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和主栽品种SSR多态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魏育明 郑有良 +4 位作者 周永红 刘登才 兰秀锦 颜泽洪 张志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利用 2 4个SSR标记对 8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和 8份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 2 4个SSR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 75个等位变异 ,每一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目为 1到 6个 ,平均 3 1个 ;其中 2 1个SSR位点 (87 5 % )能够... 利用 2 4个SSR标记对 8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和 8份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 2 4个SSR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 75个等位变异 ,每一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目为 1到 6个 ,平均 3 1个 ;其中 2 1个SSR位点 (87 5 % )能够揭示材料间的多态性。根据SSR标记数据计算四川小麦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 ,其变化范围为 0 5 44到 0 892 ,平均值为 0 6 99。从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来看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而主栽小麦品种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从UPGMA聚类关系来看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首先聚在一起 ;其中“中国春”与“成都光头”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进一步证实“中国春”是“成都光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麦幼胚离体培养变异性及其性状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伍碧华 郑有良 +1 位作者 刘登才 周永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20-24,共5页
本试验利用N6培养基 ,对四川省 2 2个小麦推广品种幼胚离体培养变异性及其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推广品种间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明显差异 ,极差仅 6 2 5 %;(2 ) χ2 独立性测验揭示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生率受基因型... 本试验利用N6培养基 ,对四川省 2 2个小麦推广品种幼胚离体培养变异性及其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推广品种间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明显差异 ,极差仅 6 2 5 %;(2 ) χ2 独立性测验揭示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生率受基因型极显著影响 ,变异于 0 0 0~87 5 0 %之间。植株再生率在基因型间存在极显著变异 ,变幅为 0 0 0~ 90 6 3%;(3)方差分析揭示 ,基因型间每外植体胚胎愈伤组织上再生 1 0cm以上的芽数 ,及其最长芽长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4)相关分析表明 ,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其余各性状间无明显关系。然而 ,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生率与植株再生率、每胚愈伤组织上再生芽数及其最长芽长度之间 ,植株再生率与每胚愈伤组织上再生芽数及其最长芽长度之间 ,每胚愈伤组织上再生芽数与其最长芽长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供试材料中 ,雅安早、大粒早、五一麦、绵阳 15在综合性状上表现为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胚性化能力强、植株再生率高、克隆数多和生长旺盛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胚培养 遗传变异 相关分析 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主栽小麦品种RAPD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玉清 郑有良 魏育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54-361, ,共8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标记,对四川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7 万hm2(100万亩)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5 个随机引物中,有32个引物( 占58-2% ) 扩增产...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标记,对四川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7 万hm2(100万亩)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5 个随机引物中,有32个引物( 占58-2% ) 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32 个引物共扩增出185 条带,其中93 条带( 占50% )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 ~11 条多态性带,平均2-9 条。40 个品种RAPD 标记遗传距离(GD) 变异为0-019 ~0-475 ,平均GD 值为0-221。聚类分析表明,在GD 值0-23 水平上,40 个品种可聚为5 类。一些随机引物对有些品种能进行特异性扩增。引物OPN14 对小麦1BS 扩增能产生特异性DNA 片段,能完全鉴定出40 个供试品种中的9 个1BL/1RS小麦- 黑麦易位系品种。据此认为,RAPD标记可以作为小麦品种鉴定的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RAPD标记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栽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胚状体形成能力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伍碧华 郑有良 +1 位作者 周永红 胡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9-13,共5页
