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藏高原青稞耐寒种质资源基于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
8
1
作者
巴桑玉珍
刘新春
+4 位作者
付国勇
李东梅
王丹丹
强小林
冯宗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7,共8页
为了解青藏高原青稞耐寒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利用SSR标记分析了来自青藏高原地区的71份青稞耐寒育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利用从分布于大麦7个连锁群上的200对SSR引物中筛选的48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230个等位条...
为了解青藏高原青稞耐寒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利用SSR标记分析了来自青藏高原地区的71份青稞耐寒育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利用从分布于大麦7个连锁群上的200对SSR引物中筛选的48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230个等位条带,变化范围为1~10个,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4.79个条带。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054 7~0.856 9,平均值为0.489 8。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化范围为0.469~0.924,平均值为0.745。经聚类分析,在GS约0.740处可将71份材料分为五大类,第51、43和14号品种分别聚为A、B和C类,第22、27、39和50号品种聚为D类,其余64个品种聚为E类,其中,第51号品种的穗长(3.8cm)、穗粒数(44.2粒)最低,第43号的单穗小穗数(90个)最高,但千粒重(35.6g)最低,第14号品种的生育期(86d)最短,但穗粒数(69.6粒)最多。此外,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71份青稞资源材料可划分为2个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遗传多样性
SSR
群体结构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稞籽粒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新春
巴桑玉珍
冯宗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0-899,共10页
为了解青稞籽粒阿拉伯木聚糖的遗传特性,以喜马拉雅8号和藏青320及二者构建的F_1和F_2群体为材料,使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对青稞籽粒总阿拉伯木聚糖含量、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及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水溶性...
为了解青稞籽粒阿拉伯木聚糖的遗传特性,以喜马拉雅8号和藏青320及二者构建的F_1和F_2群体为材料,使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对青稞籽粒总阿拉伯木聚糖含量、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及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比值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青稞籽粒总阿拉伯木聚糖含量与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显著相关,而与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相关不显著。籽粒总阿拉伯木聚糖符合1对显性-加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式。不溶性与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及不溶性与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之比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调控,只是主基因的作用方式存在着差异。控制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和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主基因加性效应均为负值,可能为负调控因子。除调控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主基因加性效应较小外,其余性状的主基因加性效应均较大。各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都较高,为62.5%~88.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阿拉伯木聚糖
主基因+多基因模型
遗传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稞籽粒饲草性状遗传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新春
赖运平
+3 位作者
余毅
袁金娥
巴桑玉珍
冯宗云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425-1434,共10页
为了解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 Hook.f.)的饲草性状的遗传特征并选育具有优质饲草品质和高产的青稞新品种,对60份来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青稞籽粒饲草性状进行研究,利用TASSEL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对其进行非条件和条件关联分析,同...
为了解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 Hook.f.)的饲草性状的遗传特征并选育具有优质饲草品质和高产的青稞新品种,对60份来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青稞籽粒饲草性状进行研究,利用TASSEL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对其进行非条件和条件关联分析,同时结合分离群体群分离法对影响籽粒饲草性状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青稞品种间存在丰富的籽粒饲草性状变异;群体结构分析显示该群体可以分成3个亚群,群体的分类结果与品种的来源地有密切的相关性;在非条件关联分析中共发现23个SRAP分子标记和籽粒饲草品质性状(包括粗蛋白含量、淀粉含量、灰分含量)显著关联,而在条件关联分析中20和24个SRAP分子标记分别和籽粒粗蛋白含量、淀粉含量显著关联。同时利用分离群体群分离法,检测到37个SRAP标记与籽粒的饲草性状相关,其中2个影响籽粒粗蛋白含量,4个影响淀粉含量SRAP标记在非条件关联分析中检测到。该研究结果为青稞的籽粒饲草品质性状的改良和高产优质饲草青稞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籽粒饲草性状
