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田间穗发芽对四川盆地中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佳影 苏治源 +8 位作者 李秋萍 刘泽茜 徐嘉欣 刘婷婷 刘睿 刘钰婷 何宇欣 邓飞 任万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0-498,522,共10页
【目的】明确田间穗发芽对四川盆地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四川盆地水稻优质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桂朝Ⅱ号和西科恢768这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于成熟期收集田间穗发芽和未发芽籽粒,分析穗发芽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组分及淀粉RVA谱特... 【目的】明确田间穗发芽对四川盆地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四川盆地水稻优质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桂朝Ⅱ号和西科恢768这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于成熟期收集田间穗发芽和未发芽籽粒,分析穗发芽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组分及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对于加工外观品质而言,穗发芽导致西科恢768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分别显著降低4.44%、7.48%、3.83%,桂朝Ⅱ号则分别显著降低13.88%、8.90%、34.94%,穗发芽同时导致西科恢768和桂朝Ⅱ号整精米粒重分别降低10.99%和3.57%。穗发芽导致西科恢768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了23.71%和22.6%,桂朝Ⅱ号则分别显著增加了23.19%和9.98%。较未发芽籽粒(对照),穗发芽导致西科恢768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降低0.9%和1.43%;桂朝Ⅱ号则分别显著降低0.35%和0.33%。穗发芽导致西科恢768的淀粉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显著降低82.72%、96.68%和95.66%,进而导致消减值和回复值分别显著降低127.71%和95.27%;桂朝Ⅱ号则显著降低56.55%、72.63%和57.66%,其消减值和回复值分别显著降低61.18%和31.8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淀粉RVA谱特性与加工外观品质和稻米组分密切相关,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与糙米率(r=0.752、0.805、0.695)、精米率(r=0.853、0.904、0.801)、整精米率(r=0.651、0.752、0.584)、整精米粒重(r=0.696、0.731、0.709)、蛋白质含量(r=0.708、0.626、0.728)和脂肪含量(r=0.915、0.861、0.946)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垩白粒率(r=-0.966、-0.963、-0.945)和垩白度(r=-0.812、-0.834、-0.819)则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田间穗发芽严重影响四川盆地中籼稻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且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发芽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稻米组分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聚集信息素防治大豆点蜂缘蝽试验研究
2
作者 徐翔 焦全爱 +3 位作者 何旭东 李贤琴 喻枢玮 王学贵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36-40,共5页
点蜂缘蝽是大豆生产上一种重要害虫,造成大豆严重减产和品质下降,防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四川省南部县、南江县和长宁县三个重要大豆种植区,比较了点蜂缘蝽聚集信息素诱芯及配套风叶型诱捕器与常规农药对点蜂缘蝽的防控效果。结... 