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6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11年四川科研生产考察会议”在四川农业大学召开
1
作者 朱琳 刘仙俊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5-635,共1页
由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主办、四川农业大学承办的"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11年四川科研生产考察会议",于2011年4月25日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隆重召开。
关键词 四川农业大学 产业技术 科研生产 青稞 大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区甘薯小象甲的危害与防控建议
2
作者 杨翠芹 余丽萍 +4 位作者 郑顺林 王西瑶 王强 王琴 邹涛春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84-87,共4页
四川是全国甘薯生产面积最大的省份,甘薯在满足本省粮食需求、家畜饲养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甘薯小象甲是四川地区危害甘薯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幼虫和成虫均能造成危害,严重威胁本地区甘薯产业的发展。文章简... 四川是全国甘薯生产面积最大的省份,甘薯在满足本省粮食需求、家畜饲养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甘薯小象甲是四川地区危害甘薯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幼虫和成虫均能造成危害,严重威胁本地区甘薯产业的发展。文章简要概述甘薯小象甲的危害,并从监测预警、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方面给出了甘薯小象甲的防控建议,以期为四川地区甘薯小象甲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小象甲 危害 防控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草地贪夜蛾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及代谢途径
3
作者 陈慧淋 吴玉童 +3 位作者 高节 徐翔 王学贵 杨继芝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8-498,共11页
【目的】探究四川地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及代谢途径。【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四川地区草地贪夜蛾米易(MY)、德昌(DC)、苍溪(CX)、会东(HD)和仁和(RH)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水平,采用光电... 【目的】探究四川地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及代谢途径。【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四川地区草地贪夜蛾米易(MY)、德昌(DC)、苍溪(CX)、会东(HD)和仁和(RH)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水平,采用光电比色法和RT-qPCR测定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 enzymes,P450s)、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CarE)、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3种解毒代谢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量,采用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分析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与酶活性、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分析经LD_(50)高效氯氰菊酯处理的MY种群(试验组)和未经处理的MY种群(对照组)的高效氯氰菊酯代谢产物差异。【结果】MY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Resistance ratio,RR)最高,为4.02倍,其LD_(50)为84.201μg/g。CarE、GST、P450s活性均随抗性升高而升高,CES12、GST epsilon9、CYP6B50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且与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显著相关。对照组和试验组代谢差异产物有3-苯氧基苯甲酸(3-PBA)、邻苯二酚、癸酸、甲基-2,3-二氢-3,5-二羟基-2-氧代-3-吲哚乙酸。其中,3-PBA只在试验组中检出,在对照组中未被检出,推断高效氯氰菊酯通过草地贪夜蛾体内酶将高效氯氰菊酯代谢为3-PBA,3-PBA在单加氧酶催化下,在苯环上引入2个羟基,生成邻苯二酚。[结论]草地贪夜蛾可能通过上调解毒代谢酶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酶活性,从而增强对高效氯氰菊酯的解毒代谢能力,降低农药的毒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高效氯氰菊酯 解毒酶 HPLC-MS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提升稻茬小麦抗渍能力的生理和农学效应
4
作者 陈佳博 贺大海 +5 位作者 梁振宇 祝婷婷 雷芳 杨洪坤 黄秀兰 樊高琼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25,共18页
