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的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
18
1
作者
王景燕
龚伟
+2 位作者
胡庭兴
宫渊波
冉华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9-574,共6页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人工更新成檫木Sassafras tsumu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后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与天然常绿阔叶林相比,土壤有机质显著降低(P<0.05)...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人工更新成檫木Sassafras tsumu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后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与天然常绿阔叶林相比,土壤有机质显著降低(P<0.05),容重显著升高(P<0.05),土壤孔隙度(总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透性降低,但仅柳杉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及下层土壤毛管持水量达显著水平(P<0.05)。3种人工林中,总体上檫木林和水杉林对原有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保持作用较好,而柳杉林较差。土壤有机质和容重与土壤孔隙度、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透性均呈显著相关(P<0.05)。这预示了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由于林地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和孔隙度降低导致林地土壤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透性降低,且不同林分对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不同。因此,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及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更新,对于增加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和减少地表径流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水源涵养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湿地松幼树冠层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13
2
作者
龚伟
宫渊波
+4 位作者
胡庭兴
陈林武
张发会
王景燕
朱志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4,共6页
以四川盆地北部低山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幼林为研究对象,对冠层顶部不同年龄针叶光合作用、叶片温度以及冠层顸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摩尔分数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测定针叶叶绿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年生针...
以四川盆地北部低山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幼林为研究对象,对冠层顶部不同年龄针叶光合作用、叶片温度以及冠层顸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摩尔分数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测定针叶叶绿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年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大,均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叶片温度除了在12:00~14:00略高于气温外,其他时间均低于气温;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相同,最大值出现在14:00;空气相对湿度呈“U”型变化;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在8:00~16:00逐渐减小,并在18:00开始回升。1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始终低于当年生针叶,而前者叶绿素质量分数低于后者。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气孔导度是引起湿地松光合日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湿地松
光合作用
叶片温度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的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
18
1
作者
王景燕
龚伟
胡庭兴
宫渊波
冉华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生态林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9-574,共6页
基金
"十五"国家科学技术攻关项目(2001BA510B02-03
2001BA606A-06)
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ZD2004)
文摘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人工更新成檫木Sassafras tsumu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后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与天然常绿阔叶林相比,土壤有机质显著降低(P<0.05),容重显著升高(P<0.05),土壤孔隙度(总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透性降低,但仅柳杉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及下层土壤毛管持水量达显著水平(P<0.05)。3种人工林中,总体上檫木林和水杉林对原有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保持作用较好,而柳杉林较差。土壤有机质和容重与土壤孔隙度、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透性均呈显著相关(P<0.05)。这预示了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由于林地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和孔隙度降低导致林地土壤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透性降低,且不同林分对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不同。因此,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及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更新,对于增加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和减少地表径流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水源涵养
渗透性
Keywords
forest ecology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water conversation
infiltration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湿地松幼树冠层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13
2
作者
龚伟
宫渊波
胡庭兴
陈林武
张发会
王景燕
朱志芳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生态林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
林业
科学研究院
出处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4,共6页
基金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510B02-03
2001BA606A-06-3)
四川省森林培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文摘
以四川盆地北部低山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幼林为研究对象,对冠层顶部不同年龄针叶光合作用、叶片温度以及冠层顸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摩尔分数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测定针叶叶绿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年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大,均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叶片温度除了在12:00~14:00略高于气温外,其他时间均低于气温;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相同,最大值出现在14:00;空气相对湿度呈“U”型变化;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在8:00~16:00逐渐减小,并在18:00开始回升。1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始终低于当年生针叶,而前者叶绿素质量分数低于后者。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气孔导度是引起湿地松光合日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湿地松
光合作用
叶片温度
叶绿素
Keywords
plant physiology
Pinus elliottii
photosyhthesis
leaf temperature
chlorophyll
分类号
S718.43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的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王景燕
龚伟
胡庭兴
宫渊波
冉华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湿地松幼树冠层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龚伟
宫渊波
胡庭兴
陈林武
张发会
王景燕
朱志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