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云南和西藏地区主要能量饲料原料概略养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梁婵 任艳霖 +5 位作者 乐科明 田刚 伏润奇 杨继文 蒲俊宁 余冰 《四川畜牧兽医》 2019年第5期26-28,30,共4页
本试验对我国四川、云南和西藏地区主要能量饲料原料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为该地区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共采集四川、云南、西藏地区的主要能量饲料162份(玉米107份、小麦19份、稻谷19份、小麦麸17份),测定其水分、粗蛋白... 本试验对我国四川、云南和西藏地区主要能量饲料原料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为该地区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共采集四川、云南、西藏地区的主要能量饲料162份(玉米107份、小麦19份、稻谷19份、小麦麸17份),测定其水分、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NFE)的含量。结果表明,四川、云南和西藏3个地区主要能量饲料原料的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西藏地区各原料的水分含量最高,玉米、小麦和稻谷的CP含量依次为四川>云南>西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饲料 概略养分 四川 云南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与肠道黏膜免疫的关系及其分泌的营养调控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定越 徐盛玉 +2 位作者 宋洁 杨双源 吴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54-1860,共7页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是由J链连接成的二聚体免疫球蛋白A(IgA)与分泌片段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肠道内的SIgA是肠道黏膜免疫中的重要环节之一。SIgA可维持肠道黏膜内环境稳态,调控肠道内源微生态,并在黏膜上皮通过干扰病原体与上皮细...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是由J链连接成的二聚体免疫球蛋白A(IgA)与分泌片段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肠道内的SIgA是肠道黏膜免疫中的重要环节之一。SIgA可维持肠道黏膜内环境稳态,调控肠道内源微生态,并在黏膜上皮通过干扰病原体与上皮细胞受体结合,阻止病原体附着宿主细胞,影响病原菌毒力及免疫排异,从而阻止病原体的传播和进一步的感染,因而在免疫防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营养因子(如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等)在机体受到病原菌入侵或应激的情况下,可显著促进肠道SIgA的分泌,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应激动物的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 肠道 黏膜免疫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性复合添加剂对饲喂含黄曲霉毒素B1饲粮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肝脏功能和毒素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蒲俊宁 原清会 +9 位作者 陈代文 田刚 何军 郑萍 毛湘冰 虞洁 黄志清 罗钧秋 罗玉衡 余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91-4700,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营养性复合添加剂对饲喂含黄曲霉毒素B 1(AFB1)饲粮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肝脏功能和毒素残留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8.06±0.27)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育肥猪28头,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 本试验旨在研究营养性复合添加剂对饲喂含黄曲霉毒素B 1(AFB1)饲粮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肝脏功能和毒素残留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8.06±0.27)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育肥猪28头,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AFB1组(含AFB1 280μg/kg)、复合添加剂Ⅰ组(AFB1饲粮+0.3%抗氧化复合添加剂)和复合添加剂Ⅱ组(AFB1饲粮+0.3%肠道健康复合添加剂),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10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51~75 kg生长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降低(P<0.05);135 kg时的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100 kg时的血浆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升高(P<0.05);肝脏指数、肝脏和肾脏AFB1和黄曲霉毒素M1(AFM1)含量显著升高(P<0.05),背最长肌AFB1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AFB1组相比,复合添加剂Ⅰ组51~75 kg生长育肥猪的ADG显著升高(P<0.05);135 kg时的血浆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100 kg时的血浆MDA含量和GOT活性显著降低(P<0.05);肾脏AFM 1和背最长肌AFB1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AFB1组相比,复合添加剂Ⅱ组生长育肥猪135 kg时的血浆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100和135 kg时的血浆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100 kg时的血浆GOT活性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喂含280μg/kg AFB1饲粮可导致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组织AFB1残留量增加、肝脏功能受损;添加0.3%抗氧化复合添加剂显著降低AFB1在组织中的残留,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缓解AFB1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肝脏功能的不良影响;添加0.3%肠道健康复合添加剂显著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缓解AFB1对生长育肥猪肝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性复合添加剂 黄曲霉毒素B1 生长性能 肝脏功能 毒素残留 生长育肥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O1的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小玲 黄志清 +1 位作者 毛湘冰 吴秀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0-93,共4页
