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产期奶牛相关脂肪因子及生理生化指标对脂肪肝的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沈留红 肖劲邦 +4 位作者 朱颍琨 姜思汛 马莉 余树民 曹随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45,共9页
为探究奶牛围产前期血液脂肪因子LEP、ADP、IL-6和TNF-α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对产后脂肪肝的风险评估作用,试验跟踪采集84头奶牛产前21 d、产后7 d和14 d尾静脉血,检测各时间点奶牛ADP、LEP、IL-6、TNF-α、BHBA、NEFA、Glu、AST、ALT、T... 为探究奶牛围产前期血液脂肪因子LEP、ADP、IL-6和TNF-α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对产后脂肪肝的风险评估作用,试验跟踪采集84头奶牛产前21 d、产后7 d和14 d尾静脉血,检测各时间点奶牛ADP、LEP、IL-6、TNF-α、BHBA、NEFA、Glu、AST、ALT、TP、ALB、GLB、TBIL、DBIL和IBIL水平,评价奶牛产前21 d BCS并记录年龄和胎次,根据奶牛脂肪肝诊断公式Y=-0.51-0.003NEFA+2.84Glu-0.0528AST,当产后7 d和14 d Y值均<0时诊断为脂肪肝,均>1时为正常,最终筛选健康奶牛36头,脂肪肝奶牛28头。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脂肪肝风险评估指标,采用ROC曲线确定各指标诊断效果及最佳分界值。结果发现,产前21 d血清LEP、TNF-α、IL-6、AST、NEFA、Glu和BCS可对奶牛产后脂肪肝的发生作风险评估,最佳分界值分别为血清LEP<27.64 ng·mL^(-1)、TNF-α>110.81 ng·L^(-1)、IL-6>159.14 ng·L^(-1)、AST>75.48 U·L^(-1)、NEFA>0.434 mmol·L^(-1)、Glu<2.979 mmol·L^(-1)、体况评分>3.625;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71.4%、35.7%、42.9%、78.6%、57.1%、53.6%、71.4%;特异度分别为80.6%、72.2%、91.7%、88.9%、77.8%、66.7%、83.3%,为研究脂肪肝作用机制并健全奶牛脂肪肝早期预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围产期 脂肪肝 脂肪因子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静脉血和脐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及IGF-1表达水平与犊牛初生体质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沈留红 江涛 +7 位作者 肖劲邦 姜思汛 巫晓峰 曹随忠 余树民 邓俊良 彭广能 左之才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探究奶牛静脉血及脐静脉血中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犊牛初生体质量间的相关性。选取规模化养殖场54头正常分娩奶牛,按犊牛初生体质量划分为A(≤40kg),B(40~45 kg),C(≥45 kg)3组,采集分娩奶... 为探究奶牛静脉血及脐静脉血中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犊牛初生体质量间的相关性。选取规模化养殖场54头正常分娩奶牛,按犊牛初生体质量划分为A(≤40kg),B(40~45 kg),C(≥45 kg)3组,采集分娩奶牛静脉血及脐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静脉血中脂联素、瘦素和IGF-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及与犊牛初生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与犊牛初生体质量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脐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脐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均随犊牛初生体质量增加而逐渐升高,且分别与犊牛初生体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高于脐静脉血(P<0.01),而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的表达水平与脐静脉血中表达水平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据此得出,奶牛静脉血和脐静脉血中均有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奶牛静脉血中及脐静脉血中脂联素、瘦素和IGF-1均各自相互协调发挥作用;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均对犊牛初生体质量影响不显著,但脐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均对犊牛初生体质量影响极显著,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脂联素、瘦素和IGF-1对犊牛初生体质量的影响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瘦素 初生体质量 奶牛静脉血 脐静脉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皂苷B4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疗效和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沈留红 钱柏霖 +10 位作者 尤留超 张钺 莘余 吕尚揆 肖劲邦 余树民 苏柘僮 董可 杨世林 冯育林 曹随忠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84-1191,共8页