点蜂缘蝽是大豆生产上一种重要害虫,造成大豆严重减产和品质下降,防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四川省南部县、南江县和长宁县三个重要大豆种植区,比较了点蜂缘蝽聚集信息素诱芯及配套风叶型诱捕器与常规农药对点蜂缘蝽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3个试验点的点蜂缘蝽成虫发生高峰期集中于8月下旬左右,9月中旬有一个小高峰;不同密度的诱捕器效果以3套诱捕器/667m2处理的诱虫量均值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根据对三个试验点不同处理产量性状指标分析,南江县和南部县5套诱捕器/667m2处理百株瘪荚率最低,总豆荚鲜重、单株豆荚粒数、单株产量和防效略高于3套诱捕器/667m2处理,但长宁县3套诱捕器/667m2处理百株瘪荚率最低,防效最高,其他指标总豆荚鲜重、单株豆荚粒数、单株产量略低于1套诱捕器/667m2处理,综合考虑诱捕器成本、防控效果及对大豆产量指标的影响,推荐在大豆生长期田间可见点蜂缘蝽幼虫时,布置3套诱捕器/667m2诱捕器防控大豆田点蜂缘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点蜂缘蝽 诱捕器 聚集信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转录因子ZmMYB12提高植物抗旱性和低磷耐受性的功能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丽平 王晓钰 +1 位作者 傅竞也 王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8,共13页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受干旱、高温、高盐及营养元素匮乏等多种非生物胁迫,导致其产量和品质下降,造成严重的农业减产。MYB类转录因子在植物中广泛分布,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筛选及鉴定出具有抗逆功能的MYB类转录因子能为玉米...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受干旱、高温、高盐及营养元素匮乏等多种非生物胁迫,导致其产量和品质下降,造成严重的农业减产。MYB类转录因子在植物中广泛分布,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筛选及鉴定出具有抗逆功能的MYB类转录因子能为玉米抗逆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从玉米干旱处理的材料中克隆了一个R2R3-MYB家族转录因子基因ZmMYB12,其响应自然干旱、ABA及PEG处理,基因表达被诱导上调。病毒诱导沉默ZmMYB12后的玉米植株对干旱更加敏感,活性氧积累更多,根系更小;复水后ZmMYB12沉默植株存活率更低,表明ZmMYB12是干旱正调控因子。进一步构建ZmMYB12稳定过表达拟南芥,干旱处理后ZmMYB12过表达株系活性氧积累更少,侧根更多,抗旱能力增强。同时,发现ZmMYB12过表达拟南芥在低磷胁迫下侧根数量更多,根系酸化程度增加,叶绿素及花青素含量更多,体内无机磷含量高于野生型,表明ZmMYB12参与到低磷胁迫过程中,并且提高了植株对磷元素的吸收及利用率。研究表明ZmMYB12调控干旱抗性并响应低磷胁迫,为作物抗旱及耐低磷育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MYB转录因子 干旱胁迫 低磷胁迫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穗后弱光胁迫对杂交籼稻节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星 李博 +9 位作者 朱莜芸 李秋萍 何辰延 袁玉洁 黄小凡 何宇欣 王丽 程红 任万军 邓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10-1619,共10页
以杂交籼稻组合‘宜香优2115’和‘C两优华占’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遮光试验(遮光53%)研究了杂交籼稻不同节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和积累量的动态变化以及转运特性。结果表明,齐穗后下部节间NSC含量迅速下降,其储藏的NSC即被转... 以杂交籼稻组合‘宜香优2115’和‘C两优华占’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遮光试验(遮光53%)研究了杂交籼稻不同节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和积累量的动态变化以及转运特性。结果表明,齐穗后下部节间NSC含量迅速下降,其储藏的NSC即被转运利用,而上部节间NSC转运相对迟缓,且部分节间可出现NSC继续积累现象;成熟期遮阴处理各节间NSC含量较对照显著下降20.98%~95.45%(P<0.05),NSC转运量显著增加3.37%~453.70%(P<0.05),而NSC转运率和贡献率则分别提高3.25~325.07个百分点和0.63~9.18个百分点。除穗颈节外,‘宜香优2115’各节间NSC含量和积累量以及节间转运量和贡献率均高于‘C两优华占’;遮阴处理下‘宜香优2115’因其花前各节间较高的NSC积累量和花后较高的转运量,使其结实率和产量下降幅度明显低于‘C两优华占’。相关分析表明,对照与遮阴处理的产量差值与成熟期第3和第5节间NSC积累量差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转运量和转运率差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可见,水稻可通过增强花前各节间,特别是第3和第5节间积累NSC的转运再利用,来降低弱光胁迫对水稻产量的不利影响。因此,生产上可通过选用花前节间NSC积累量高,花后转运量大的品种来降低弱光胁迫对水稻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胁迫 水稻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积累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机插制种的亲本穗茎生长与花期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秦琴 陶有凤 +9 位作者 黄帮超 李卉 高云天 钟晓媛 周中林 朱莉 雷小龙 冯生强 王旭 任万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8-1004,共17页
