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研究
被引量:
36
1
作者
宫渊波
麻泽龙
+2 位作者
陈林武
胡庭兴
张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36,共6页
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效益是研究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热点问题。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营造和自然恢复的湿地松林、桤柏混交林、刺槐(灌木)林 、刺槐林 和桤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冠截留、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能力、土壤渗...
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效益是研究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热点问题。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营造和自然恢复的湿地松林、桤柏混交林、刺槐(灌木)林 、刺槐林 和桤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冠截留、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能力、土壤渗透性和枯落物持水性,作为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的指标,对不同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机理和水源涵养效益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均明显高于农耕地;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的水源涵养效益也有较大差异。最后提出了桤柏混交林、湿地松林、桤木林等优良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模式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上游地区
低山暴雨区
水土保持林
结构模式
水源涵养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5种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持水功能比较
被引量:
16
2
作者
宫渊波
陈林武
+2 位作者
罗承德
吴雪仙
程永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2-16,共5页
对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进行枯落物持水功能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枯落物储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12.85t.hm-2)>刺槐林(9.76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9.52t.hm-2)>青冈林(6.01t.hm-2)>湿...
对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进行枯落物持水功能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枯落物储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12.85t.hm-2)>刺槐林(9.76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9.52t.hm-2)>青冈林(6.01t.hm-2)>湿地松纯林(3.76t.hm-2)。持水能力的排列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33.60t.hm-2)>刺槐林(19.90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11.50t.hm-2)>青冈林(8.70t.hm-2)>湿地松纯林(3.70t.hm-2)。虽林分不同,但其浸水实验中枯落物的持水过程均表现出相似的特性,即前期吸水量大(1h以前),并在较短时间内(2~4h)达到较稳定的状态,且与林分生物多样性关系不大。各林分地表枯落物对降水的有效拦蓄量的变化范围为283~2759t.km-2,平均为1253.4t.km-2,其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刺槐林>刺槐-湿地松混交林>青冈林>湿地松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上游
植被恢复
枯落物
水文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元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
18
3
作者
李进峰
宫渊波
+2 位作者
陈林武
程永珍
张发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7-170,182,共5页
以8个植被类型、2个农地和2个退耕地的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计算这12个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研究了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12个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介于2.8185...
以8个植被类型、2个农地和2个退耕地的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计算这12个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研究了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12个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介于2.8185~2.9249之间。与退耕地和玉米地相比,各林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小;与1990年的2.8633相比,2006年土壤颗粒分形维数(2.8592)减小;各团聚体分形维数规律不明显。(2)决定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大小的首先是〈o.002mm的含量,其次是0.05~0.25mm和0.0020.02mm的含量;决定团聚体分形维数大小的粒级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5mm,0.5~1mm和1~2mm,其余粒级含量对分形维数影响较小。(3)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团聚体分形维数可作为侵蚀指标,前者与土壤可蚀性因子相关关系显著,后者也可作为渗透蓄水指标。(4)在坡耕地基础上的退耕地比生态退化后的营林地具有更有利于水土保持的土壤分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颗粒分形维数
团聚体分形维数
土壤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磷素的比较
被引量:
3
4
作者
程永珍
宫渊波
+2 位作者
陈林武
李进峰
张发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8-211,共4页
以广元市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的3个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测定了湿地松纯林,刺槐纯林及湿地松刺槐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与P素含量。结果表明:(1)混交林的土壤结构明显好于湿地松与刺槐纯林;(2)混...
以广元市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的3个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测定了湿地松纯林,刺槐纯林及湿地松刺槐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与P素含量。结果表明:(1)混交林的土壤结构明显好于湿地松与刺槐纯林;(2)混交林中有机质含量高于刺槐与湿地松纯林,3个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土壤上层,并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有机质
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元市碗厂沟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氮素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吴雪仙
陈林武
宫渊波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5期31-35,14,共6页
对广元市碗厂沟湿地松、刺槐混交林3种林型的氮素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剖面特征随着土层的加深含量逐渐减少,硝态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3种林型虽然各氮素上下层的差...
对广元市碗厂沟湿地松、刺槐混交林3种林型的氮素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剖面特征随着土层的加深含量逐渐减少,硝态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3种林型虽然各氮素上下层的差异较大,但都表现为刺槐林>混交林>湿地松林>。3种林型的氮素在不同深度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一年中全氮以3月含量最高,6最低;水解氮是6月含量最高,12月最低;铵态氮以12月最高,9月最低;硝态氮在一年中变化复杂,且各林型变化不一。3种林型相比较,全氮、水解性氮、按态氮总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刺槐林>混交林>湿地松林;各林分硝态氮总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混交林>刺槐林>湿地松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土壤氮素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元3种林分类型生物产量与磷素空间格局的研究
6
作者
李进峰
宫渊波
+2 位作者
陈林武
程永珍
张发会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5期36-40,共5页
本文以川北低山暴雨区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的3个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湿地松纯林,刺槐纯林及湿地松刺槐混交林生态系统内生物量及各器官磷素分配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3种不同植被...