为观察不同剂量白头翁皂苷B4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因子的影响,将36头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3个试验组,同时选择12头健康奶牛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每日分别于颈部肌肉注射白头翁皂苷B40.... 为观察不同剂量白头翁皂苷B4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因子的影响,将36头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3个试验组,同时选择12头健康奶牛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每日分别于颈部肌肉注射白头翁皂苷B40.025、0.05、0.1 mL·kg^(-1),连续注射6 d,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试验期间,观察试验组各奶牛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同时采集对照组任意一天,及试验组1、3、5、7 d静脉血进行炎性因子和免疫因子检测,分别采集试验组1、7、12 d患病乳区奶样进行乳汁体细胞数(SCC)计数和病原微生物检测,整个试验观察至12 d,统计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试验结果表明,白头翁皂苷B4低、中、高3个剂量组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75.00%、91.67%和100%、100%、100%,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6.33、6.11、6.91 d。白头翁皂苷B4可显著(P<0.05)降低临床型奶牛乳房炎SCC。治疗前,36份奶样有34份检测出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94.44%,主要为支原体、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治疗12 d后,病原微生物总转阴率为52.94%,其中,杆菌、产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转阴率均达100%,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球菌的转阴率分别为69.23%、60.00%、50.00%和33.33%。白头翁皂苷B4可显著(P<0.05)促使临床型奶牛乳房炎血清炎性因子CRP、SAA、HP、IL-1α、IL-1β、IL-2、IL-6、IL-8、TNF-α和免疫因子IgA、IgD、IgE、IgG、IgM恢复到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皂苷B4 临床型奶牛乳房炎 疗效 炎性因子 免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激与喷淋-风扇系统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生理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沈留红 程李杰 +6 位作者 尤留超 雍康 罗正中 陈久兵 骆巧 余树民 曹随忠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02-1610,共9页
为比较热应激与喷淋-风扇系统对热应激期不同泌乳期奶牛生理、生产性能、发病率的影响,将泌乳牛按泌乳时间分为新产牛(0~21 d)、泌乳前期(22~120 d)、泌乳中期(121~200 d)、泌乳后期(201~305 d)奶牛,分别随机选择体况、年龄、泌乳时间... 为比较热应激与喷淋-风扇系统对热应激期不同泌乳期奶牛生理、生产性能、发病率的影响,将泌乳牛按泌乳时间分为新产牛(0~21 d)、泌乳前期(22~120 d)、泌乳中期(121~200 d)、泌乳后期(201~305 d)奶牛,分别随机选择体况、年龄、泌乳时间相近的健康经产(2~4胎)各泌乳阶段奶牛10头,共计40头作为试验对象。按养殖场日常饲养和管理方式,不做人工干预,热应激期采用喷淋-风扇系统降温。每日测定牛舍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直肠温度、呼吸频率、日产奶量、日大缸奶乳成分、日新发肢蹄病、酮病、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型乳房炎等。结果表明:喷淋-风扇系统下,热应激期牛舍内温度接近30℃,相对湿度为82%,风速达1.35 m·s^(-1),湿热指数处于中度热应激。热应激期,各泌乳期奶牛直肠温度平均分别升高0.9、0.7、0.6、0.5℃,呼吸频率平均分别上升32.9、29.1、29.3、28.5次·min^(-1),较非热应激期均极显著(P<0.01)升高;新产牛、泌乳前期和中期奶牛日单产均极显著(P<0.01)下降,降幅分别为9.17%、18.97%和13.23%,而泌乳后期奶牛无显著变化(P>0.05),新产牛泌乳启动时奶产量下降,各阶段泌乳牛泌乳峰值均降低;全群泌乳牛乳脂率、脂蛋比均极显著(P<0.01)下降,乳蛋白显著(P<0.05)降低,乳脂率、脂蛋比、乳蛋白含量分别降低0.29百分点、5.23%和1.61%;全群泌乳牛肢蹄病、酮病、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型乳房炎发病率分别升高5.77、0.78、2.60和5.77百分点。结果说明:喷淋-风扇系统对舍内热环境改善不显著;热应激影响新产牛和泌乳前期、中期奶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使新产牛泌乳启动时产奶量下降,各阶段泌乳牛产奶峰值降低;全群泌乳牛乳品质降低,发病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淋-风扇系统 奶牛 热应激 生理参数 产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应激、抗氧化和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姚志兰 程李杰 +3 位作者 沈留红 曹随忠 王绍熙 傅宏庆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9-535,共7页