根据体细胞胚胎的早熟萌发特性 ,幼胚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过程中胚状体的早熟萌发表现 ,对四川栽培小麦品种、品系以及农家品种共 4 5个基因型的胚状体形成能力进行了遗传变异性考察。结果表明 ,供试材料间体细胞胚胎发育能力具有极显著差... 根据体细胞胚胎的早熟萌发特性 ,幼胚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过程中胚状体的早熟萌发表现 ,对四川栽培小麦品种、品系以及农家品种共 4 5个基因型的胚状体形成能力进行了遗传变异性考察。结果表明 ,供试材料间体细胞胚胎发育能力具有极显著差异。表现为继代培养一个月时基因型间萌发芽、根器官频率极显著不同 ,变幅分别为 0 0 0~ 94 74 %和 0 0 0~ 35 0 0 % ;继续培养到 80d时 ,多数材料能持续稳定地表达叶状体化、芽化及苗化能力 ,其变异性仍维持在0 0 0 1显著水平上。同时 ,基因型间平均从每外植体胚胎愈伤组织上萌发达 1 0cm以上的芽数及其芽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供试材料中 ,2 138、竹叶青、 980、绵阳 15和J A57等具有较强的胚状体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胚 愈伤组织 继代培养 体细胞胚胎发生 遗传变异 胚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高抗条锈病的优质四川小麦品系选育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舒焕麟 杨足君 +2 位作者 李光蓉 任正隆 朱华中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94-397,共4页
运用A PAGE及SDS PAGE技术 ,对 6个杂交组合入选的F4~F8世代的高抗条锈病株系进行品质优化筛选。从 14 0个高抗条锈病株系中筛除了 4 2个 (30 % )具有Gli B1l位点的 1RS/ 1BL易位系 ;在 89个无 1RS/ 1BL染色体的株系中 ,选出了 32个 (3... 运用A PAGE及SDS PAGE技术 ,对 6个杂交组合入选的F4~F8世代的高抗条锈病株系进行品质优化筛选。从 14 0个高抗条锈病株系中筛除了 4 2个 (30 % )具有Gli B1l位点的 1RS/ 1BL易位系 ;在 89个无 1RS/ 1BL染色体的株系中 ,选出了 32个 (35 96 % )HMW GS组成为 1或 2 或N(Glu A1)、7+8或 17+18(Glu B1)、5 +10 (Glu D1)株系 ;SDS沉淀值采用CIMMYT微量法测试 ,受检 9个材料中的 4个达到了 12 0~ 14 5mL。结果证明 ,在可以鉴别杂种后代抗条锈性的世代才开始运用A PAGE和SDS PAGE技术进行品质性状选择 ,是提高四川小麦抗病及品质育种选择效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条锈性 醇溶蛋白 谷蛋白 SDS沉淀值 选育 四川小麦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向四川小麦转移的分子标记育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足君 李光蓉 任正隆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93-196,共4页
利用小麦 6VS/6AL易位系的抗白粉病基因Pm2 1的SCAR标记 ,对不同簇毛麦来源的小麦抗白粉病材料及其杂交后代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研究 ,结果表明利用该标记可以鉴定小麦遗传背景下的簇毛麦 6VS染色体臂 ,而且引物对小麦背景中... 利用小麦 6VS/6AL易位系的抗白粉病基因Pm2 1的SCAR标记 ,对不同簇毛麦来源的小麦抗白粉病材料及其杂交后代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研究 ,结果表明利用该标记可以鉴定小麦遗传背景下的簇毛麦 6VS染色体臂 ,而且引物对小麦背景中的多年生簇毛麦也同样得到扩增。对簇毛麦染色体易位系 6VS/6DL与四川小麦品种杂交的后代群体 ,可以利用SCAR标记进行辅助抗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毛麦 抗白粉病基因 四川 小麦 分子标记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技术研究四川小麦品种特异性位点遗传多样性
7
作者 张志清 郑有良 +5 位作者 魏育明 吴卫 周永红 刘登才 兰秀锦 颜泽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09-312,320,共5页
采用PCR技术对四川省近50年来年推广面积达66700hm2(100万亩)以上的40个小麦品种特异性位点(即STS-PC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3对STS-PCR引物和26种引物-酶组合中,92 3%的引物和88 5%引物-酶组合能揭示小麦品种间的多态性。在... 采用PCR技术对四川省近50年来年推广面积达66700hm2(100万亩)以上的40个小麦品种特异性位点(即STS-PC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3对STS-PCR引物和26种引物-酶组合中,92 3%的引物和88 5%引物-酶组合能揭示小麦品种间的多态性。在检测到的92条DNA片段中,86 96%具有多态性,平均每种引物-酶组合检测到3 08条(变幅为1~8条)。这些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 478~0 989,平均GS值为0 753。STS-PCR标记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能将40个品种相互区分开,其结果与亲缘关系较一致。各年代品种间GS值变化趋势表明,从60年代后四川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技术 品种 特异性位点 遗传多样性 四川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麦新品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华 尚海英 +2 位作者 李伟 魏育明 郑有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70-176,共7页
