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营养对水产品肉质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志琼 杜宗君 范林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饲料 营养 肉质风味 水产品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口裂腹鱼头骨系统解剖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世勇 廖宇峰 +2 位作者 杨坤 严太明 杜宗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78-1482,共5页
采用常规方法对齐口裂腹鱼的头骨进行了解剖观察。齐口裂腹鱼头骨由脑颅和咽颅组成,脑颅狭长,各骨片之间衔接十分紧密,额骨扁平且狭长,约占据整个脑颅背面一半面积,副蝶骨形似宝剑,咽齿发达,左右对称,齿式为5.3.2~2.3.5。头骨数量多,... 采用常规方法对齐口裂腹鱼的头骨进行了解剖观察。齐口裂腹鱼头骨由脑颅和咽颅组成,脑颅狭长,各骨片之间衔接十分紧密,额骨扁平且狭长,约占据整个脑颅背面一半面积,副蝶骨形似宝剑,咽齿发达,左右对称,齿式为5.3.2~2.3.5。头骨数量多,膜骨在头骨表面,有眶蝶骨,上枕骨接顶骨且不与额骨相接,具尾舌骨、下舌骨,鳃盖骨边缘光滑等特征说明齐口裂腹鱼属于较低等的硬骨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头骨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幼鱼骨骼系统解剖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钊 赵仲孟 +5 位作者 杨世勇 黄小丽 陆颖 冯杨 段靖 杜宗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为了解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骨骼系统的形态特征,采用传统的解剖法和透明骨法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进行解剖观察,为西伯利亚鲟在形态学和分类学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幼鱼骨骼系统由主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构成... 为了解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骨骼系统的形态特征,采用传统的解剖法和透明骨法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进行解剖观察,为西伯利亚鲟在形态学和分类学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幼鱼骨骼系统由主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构成,主轴骨骼包括头骨、脊柱和肋骨,附肢骨骼由鳍条、支鳍骨骼和带骨构成。对比分析发现,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骨骼系统的组成与构造较为相似,其原因可能是其对高纬度低水温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骨骼系统 环境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血清型及分子分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雨薇 耿毅 +6 位作者 余泽辉 汪开毓 陈德芳 向正刚 李亚军 郭坤宁 牟维豪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0-806,共7页
为了解不同鱼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分子分型特征,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和同源性,研究在采用S.agalactiae特异性cfb基因对分离菌株鉴定的基础上,对26株不同鱼源S.agalactiae进行了荚膜多糖血清型(CPS)多重PCR鉴定,同... 为了解不同鱼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分子分型特征,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和同源性,研究在采用S.agalactiae特异性cfb基因对分离菌株鉴定的基础上,对26株不同鱼源S.agalactiae进行了荚膜多糖血清型(CPS)多重PCR鉴定,同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特征比较与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26株菌CPS型存在Ia(n=22)和III型(n=4)两种类型,其中黄河裸裂尻鱼源和罗非鱼源菌株均为Ia血清型,齐口裂腹鱼源菌株存在Ia(n=2)和III(n=4)型两种CPS型;多位点序列分型共得到3种STs序列型(ST-891、ST-103、ST-19),其中黄河裸裂尻鱼源和罗非鱼源菌株均为新的序列型ST-891,齐口裂腹鱼源菌株存在ST-103和ST-19两种STs型;PFGE聚类分析可分为16个PFGE谱型(A-P),其中优势带型为P型(n=9)。相同荚膜多糖血清型—MLST分型菌株在PFGE带型中呈现高度聚集。CPS分型与MLST分型、PFGE分型有很好的相关性,而CPS型、STs序列型、PFGE带型与宿主的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鱼源S.agalactiae分子特征的相似性,提示其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而齐口裂腹鱼源S.agalactiae分子特征的多样性,提示其存在遗传变异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荚膜多糖血清分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状黄杆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锦炉 汪开毓 +3 位作者 姜婷婷 黄小丽 耿毅 陈德芳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6-510,共5页
