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多分蘖矮秆突变体d63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4
1
作者 薛晶晶 吴绍华 +2 位作者 张红宇 徐培洲 吴先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3-668,共6页
多分蘖矮秆突变体d63来源于SARⅢ二倍体与明恢63杂交得到的双胚苗株系的自然突变。与野生型相比,其株高显著下降,分蘖明显增多,剑叶变细变短,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大幅下降。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水稻第... 多分蘖矮秆突变体d63来源于SARⅢ二倍体与明恢63杂交得到的双胚苗株系的自然突变。与野生型相比,其株高显著下降,分蘖明显增多,剑叶变细变短,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大幅下降。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水稻第8染色体短臂上距离RM22195约0.4cM的位置。用水稻基因组注释软件Rice Genome Annotation预测,发现从端粒区至RM22195间共有14个注释基因,未发现已经报道的与株高、分蘖相关的同源基因。因此,推测D63可能是一个未被报道的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w390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9
2
作者 董青 张迎信 +6 位作者 张振华 周全 秦亚芝 王宏 程式华 曹立勇 沈希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1-249,共9页
通过60 Co-γ辐射诱变籼稻中恢8015获得了一个在全生育期叶片均呈黄绿色的突变体w390。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检测不到叶绿素b的存在,且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降低了50.6%和44.8%;主要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突变体的株高、单株... 通过60 Co-γ辐射诱变籼稻中恢8015获得了一个在全生育期叶片均呈黄绿色的突变体w390。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检测不到叶绿素b的存在,且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降低了50.6%和44.8%;主要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突变体的株高、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较野生型分别降低了12.0%、22.3%、18.5%和27.6%;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突变体的类囊体数量明显减少,基粒垛叠方向异常;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粳稻日本晴杂交构建的F2群体,将突变基因定位至水稻第10染色体长臂约71.8kb的区域内。对该区间包含的15个ORFs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中编码叶绿素酸酯氧化酶1(chlorophyllide a oxygenase 1)的基因OsCAO1的第8外显子发生了两个单碱基突变,导致第394和396位的亮氨酸和甘氨酸分别突变为组氨酸和谷氨酸,推测该突变基因是一个OsCAO1功能丧失的新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突变体 黄绿叶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胚苗水稻单倍体及其杂交后代基因组DNA甲基化特异位点的分析及功能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绍华 薛晶晶 +2 位作者 张红宇 徐培洲 吴先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9-255,共7页
采用甲基化敏感性扩增多态性技术对水稻单倍体SARⅡ-628及它与蜀恢527、蜀恢363的杂交后代基因组DNA甲基化位点进行了分析。用1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在双亲及杂交后代中共检测到765个DNA甲基化位点,与双亲相比,杂交后代DNA甲基化水平均有... 采用甲基化敏感性扩增多态性技术对水稻单倍体SARⅡ-628及它与蜀恢527、蜀恢363的杂交后代基因组DNA甲基化位点进行了分析。用1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在双亲及杂交后代中共检测到765个DNA甲基化位点,与双亲相比,杂交后代DNA甲基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通过分析两个杂交组合与双亲的甲基化带型差异,发现非单倍体遗传及单倍体独立遗传两种甲基化差异位点。对部分甲基化位点的序列进行功能分析,发现这些位点主要涉及细胞构造、代谢途径、应激反应等生物学功能。推测这类功能基因的甲基化修饰调控着相关基因的开启与关闭,为植物的生存、生长、发育及进化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胚苗水稻 单倍体 甲基化敏感性扩增多态性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窄卷叶突变体Nrl3(t)的基因定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小惠 秦亚芝 +6 位作者 张迎信 占小登 张振华 沈希宏 程式华 曹立勇 吴先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5-600,共6页
利用60 Co-γ射线辐射诱变籼稻恢复系中恢8015,获得了一份窄卷叶突变体Nrl3(t)。与野生型中恢8015相比,突变体叶片显著变窄内卷、株高降低、穗长变短、结实率降低、千粒重降低、粒长粒宽减小。细胞学分析表明,突变体维管束减少和泡状细... 利用60 Co-γ射线辐射诱变籼稻恢复系中恢8015,获得了一份窄卷叶突变体Nrl3(t)。与野生型中恢8015相比,突变体叶片显著变窄内卷、株高降低、穗长变短、结实率降低、千粒重降低、粒长粒宽减小。细胞学分析表明,突变体维管束减少和泡状细胞不够饱满是导致叶片变窄卷曲的原因。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窄卷叶突变体Nrl3(t)与粳稻品种02428杂交获得的F2分离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和新开发的InDel标记,将窄卷叶基因Nrl3(t)定位于第2染色体长臂标记C9和C10E之间约70.3kb区间内。研究结果为该基因的克隆及进一步揭示水稻窄卷叶形成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窄卷叶 基因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片内卷突变体rl(t)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4
