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农转移与农户种植结构调整:“趋粮化”或“非粮化”
1
作者 李瑞盛 连昭阳 徐定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4-806,共13页
近年来,耕地“非粮化”趋势的加剧不仅提高了我国对外部粮食资源的依赖,更不利于今后粮食产能的高位提升。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家庭收入与资源配置随之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探讨劳动力非农转移对破解当前日益严峻的耕地“非粮化”... 近年来,耕地“非粮化”趋势的加剧不仅提高了我国对外部粮食资源的依赖,更不利于今后粮食产能的高位提升。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家庭收入与资源配置随之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探讨劳动力非农转移对破解当前日益严峻的耕地“非粮化”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全国范围内3709个农户数据,创新性地将家庭劳动力分配与收入结构变化考虑在内,从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机械和土地转出等角度,探究劳动力非农转移对粮食种植结构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区域差异造成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样本中农户粮食种植面积占比平均为49%,每个家庭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的占比平均为25%,非农收入占比76%;2)劳动力非农转移改变了农户的非农收入与非农就业,并通过促进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农业机械以及土地转出间接影响农户粮食种植行为;3)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在不同粮食产区间存在差异,且当村庄位于非城郊区或非平原地区时,其对粮食种植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应综合考虑农户实际情况和各区域粮食生产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应对劳动力转移和收入结构变化等多方面挑战,从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非农收入 种植结构 农业社会化服务 土地流转 粮食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