采用革兰氏染色法、比色法和平板扩散法对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肉汤培养柱状黄杆菌24 h时,其形态多样,如半圆形、U型、V型或S型等;培养48 h时,柱状黄杆菌中开始出现颗粒状老龄培... 采用革兰氏染色法、比色法和平板扩散法对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肉汤培养柱状黄杆菌24 h时,其形态多样,如半圆形、U型、V型或S型等;培养48 h时,柱状黄杆菌中开始出现颗粒状老龄培养物;培养72 h时,有部分菌体发生的"分节"现象,而老龄培养物也增多。用肉汤培养时,该菌的最佳生长条件分别是NaCl浓度为2.0 g/L,pH为7.4,温度为25~28℃。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的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脂酶和卵磷脂酶活性,然而却检测不到淀粉酶、明胶酶和脲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黄杆菌 形态学 生长条件 胞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一种粘孢子虫病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耿毅 汪开毓 +1 位作者 叶仕根 黄小丽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实验结果表明:该种孢子虫可在鲤鱼鳃、骨骼肌、肾及眼球软骨内形成胞囊,对寄生部位的组织造成一定的病理性损伤。表现为眼球脉胳膜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鳃小片上皮细胞增长、变性、坏死、脱落;骨骼肌水肿、变性,甚至发生蜡样坏死;肾... 实验结果表明:该种孢子虫可在鲤鱼鳃、骨骼肌、肾及眼球软骨内形成胞囊,对寄生部位的组织造成一定的病理性损伤。表现为眼球脉胳膜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鳃小片上皮细胞增长、变性、坏死、脱落;骨骼肌水肿、变性,甚至发生蜡样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肾小球萎缩;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肠发生卡他性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孢子虫病 病理学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胡萝卜素对鱼虾体色改善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志琼 汪开毓 杜宗君 《饲料研究》 CAS 2001年第1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水产品 体色形成 性质 功能 代谢 色素源 色素剂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感染的动态病理学及病原分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杜宗君 耿毅 +4 位作者 汪开毓 廖雨婷 周赵英 黄小丽 陈德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19-1523,共5页
采用病理形态学方法与免疫组化法进行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感染的动态病理学与病原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感染鱼主要临床特征为游动缓慢,旋游,体表出血,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有淡黄色或含血... 采用病理形态学方法与免疫组化法进行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感染的动态病理学与病原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感染鱼主要临床特征为游动缓慢,旋游,体表出血,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有淡黄色或含血的腹水,肝、脾与肾肿大,出血;病理组织学上,感染后8—12h,肝细胞空泡变性和间质性肾炎;24h后肝出现局灶性坏死,肾小管上皮变性和更严重的间质性肾炎,脾出血和淋巴细胞坏死;48h后,肝、脾、肾坏死更严重,致感染鱼死亡。感染后8h,在肝脏检测到病原菌阳性信号,12h后,在肝、肾、脾中检出阳性信号,48h后,在肝、肾、脾、心、脑、鳃、肠道等都检出阳性信号,表明爱德华氏菌腹腔注射感染黄颡鱼首先侵袭肝、肾、脾,然后是心脏、脑、鳃、胃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回)爱德华氏菌 黄颡鱼 动态病理 侵染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维生素E缺乏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汪开毓 周震 耿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4-362,共9页
本试验分别以0、25、50、100mg/kg饲料的维生素E水平进行了鲤维生素E缺乏的病理学和血液学研究。经20周的饲喂试验,各试验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粮中维生素E水平呈负相关,其发病率分别为47.5%、22.50%、10.0%和0%,死亡率分别为22.5%、1... 本试验分别以0、25、50、100mg/kg饲料的维生素E水平进行了鲤维生素E缺乏的病理学和血液学研究。经20周的饲喂试验,各试验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粮中维生素E水平呈负相关,其发病率分别为47.5%、22.50%、10.0%和0%,死亡率分别为22.5%、12.5%、5.0%和0%。病鱼出现特征性的背部两侧肌肉萎缩变薄,呈刀刃状的“瘦背病”、脊柱前凸及以突眼、竖鳞和腹水、体侧红肌纤维退色变白为特征的渗出性素质样病变。组织学上最突出的变化表现为营养性肌病、骨骼肌纤维变性、坏死,残存的肌纤维萎缩变细;心肌纤维变性、坏死;肝脏发生营养性肝病,肝细胞变性、坏死,甚至溶解消失,形成溶解灶。在肝细胞内可见大量黄色或棕黄色、圆形或椭圆形的蜡样质沉着。性腺发育障碍,精巢内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卵巢发育迟缓,卵母细胞数量减少。胰腺变性、坏死。肾小球肿大,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超微结构上,骨骼肌横纹模糊不清或消失,肌浆凝固,核膜间隙增宽,核固缩;骨骼肌纤维、心肌纤维、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有的呈囊泡化,内质网扩张,脱核糖体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缺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食和热应激对齐口裂腹鱼生化指标的试验 被引量:10
10
作者 崔学升 周朝伟 李志琼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5,共3页
