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4 位作者 方鹏飞 郭宇飞 刘兆宇 陈孝跃 周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RA 抗体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ELISA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原成分 慢性 鸭疫里默氏杆菌 气囊炎 琼脂扩散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4 位作者 方鹏飞 郭宇飞 刘兆宇 陈孝跃 周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1-14,共4页
应用超声波裂解法制备的血清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裂解物作为抗原包被酶标板,成功建立了4型RA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法。
关键词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血清4型 鸭疫里默氏杆菌 抗原 抗体检测 养鸭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研究 1.最佳配比的筛选、安全性及免疫效力 被引量:15
3
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2 位作者 崔恒敏 廖德惠 陈孝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66-474,共9页
本实验利用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株(C-KCE株)和鸭病毒性肝炎鸡胚化弱毒株(QL79株)制备鸭瘟(DP)鸭病毒性肝炎(DVH)二联苗的最佳配比。制备的二联苗安全,100倍免疫剂量注射鸭无任何不良反应,通过1日龄不含DP... 本实验利用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株(C-KCE株)和鸭病毒性肝炎鸡胚化弱毒株(QL79株)制备鸭瘟(DP)鸭病毒性肝炎(DVH)二联苗的最佳配比。制备的二联苗安全,100倍免疫剂量注射鸭无任何不良反应,通过1日龄不含DP和DVH母源抗体的易感雏鸭连传10代无毒力返强现象。该二联苗免疫注射后第3天,可获得部分免疫力,血清中抗鸭肝炎病毒(DHV)的中和抗体效价达2~6.3,此抗体水平可使鸭下一代获得的母源抗体足够抵抗DHV强秦攻击,第3天可有40%的免疫鸭能抵抗1万倍最小致死量(MLD)的鸭瘟病毒(DPV)强毒攻击。免疫后第7天,鸭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此时鸭血清中抗DHV的中和抗体效价达2~7.8,100%(20/20)的免疫鸭能抵抗1万倍MLD的DPV强毒的攻击,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用二联苗、DP和DVH单苗分别免疫鸭后10d、60d和90d,鸭血清中抗DHV和DPV的ELISA抗体水平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制备的二联苗对DP和DVH苗的免疫原性影响甚小,对使用二联苗的5群鸭进行长时间的初步跟踪检测表明,二联苗对DVH的免疫期可达5.5~6个月,对鸭瘟免疫期可达9个月,与分别使用单苗时基本相同,临床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 病毒性肝炎 二联苗 疫苗 配比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传染性浆膜炎油佐剂灭活疫苗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5 位作者 郭宇飞 方鹏飞 刘菲 刘兆宇 陈孝跃 周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8-11,共4页
以血清Ⅰ型鸭疫里默氏菌(RA)分离株为菌种研制RA油佐剂灭活疫苗,对3日龄樱桃谷鸭颈背皮下注射0.25mL/只即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免疫后10、13和16天对同源RA的攻击表现出35%、85%和100%免疫保护。疫苗一次免疫后30天ELISA抗体滴度达到高... 以血清Ⅰ型鸭疫里默氏菌(RA)分离株为菌种研制RA油佐剂灭活疫苗,对3日龄樱桃谷鸭颈背皮下注射0.25mL/只即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免疫后10、13和16天对同源RA的攻击表现出35%、85%和100%免疫保护。疫苗一次免疫后30天ELISA抗体滴度达到高峰,至93日龄时仍能检出抗体。10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可产生更高的抗体滴度,到65天时仍能保持较高抗体水平。ELISA抗体滴度≥500时雏鸭即获得免疫保护。疫苗免疫雏鸭后能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增强T细胞的免疫力,时间持续两周。RA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后免疫保护的形成是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体液免疫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浆膜炎 油佐剂灭活疫苗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免疫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加强胶体金探针检测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2 位作者 廖德惠 陈孝跃 钟妮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9-11,共3页