非条件与条件关联分析
分离群体群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亚和北美裸大麦(青稞)籽粒硬度基因HINA的分子进化分析
4
作者
刘新春
赖运平
+1 位作者
余毅
冯宗云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年第4期56-56,共1页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裸大麦(青稞)的多元化加工也成为裸大麦(青稞)口粮外的另一类发展趋势,籽粒硬度是决定裸大麦加工用途的一个重要品质性状,HINA基因编码的HINA蛋白是影响籽粒硬度性状的一个重要蛋白。本研究通过对108份来自北美...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裸大麦(青稞)的多元化加工也成为裸大麦(青稞)口粮外的另一类发展趋势,籽粒硬度是决定裸大麦加工用途的一个重要品质性状,HINA基因编码的HINA蛋白是影响籽粒硬度性状的一个重要蛋白。本研究通过对108份来自北美和东亚(中国青藏高原)6个地区裸大麦(青稞)HINA基因进行重测序,结果在群体序列中发现58个多态性位点(包括30个SNP和28个Indel),可以将群体序列分成13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1(Hap1)和单倍型4(Hap4)是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2种单倍型。各地区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000~0.833,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575,各地区核苷酸多样性系数范围为0.000~0.010,总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系数为0.007,6个地区群体的基因序列配对分化系数(Fst)范围为-0.08~0.16,分子方差分析显示东亚和北美群体的基因遗传变异主要是由群体内的变异为主(总群体中91.16%的基因变异来源于群体内,8.84%的变异来源于群体间)。群体结构分析将所有材料的HINA基因序列分成2个亚群群体。材料的地理来源与亚群分类相关性较低。利用中性检测及错配分析对选择压力与群体HINA基因遗传分化的关系进行考察,发现中性检验值在东亚(中国青藏高原)、北美和总群体中均为负值,同时群体错配曲线为多峰曲线,说明群体在HINA基因位点上是稳定群体,这些结果为了解HINA基因在裸大麦(青稞)遗传特征上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大麦(青稞)
籽粒硬度
HINA基因
分子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稞OMT1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被引量:
8
5
作者
张鹍飞
牟利
+3 位作者
李鹏
方建
刘新春
冯宗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14-2322,共9页
类黄酮O-甲基转移酶(FOMT)是一种在植物甲基化黄酮代谢合成中有着重要作用的酶,但在中国青藏高原的特色作物青稞中研究较少。为了更好了解该酶及编码基因在青稞中的生理功能及作用,以高总黄酮青稞品系94-19-1为材料,通过RT-PCR扩增、克...
类黄酮O-甲基转移酶(FOMT)是一种在植物甲基化黄酮代谢合成中有着重要作用的酶,但在中国青藏高原的特色作物青稞中研究较少。为了更好了解该酶及编码基因在青稞中的生理功能及作用,以高总黄酮青稞品系94-19-1为材料,通过RT-PCR扩增、克隆得到青稞OMT1基因的ORF序列。结果表明,该基因ORF长1 071 bp,编码35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8.65 KDa,等电点为5.33。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所克隆的基因与NCBI数据库收录的大麦Hv OMT1基因有99.44%的一致性,氨基酸序列存在5个残基差异,编码的蛋白序列具有OMT蛋白家族典型的保守结构域。进一步将该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最终成功将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在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并利用亲和层析柱分离技术,将该表达蛋白进行了纯化。这为进一步研究该酶蛋白功能和选育高品质青稞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类黄酮O-甲基转移酶
分子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稞苗期耐低磷能力评价
被引量:
10
6
作者
罗园
李东梅
+1 位作者
雷淼淼
冯宗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50-1458,共9页
为从52个西藏青稞地方品种中筛选出耐低磷材料,通过苗期水培试验,设置缺磷(0.5μmol·L-1)和对照(0.5 mmol·L-1)两种处理,测定不同磷营养条件下青稞材料的生物量、根冠比、磷利用效率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等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
为从52个西藏青稞地方品种中筛选出耐低磷材料,通过苗期水培试验,设置缺磷(0.5μmol·L-1)和对照(0.5 mmol·L-1)两种处理,测定不同磷营养条件下青稞材料的生物量、根冠比、磷利用效率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等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加权平均和聚类分析法对青稞的耐低磷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2份青稞材料的综合评价值(D)范围为0.263~0.815,平均值为0.508。经聚类分析,将这些地方品种分为四大类。其中,第一类共11个品种(长芒白青稞、鄂嘎宗、扎仁、穷结黄六棱、满都、白青稞4、白青稞5、短芒青稞、分枝青稞、乃木、白青稞6),D值范围为0.263~0.372,平均值为0.325,磷利用效率最低,耐低磷能力差;第二类共23个品种,D值范围为0.406~0.556,平均值为0.525,磷利用效率和耐低磷能力稍好;第三类共16个品种,D值范围为0.586~0.719,平均值为0.597,磷利用效率较高,较耐低磷;第四类共2个品种(阿曼都、拉萨紫青稞),D值范围为0.781~0.815,平均值为0.798,磷利用效率最高,耐低磷能力强,可以用于青稞磷高效和耐低磷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苗期
磷高效
综合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界大麦消费的现状及特点
被引量:
8
7
作者
文艺
袁金娥
+1 位作者
牟利
冯宗云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5年第2期1-11,共11页
从消费结构、主要消费国、贸易及进出口市场方面分析了世界大麦消费的现状。大麦消费用途以饲料为主,平均占总消费量的68.39%。10大主要消费国(地区)的消费量随年度不同变化较大,总体上以欧盟的消费量最高,其次是俄罗斯。世界大麦的总...