为研究齐口裂腹鱼在禁食和热应激条件下对血清生化指标变化,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共设3个处理,即对照组、禁食组和热应激组,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0尾鱼。试验鱼为齐口裂腹鱼,体质量为(8±1.1)g。对照组和禁食组水温(20±1)℃,... 为研究齐口裂腹鱼在禁食和热应激条件下对血清生化指标变化,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共设3个处理,即对照组、禁食组和热应激组,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0尾鱼。试验鱼为齐口裂腹鱼,体质量为(8±1.1)g。对照组和禁食组水温(20±1)℃,热应激组(27±1)℃。饲养24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禁食和热应激时,齐口裂腹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总胆固醇均下降极显著,三酰甘油下降显著;乳酸脱氢酶(LDH)在热应激条件下,活性下降58.14%;在禁食条件下,活性下降9%(P>0.05);而血糖在热应激状态升高78.29%(P<0.01),在禁食状态下降29.07%(P<0.05)。说明除了血糖,在应激条件下,AKP、LDH、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引起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降低,从而说明在正常情况下营养水平明显好于应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热应激 禁食 碱性磷酸酶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不同血清型鱼源无乳链球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亚军 耿毅 +6 位作者 余泽辉 雷雪平 王世震 王春会 欧阳萍 黄小丽 陈德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2-1127,共6页
为分析裂腹鱼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血清型Ia型和Ⅲ型的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本研究对该菌Ia型(S07)与Ⅲ型(S03)两株菌的生长曲线、耐药性、粘附和侵入能力、致病性,以及环境因子(pH、温度和盐度)对两株菌生长的影响等特... 为分析裂腹鱼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血清型Ia型和Ⅲ型的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本研究对该菌Ia型(S07)与Ⅲ型(S03)两株菌的生长曲线、耐药性、粘附和侵入能力、致病性,以及环境因子(pH、温度和盐度)对两株菌生长的影响等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Ⅲ型S03株生长速度显著快于Ia型S07株。S03株生长受pH、温度和盐度的影响比S07株小。S03株和S07株在蔗糖、亮氨酸芳胺酶、β-溶血和VP试验等40种生化反应中结果一致,但S03株在葡萄糖、麦芽糖、α-葡萄糖苷酶和磷酸盐等11种生化反应中均呈阳性,而S07株呈阴性。S03株的耐药性明显强于S07株,且S03株表现出7重耐药,而S07株对所测抗生素均敏感或中度敏感。S07株黏附能力显著强于S03株。S07株对齐口裂腹鱼和斑马鱼的毒力(LD_(50)分别为8.9×10~3 cfu/mL和1.88×10~3cfu/mL)显著强于S03株(LD_(50)分别为5.27×10~8 cfu/mL和7.09×10~7 cfu/mL)。研究表明裂腹鱼源Ia型和Ⅲ型无乳链球菌在多种生物学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为阐明不同血清型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机理及该菌引起的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血清Ia型与m型 生物学特性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里纳气单胞菌致泥鳅溃疡病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汪开毓 陆艳 +2 位作者 耿毅 陈德芳 张玉贵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从自然发病的泥鳅体内分离鉴定的病原菌维里纳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健康泥鳅,对发病泥鳅进行系统的病理学观察。病变以体表充血、出血和溃疡为特征,伴有腹部肿胀、肛门红肿外突等症状。剖解可见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充血、... 从自然发病的泥鳅体内分离鉴定的病原菌维里纳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健康泥鳅,对发病泥鳅进行系统的病理学观察。病变以体表充血、出血和溃疡为特征,伴有腹部肿胀、肛门红肿外突等症状。剖解可见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充血、肿大。病理组织学上,表皮坏死、脱落、崩解,真皮和皮下组织炎性水肿,肌纤维肿胀、变性、坏死、溶解;肝细胞水泡变性和坏死,肠道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固有膜、粘膜下层水肿、增厚;心脏外膜增厚,疏松水肿,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脾组织离散,血管扩张、充血,有明显出血,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肾组织发生严重炎性水肿,组织间隙增宽,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超微结构上,肝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呈囊泡状,嵴溶解消失,内质网扩张,脱核糖体颗粒;肌细胞核固缩、坏死,电子密度增大,肌纤维Z线弯曲,M线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溃疡病 维里纳气单胞菌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口裂腹鱼精子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世勇 陈道春 +4 位作者 杨淞 严太明 李中华 张明华 宋昭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504-19505,19508,共3页