为明确机插栽培模式下恢复系和不育系穗茎生长与花期特性,探究机械化栽培下杂交水稻制种亲本花期相遇困难的原因,选用成恢727×蜀21A、雅恢2115×宜香1A两组合为材料,于2019—2020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2种栽插方式及秧龄,进行恢... 为明确机插栽培模式下恢复系和不育系穗茎生长与花期特性,探究机械化栽培下杂交水稻制种亲本花期相遇困难的原因,选用成恢727×蜀21A、雅恢2115×宜香1A两组合为材料,于2019—2020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2种栽插方式及秧龄,进行恢复系和不育系叶龄动态、穗茎生长和抽穗动态调查,统计分析不同处理对不育系和恢复系穗、茎、叶生长发育及花遇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机插亲本总叶片数发生改变,恢复系减少0.3~0.8叶,不育系增加0.1~0.4叶,同时秧龄缩短恢复系总叶数减少,不育系总叶数无显著变化。(2)机插恢复系穗、茎、叶生长发育进程较手栽延迟2~5 d,不育系延迟5~10 d;恢复系拔节后开始幼穗分化而不育系进入幼穗分化后5~10 d开始拔节,机插恢复系与不育系穗分化持续时间无显著变化,各处理亲本幼穗生长曲线均拟合Logistic曲线较好(R^(2)>0.99)。(3)机插较手栽亲本播始历期延长,秧龄延长存在相同效应,不育系较恢复系对栽插方式及秧龄的响应更显著。(4)各组合手栽长秧龄的花遇指数为100%,花遇良好;机插长秧龄和手栽短秧龄条件下花遇指数介于40%~60%之间,花遇状态次之;机插短秧龄成恢727×蜀21A组合与雅恢2115×宜香1A组合花遇指数分别为0和18.18%,花期严重不遇。综合来看,机插模式下亲本穗、茎、叶生长发育滞后,秧龄增大加剧了亲本生长发育的延迟。不同栽插方式和秧龄下恢复系和不育系生长发育和花期特性存在差异,恢复系和不育系对栽培措施的响应差异是亲本花期不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机械化制种 亲本 穗茎生长 播始历期 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条件下减穴稳苗配置对水稻茎鞘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刘钰婷 周星 +14 位作者 何辰延 李秋萍 艾小凤 袁玉洁 刘睿 杨景文 刘婷婷 王丽 程红 黄蓉 李奥运 胡文 胡忠 任万军 邓飞 《中国水稻科学》 2025年第5期665-678,共14页
【目的】明确弱光胁迫下田间配置对茎鞘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的影响,为弱光稻区健康群体塑造技术的改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宜香优2115为材料,于2021-2022年在四川省汉源县和温江区设置不同光照(自然光照和遮光50%)和田间配置... 【目的】明确弱光胁迫下田间配置对茎鞘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的影响,为弱光稻区健康群体塑造技术的改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宜香优2115为材料,于2021-2022年在四川省汉源县和温江区设置不同光照(自然光照和遮光50%)和田间配置(常规密植和减穴稳苗)试验,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田间配置对水稻节间和叶鞘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的影响。【结果】1)除2022年温江生态点外,弱光胁迫导致成熟期水稻各节间和叶鞘干物量均不同程度降低,节间和叶鞘总干物量分别显著降低22.68%~30.12%和6.45%~15.64%,但显著增加了节间和叶鞘总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2)与常规密植相比,减穴稳苗可有效增加不同光照条件下各时期节间(除2022年弱光胁迫下温江生态点外)与叶鞘总干物量,促进弱光胁迫下节间和叶鞘干物质的转运再利用,使温江和汉源生态点成熟期单穗重分别增加1.51%~6.03%和5.70%~10.37%。3)不同光照条件下,产量品质与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相关性差异明显。弱光胁迫下,节间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与产量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弱光胁迫下,水稻通过增强茎鞘,特别是节间干物质的转运再利用以维持穗部的物质供给,减穴稳苗则在提升抽穗前节间和叶鞘干物质积累的基础上,促进其抽穗后的转运以降低弱光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弱光胁迫 田间配置 茎鞘 物质积累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