从消费结构、主要消费国、贸易及进出口市场方面分析了世界大麦消费的现状。大麦消费用途以饲料为主,平均占总消费量的68.39%。10大主要消费国(地区)的消费量随年度不同变化较大,总体上以欧盟的消费量最高,其次是俄罗斯。世界大麦的总消费量、进出口贸易量均呈上升趋势,不同洲、不同国家间消费水平差异较大;进出口区域较集中,进口以亚洲为主,出口以欧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消费
贸易
进出口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青稞耐寒种质资源基于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
8
1
作者
巴桑玉珍
刘新春
付国勇
李东梅
王丹丹
强小林
冯宗云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系大麦青稞研究中心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
学院
农业
研究
所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7,共8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麦青稞)建设专项(CARS-05)
文摘
为了解青藏高原青稞耐寒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利用SSR标记分析了来自青藏高原地区的71份青稞耐寒育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利用从分布于大麦7个连锁群上的200对SSR引物中筛选的48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230个等位条带,变化范围为1~10个,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4.79个条带。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054 7~0.856 9,平均值为0.489 8。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化范围为0.469~0.924,平均值为0.745。经聚类分析,在GS约0.740处可将71份材料分为五大类,第51、43和14号品种分别聚为A、B和C类,第22、27、39和50号品种聚为D类,其余64个品种聚为E类,其中,第51号品种的穗长(3.8cm)、穗粒数(44.2粒)最低,第43号的单穗小穗数(90个)最高,但千粒重(35.6g)最低,第14号品种的生育期(86d)最短,但穗粒数(69.6粒)最多。此外,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71份青稞资源材料可划分为2个亚群。
关键词
青稞
遗传多样性
SSR
群体结构
聚类分析
Keywords
Hulless barley
Genetic diversity
SSR
Population structure
Cluster analysis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2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稞籽粒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新春
巴桑玉珍
冯宗云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系大麦青稞研究中心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
学院
农业
研究
所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0-899,共10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麦青稞)建设专项(CARS-05)
文摘
为了解青稞籽粒阿拉伯木聚糖的遗传特性,以喜马拉雅8号和藏青320及二者构建的F_1和F_2群体为材料,使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对青稞籽粒总阿拉伯木聚糖含量、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及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比值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青稞籽粒总阿拉伯木聚糖含量与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显著相关,而与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相关不显著。籽粒总阿拉伯木聚糖符合1对显性-加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式。不溶性与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及不溶性与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之比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调控,只是主基因的作用方式存在着差异。控制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和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主基因加性效应均为负值,可能为负调控因子。除调控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主基因加性效应较小外,其余性状的主基因加性效应均较大。各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都较高,为62.5%~88.49%。
关键词
青稞
阿拉伯木聚糖
主基因+多基因模型
遗传估计
Keywords
Hulless barley
Arabinoxylan
Major gene plus multi-gene
Genetic evaluation
分类号
S512.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0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稞籽粒饲草性状遗传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新春