5
作者 韩保林 陶宇 +7 位作者 张洪凯 顾朝剑 廖泳祥 彭永彬 张红宇 徐培洲 陈晓琼 吴先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6,共8页
【目的】叶片是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内容,叶片适度卷曲可以提高光合效率。对卷叶相关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初步定位,为下一步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利用EMS诱变雄性不育保持系宜香1B获得一份稳定遗传的叶片向内卷曲... 【目的】叶片是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内容,叶片适度卷曲可以提高光合效率。对卷叶相关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初步定位,为下一步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利用EMS诱变雄性不育保持系宜香1B获得一份稳定遗传的叶片向内卷曲突变体,暂命名为rl(t)。在成熟期,测定野生型和rl(t)的主要农艺性状;在分蘖期,取野生型和rl(t)叶片用FAA固定液固定进行石蜡切片,同时,用野生型和rl(t)剑叶测定叶绿素含量;在抽穗期,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10株抽穗期的野生型和rl(t)的光合参数;将rl(t)与野生型及日本晴杂交,观察F_1植株表型,对F_2表型分离进行χ~2测验,对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以rl(t)/日本晴的F_2群体为材料,利用BSA法进行定位。【结果】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叶片向内卷曲明显,叶片更加直立,叶色变深,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光合特性分析表明,突变体比野生型具有更高的光合色素含量,但光合效率没有明显差异。叶片组织切片观察表明,突变体中泡状细胞变小可能是导致叶片卷曲的主要原因。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日本晴的F_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最终将该基因定位在第7染色体长臂InDel标记Ind3和Ind4间610 kb的物理区间。【结论】rl(t)叶片内卷是由于近轴面泡状细胞面积减小。RL(t)定位区间内未见卷叶相关基因报道,推测RL(t)可能是一对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卷叶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SSR及Indel分子标记在籼粳交F_2群体的偏分离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向阳 张红宇 +7 位作者 徐培洲 陈晓琼 蒋彬 韩弥鹏 陈钰堂 王志 黄廷友 吴先军 《中国稻米》 2014年第5期13-17,共5页
偏分离是指遗传标记的观察频率偏离预期的孟德尔式分离频率的现象,其可以增加群体中杂合等位基因或者异型染色体的频率,是一种重要的进化动力。本研究以粳稻材料日本晴及籼稻材料千粒稻为亲本获得80株F2群体,构建了一张含92对SSR标记和4... 偏分离是指遗传标记的观察频率偏离预期的孟德尔式分离频率的现象,其可以增加群体中杂合等位基因或者异型染色体的频率,是一种重要的进化动力。本研究以粳稻材料日本晴及籼稻材料千粒稻为亲本获得80株F2群体,构建了一张含92对SSR标记和44对Indel标记的遗传图谱。结果发现,F2群体中,116个标记表现为偏分离现象(85.29%),其中79个极度偏分离(68.10%)。偏分离标记中由合子偏分离引起的有20个,配子偏分离引起的93个,RM3484,RM3702,os7-38.4既不是由合子选择引起也不是由配子选择引起。Indel标记偏分离率(97.72%)明显高于SSR标记偏分离率(79.34%),且所有偏分离标记皆偏向于千粒稻。结合本研究结果,对偏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INDEL 偏分离 F2群体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颜色稻米的营养品质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傅瑶 顾朝剑 +6 位作者 郭岱明 周夏 邓宏宇 段其龙 张贵超 吴先军 陈晓琼 《中国稻米》 2018年第4期50-54,共5页
对17个黑米品种、16个红米品种和30个白米品种进行了8种矿质元素、多酚以及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结果发现,大量元素磷(P)的含量在有色稻米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白米,其中在黑米中的含量最高;微量元素铁(Fe)、锰(Mn)、锌(Zn)、铜(Cu)的含量在... 对17个黑米品种、16个红米品种和30个白米品种进行了8种矿质元素、多酚以及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结果发现,大量元素磷(P)的含量在有色稻米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白米,其中在黑米中的含量最高;微量元素铁(Fe)、锰(Mn)、锌(Zn)、铜(Cu)的含量在有色大米中也明显高于白米。元素间的积累具有一定相关性,如钙(Ca)与钾(K),镁(Mg)与P,Fe与Mg、Ca、Cu、P,Mg与Mn、Ca,Mn与P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色米的多酚含量显著高于白米,且在红米中的含量最高。供试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都处于中低等水平,且白米和红米品种的平均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黑米。直链淀粉含量与多酚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米 矿质元素 多酚 直链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