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性耕作对四川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光 唐晓红 +1 位作者 罗友进 魏朝富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8-292,共5页
通过1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四川盆地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影响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各种耕作处理的不同土层均以0.02~0.2... 通过1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四川盆地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影响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各种耕作处理的不同土层均以0.02~0.25mm团聚体所占的比例最大;垄作免耕和畦作免耕土壤表层(0~10cm)〉0.25mm的团聚体占比增加,尤其畦作免耕表现得更加明显;垄作免耕使表层(0~20cm)中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0.25~2mm团聚体占比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长期保护性耕作导致有机碳在土壤剖面的层次分异以及土壤表层大团聚体的相对富集。通过研究保护性耕作对紫色水稻土剖面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有利于揭示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碳库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紫色水稻土 有机碳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土壤的坡向性分异研究——以二郎山、大相岭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蒲玉琳 刘世全 +1 位作者 陈远学 李怡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319-324,共6页
以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和大相岭为例,探讨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分异及其生产、生态意义。在山地迎风坡(WS),由于雨水充沛,植被繁茂,以土壤有机质和氮素为主要标志的生物积累旺盛,土壤盐基风化淋溶强烈,酸化明显。而在背风坡(LS),因... 以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和大相岭为例,探讨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分异及其生产、生态意义。在山地迎风坡(WS),由于雨水充沛,植被繁茂,以土壤有机质和氮素为主要标志的生物积累旺盛,土壤盐基风化淋溶强烈,酸化明显。而在背风坡(LS),因雨水急剧减少,土壤生物积累和盐基淋溶及酸化作用明显减弱,基带土壤甚至出现有CaCO3聚积的钙化特征。山地土壤及其环境的这种坡向分异,导致了不同坡向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差异:在迎风坡,耕地分布高度低,以水田为主,生态环境建设方式简单;背风坡则是耕地分布上限高,以旱地为主,生态环境建设方式相对复杂,难度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土壤 迎风坡(WS) 背风坡(LS) 坡向性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非点源营养盐流失经济损失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范良千 陈凤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0-142,146,共4页
以浙江省为例,利用JOHNES输出系数模型估算2009年农业种植、禽畜养殖和农村生活非点源的总氮(TN)、总磷(TP)负荷,结合环境经济学防护费用法定量评估这3类非点源营养盐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研究结果显示:TN非点源负荷中,种植地负荷占57... 以浙江省为例,利用JOHNES输出系数模型估算2009年农业种植、禽畜养殖和农村生活非点源的总氮(TN)、总磷(TP)负荷,结合环境经济学防护费用法定量评估这3类非点源营养盐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研究结果显示:TN非点源负荷中,种植地负荷占57.48%,农村生活负荷占30.22%,畜禽养殖负荷占12.30%;TP非点源负荷中,农村生活负荷占46.18%,畜禽养殖负荷占29.00%,种植地负荷占24.82%。农业非点源营养盐流失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为232 942.47万元/年,其中种植地损失占55.46%,农村生活损失占31.21%,畜禽养殖损失占13.33%。可见,减少农业非点源营养盐流失损失应注重控制种植地及农村生活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 水环境 经济损失 总氮 总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法的农业非点源负荷总量分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范良千 陈凤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809-4811,共3页
选择反映区域特征的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环境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农业非点源负荷总量分配技术体系,并以太湖苕溪流域为例对2007年需削减的农业非点源TP负荷总量在流域6区县内进行了分配。结果表明,临安、安吉、余杭、德清... 选择反映区域特征的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环境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农业非点源负荷总量分配技术体系,并以太湖苕溪流域为例对2007年需削减的农业非点源TP负荷总量在流域6区县内进行了分配。结果表明,临安、安吉、余杭、德清、吴兴和长兴需削减的农业非点源TP负荷总量分别为12.68、75.59、44.09、19.29、66.11和56.52 t;建立的总量分配体系在农业非点源负荷总量分配中具有良好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 总量负荷 AHP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缘山地退化天然林种群结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伍洪营 陈东立 《绿色科技》 2013年第1期116-119,共4页