赖运平
余毅
袁金娥
巴桑玉珍
冯宗云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系大麦青稞研究中心
成都
农业
科技职业
学院
四川
省
农业
科
学院
作物
研究
所
农业
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成都)分
中心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
学院
农业
研究
所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425-1434,共10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麦青稞体系)建设专项基金(CARS-05)
文摘
为了解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 Hook.f.)的饲草性状的遗传特征并选育具有优质饲草品质和高产的青稞新品种,对60份来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青稞籽粒饲草性状进行研究,利用TASSEL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对其进行非条件和条件关联分析,同时结合分离群体群分离法对影响籽粒饲草性状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青稞品种间存在丰富的籽粒饲草性状变异;群体结构分析显示该群体可以分成3个亚群,群体的分类结果与品种的来源地有密切的相关性;在非条件关联分析中共发现23个SRAP分子标记和籽粒饲草品质性状(包括粗蛋白含量、淀粉含量、灰分含量)显著关联,而在条件关联分析中20和24个SRAP分子标记分别和籽粒粗蛋白含量、淀粉含量显著关联。同时利用分离群体群分离法,检测到37个SRAP标记与籽粒的饲草性状相关,其中2个影响籽粒粗蛋白含量,4个影响淀粉含量SRAP标记在非条件关联分析中检测到。该研究结果为青稞的籽粒饲草品质性状的改良和高产优质饲草青稞育种提供依据。
关键词
青稞
籽粒饲草性状
非条件与条件关联分析
分离群体群分离法
Keywords
hulless barley
grain forage trait
unconditional and conditional association study
bulk sample analysis (BSA)
分类号
S816.15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S54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亚和北美裸大麦(青稞)籽粒硬度基因HINA的分子进化分析
4
作者
刘新春
赖运平
余毅
冯宗云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系大麦青稞研究中心
成都
农业
科技职业
学院
四川
省
农业
科
学院
作物
研究
所/
农业
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成都)分
中心
出处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年第4期56-56,共1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麦青稞体系)建设专项基金(CARS-05)
文摘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裸大麦(青稞)的多元化加工也成为裸大麦(青稞)口粮外的另一类发展趋势,籽粒硬度是决定裸大麦加工用途的一个重要品质性状,HINA基因编码的HINA蛋白是影响籽粒硬度性状的一个重要蛋白。本研究通过对108份来自北美和东亚(中国青藏高原)6个地区裸大麦(青稞)HINA基因进行重测序,结果在群体序列中发现58个多态性位点(包括30个SNP和28个Indel),可以将群体序列分成13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1(Hap1)和单倍型4(Hap4)是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2种单倍型。各地区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000~0.833,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575,各地区核苷酸多样性系数范围为0.000~0.010,总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系数为0.007,6个地区群体的基因序列配对分化系数(Fst)范围为-0.08~0.16,分子方差分析显示东亚和北美群体的基因遗传变异主要是由群体内的变异为主(总群体中91.16%的基因变异来源于群体内,8.84%的变异来源于群体间)。群体结构分析将所有材料的HINA基因序列分成2个亚群群体。材料的地理来源与亚群分类相关性较低。利用中性检测及错配分析对选择压力与群体HINA基因遗传分化的关系进行考察,发现中性检验值在东亚(中国青藏高原)、北美和总群体中均为负值,同时群体错配曲线为多峰曲线,说明群体在HINA基因位点上是稳定群体,这些结果为了解HINA基因在裸大麦(青稞)遗传特征上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裸大麦(青稞)
籽粒硬度
HINA基因
分子进化
分类号
S512.3 [农业科学—作物学]
Q786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稞OMT1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被引量:
8
5
作者
张鹍飞
牟利
李鹏
方建
刘新春
冯宗云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
农学院
/
作物
遗传
育种
学
系
大麦
青稞
研究
中心
出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14-2322,共9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麦青稞体系)建设专项基金(CARS-05)
文摘