本文以川北低山暴雨区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的3个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湿地松纯林,刺槐纯林及湿地松刺槐混交林生态系统内生物量及各器官磷素分配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3种不同植被类型林分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湿地松纯林>混交林>刺槐纯林,在生物量组成上,均为乔木层生物量大于灌木层及层间植物的生物量;2混交林中湿地松和刺槐的树叶、树皮及刺槐果的磷素含量分别大于纯林中的对应器官的磷素含量,湿地松纯林和混交林中枝的磷素含量分别是0.261 g.kg-1和0.264 g.kg-1,而刺槐树枝的磷素含量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分别为0.454 g.kg-1和0.348 g.kg-1;混交林中林分总磷素含量大于湿地松林分磷素含量而小于刺槐林分磷素含量,其乔木层和灌木层中的磷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与林分磷素总含量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生物量
磷素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岷江柏与尾叶桉幼苗耗水日变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额冬梅
宫渊波
张亚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107-7110,共4页
[目的]比较2种耐旱植物日耗水变化,为干旱地区推广试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水分梯度下,测定了岷江柏幼苗和尾叶桉幼苗的日蒸腾强度、土壤湿度日变化、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缺、饱和叶片失水速率等指标,以研究岷江柏...
[目的]比较2种耐旱植物日耗水变化,为干旱地区推广试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水分梯度下,测定了岷江柏幼苗和尾叶桉幼苗的日蒸腾强度、土壤湿度日变化、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缺、饱和叶片失水速率等指标,以研究岷江柏、尾叶桉的相对抗旱性。[结果]不同水分梯度下岷江柏和尾叶桉的日蒸腾强度呈"双峰"曲线;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大,岷江柏和尾叶桉的日蒸腾强度呈增大趋势,叶片绝对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呈增大趋势,饱和叶片的失水量呈下降趋势;在同一水分梯度下,尾叶桉的日蒸腾强度、饱和叶片失水量均比岷江柏高。[结论]岷江柏比尾叶桉具有更强的保水性和抗旱性,更适合在干旱环境下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柏
尾叶桉
耗水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研究
被引量:
36
1
作者
宫渊波
麻泽龙
陈林武
胡庭兴
张健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生态林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
林业
科学研究院
生态
所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36,共6页
基金
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盆周低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子课题(2001BA606A-06-3)
文摘
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效益是研究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热点问题。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营造和自然恢复的湿地松林、桤柏混交林、刺槐(灌木)林 、刺槐林 和桤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冠截留、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能力、土壤渗透性和枯落物持水性,作为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的指标,对不同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机理和水源涵养效益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均明显高于农耕地;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的水源涵养效益也有较大差异。最后提出了桤柏混交林、湿地松林、桤木林等优良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模式选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嘉陵江
上游地区
低山暴雨区
水土保持林
结构模式
水源涵养效益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water-source conservation
low hill heavy rain area
upper reach of Jialing River
分类号
S727.2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5种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持水功能比较
被引量:
16
2
作者
宫渊波
陈林武
罗承德
吴雪仙
程永珍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生态林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
林业
科学研究院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2-16,共5页
基金
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盆周低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子课题(2001BA606A-06-3)
四川省森林培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文摘
对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进行枯落物持水功能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枯落物储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12.85t.hm-2)>刺槐林(9.76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9.52t.hm-2)>青冈林(6.01t.hm-2)>湿地松纯林(3.76t.hm-2)。持水能力的排列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33.60t.hm-2)>刺槐林(19.90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11.50t.hm-2)>青冈林(8.70t.hm-2)>湿地松纯林(3.70t.hm-2)。虽林分不同,但其浸水实验中枯落物的持水过程均表现出相似的特性,即前期吸水量大(1h以前),并在较短时间内(2~4h)达到较稳定的状态,且与林分生物多样性关系不大。各林分地表枯落物对降水的有效拦蓄量的变化范围为283~2759t.km-2,平均为1253.4t.km-2,其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刺槐林>刺槐-湿地松混交林>青冈林>湿地松纯林。
关键词
嘉陵江上游
植被恢复
枯落物
水文效益
Keywords
the upper reaches of Jialing River
restoration of vegetation
litter
hydrological benefit
分类号
S714.7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元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
18
3
作者
李进峰
宫渊波
陈林武
程永珍
张发会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生态林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四川
林业
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7-170,182,共5页
基金
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盆周低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子课题(2001BA606A-06-3)
四川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建设项目
文摘
以8个植被类型、2个农地和2个退耕地的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计算这12个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研究了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12个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介于2.8185~2.9249之间。与退耕地和玉米地相比,各林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小;与1990年的2.8633相比,2006年土壤颗粒分形维数(2.8592)减小;各团聚体分形维数规律不明显。(2)决定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大小的首先是〈o.002mm的含量,其次是0.05~0.25mm和0.0020.02mm的含量;决定团聚体分形维数大小的粒级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5mm,0.5~1mm和1~2mm,其余粒级含量对分形维数影响较小。(3)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团聚体分形维数可作为侵蚀指标,前者与土壤可蚀性因子相关关系显著,后者也可作为渗透蓄水指标。(4)在坡耕地基础上的退耕地比生态退化后的营林地具有更有利于水土保持的土壤分形特征。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颗粒分形维数