FoxO蛋白家族是2000年才公布统一命名的蛋白质家族,其中FoxO1是FoxO亚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之一。作者在综述FoxO1的结构及其分布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其与生物代谢、氧化应激、动物肌细胞分化和肌纤维类型转化、动物繁殖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
关键词 FOXO1 生物代谢 氧化应激 肌纤维发育 动物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赖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及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华 陈代文 +6 位作者 何军 罗玉衡 毛湘冰 虞洁 郑萍 罗钧秋 余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519-4526,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赖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及氮排放的影响。试验1:选取健康、初始体重[(78.19±6.69)kg]相近的“杜×长×大”肥育猪108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赖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及氮排放的影响。试验1:选取健康、初始体重[(78.19±6.69)kg]相近的“杜×长×大”肥育猪108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组1为正常蛋白质水平饲粮组,即12.5%粗蛋白质(CP)+0.73%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SID-Lys);组2、3、4、5和6为低蛋白质水平饲粮(10.5%CP)不同SID-Lys组,SID-Lys水平分别为0.58%、0.66%、0.73%、0.80%和0.88%。试验期28 d。试验2:选取初始体重为(90.56±3.28)kg的“杜×长×大”肥育猪1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3组分别饲喂试验1中组1、4和5的饲粮,试验期共7 d,其中预试期3 d,氮平衡试验期4 d。结果表明:1)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赖氨酸对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肥育猪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肥育猪背最长肌的红度值(P<0.05)。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赖氨酸对肥育猪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肥育猪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P<0.05)。3)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了肥育猪的粪氮排放、尿氮排放和总氮排放(P<0.05)。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赖氨酸对肥育猪粪氮排放、尿氮排放和总氮排放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且可改善肉色,降低总氮排放;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赖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氮排放无显著影响,但可改善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蛋白质水平饲粮 赖氨酸 生长性能 胴体性状 肉品质 氮排放 肥育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基因对肉质性状的调控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小玲 黄志清 +3 位作者 贾刚 郭秀兰 唐仁勇 吴秀群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1-594,共4页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hosphotyrosine interaction domain containing 1,PID1)基因是最近发现的与脂肪代谢相关的新基因。在不同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PID1基因的表达。PID1基因表达过量能促进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影响肉质性状...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hosphotyrosine interaction domain containing 1,PID1)基因是最近发现的与脂肪代谢相关的新基因。在不同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PID1基因的表达。PID1基因表达过量能促进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影响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和解偶联蛋白(UCP)基因]的表达。因此,深入探讨PID1基因在畜禽肉品质上的调控作用及其影响机制,将为改善畜禽肉品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概述了PID1基因的发现和表达规律、PID1蛋白的结构、PID1基因与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关系及其在畜禽肉质调控中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 脂肪代谢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解偶联蛋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对免疫应激仔猪肠道组织Toll样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渝 陈代文 +3 位作者 毛湘冰 毛倩 齐莎日娜 余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27-1535,共9页