[目的]为重口裂腹鱼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性成熟重口裂腹鱼为试验动物,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其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重口裂腹鱼精子全长23.81μm,由头部、中片和尾部组成。细胞核呈卵圆形,染色质致密... [目的]为重口裂腹鱼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性成熟重口裂腹鱼为试验动物,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其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重口裂腹鱼精子全长23.81μm,由头部、中片和尾部组成。细胞核呈卵圆形,染色质致密,有核泡零星分布,无顶体。植入窝位于细胞核的后侧,较浅。中片紧连在核的后端,由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组成。近端中心粒的长轴和核的长轴约成120°夹角并与基体排成"V"字形,袖套中含线粒体和囊泡。尾部长20.69μm,具有典型的"9+2"微管结构,尾部两侧无侧鳍。[结论]重口裂腹鱼精子超微结构符合硬骨鱼类精子的总体结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口裂腹鱼 精子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对鲫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陈德芳 汪开毓 +4 位作者 肖丹 王均 阳涛 谢述琼 华天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88-291,共4页
采用丁香酚对鲫鱼(130±10g)进行了麻醉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水温28℃下,丁香酚浓度在37~80mg/L时,鲫鱼都能被理想麻醉,且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时间缩短,但复苏时间延长;丁香酚浓度为40mg/L,水温在20.6~35℃时,鲫鱼都能被理想麻醉... 采用丁香酚对鲫鱼(130±10g)进行了麻醉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水温28℃下,丁香酚浓度在37~80mg/L时,鲫鱼都能被理想麻醉,且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时间缩短,但复苏时间延长;丁香酚浓度为40mg/L,水温在20.6~35℃时,鲫鱼都能被理想麻醉;水温28℃,丁香酚浓度在40mg/L时,麻醉时间为7min,复苏率为100%,空气暴露时间15min,复苏率为100%。丁香酚可以被用作鲫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麻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喹乙醇中毒的病理及防治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开毓 耿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鱼类中毒 喹乙醇 药物中毒 安全性 症状 病理变化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肝病防治 被引量:7
16
作者 汪开毓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鱼类肝病 病因 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杂种鉴别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世勇 郭睿 +2 位作者 刘匆 张修月 宋昭彬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8-674,共7页
杂交在鱼类中比在其他脊椎动物中更容易发生,杂种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生态风险,因此对鱼类杂种的鉴别十分必要。形态度量、染色体分析、生化标记,以及RFLP、微卫星、RAPD、AFLP、SNP等分子标记均被用于鱼... 杂交在鱼类中比在其他脊椎动物中更容易发生,杂种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生态风险,因此对鱼类杂种的鉴别十分必要。形态度量、染色体分析、生化标记,以及RFLP、微卫星、RAPD、AFLP、SNP等分子标记均被用于鱼类的杂种鉴定,各种方法有其优点和不足,而分子标记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被广泛使用。方法的合理选用、数据统计分析的强化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杂种鉴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 鉴别 鱼类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经济鱼类“齐口裂腹鱼”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林君 李志琼 杜宗君 《农村百事通》 2006年第14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经济鱼类 保护动物 攀枝花地区 长江上游 网箱养殖 流水池塘 四川 细鳞鱼 金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养殖新品种——齐口裂腹鱼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林君 李志琼 杜宗君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5年第10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淡水养殖 新品种 保护动物 经济鱼类 攀枝花地区 长江上游 网箱养殖 流水池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氰菊酯对黄鳝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林君 邓建海 郭静 《河北渔业》 2005年第5期6-7,共2页
采用常温静水实验法,进行甲氰菊酯对黄鳝苗种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甲氰菊酯对黄鳝苗种半致死浓度为59×10-9(96hLc50),安全浓度为5.9×10-9。黄鳝对甲氰菊酯敏感。
关键词 黄鳝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急性毒性试验 甲氰菊酯 黄鳝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实验法 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