团聚体分形维数
土壤性状
Keywords
land utilization type
particles fractal dimension
granular fractal dimension
soil properties
分类号
S152.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磷素的比较
被引量:
3
4
作者
程永珍
宫渊波
陈林武
李进峰
张发会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
、
四川省
生态
林业
工程
省级重点
实验室
四川
林业
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8-211,共4页
基金
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盆周低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子课题(2001BA606A-06-3)
四川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建设项目
文摘
以广元市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的3个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测定了湿地松纯林,刺槐纯林及湿地松刺槐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与P素含量。结果表明:(1)混交林的土壤结构明显好于湿地松与刺槐纯林;(2)混交林中有机质含量高于刺槐与湿地松纯林,3个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土壤上层,并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有机质
磷
Keywords
forest soil
organic matter
phosphorus
分类号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元市碗厂沟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氮素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吴雪仙
陈林武
宫渊波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生态林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
林业
科学研究院
出处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5期31-35,14,共6页
基金
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盆周低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子课题(2001BA606A-06-3)
四川省森林培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文摘
对广元市碗厂沟湿地松、刺槐混交林3种林型的氮素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剖面特征随着土层的加深含量逐渐减少,硝态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3种林型虽然各氮素上下层的差异较大,但都表现为刺槐林>混交林>湿地松林>。3种林型的氮素在不同深度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一年中全氮以3月含量最高,6最低;水解氮是6月含量最高,12月最低;铵态氮以12月最高,9月最低;硝态氮在一年中变化复杂,且各林型变化不一。3种林型相比较,全氮、水解性氮、按态氮总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刺槐林>混交林>湿地松林;各林分硝态氮总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混交林>刺槐林>湿地松林。
关键词
林分类型
土壤氮素
动态变化
Keywords
Stand type, Soil nitrogen, Dynamic change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元3种林分类型生物产量与磷素空间格局的研究
6
作者
李进峰
宫渊波
陈林武
程永珍
张发会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生态林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四川
林业
科学研究院
出处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5期36-40,共5页
基金
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盆周低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子课题(2001BA606A-06-3)
四川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建设项目
文摘
本文以川北低山暴雨区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的3个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湿地松纯林,刺槐纯林及湿地松刺槐混交林生态系统内生物量及各器官磷素分配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3种不同植被类型林分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湿地松纯林>混交林>刺槐纯林,在生物量组成上,均为乔木层生物量大于灌木层及层间植物的生物量;2混交林中湿地松和刺槐的树叶、树皮及刺槐果的磷素含量分别大于纯林中的对应器官的磷素含量,湿地松纯林和混交林中枝的磷素含量分别是0.261 g.kg-1和0.264 g.kg-1,而刺槐树枝的磷素含量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分别为0.454 g.kg-1和0.348 g.kg-1;混交林中林分总磷素含量大于湿地松林分磷素含量而小于刺槐林分磷素含量,其乔木层和灌木层中的磷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与林分磷素总含量一致。
关键词
植被类型
生物量
磷素
水土保持
Keywords
Vegetation type, Biomass, Phosphorus elemen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岷江柏与尾叶桉幼苗耗水日变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额冬梅
宫渊波
张亚军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107-7110,共4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长江中上游西南山区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课题(2006BAC01A11)
四川省森林培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文摘
[目的]比较2种耐旱植物日耗水变化,为干旱地区推广试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水分梯度下,测定了岷江柏幼苗和尾叶桉幼苗的日蒸腾强度、土壤湿度日变化、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缺、饱和叶片失水速率等指标,以研究岷江柏、尾叶桉的相对抗旱性。[结果]不同水分梯度下岷江柏和尾叶桉的日蒸腾强度呈"双峰"曲线;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大,岷江柏和尾叶桉的日蒸腾强度呈增大趋势,叶片绝对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呈增大趋势,饱和叶片的失水量呈下降趋势;在同一水分梯度下,尾叶桉的日蒸腾强度、饱和叶片失水量均比岷江柏高。[结论]岷江柏比尾叶桉具有更强的保水性和抗旱性,更适合在干旱环境下种植。
关键词
岷江柏
尾叶桉
耗水日变化
Keywords
Cupressus chengiana S.Y.Hu
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
Diurnal fluctuation of water consumption
分类号
S718.43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研究
宫渊波
麻泽龙
陈林武
胡庭兴
张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5种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持水功能比较
宫渊波
陈林武
罗承德
吴雪仙
程永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广元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分形特征
李进峰
宫渊波
陈林武
程永珍
张发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磷素的比较
程永珍
宫渊波
陈林武
李进峰
张发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广元市碗厂沟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氮素动态变化分析
吴雪仙
陈林武
宫渊波
《四川林业科技》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广元3种林分类型生物产量与磷素空间格局的研究
李进峰
宫渊波
陈林武
程永珍
张发会
《四川林业科技》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岷江柏与尾叶桉幼苗耗水日变化特性研究
额冬梅
宫渊波
张亚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