本试验旨在考察饲粮添加精氨酸(arginine,Arg)对免疫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细胞膜外Toll样受体(TLR2、TLR4、TLR5、TLR6)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24±1)日龄的断奶、平均体重(7.19±0.63)kg的杜洛克×长白×大白公... 本试验旨在考察饲粮添加精氨酸(arginine,Arg)对免疫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细胞膜外Toll样受体(TLR2、TLR4、TLR5、TLR6)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24±1)日龄的断奶、平均体重(7.19±0.63)kg的杜洛克×长白×大白公猪20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饲喂基础饲粮+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注射沙门氏杆菌活疫苗(S.C500)(S.C500组)、饲喂基础饲粮添加0.5%Arg+注射S.C500(0.5%Arg组)和饲喂基础饲粮添加1.0%Arg+注射S.C500(1.0%Arg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应激处理于第8天实施,肌肉注射S.C500 4 mL。试验期17 d。第8(免疫应激前)、9、11、18天采集血样测定血清沙门氏菌抗体水平和IL-6浓度,第18天仔猪屠宰采集空肠和回肠组织样品,测定Toll样受体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仔猪肌肉注射S.C500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平均日增重(ADG)(P<0.10)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显著增加了在第9、11和18天血清IL-6浓度(P<0.05),同时显著上调了空肠和回肠组织中TLR4和TLR5 mRNA表达量(P<0.05);添加Arg(0.5%和1.0%)能够缓减疫苗注射导致的以上抑制的效应,显著抑制了仔猪血清IL-6浓度、空肠和回肠TLR4和TLR5 mRNA表达量的上调(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Arg能显著减缓因S.C500注射引起的断奶仔猪肠道TLR4和TLR5基因的过度表达、血清IL-6浓度的升高,从而缓解免疫应激对仔猪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断奶仔猪 免疫应激 TOLL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霉变玉米对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雷晓娅 陈代文 +5 位作者 毛湘冰 毛倩 陈洪 张玲 段绪东 余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90-1799,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然霉变玉米对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肠道微生物数量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15头35日龄的PIC仔猪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霉变玉米组(饲喂由自然霉变玉米100%替代基...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然霉变玉米对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肠道微生物数量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15头35日龄的PIC仔猪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霉变玉米组(饲喂由自然霉变玉米100%替代基础饲粮中正常玉米的饲粮)和采食量配对组(饲喂基础饲粮,采食量与霉变玉米组相同),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试验期21 d。结果发现,在试验前2周,霉变玉米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P>0.05),而全期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采食量配对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采食量配对组(P<0.05)。霉变玉米组仔猪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采食量配对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高于采食量配对组(P<0.05)。霉变玉米组仔猪第2周末直肠中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采食量配对组(P<0.05)。霉变玉米组仔猪第3周末盲肠中大肠杆菌数、乳酸杆菌数和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含量有提高的趋势(P>0.05)。结果表明,自然霉变玉米可损伤仔猪空肠形态结构,提高仔猪盲肠中大肠杆菌数和乳酸杆菌数,改变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进而影响仔猪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变玉米 仔猪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对超早期断奶宫内发育迟缓仔猪肝脏结构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姚英 陈代文 +3 位作者 刘静波 毛湘冰 毛倩 余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1-279,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叶酸对超早期断奶宫内发育迟缓(IUGR)仔猪肝脏结构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24头14日龄断奶、平均体重(2.79±0.34)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公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叶酸对超早期断奶宫内发育迟缓(IUGR)仔猪肝脏结构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24头14日龄断奶、平均体重(2.79±0.34)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公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和10 mg/kg叶酸的试验饲粮,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叶酸对35日龄仔猪血清葡萄糖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5和10 mg/kg叶酸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浓度。2)饲粮添加5 mg/kg叶酸能显著降低肝细胞直径(P<0.05)。3)饲粮添加5 mg/kg叶酸显著提高了肝脏B细胞淋巴瘤蛋白2(Bcl-2)的基因表达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Bcl-2相关X蛋白(Bax)和促凋亡相关基因肿瘤蛋白53(p53)的基因表达量(P<0.01);饲粮添加10 mg/kg叶酸,Bax和p53的基因表达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地降低了。4)饲粮添加叶酸对肝脏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ATM)、脱嘌呤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基因和一碳单位代谢关键酶编码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饲粮补充一定水平的叶酸有助于改善早期断奶IUGR仔猪35日龄时肝脏结构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p53的表达;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添加5 mg/kg叶酸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宫内发育迟缓 肝脏结构 细胞凋亡 一碳单位 早期断奶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单宁酸对断奶仔猪血液学参数、脏器指数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宋妍妍 陈代文 +6 位作者 余冰 何军 罗玉衡 毛湘冰 郑萍 罗钧秋 虞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99-1907,共9页