本研究首次报道应用银加强胶体金探针检测鸡减蛋综合征(EDS76)病毒获得成功。经初步提纯后的EDS76病毒免疫兔制备高免血清,按常规方法提取兔抗EDS76病毒的IgG,成功地建立了检测EDS76病毒抗原的银加强胶体金... 本研究首次报道应用银加强胶体金探针检测鸡减蛋综合征(EDS76)病毒获得成功。经初步提纯后的EDS76病毒免疫兔制备高免血清,按常规方法提取兔抗EDS76病毒的IgG,成功地建立了检测EDS76病毒抗原的银加强胶体金探针法(SECGPA),并确定了操作程序的最佳试验条件为:兔抗EDSVIgG工作浓度为1400,金标记羊抗兔IgG的工作浓度为120,银染色的时间为15min。用该法对提纯的EDS76病毒(EDSV)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0.11719μg/ml。以此法检测了人工感染的50只鸡采集的样本,对卵巢、输卵管峡部、咽喉部、软壳蛋的阳性率均为100%,粪便阳性率为92%,而检测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等鸡源病毒和细菌样品时全部呈阴性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敏感性高、易于判读、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减蛋综合征 病毒 鸡病 SECG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鸭瘟弱毒苗诱导鸭局部黏膜和系统免疫中IgA、IgM和IgG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齐雪峰 程安春 +3 位作者 汪铭书 杨晓燕 周霞 陈孝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72-876,共5页
为探讨鸭瘟弱毒苗诱导鸭局部黏膜和系统免疫中抗体发生的规律,本研究将鸭瘟病毒Cha株弱毒苗经口免疫20日龄樱桃谷鸭,60 d内定时随机剖杀5只鸭,采集血清、胆汁、气管和消化道(食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分泌液,应用间接EL... 为探讨鸭瘟弱毒苗诱导鸭局部黏膜和系统免疫中抗体发生的规律,本研究将鸭瘟病毒Cha株弱毒苗经口免疫20日龄樱桃谷鸭,60 d内定时随机剖杀5只鸭,采集血清、胆汁、气管和消化道(食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分泌液,应用间接ELISA检测抗DPV的IgAI、gM和IgG滴度(以Log10表示)。结果表明:①血清中检测到IgA、IgM和IgG的时间段分别为9-36、3-15和9-60天,滴度由高到低为IgG、IgM和IgA;②胆汁中检测到IgAI、gM和IgG的时间段分别为6-15、9-12和12-36天,滴度由高到低为IgA、IgG和IgM;③气管中检测到IgA、IgM和IgG的时间段分别为6-60、3-12和9-27天,滴度由高到低为IgAI、gM和IgG;④食道中检测到IgAI、gM和IgG的时间段分别为3-60、3-27和9-60天,滴度由高到低为IgA、IgM和IgG;⑤各肠段抗体滴度由高到低及相应检测到的时间段:十二指肠中为IgA(3-60天)I、gM(3-15天)和IgG(9-27天);空肠中为IgA(6-60天)I、gM(6-12天)和IgG(9-36天);回肠中为IgA(9-60天)、IgM(6-9天)和IgG(15-21天);盲肠中为IgA(6-60天)I、gG(12-36天)和IgM(6天);直肠中为IgA(3-60天)I、gG(12-21天)和IgM(6天)。结果显示,鸭瘟弱毒疫苗经口免疫鸭后,IgM和IgG分别是系统免疫中体液免疫的先锋抗体和主要抗体;IgA、IgG和IgM在胆汁中存留时间短;IgA是气管和消化道中的主要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V弱毒苗 经口免疫 IGA IGG IGM 黏膜免疫 系统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氏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邓树轩 程安春 +1 位作者 汪铭书 曹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7205-7207,共3页
综述了沙门氏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耐药机制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肠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郭宇飞 程安春 汪铭书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病毒性肠炎 鸭瘟 接触性传染病 VIRUS 世界范围 养殖业 DVE 天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刘兆宇 程安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9,共4页
关键词 雏鸭 病毒性肝炎 病原流行病学 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防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虹 程安春 汪铭书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60,共4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cstifcr,R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鞭毛、无芽孢的棒状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着色。鸭疫里默氏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被称为鸭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败血症、新鸭病和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cstifcr,R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鞭毛、无芽孢的棒状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着色。鸭疫里默氏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被称为鸭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败血症、新鸭病和鸭传染性浆膜炎。该病呈世界范围分布,现已在几乎所有集约化养鸭生产的国家发现,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RA血清型众多且非常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分子生物学 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巴氏杆菌病 革兰氏阴性 棒状杆菌 世界范围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鸭瘟抗体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2 位作者 廖德惠 陈孝跃 钟妮娜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79-381,共3页