根据四川省彭州市天台山林场天然林野外调查的21个样地资料,对四川盆地西缘山地退化天然林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退化天然林物种组成主要由48科,76属,90种组成。乔木树种重要值IV>5的有7个种群,分别为... 根据四川省彭州市天台山林场天然林野外调查的21个样地资料,对四川盆地西缘山地退化天然林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退化天然林物种组成主要由48科,76属,90种组成。乔木树种重要值IV>5的有7个种群,分别为红桦、房县槭、褐毛溲疏、大叶椴、大叶腊莲绣球、多脉榆、尾叶樱,这7种乔木树种组成退化天然林乔木树种优势种群。优势种群径级结构分析,房县槭、褐毛溲疏、大叶腊莲绣球、多脉榆,更新状况较好,属增长性种群;红桦更新状况较差,属于衰退型种群,大叶椴、尾叶樱,属于稳定性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天然林 结构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丘陵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防眩植株高度的研究
6
作者 刘丽 魏跃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6-1098,共3页
对成南、成雅高速公路道路下凹段中央分隔带防眩植株的高度在不考虑车辆前照灯的影响时,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推算,并与实地防眩高度观测值进行比较。通过不同凹曲线半径情况下所需防眩高度的观测值测定,推导凹曲线半径值与防眩高度之间的... 对成南、成雅高速公路道路下凹段中央分隔带防眩植株的高度在不考虑车辆前照灯的影响时,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推算,并与实地防眩高度观测值进行比较。通过不同凹曲线半径情况下所需防眩高度的观测值测定,推导凹曲线半径值与防眩高度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当不考虑前照灯照射角的影响时所得公式计算的防眩高度值偏小。在凹曲线段,为满足防眩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防眩高度。凹曲线半径值与防眩高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92.4-0.005X,表明在高速公路各种因素的极限情况下,中央分隔带的防眩高度最大不超过192 cm,最低不低于109 cm,并随着半径值的增加,其防眩高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中央分隔带 防眩 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胁迫对水稻亲本材料Cd吸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路 张锡洲 +2 位作者 李廷轩 余海英 戢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88-2295,共8页
采用土培试验,以前期筛选出的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D62B为试验材料,以普通材料Luhui17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在1、4、16 mg·kg-1Cd处理浓度下对Cd的吸收、分配及转运特征。结果表明:(1)在不同Cd处理浓度下,水稻Cd... 采用土培试验,以前期筛选出的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D62B为试验材料,以普通材料Luhui17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在1、4、16 mg·kg-1Cd处理浓度下对Cd的吸收、分配及转运特征。结果表明:(1)在不同Cd处理浓度下,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D62B生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且随Cd处理浓度的提高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当Cd处理浓度为16 mg·kg-1时,D62B在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生物量分别较1 mg·kg-1Cd处理降低了52.05%、43.06%和32.34%。(2)D62B地上部Cd含量和转移系数在不同生育期均显著低于Luhui17,成熟期谷壳、糙米Cd含量也较低。当Cd处理浓度为1 mg·kg-1和4 mg·kg-1时,D62B的糙米Cd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 mg·kg-1,表现出Cd安全亲本材料的"安全性"。(3)随Cd处理浓度的提高,D62B对Cd的吸收速率显著增加,且在分蘖期其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在各处理下,D62B对Cd的吸收速率与Luhui17差异不显著。但D62B对Cd的转运速率在4 mg·kg-1和16 mg·kg-1Cd处理下则显著低于Luhui17,成熟期差异达到最大,分别为Luhui17的46.52%和66.68%。(4)D62B地上部Cd的亚细胞分布表现为细胞壁>可溶部分>细胞器,Luhui17为可溶部分>细胞壁>细胞器,地下部则均表现为可溶部分>细胞壁>细胞器。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Luhui17地下部细胞壁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在16 mg·kg-1Cd处理浓度下,Luhui17细胞壁的分配比例显著低于D62B。综上所述,最终表现出D62B具有籽粒Cd低积累的特点,可为培育Cd安全水稻品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d安全亲本材料 吸收 转运 亚细胞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胸径与根径和冠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卢昌泰 李吉跃 +4 位作者 康强 黄玉梅 何茜 陶建军 向劲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3,共6页
利用在川渝地区进行的马尾松天然林标准地(含样木)调查资料,研究了马尾松根径(树干基部3个不同部位的直径d0.00、d0.05、d0.10)与胸径(d1.3)和冠径(Cw)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d0.00与d1.3、d0.05与d1.3、d0.10与d1.3的相关关系模型都以... 利用在川渝地区进行的马尾松天然林标准地(含样木)调查资料,研究了马尾松根径(树干基部3个不同部位的直径d0.00、d0.05、d0.10)与胸径(d1.3)和冠径(Cw)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d0.00与d1.3、d0.05与d1.3、d0.10与d1.3的相关关系模型都以二次抛物线回归方程为最优,且d0.10与d1.3的相关关系最为紧密;描述川渝地区马尾松天然林立木胸径与冠径关系的最佳回归模型为lnCw=-0.69690+0.71934lnd1.3。该研究还编制了马尾松根径立木材积表,探讨了马尾松天然林的理论密度、最大密度和郁闭度为0.6~0.9时的适宜经营密度,对马尾松天然林的盗伐案件处理及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天然林 根径立木材积表 适宜经营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天台山风景游憩林空间结构分析与美景度评价 被引量:22