本试验通过研究高剂量单宁酸对断奶仔猪血液学参数、脏器指数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来评估高剂量单宁酸用于断奶仔猪饲粮的安全性。选取21日龄左右的杜长大(DLY)断奶仔猪144头,按照性别和体重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 本试验通过研究高剂量单宁酸对断奶仔猪血液学参数、脏器指数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来评估高剂量单宁酸用于断奶仔猪饲粮的安全性。选取21日龄左右的杜长大(DLY)断奶仔猪144头,按照性别和体重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仔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1.0%和2.0%单宁酸(提取自五倍子,等量代替基础饲粮中的豆粕)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1.0%和2.0%的单宁酸显著提高了血液中红细胞数量(P<0.05),对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有提高趋势(0.05≤P<0.10);此外,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与单宁酸添加剂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5)。2)饲粮添加0.2%、1.0%和2.0%的单宁酸对血清中白蛋白浓度有提高的趋势(0.05≤P<0.10);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随着单宁酸添加剂量的增加而线性提高(P<0.05)。3)饲粮添加1.0%和2.0%的单宁酸显著降低了肝脏指数(P<0.05),且肝脏指数随着单宁酸添加剂量的增加而线性降低(P<0.05);饲粮添加0.2%的单宁酸对脾脏指数有降低趋势(0.05≤P<0.10);饲粮添加0.2%和1.0%的单宁酸对肾脏指数有降低趋势(0.05≤P<0.10),且肾脏指数随着单宁酸添加剂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增高,有二次回归趋势(0.05≤P<0.10)。4)饲粮添加0.2%、1.0%和2.0%的单宁酸均未导致断奶仔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胸腺和胰腺等组织发生病变;饲粮添加2.0%的单宁酸导致肠系膜淋巴结中局部淋巴小结生发中心扩张。由此可见,饲粮添加0.2%、1.0%和2.0%的单宁酸虽然降低了断奶仔猪的肝脏指数,但对断奶仔猪的血液学参数和组织病理学无明显的负面影响,表明饲粮中添加低于2.0%的单宁酸对断奶仔猪是相对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断奶仔猪 血液学参数 脏器指数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肉鸭生长性能和消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菊 赵华 +4 位作者 陈小玲 刘光芒 田刚 蔡景义 贾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6-214,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非植酸磷(NPP)水平对肉鸭生长性能和消化功能的影响。选取768只平均体重相近的1日龄樱桃谷肉公鸭,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鸭。各组饲粮NPP水平分别为0.24%、0.34%、0.44%、0.54%、0.64%和0.74%,钙水...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非植酸磷(NPP)水平对肉鸭生长性能和消化功能的影响。选取768只平均体重相近的1日龄樱桃谷肉公鸭,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鸭。各组饲粮NPP水平分别为0.24%、0.34%、0.44%、0.54%、0.64%和0.74%,钙水平均为1.00%,NPP以磷酸氢钙形式添加。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1)0.54%组肉鸭1~14日龄、15~35日龄平均日增重(ADG)和采食量(FI)均显著高于0.34%组(P<0.05),0.54%组肉鸭1~14日龄料重比(F/G)显著低于0.34%组(P<0.05)。2)0.54%、0.64%组肉鸭胰腺绝对重量显著高于0.34%、0.74%组(P<0.05),0.34%组肉鸭肌胃绝对重量显著低于0.44%、0.54%、0.64%组(P<0.05)。0.34%组肉鸭肝脏相对重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64%组肉鸭肌胃相对重量显著高于0.74%组(P<0.05)。3)0.74%组肉鸭空肠绝对重量显著高于0.34%组(P<0.05),0.64%组肉鸭回肠绝对重量显著高于0.34%组(P<0.05)。0.44%组肉鸭十二指肠相对重量显著低于0.34%组(P<0.05)。0.64%组肉鸭十二指肠绝对长度显著高于0.44%组(P<0.05)。0.34%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相对长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0.44%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34%组肉鸭十二指肠、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0.64%组肉鸭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44%组肉鸭十二指肠、回肠绒隐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44%、0.54%组空肠绒隐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0.44%组肉鸭胰腺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34%组肉鸭十二指肠黏膜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0.44%、0.74%组(P<0.05),0.34%组肉鸭空肠黏膜中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44%组肉鸭回肠黏膜中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高于0.34%、0.54%组(P<0.05)。6)0.54%组肉鸭总能、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34%组(P<0.05),0.54%、0.74%组肉鸭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34%组(P<0.05),0.34%、0.44%组肉鸭钙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0.34%组肉鸭总磷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NPP水平为0.54%时肉鸭生长性能最佳,且适宜的饲粮NPP水平能通过改善肉鸭消化器官指数、肠道形态及增强消化酶活性来改善肉鸭的消化功能和提高肉鸭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植酸磷 肉鸭 生长性能 消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