应用提纯的鸭瘟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用于检测鸭瘟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法特异性高(与鸭病毒性肝炎等13种病的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与血清中和试验的符合率为100%但其敏感性... 应用提纯的鸭瘟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用于检测鸭瘟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法特异性高(与鸭病毒性肝炎等13种病的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与血清中和试验的符合率为100%但其敏感性比血清中和试验至少要高1000倍,且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大约经6小时即可获得结果,是一种适合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进出口鸭对鸭瘟的检疫和对鸭群进行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的敏感、快速、准确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且简便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病 ELISA 检测 鸭瘟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NEL法检测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铭书 程安春 +5 位作者 刘伍梅 刘芳 李雪梅 张平英 周毅 陈孝跃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5,共4页
为了研究PRRSV诱导Marc-145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规律,收集PRRSV-SC1株感染Marc-145细胞后0h、24h、48h、72h、96h、120h、144h和相同时间点未接种病毒的细胞样品,采用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表明,PRRSV能诱导Marc-145细胞发生凋... 为了研究PRRSV诱导Marc-145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规律,收集PRRSV-SC1株感染Marc-145细胞后0h、24h、48h、72h、96h、120h、144h和相同时间点未接种病毒的细胞样品,采用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表明,PRRSV能诱导Marc-145细胞发生凋亡;在PRRSV感染后24h开始出现凋亡,48h凋亡更加明显,72h达到高峰,随后细胞凋亡水平又有所下降,在感染后144h,细胞的凋亡水平低于正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 细胞凋亡 TUNEL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检测雏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琼华 程安春 +7 位作者 汪铭书 陈孝跃 周毅 刘维平 朱德康 刘菲 黄诚 宋涌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14,共5页
应用鹅源血清 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 (RA)作为抗原免疫兔制备兔抗 RA的 Ig G,建立了检测雏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 (Indirect Immunoperoxidase Staining,IIS) ,该法与大肠杆菌 (O1 、O8、O79、O1 38)、鸭沙门氏菌、... 应用鹅源血清 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 (RA)作为抗原免疫兔制备兔抗 RA的 Ig G,建立了检测雏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 (Indirect Immunoperoxidase Staining,IIS) ,该法与大肠杆菌 (O1 、O8、O79、O1 38)、鸭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 (5∶ A)感染发病和死亡雏鹅组织不出现阳性反应而与 RA感染发病死亡雏鹅组织出现特异性阳性反应。 RA人工发病死亡雏鹅可在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回肠、直肠、肺脏、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检测到 RA抗原 ,RA抗原分布于细胞胞浆、组织间隙和血液 ,检测 RA人工感染病例与 RA肝脏分离符合率为 10 0 % ,检测临床可疑病例的血清 1型 RA的阳性率 (92 .96 % )比细菌分离率 (75 .12 % )高。该法具有特异、直观和敏感的特点 ,可用于雏鹅 RA人工感染和临床感染的诊断、检测及 RA感染雏鹅后抗原定位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鹅 鸭疫里默氏杆菌 间接免疫 酶组织化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感染鸭病毒性肠炎急性病例细胞凋亡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桂萍 程安春 +10 位作者 汪铭书 周毅 刘菲 郭宇飞 韩晓英 廖永洪 徐超 周伟光 文明 贾仁勇 陈孝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74-1177,共4页