类黄酮O-甲基转移酶(FOMT)是一种在植物甲基化黄酮代谢合成中有着重要作用的酶,但在中国青藏高原的特色作物青稞中研究较少。为了更好了解该酶及编码基因在青稞中的生理功能及作用,以高总黄酮青稞品系94-19-1为材料,通过RT-PCR扩增、克隆得到青稞OMT1基因的ORF序列。结果表明,该基因ORF长1 071 bp,编码35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8.65 KDa,等电点为5.33。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所克隆的基因与NCBI数据库收录的大麦Hv OMT1基因有99.44%的一致性,氨基酸序列存在5个残基差异,编码的蛋白序列具有OMT蛋白家族典型的保守结构域。进一步将该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最终成功将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在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并利用亲和层析柱分离技术,将该表达蛋白进行了纯化。这为进一步研究该酶蛋白功能和选育高品质青稞品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青稞
类黄酮O-甲基转移酶
分子克隆
原核表达
Keywords
hulless barley, flavonoids O-methyltransferase, molecular cloning, prokaryotic expressi1
分类号
Q943.2 [生物学—植物学]
S512.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稞苗期耐低磷能力评价
被引量:
10
6
作者
罗园
李东梅
雷淼淼
冯宗云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系大麦青稞研究中心
成都中医药
大学
医
学
技术
学院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50-1458,共9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麦青稞)建设项目(CARS-05)
文摘
为从52个西藏青稞地方品种中筛选出耐低磷材料,通过苗期水培试验,设置缺磷(0.5μmol·L-1)和对照(0.5 mmol·L-1)两种处理,测定不同磷营养条件下青稞材料的生物量、根冠比、磷利用效率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等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加权平均和聚类分析法对青稞的耐低磷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2份青稞材料的综合评价值(D)范围为0.263~0.815,平均值为0.508。经聚类分析,将这些地方品种分为四大类。其中,第一类共11个品种(长芒白青稞、鄂嘎宗、扎仁、穷结黄六棱、满都、白青稞4、白青稞5、短芒青稞、分枝青稞、乃木、白青稞6),D值范围为0.263~0.372,平均值为0.325,磷利用效率最低,耐低磷能力差;第二类共23个品种,D值范围为0.406~0.556,平均值为0.525,磷利用效率和耐低磷能力稍好;第三类共16个品种,D值范围为0.586~0.719,平均值为0.597,磷利用效率较高,较耐低磷;第四类共2个品种(阿曼都、拉萨紫青稞),D值范围为0.781~0.815,平均值为0.798,磷利用效率最高,耐低磷能力强,可以用于青稞磷高效和耐低磷育种。
关键词
青稞
苗期
磷高效
综合评价值
Keywords
Hulless barley
Seedling stage
High phosphorus use efficiency
Synthetic evolution value
分类号
S512.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0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界大麦消费的现状及特点
被引量:
8
7
作者
文艺
袁金娥
牟利
冯宗云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系大麦青稞研究中心
出处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5年第2期1-11,共11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麦青稞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建设专项基金(CARS-05)
文摘
从消费结构、主要消费国、贸易及进出口市场方面分析了世界大麦消费的现状。大麦消费用途以饲料为主,平均占总消费量的68.39%。10大主要消费国(地区)的消费量随年度不同变化较大,总体上以欧盟的消费量最高,其次是俄罗斯。世界大麦的总消费量、进出口贸易量均呈上升趋势,不同洲、不同国家间消费水平差异较大;进出口区域较集中,进口以亚洲为主,出口以欧洲为主。
关键词
大麦
消费
贸易
进出口
特点
Keywords
Barley
Consumptio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Features
分类号
F313.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藏高原青稞耐寒种质资源基于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巴桑玉珍
刘新春
付国勇
李东梅
王丹丹
强小林
冯宗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稞籽粒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遗传分析
刘新春
巴桑玉珍
冯宗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青稞籽粒饲草性状遗传特征
刘新春
赖运平
余毅
袁金娥
巴桑玉珍
冯宗云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东亚和北美裸大麦(青稞)籽粒硬度基因HINA的分子进化分析
刘新春
赖运平
余毅
冯宗云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青稞OMT1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张鹍飞
牟利
李鹏
方建
刘新春
冯宗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青稞苗期耐低磷能力评价
罗园
李东梅
雷淼淼
冯宗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世界大麦消费的现状及特点
文艺
袁金娥
牟利
冯宗云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