【目的】探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应激、抗氧化和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不同泌乳阶段奶牛更有效预防热应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四川省某规模化奶牛场热应激期泌乳牛856头和非热应激期泌乳牛896头,按泌乳天数分为新产(... 【目的】探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应激、抗氧化和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不同泌乳阶段奶牛更有效预防热应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四川省某规模化奶牛场热应激期泌乳牛856头和非热应激期泌乳牛896头,按泌乳天数分为新产(0~21 d)、泌乳前期(22~120 d)、泌乳中期(121~200 d)和泌乳后期(201~305 d),分别随机选择处于热应激中期和非热应激期体况、年龄、泌乳天数相近的各泌乳阶段健康经产(2~4胎次)泌乳奶牛10头,采集各试验牛尾静脉血,检测热应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皮质醇(Cortisol,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游离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NEFA)、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T)和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水平。【结果】热应激各泌乳阶段奶牛应激指标HSP70、Cor水平和抗氧化指标SOD活性均极显著上升(P<0.01);新产、泌乳前期奶牛T-AOC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泌乳中期奶牛T-AOC水平显著降低(P<0.05);新产奶牛MDA水平显著上升(P<0.05),泌乳前期、中期奶牛MDA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各泌乳阶段奶牛GDH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新产奶牛、泌乳前期奶牛NEFA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泌乳中期显著提高(P<0.05);新产、泌乳前期和中期奶牛HPT水平均极显著上升(P<0.01)。【结论】不同泌乳阶段奶牛均受热应激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应激反应和氧化损伤,且肝功能均不同程度损伤,新产、泌乳前期和中期奶牛尤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泌乳阶段 热应激 氧化损伤 生化指标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皂苷B4对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汁体细胞、酶、炎性和抗氧化因子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钱柏霖 尤留超 +10 位作者 张钺 莘余 吕尚揆 肖劲邦 苏柘僮 董可 裴淼毓 左昌雄 杨世林 冯育林 沈留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3-880,共8页
【目的】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健康最严重的疾病,常造成奶牛乳汁体细胞数升高和细胞因子水平改变。白头翁皂苷B4是中药白头翁的主要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对临床型乳房炎奶牛注射白头翁皂苷B4注射液,为探究白头... 【目的】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健康最严重的疾病,常造成奶牛乳汁体细胞数升高和细胞因子水平改变。白头翁皂苷B4是中药白头翁的主要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对临床型乳房炎奶牛注射白头翁皂苷B4注射液,为探究白头翁皂苷B4对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汁SCC、酶、炎性和抗氧化因子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规模化奶牛场2-3胎次泌乳高峰期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对照组,不注射药物)和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试验组)各12头。乳房炎发病当天记为第0天,按0.05 mL/kg连续颈部肌肉注射白头翁皂苷B4注射液6 d,1次/d,并观察临床疗效至第12天。分别使用体细胞检测仪和ELISA法检测各组奶牛第0、1、3、5、7、9、11天乳汁SCC和乳清酶LDH、NAG、ALT、AST、ALP、ACP,炎性因子IL-1β、IL-6、IL-8、TNF-α,抗氧化因子T-AOC、GSH-Px、SOD、CAT、MDA含量,并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汁SCC,乳清酶LDH、NAG、ALT、AST、ALP、ACP,炎性因子IL-1β、IL-6、IL-8、TNF-α、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治疗时间推移显著下降(P<0.05);而抗氧化因子T-AOC、GSH-Px、SOD、CA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随治疗时间推移显著上升(P<0.05);第11天时除ALP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指标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白头翁皂苷B4可显著降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炎症反应和乳汁SCC,促进乳酶恢复正常水平,增强乳腺抗氧化能力,是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皂苷B4 临床型乳房炎奶牛 体细胞 炎性因子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乳初期奶牛相关脂肪因子及生理生化指标与脂肪肝的相关性 被引量:6