对49份四川小麦新品种(系)的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普遍表现优良。蛋白质含量中等偏低,平均为12.97%。沉降值属中、低水平,平均为22.23 mL。面筋含量较高,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3.68%。粉质指标普遍较... 对49份四川小麦新品种(系)的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普遍表现优良。蛋白质含量中等偏低,平均为12.97%。沉降值属中、低水平,平均为22.23 mL。面筋含量较高,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3.68%。粉质指标普遍较差,其中形成时间平均为2.01 min,稳定时间平均为3.22 min,粉质质量指数平均为35.66。大多数材料筋力为中到弱筋。从主要品质指标来看,W7达到了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另有4份材料达到专用中筋小麦标准,2份材料达到专用弱筋小麦标准。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沉降值、面筋含量、吸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沉降值与其它品质性状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可作为品质育种早代选择指标;面筋指数与粉质参数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千粒重与面筋指数、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反,其它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大多不显著,这表明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并不是绝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农艺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酯酶同工酶 被引量:9
9
作者 兰秀锦 郑有良 +2 位作者 刘登才 魏育明 周永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88-90,121,共4页
对30份产于四川的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T.TurgidumL.)的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四倍体小麦的幼苗、剑叶和幼穗间酯酶同工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幼苗有14条带,12种类型;剑叶15条带,13种类型;幼穗13条带,11种类型。3次测定合并分析,则产生21... 对30份产于四川的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T.TurgidumL.)的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四倍体小麦的幼苗、剑叶和幼穗间酯酶同工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幼苗有14条带,12种类型;剑叶15条带,13种类型;幼穗13条带,11种类型。3次测定合并分析,则产生21种类型。若仅以1次测定看,多样性指数以剑叶最高,为0 1119,说明剑叶酯酶同工酶能更好地反映其遗传多样性。同时酯酶同工酶的差异证明,来源相同又同名但原始编号不同的两份"棒棒南麦"和两份"早佐"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应视为不同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四倍体 地方品种 酯酶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麦主栽品种醇溶蛋白遗传差异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陈玉清 郑有良 魏育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54-256,共3页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 对四川省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6 万hm2 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进行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间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40 个品种具有38 种醇溶...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 对四川省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6 万hm2 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进行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间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40 个品种具有38 种醇溶蛋白带型,其中9 个品种具有1BL/1RS易位标记位点GliBll;醇溶蛋白电泳分离出的46 条带中,40 条具有多态性,占848 % 。供试品种间遗传距离(GD)在0 ~067 之间,平均值为033 ,遗传变异较大,特别是早期品种与近20 年育成品种间,以及1BL/1RS易位系品种与非1BL/1RS易位系品种间均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品种在遗传距离035 水平上明显聚为4 类,具有相同血缘的品种大多数聚在了同1 类。分析认为,四川小麦品种醇溶蛋白变异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醇溶蛋白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三个专用小麦的贮藏蛋白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志容 魏育明 +1 位作者 兰秀锦 郑有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8-20,共3页
采用SDS -PAGE和APAGE方法对四川 3个不同品质特性的小麦品种在不同收获期、不同发芽程度以及杂种F1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①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的组成虽然在小麦的品质上起着重要作用 ,但仍然受到醇溶蛋白和低分子... 采用SDS -PAGE和APAGE方法对四川 3个不同品质特性的小麦品种在不同收获期、不同发芽程度以及杂种F1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①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的组成虽然在小麦的品质上起着重要作用 ,但仍然受到醇溶蛋白和低分子谷蛋白组成的影响。具 5 + 10亚基的小麦品种不一定具有优良的面包烘烤品质 ;②无论醇溶蛋白还是谷蛋白 ,杂种F1的带型呈共显性遗传 ;③在较为正常的收获期内 ,收获时间或轻度发芽的种子对贮藏蛋白的组成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醇溶蛋白 谷蛋白 电泳分析 品质育种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麦新品系区域试验产量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霞 李伟 +2 位作者 颜泽洪 魏育明 郑有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388-393,共6页