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观察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CH强毒株人工感染成年鸭各组织器官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脾脏、胸腺、法氏囊、十二指肠固有层中淋巴细胞除了坏死变化外还有很明显的凋亡变化,两者往往同... 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观察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CH强毒株人工感染成年鸭各组织器官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脾脏、胸腺、法氏囊、十二指肠固有层中淋巴细胞除了坏死变化外还有很明显的凋亡变化,两者往往同时存在。疾病过程中,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是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器结构正常,染色质初期浓集成团,聚集于核膜的周边,随后出现染色质凝聚,核碎裂以及凋亡小体形成等现象。淋巴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共同造成了淋巴细胞的大量损耗,淋巴细胞的这种变化可能在鸭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DEV急性感染可诱导成年鸭体内淋巴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 人工感染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鸡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15
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1 位作者 廖德惠 陈孝跃 《四川畜牧兽医》 1995年第1期1-1,共1页
从两个具有典型症状的发病的肉雏鸡群采集病料。用5日龄鸡胚卵黄囊接种,分离到两株病毒(SGAE9401和SGAE9402),经中和试验、琼扩试验、雏鸡感染试验及鸡血清学保护试验,确诊所分离到的病毒为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从而首次从病原学角度... 从两个具有典型症状的发病的肉雏鸡群采集病料。用5日龄鸡胚卵黄囊接种,分离到两株病毒(SGAE9401和SGAE9402),经中和试验、琼扩试验、雏鸡感染试验及鸡血清学保护试验,确诊所分离到的病毒为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从而首次从病原学角度证实了该病在四川省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 脑脊椎炎 病毒 分离 鉴定 雏鸡 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鸭细小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葛忠源 程安春 汪铭书 《中国牧业通讯》 2009年第8期5-6,共2页
番鸭细小病毒(MPV)引起的雏鸭发病称为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俗称“三周病”:其发病率为26%~62%,病死率为22%~43%,病愈鸭大部分成为僵鸭,给养鸭业带来一定损失。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多以腹泻、喘... 番鸭细小病毒(MPV)引起的雏鸭发病称为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俗称“三周病”:其发病率为26%~62%,病死率为22%~43%,病愈鸭大部分成为僵鸭,给养鸭业带来一定损失。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多以腹泻、喘气和进行性消瘦及脚发软为主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细小病毒病 发病率 雏番鸭 病死率 养鸭业 传染性 进行性 雏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在人工感染鸭体内形态结构和发生学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袁桂萍 程安春 +10 位作者 汪铭书 周毅 刘菲 韩晓英 郭宇飞 廖永洪 徐超 文明 贾仁勇 周伟光 陈孝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6-491,共6页