7
作者 朱颍琨 肖劲邦 +8 位作者 钱柏霖 姜思汛 尤留超 张钺 刘红 马莉 曹随忠 余树民 沈留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2-729,共8页
为探究泌乳初期奶牛血清脂肪因子及生理生化指标与脂肪肝的相关性,选取四川某规模化奶牛场1~4胎围产期奶牛64头,分别于产后第7、14天早饲前尾静脉采血,检测产后第14天奶牛血清谷草转氨酶、血糖、游离脂肪酸水平,根据脂肪肝判定公式判... 为探究泌乳初期奶牛血清脂肪因子及生理生化指标与脂肪肝的相关性,选取四川某规模化奶牛场1~4胎围产期奶牛64头,分别于产后第7、14天早饲前尾静脉采血,检测产后第14天奶牛血清谷草转氨酶、血糖、游离脂肪酸水平,根据脂肪肝判定公式判定是否发生脂肪肝,检测并分析血清脂肪因子及生理生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和能量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脂肪肝奶牛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奶牛(P<0.05),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5),IL-6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瘦素水平与血糖、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游离脂肪酸、β-羟基丁酸、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5),提示泌乳初期奶牛能量负平衡是脂肪肝发生的重要原因。脂联素水平与游离脂肪酸、β-羟基丁酸、谷草转氨酶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总蛋白、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5),提示泌乳初期脂肪肝奶牛存在着明显的肝功能损伤与脂质代谢紊乱。TNF-α水平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糖、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5);IL-6水平与谷丙转氨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总蛋白、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5),提示泌乳初期脂肪肝奶牛存在着明显的炎性反应。血清瘦素与脂联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TNF-α呈显著负相关(P<0.05);TNF-α与脂联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IL-6呈显著正相关(P<0.05),提示泌乳初期脂肪肝奶牛存在着糖脂代谢调控紊乱。综上所述,泌乳初期奶牛能量负平衡导致体脂动员,使得奶牛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下降,造成大量脂质合成于肝脏,肝脏功能受损,诱发炎性反应,TNF-α与IL-6水平随之上升,进而导致奶牛脂肪肝的发生,脂联素、瘦素和TNF-α可作为预测产后奶牛脂肪肝发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脂肪肝 脂肪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对奶牛回乳效果及泌乳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肖劲邦 姜思汛 +7 位作者 巫晓峰 邓俊良 左之才 曹随忠 余树民 朱颍琨 钱柏霖 沈留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7-593,共7页
【目的】探究复方中药对奶牛回乳效果及回乳期奶牛血清泌乳相关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规模化奶牛场妊娠后期、即将干乳、产奶量为(15.42... 【目的】探究复方中药对奶牛回乳效果及回乳期奶牛血清泌乳相关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规模化奶牛场妊娠后期、即将干乳、产奶量为(15.42±0.71)kg的的健康奶牛80头。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头,采用逐渐干奶法回乳,回乳开始当天记为第0天,A组为对照组,不饲喂复方中药,B、C、D组均从回乳第1天开始,每日上午8:00分别饲喂复方中药400、500、600 g,回乳完成后停止饲喂复方中药。分别采集回乳期奶牛第0、1、3、5、7、9和11天尾静脉血,并记录奶牛单日产奶量,ELISA法检测回乳期奶牛血清IGF-1、STAT5和TGF-β1含量。【结果】回乳期各组奶牛产奶量均随时间推移降低,A、B、C、D组回乳时间分别为11、7、5、5 d。在奶牛回乳期,各组奶牛血清IGF-1和STAT5含量均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并在回乳期后回升,而各组奶牛血清TGF-β1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并在回乳期后下降;回乳期奶牛产奶量与IGF-1和STAT5含量均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TGF-β1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IGF-1与STAT5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TGF-β1与IGF-1、STAT5含量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复方中药能明显促进回乳期奶牛回乳,饲喂500 g/日即可达到最佳回乳效果。在奶牛回乳期,IGF-1和STAT5是奶牛回乳的负调控因子,而TGF-β1是奶牛回乳的正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复方中药 转化生长因子β1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