运用混合线性模型和AMMI模型,对四川小麦新品系两年区域试验的产量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线性模型中,影响产量的随机效应方差分量以品系与年份互作最大,年份和地点互作也较高。多重比较表明,46548-3、川麦107、98-18、R25和R8... 运用混合线性模型和AMMI模型,对四川小麦新品系两年区域试验的产量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线性模型中,影响产量的随机效应方差分量以品系与年份互作最大,年份和地点互作也较高。多重比较表明,46548-3、川麦107、98-18、R25和R88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川麦28。回归参数和置信区间分析表明,多数品系稳定性表现相似,但以99-1572最好。AMMI模型分别解释了2002和2003年的92.6%和76.9%的互作平方和;其双标图显示,环境改变较品系变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更大。同时,通过AMMI2双标图得到各参试品系与环境间的互作情况。此外,通过稳定性参数Di值和AMMI1的品种排序分析揭示出各参试品系的稳定性表现,其中Y1496-15在两年区试中均表现稳定,而R88和46548-3则呈现出特殊的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区域试验 产量表现 混合线性模型 AMM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麦品种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玉清 郑有良 刘登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本文对四川 5 0年来年推广面积 60 7hm2 以上的 40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探讨。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确实存在真实遗传差异。用 8个主成分中代表 92 2 %变异的 5个主成分计算了品种间遗传距离 (GD) ,变异范围 0 62~ 46 ... 本文对四川 5 0年来年推广面积 60 7hm2 以上的 40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探讨。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确实存在真实遗传差异。用 8个主成分中代表 92 2 %变异的 5个主成分计算了品种间遗传距离 (GD) ,变异范围 0 62~ 46 86,平均遗传距离 14。根据遗传距离可将供试品种聚为 5类 ,性状差异大的品种分别聚为不同的类。分析认为四川小麦品种间数量性状上的遗传差异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品种 小麦 数量性状 遗传多样性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麦优良新品系醇溶蛋白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兰秀锦 魏育明 +1 位作者 刘登才 郑有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21-24,共4页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PAGE)对 1998至 1999年四川省区试的 2 4个参试品系和两个对照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的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 :2 6个材料共出现 2 2种带型。每个材料可分离出 15~ 2 1条谱带 ,共分离出 34条带 ,其中 2 ...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PAGE)对 1998至 1999年四川省区试的 2 4个参试品系和两个对照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的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 :2 6个材料共出现 2 2种带型。每个材料可分离出 15~ 2 1条谱带 ,共分离出 34条带 ,其中 2 7条具多态性 ,占 79 4%。 2 4个品系中 ,有 2 0个具有 1B/ 1R易位标记位点Gld1B3 ,占供试材料的 83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醇溶蛋白 电泳分析 品质育种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麦主栽品种酯酶同工酶遗传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玉清 郑有良 魏育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62-366, ,共5页
对四川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7 万hm2(100 万亩) 以上的40 个主栽小麦品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6 条酯酶同工酶酶带中有7 条酶带呈现多态性,其余9 条酶带在所有供试品种中无差异... 对四川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7 万hm2(100 万亩) 以上的40 个主栽小麦品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6 条酯酶同工酶酶带中有7 条酶带呈现多态性,其余9 条酶带在所有供试品种中无差异,为四川栽培小麦品种的基本带。40 个小麦品种具有7 种酯酶酶谱,其中32 个品种具有完全相同的酶谱,该酶谱为四川主栽小麦品种的优势酶谱。另外,8 个品种具有6 种酶谱类型,表明这些品种在同工酶水平上的分子特异性,可以作为这些品种鉴定的同工酶指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遗传变异 酯酶 同工酶 分子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源于CIMMYT的优质小麦资源在四川小麦品质育种中利用的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光蓉 杨足君 刘明镜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10-214,共5页
应用种子储藏蛋白电泳方法 ,对来源于CIMMYT的 2 0余份优质春小麦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Gli - 1和谷蛋白位点Glu - 1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 ,供试材料中Gli- 1位点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其中Gli-B1l的频率较低 ,说明 1RS/1BL易位系较少... 应用种子储藏蛋白电泳方法 ,对来源于CIMMYT的 2 0余份优质春小麦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Gli - 1和谷蛋白位点Glu - 1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 ,供试材料中Gli- 1位点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其中Gli-B1l的频率较低 ,说明 1RS/1BL易位系较少 ,Gli- 1B位点亚基缺位也具有一定的比例 ,可能该位点对小麦品质没有负效应。在Glu - 1位点的等位基因的变异上 ,亚基 2 、17+ 18和 5 + 10所占的比例较高 ,故亚基的综合评分高。因此 ,可以在四川小麦育种中利用这些材料在种子醇溶蛋白组成上的变异 ,以丰富四川小麦的遗传多样性 ,在育种中注重改良1RS/1BL易位系品种的品质 ,同时转入优良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 ,进一步提高四川小麦中优质亚基的频率。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醇溶蛋白 谷蛋白 品质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麦新品种(系)种子贮藏蛋白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华 李伟 +1 位作者 魏育明 郑有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142-146,共5页