9
作者 俞晓凌 廖邦洪 +1 位作者 王道模 陈东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0-56,共7页
首先从空间结构出发,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树种分隔程度的空间测度指数3个参数来表述四川省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天台山风景游憩林的空间结构;然后从美学角度出发,用美景度评判法评价该处的森林景观质量,并提出把空间结构参数引入森林... 首先从空间结构出发,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树种分隔程度的空间测度指数3个参数来表述四川省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天台山风景游憩林的空间结构;然后从美学角度出发,用美景度评判法评价该处的森林景观质量,并提出把空间结构参数引入森林景观评价模型中,分析空间结构与美景度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区域内,空间结构的大小比数和角尺度2个参数对美景度都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从生态与美学角度为科学经营森林提供建议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空间结构 美景度 龙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既有隧道次生力学效应三维模型试验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新荣 郭子红 +3 位作者 裴丽 王吉明 林志 王芳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09-2616,共8页
为分析交错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采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试验系统对交错隧道进行三维物理模型试验。测试的内容包括新建隧道开挖引起既有隧道围岩内部压应力、围岩内部位移及支护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既有隧... 为分析交错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采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试验系统对交错隧道进行三维物理模型试验。测试的内容包括新建隧道开挖引起既有隧道围岩内部压应力、围岩内部位移及支护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既有隧道拱顶径向压应力和拱腰切向压应力具有增加趋势,拱顶切向压应力和拱腰径向压应力具有减小趋势;拱顶围岩内部位移表现为压缩变形,拱腰围岩内部位移为拉伸变形;既有隧道支护结构的轴力和弯矩全为增加,右拱腰的弯矩受到的影响最大;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L8截面的影响较小,对L1和L4截面的影响非常明显,当间距小于L8截面情况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隧道 次生力学效应 模型试验 既有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高低不平顺谱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士军 凌贤长 +2 位作者 朱占元 徐学燕 刘艳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38,共6页
基于国内外轨道高低不平顺功率谱密度拟合函数,通过编程数值计算分别对比研究了普通线路谱和高速线路谱对行车平稳舒适性、安全性、轮轨动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科院干线谱和原长沙铁道学院谱激励下列车的平稳舒适性略优于美国六级... 基于国内外轨道高低不平顺功率谱密度拟合函数,通过编程数值计算分别对比研究了普通线路谱和高速线路谱对行车平稳舒适性、安全性、轮轨动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科院干线谱和原长沙铁道学院谱激励下列车的平稳舒适性略优于美国六级谱,而前者的轮轨动力效应介于美国六级谱和美国五级谱之间,后者则与美国六级谱相当;时速120 km等级普通线路谱和时速160 km等级提速线路谱引起的列车行驶平稳性介于美国五级谱和六级谱之间,轮轨动力效应与美国六级谱较一致;铁科院郑武线高速谱和时速200 km等级提速线路谱引起的列车平稳舒适性介于德国高干扰谱和低干扰谱之间,而前者引起的轮轨力大于德国轨道谱,后者则与德国低干扰谱相当。同时采用三角级法给出各轨道谱的时域样本,作为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分析模型的轮轨激励输入,仿真计算了青藏客车YZ25T在普通轨道谱激扰下以时速90 km/h行驶和高速轨道谱激励下以时速200 km/h行驶时的轮轨竖向作用力,较好地验证了基于轨道谱密度函数的轮轨力效应分析结果。研究成果可为列车行驶振动反应分析中轮-轨不平顺激励谱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谱 高低不平顺 时域转化 三角级数法 轮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江堰市城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克燕 熊伟 +2 位作者 罗阳 杨亮 张力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6,共7页
以都江堰城区周边农耕地为对象,按照国标方法对土壤样本中的Cr、Cu、Cd、Pb、Zn五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部分样本中的Cd、Cu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以国家土... 以都江堰城区周边农耕地为对象,按照国标方法对土壤样本中的Cr、Cu、Cd、Pb、Zn五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部分样本中的Cd、Cu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对研究区内Cr、Cu、Cd、Pb、Zn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Cu、Cd为主要污染元素,污染指数处于轻、中度污染,Cr、Pb、Zn对土壤尚未构成污染关系,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单因子污染指数 综合污染指数 分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桥梁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魏召兰 黄显彬 +1 位作者 刘国军 蒲黔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7-244,共8页
