的相互作用,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海甘蓝花粉在雅安黄油菜柱头上的黏合与萌发过程。结果表明:赤霉素在促进花粉萌发方面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属间杂交不亲和;甘... 采用不同化学药物处理柱头,研究白菜型油菜与海甘蓝属间杂交花粉与柱头的相互作用,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海甘蓝花粉在雅安黄油菜柱头上的黏合与萌发过程。结果表明:赤霉素在促进花粉萌发方面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属间杂交不亲和;甘氨酸在促进花粉与柱头的黏合方面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海甘蓝 属间杂交 赤霉素 甘氨酸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内源激素与角果长度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税红霞 汤天泽 牛应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9-314,共6页
以甘蓝型油菜特长角H218、H203,短角4101和增11,普通角果中油821、MSP334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分析了发育1-20d内角果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了内源IAA、GA3、iPA和ABA含量与角果长度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特长... 以甘蓝型油菜特长角H218、H203,短角4101和增11,普通角果中油821、MSP334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分析了发育1-20d内角果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了内源IAA、GA3、iPA和ABA含量与角果长度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特长角材料IAA含量在角果发育第1-5d低于短角材料,第5、20d角果的IAA含量分别与最终角果长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2)特长角材料iPA含量在第5—20d低于短角材料,第1d角果的iPA含量与最终角果长呈显著正相关,第5、10、15d角果的iPA含量分别与最终角果长呈显著负相关;(3)第5d角果的GA3含量与最终角果长呈显著正相关;(4)第1d角果的ABA含量与最终角果长呈显著负相关。iPA和IAA可能在油菜角果长度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内源激素 角果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化学杂交剂SX-1网室制种效果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驰 张雪花 +6 位作者 胡海斌 张锦芳 李浩杰 蒋俊 蒋梁材 朱宇 蒲晓斌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3年第5期40-41,共2页
油菜是运用杂种优势途径育种的主要作物之一。目前。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有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细胞核雄性不育(NMS)、自交不亲和(SI)及化学杂交剂(CHA)等。化学杂交剂是一种能阻滞油菜花粉发育,抑制油菜白花授粉,... 油菜是运用杂种优势途径育种的主要作物之一。目前。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有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细胞核雄性不育(NMS)、自交不亲和(SI)及化学杂交剂(CHA)等。化学杂交剂是一种能阻滞油菜花粉发育,抑制油菜白花授粉,从而导致异花授粉获取油菜杂交种的化学物质。国内有的学者又将化学杂交剂称为化学杀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杂交剂 油菜 制种效果 细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核雄性不育 网室 杂种优势 自交不亲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