采用A-PAGE和SDS-PAGE方法,对四川省49份小麦新品种(系)的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在醇溶蛋白位点上存在广泛的变异,49个品种(系)具有48种醇溶蛋白带型,共分离出38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3... 采用A-PAGE和SDS-PAGE方法,对四川省49份小麦新品种(系)的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在醇溶蛋白位点上存在广泛的变异,49个品种(系)具有48种醇溶蛋白带型,共分离出38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35条具有多态性,占92.1%,每个品种(系)可分离出11~23条带。15个品种(系)具有1BL/1RS易位系标记位点Glid1B3,占供试品种(系)的30.6%。在Glu-1位点上,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到11种不同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18种亚基组合类型,品质得分在5~10分之间,平均6.9分。49个品种(系)中,21个具有5+10优质亚基,3个具有2亚基。新品种(系)中5+10亚基比率较高,反映了四川省强筋小麦育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整体来看,优质亚基和优质亚基组合的频率仍然偏低,因此在四川小麦品质育种中应进一步加强优质谷蛋白亲本材料的引进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醇溶蛋白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部份小麦新品系的Glu-1位点基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兰秀锦 魏育明 +1 位作者 刘登才 郑有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应用SDS -PAGE技术 ,分析了 2 4份四川小麦新品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并计算其品质得分。结果表明 :大部分品系的Glu -A1位点上具有 1亚基 ,Glu -D1位点上 5 +1 0亚基达 75 % ,但Glu -B1位点上的 7+8或 1 7+1 8亚基比例较低。所有品... 应用SDS -PAGE技术 ,分析了 2 4份四川小麦新品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并计算其品质得分。结果表明 :大部分品系的Glu -A1位点上具有 1亚基 ,Glu -D1位点上 5 +1 0亚基达 75 % ,但Glu -B1位点上的 7+8或 1 7+1 8亚基比例较低。所有品系的品质得分为 4~ 1 0分 ,平均 7 7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谷蛋白 GLU-1位点 遗传变异 品质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川农16号生化标记性状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伟 郑有良 +2 位作者 魏育明 颜泽洪 兰秀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7-10,共4页
利用醇溶蛋白,谷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等3种生化标记对新品种川农16号及其亲本和对照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间不仅在蛋白质水平上存在多态性,而且双亲在不同基因位点上对川农16号贡献也存在一定差异。利用醇溶蛋白标记鉴定出川... 利用醇溶蛋白,谷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等3种生化标记对新品种川农16号及其亲本和对照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间不仅在蛋白质水平上存在多态性,而且双亲在不同基因位点上对川农16号贡献也存在一定差异。利用醇溶蛋白标记鉴定出川农16号和87 429为1BL/1RS易位系。川农16号具有优质亚基(5+10)和劣质亚基(20)共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川农16号品种 生化标记 谷蛋白 醇溶蛋白 酯酶同工酶 易位系 87-429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小麦的穗发芽抗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蒋云 康厚扬 +2 位作者 原红军 王益 周永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7-401,共5页
为了发掘来自节节麦的抗穗发芽基因资源,利用具有染色体自然加倍特性的硬粒小麦栽培种(Triticum durumL cv.Langdon,2n=4x=28,AABB)与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Cosson.,2n=2x=14,DD)杂交,经染色体天然加倍合成了4份新六倍体小麦SHW-Z1、... 为了发掘来自节节麦的抗穗发芽基因资源,利用具有染色体自然加倍特性的硬粒小麦栽培种(Triticum durumL cv.Langdon,2n=4x=28,AABB)与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Cosson.,2n=2x=14,DD)杂交,经染色体天然加倍合成了4份新六倍体小麦SHW-Z1、SHW-Z2、SHW-Z3和SHW-Z4(TriticumaestivumL.,2n=6x=42,AABBDD)。通过对这4份材料不同灌浆期的不同发芽处理研究表明,节节麦抗穗发芽特性得到表达,4份材料平均穗发芽率分别仅为1.75%,0.31%,1.09%和0.17%。与穗发芽抗性极强的合成六倍体小麦RSP相比,亲本为节节麦As65的合成小麦SHW-Z2和SHW-Z4具有更强的穗发芽抗性。4份合成六倍体小麦抗穗发芽的因素主要来自穗部与种子的抑制,颖壳内含物的化学抑制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粒小麦 节节麦 合成六倍体小麦 抗穗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