为研究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CH强毒株在感染鸭体内的分布和形态学发生规律,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对人工感染DEV的成年鸭各组织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感染后12 h在脾脏和法氏囊首先观察到少量的DEV出现,24 h后在脾、胸腺和法氏... 为研究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CH强毒株在感染鸭体内的分布和形态学发生规律,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对人工感染DEV的成年鸭各组织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感染后12 h在脾脏和法氏囊首先观察到少量的DEV出现,24 h后在脾、胸腺和法氏囊以及死亡鸭的肝、肠和胰中均观察到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及其核衣壳形态的DEV。DEV病毒核衣壳有空心型、致密核心型、双环型和内壁附有颗粒型4 种形态,存在胞核和胞浆两种装配方式。病毒成熟有两种方式:一为细胞核内核衣壳在核内获得皮层,通过核内膜获得囊膜成为成熟病毒;二为核内核衣壳通过内外核膜进入胞浆,核内和胞浆内的核衣壳在细胞浆中获得皮层,然后在各种质膜上获得囊膜,最后成熟病毒通过细胞破裂或其他方式释放到细胞外。伴随着病毒的复制、装配和成熟,细胞中出现多种核内和胞浆包涵体、核内致密颗粒、核内微管和中空短管、胞浆电子致密小体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肠炎 人工感染 电镜观察 形态结构 体内 发生学 超薄切片技术 核衣壳 发生规律 组织器官 透射电镜 病毒粒子 装配方式 致密颗粒 法氏囊 胞浆 成熟 形态学 强毒株 成年鸭 致密核 颗粒型 细胞核 细胞外 包涵体 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鸭瘟病毒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宋涌 程安春 +6 位作者 汪铭书 刘菲 廖永洪 袁桂萍 韩晓英 徐超 陈孝跃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传染病 聚合酶链反应(PCR)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血性 琼脂凝胶 首次 血清中和试验 鸭瘟病毒 DPV 血凝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基因文库的构建及其核衣壳蛋白基因的发现、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22
19
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6 位作者 文明 周伟光 郭宇飞 贾仁勇 徐超 袁桂萍 刘一尘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48-953,共6页
提取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基因组DNA,超声波处理使其片段化,经补平末端后,分级分离并收集各部分DNA片段,与质粒pBluescript Ⅱ SK(+)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成功构建了DEV基因文库.随机选取文库中的重组质粒测序分析,DNA序列拼... 提取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基因组DNA,超声波处理使其片段化,经补平末端后,分级分离并收集各部分DNA片段,与质粒pBluescript Ⅱ SK(+)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成功构建了DEV基因文库.随机选取文库中的重组质粒测序分析,DNA序列拼接后获得大于100bp以上ORF共187个,将其中一个含完整ORF的DNA片段,以BLASTX软件与Genbank上相应基因进行比对分析,初步确定为一种核衣壳蛋白基因.根据该基因片段序列,设计引物对DEV DNA进行PCR扩增,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上,转化宿主菌JM109,提取阳性重组质粒,经PCR检测、酶切鉴定、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该基因片段为DEV核衣壳蛋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 基因文库 核衣壳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鹅瘟病毒VP3基因疫苗的构建及其诱导小鼠和鹅中和抗体的初报 被引量:8
20
作者 韩新锋 程安春 +4 位作者 汪铭书 刘晓东 卢菲 黎敏 车茜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3-549,共7页
PCR 扩增小鹅瘟病毒(GPV)CHv 株 VP3基因并克隆入 pMD 18-T-Simple 载体,亚克隆正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CMV 启动子下游多克隆位点,经 PCR 和HindⅢ与 BamH Ⅰ双酶切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 GPV VP3基因疫苗(pcDNA3.1-GPV-VP3)... PCR 扩增小鹅瘟病毒(GPV)CHv 株 VP3基因并克隆入 pMD 18-T-Simple 载体,亚克隆正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CMV 启动子下游多克隆位点,经 PCR 和HindⅢ与 BamH Ⅰ双酶切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 GPV VP3基因疫苗(pcDNA3.1-GPV-VP3)。该疫苗以200μg/只肌注免疫 Balb/c 小鼠和鹅,同时分别设肌注 PBS 和 pcDNA3.1(+)作为对照,于免疫后第30、45、60、75、90、105天应用鸭胚原代成纤维细胞(DEF)进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小鼠和鹅血清抗100 TCID50 GPV 的抗体效价。结果表明,pcDNA3.1-GPV-VP3免疫小鼠第30天可检测到抗 GPV 的中和抗体,抗体效价缓慢上升至90天达到高峰(平均1:135.8)后下降,105天仍高于75天;免疫鹅的中和抗体效价呈现与小鼠类似的规律,第90天达到高峰(平均1:98.5)。因此,pcDNA3.1-GPV-VP3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肌注免疫小鼠和鹅后能够诱发产生抗 GPV 的中和抗体,有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和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鹅瘟病毒 VP3基因 真核表达质粒 基因免疫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