在常规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优势,并对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当测试数据为数据序列时,提出了一种增强区间数稳定的改进方法;其次从概率理论对评价模型进行改进,改进后的... 在常规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优势,并对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当测试数据为数据序列时,提出了一种增强区间数稳定的改进方法;其次从概率理论对评价模型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评价模型为加权几何平均型综合评判模型,能有效地积累评价信息,灵敏度较高;在对评价结果处理时,引入变权系数求解区间数两端点的几何平均值,简化最终的评价结果。利用修正后的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一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修正的评估方法能较好地反映结构整体工作状态,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 状态评估 区间数 概率评价模型 变权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立交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新荣 王吉明 +2 位作者 郭子红 林志 裴丽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4-93,共10页
为分析新建立交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采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试验系统对立交隧道进行三维物理模型试验。对既有隧道2个剖面的围岩压力、围岩内部位移及支护内力进行全程监测,通过分析得出:既有隧道Ⅰ剖面围岩压力受到的影响较... 为分析新建立交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采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试验系统对立交隧道进行三维物理模型试验。对既有隧道2个剖面的围岩压力、围岩内部位移及支护内力进行全程监测,通过分析得出:既有隧道Ⅰ剖面围岩压力受到的影响较大,Ⅱ剖面围岩压力受到的影响较小,各监测点的围岩压力基本处于减小状态,拱底围岩的稳定性降低;拱顶和拱腰围岩内部位移表现为拉伸变形,且拱顶处的变化值远大于拱腰处的变化值;既有隧道支护轴力变化的最终值基本为增加,支护弯矩变化的最终值都为减小;0.25D立交间距下既有隧道的围岩压力、内部位移及支护内力受新建隧道的影响较大,建议将立交隧道的立交间距控制在0.5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交隧道 既有隧道 围岩压力 支护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动态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罗鸿兵 刘晓玲 +1 位作者 罗麟 梁洁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19,共7页
从动态膜的形成机理及性能、动态膜的结构和制备、动态膜的数学模型、动态膜的水力学、动态膜的曝气方式、动态膜的水头差、动态膜清洗和再生等方面阐述了动态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活废水、城市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动态膜 研究进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丘陵区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唐晓红 魏朝富 +4 位作者 吕家恪 罗友进 谢德体 潘根兴 曾希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9-54,共6页
长期保护性耕作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而成为稻田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有效措施,而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机制的影响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供试土样采自耕作制定位试验水旱轮作、冬水免耕、垄作免耕和厢作免耕耕层(0~20cm)土壤,土样经过... 长期保护性耕作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而成为稻田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有效措施,而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机制的影响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供试土样采自耕作制定位试验水旱轮作、冬水免耕、垄作免耕和厢作免耕耕层(0~20cm)土壤,土样经过糊化作用、湿润作用和再次糊化作用等预处理,用以阐明稻田土壤团聚体的破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糊化作用和湿润作用后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差异不明显,而保护性耕作显著影响团聚体的稳定性。糊化作用后团聚体水稳性强弱顺序为:垄作免耕>厢作免耕>冬水免耕>水旱轮作,湿润作用后团聚体水稳性强弱顺序为:厢作免耕>垄作免耕>冬水免耕>水旱轮作。糊化作用下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浓度相关性不显著(r=0.432,p>0.05),湿润作用下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6,p<0.01)。因此,研究结果说明保护性耕作有利于紫色水稻土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高,进而增强团聚体的水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 稳定性 有机碳 保护性耕作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腐解过程中形成胡敏酸的组成和结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于孝东 唐晓红 +3 位作者 吕家恪 罗友进 王力 魏朝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4-228,共5页
通过稻草腐解实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稻草腐解过程中土壤胡敏酸的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旨在丰富农作物秸秆还田过程中的胡敏酸化学组成、性质与结构变化的特征。在试验培养条件下,施用稻草后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1.71%,腐殖质... 通过稻草腐解实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稻草腐解过程中土壤胡敏酸的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旨在丰富农作物秸秆还田过程中的胡敏酸化学组成、性质与结构变化的特征。在试验培养条件下,施用稻草后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1.71%,腐殖质含量增加了51.93%,都在90d时达到最大值。施用稻草45d时的PQ值(HA在HS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降低,在90d和135d时的PQ值与45d时变化不大。施用稻草后土壤胡敏酸的色调系数(ΔlogK)逐渐减少,相对色度(RF)值迅速增大,胡敏酸的氧化程度和芳构化程度增强。胡敏酸的元素组成以碳为主,含量在52%左右,其次为氧。H/C的比值逐渐降低,O/C的比值不断增大。羧基和酚羟基为主要的酸性基团。羧基含量先降低,后随着腐解的进行,其含量不断升高;酚羟基的含量变化与羧基的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羰基含量逐渐增加。施用稻草会引起紫色水稻土胡敏酸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腐解 胡敏酸 组成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统计方法用于太湖梅梁湾水质特征识别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良千 吴祖成 +2 位作者 张清宇 刘奇 虞波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08-313,共6页
旨在识别太湖梅梁湾水质特征,为水质保护、规划、管理、利用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利用太湖梅梁湾区域9个监测点数据,以主成分分析探讨主要污染来源;以聚类分析划分监测点类别并识别其空间相似性;以比对各类别监测点数据,讨论了污染物类别... 旨在识别太湖梅梁湾水质特征,为水质保护、规划、管理、利用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利用太湖梅梁湾区域9个监测点数据,以主成分分析探讨主要污染来源;以聚类分析划分监测点类别并识别其空间相似性;以比对各类别监测点数据,讨论了污染物类别及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梅梁湾水质主要受农业非点源、浮游植物生长、外源输入的有机悬浮物、含氮有机污染物及土壤土质5方面影响;梅梁湾区域9个监测点位划归为4类,即:河流入湖口、入湖口近岸、远离入湖口近岸及湖心点类;梅梁湾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为N、P,且各指标浓度变异不大.由此可见,太湖梅梁湾水质具有明确的空间分布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多元统计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水稻土胡敏酸的形成——稻草腐解试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光 唐晓红 +2 位作者 吕家恪 罗友进 魏朝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96-2602,共7页
土壤腐植酸类物质的形成是土壤固碳的重要过程,但对腐植酸类物质形成过程的了解仍不甚清楚,为了丰富土壤腐植酸类物质形成理论,采用富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固态交叉极化-魔角旋转13C-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分析了紫色水稻土稻草腐解过程中胡敏... 土壤腐植酸类物质的形成是土壤固碳的重要过程,但对腐植酸类物质形成过程的了解仍不甚清楚,为了丰富土壤腐植酸类物质形成理论,采用富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固态交叉极化-魔角旋转13C-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分析了紫色水稻土稻草腐解过程中胡敏酸的波谱学特征。结果表明,稻草腐解的前期,胡敏酸的红外光谱所有吸收峰(3364、2933、1653、1599、1508、1461、1421、1331、1225、1126、1033cm-1)强度皆有明显减弱,核磁共振光谱的烷基、多羟基和芳基的共振峰明显减弱且甲氧基的共振峰显著增强,即表明提取的胡敏酸为类胡敏酸的木质素;随着腐解的进行,胡敏酸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强度皆显著增强,核磁共振光谱的烷基、芳基和羰基的共振峰增强,即表明此时的胡敏酸已是以木质素残体为核心并结合烷基、酰胺以及糖类物质反应形成的高分子聚合体;稻草腐解的后期,胡敏酸的红外光谱的2933cm-1处的吸收峰强度减弱,1651、1599、1508、1461、1422和1224cm-1处的吸收峰小幅增强,核磁共振光谱的烷基共振峰减弱,甲氧基共振峰增强,表明此时的胡敏酸发生脱烷基(主要是甲基)过程。因此,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与核磁共振光谱共振峰强度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稻草腐解过程紫色水稻土胡敏酸的形成过程具有阶段性,紫色水稻土胡敏酸的形成过程符合木质素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腐解 胡敏酸 波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分法对边坡最不利滑裂面的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子红 刘新荣 舒志乐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56,共6页
为了合理地确定边坡的最不利滑裂面、探讨坡顶开裂原因及出现滑坡险情时的应急措施,将变分方法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通过建立一个与边坡稳定相关的泛函,根据边界条件选取适当的基函数,获得了边坡最不利滑裂面。基于所得最不利滑裂面,得... 为了合理地确定边坡的最不利滑裂面、探讨坡顶开裂原因及出现滑坡险情时的应急措施,将变分方法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通过建立一个与边坡稳定相关的泛函,根据边界条件选取适当的基函数,获得了边坡最不利滑裂面。基于所得最不利滑裂面,得到垂直边坡和普通边坡最不利滑裂面的分布随土体内摩擦角和内聚力的变化趋势,为垂直边坡和普通边坡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提高边坡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泛函T沿最不利滑裂面的变化将边坡划分为主动滑动区和被动滑动区。比较分析得出:变分方法和Bishop条分法所获得的安全系数比较接近,且变分方法获得的安全系数略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法 最不利滑裂面 应急措施 主动滑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