【目的】四川平原地区小麦−水稻轮作模式下,小麦苗期易受渍害导致减产。我们从生理和农学效应两个方面研究了叶面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对小麦幼苗抗渍能力的影响,为减轻麦田渍害提供途径。【方法】在成都市大邑县元兴乡开展田间试... 【目的】四川平原地区小麦−水稻轮作模式下,小麦苗期易受渍害导致减产。我们从生理和农学效应两个方面研究了叶面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对小麦幼苗抗渍能力的影响,为减轻麦田渍害提供途径。【方法】在成都市大邑县元兴乡开展田间试验,供试材料为多穗型小麦品种蜀麦1963(SM1963)与大穗型品种蜀麦133(SM133)。稻茬小麦播种后30天内土壤相对含水量在90%以上,达到产生渍害的条件。在小麦三叶期,设置单独喷施S-诱抗素(S-ABA)、多效唑·甲哌鎓(PM)、氨基酸水溶肥(AF)、腐植酸水溶肥(HF)以及S-ABA和PM配合AF(S+P+A)或者HF(S+P+H)处理,以喷施清水(CK)作为对照。调查分析了麦苗生长速率、叶面积指数、茎蘖生长动态、结实特性、产量等农学性状。拔节期取叶片和分蘖节样品,分析碳氮代谢物积累量、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结果】6个喷施处理相比,S+P+H提升抗渍效果与稳产的效应最佳。与CK相比,S+P+H处理显著提升了两个穗型小麦拔节前群体生长速率与叶片净同化率,增加了叶面积指数与叶绿素含量,叶片与分蘖节蔗糖含量提升了38.8%~70.3%,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16.7%~24.2%,叶片脯氨酸含量提升了48.0%~71.5%,叶片与分蘖节MDA含量较CK降低了28.0%~51.2%,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较CK分别增加41.3%、47.6%、89.9%、38.7%以上,提升了碳氮代谢与抗氧化能力;SM1963、SM133小麦单株分蘖力较CK分别增加28.2%、58.3%,有效分蘖发生速率显著增加,主茎穗粒数、分蘖穗重与穗粒数显著提升,分蘖产量贡献率分别提升了6.1%、8.8%,最终产量分别提升26.3%、13.2%。单独喷施HF也有助于苗期叶片生长与光合,SM1963、SM133小麦分蘖产量贡献率分别提升12.2%、5.6%,实际产量分别提升15.4%与16.5%。多穗型蜀麦1963喷施S-ABA增产13.3%,大穗型蜀麦133喷施AF增产10%。【结论】三叶期喷施一种或者配合喷施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可从不同途径不同程度地缓解渍害对麦苗生长的不利影响,从生理角度看,可以促进小麦叶片生长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和分蘖节中糖氮代谢物的积累,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损伤,保护分蘖发生并增强第一分蘖的可塑性,从农学角度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可提升茎蘖群体数量,促进群体生长速率,提高成穗质量,最终提高产量。相较大穗型蜀麦133,多穗型蜀麦1963喷施组合试剂后叶片、分蘖节糖代谢物含量及叶片SOD、APX活性提升更多,其氮代谢物含量、MDA含量更低,成穗的分蘖多。总体而言,喷施腐植酸叶面肥的效果大于喷施氨基酸叶面肥,S-诱抗素和多效唑·甲哌鎓与腐植酸叶面肥的组合效应也大于与氨基酸叶面肥的组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害 小麦品种 生长调节剂 叶面肥 茎蘖动态 群体生长速率 结实性状 抗氧化活性 碳同化 氮代谢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水稻主栽品种抗胡麻叶斑病评价及抗病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5
作者 李文韬 贾燕 +3 位作者 罗秀梅 彭安春 吴春先 王学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为明确目前四川水稻主栽品种对胡麻叶斑病的抗病性及生理生化抗性机制,采用盆栽抗病性鉴定方法评价了20种四川水稻主栽水稻品种和5种对照品种对胡麻叶斑病的抗性水平,测定了不同抗性水平品种叶片的5种防御酶活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 为明确目前四川水稻主栽品种对胡麻叶斑病的抗病性及生理生化抗性机制,采用盆栽抗病性鉴定方法评价了20种四川水稻主栽水稻品种和5种对照品种对胡麻叶斑病的抗性水平,测定了不同抗性水平品种叶片的5种防御酶活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抗病和感病品种中水稻幼苗叶片的次生代谢物质。结果显示,渝香糯1号和浙粳优4号为高抗品种,秀水134、浙禾622、浙禾香2号、浙粳优77和浙粳优1578等5个品种为中抗品种,其余品种均为感病品种;抗病水稻品种和感病水稻品种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5种酶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抗病品种的酶活性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总共得到18种次生代谢物,其中核糖醇、D-葡萄糖、苹果酸、2,3,4-三羟基丁酸等4种代谢物在水稻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以及同种品种接菌与不接菌处理的含量均差异显著。因此,水稻抗病品种可通过提升5种防御酶的活性与4种次生代谢物的含量来抵御胡麻叶斑病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胡麻叶斑病 抗病性 次生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耐弱光水稻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
6
作者 邓宸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115-118,128,共5页
四川作为水稻主产区,其弱光寡照环境严重制约水稻产量与品质。弱光胁迫通过抑制光合作用、诱导避荫综合征及干扰关键生育期,导致减产20%~40%,年经济损失超85亿元。四川通过选育“川康优2115”“宜香优2115”等耐弱光品种,结合精准栽培技... 四川作为水稻主产区,其弱光寡照环境严重制约水稻产量与品质。弱光胁迫通过抑制光合作用、诱导避荫综合征及干扰关键生育期,导致减产20%~40%,年经济损失超85亿元。四川通过选育“川康优2115”“宜香优2115”等耐弱光品种,结合精准栽培技术(如“减穴稳苗”),显著提升机插秧苗质量与群体光能利用率。然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小农户技术采纳障碍及产业链协同不足仍制约推广。未来,四川将依托高通量表型平台与基因挖掘加速品种创新,构建数字化推广体系(如“天府粮仓”系统)及参与式筛选机制,并创新“光照指数保险”等政策工具,推动耐弱光水稻实现“良种+良法+良机”一体化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弱光品种 存在问题 发展建议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周山区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的动态研究——以荥经县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雍太文 杨文钰 +1 位作者 雷圣远 徐精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28-333,共6页
在实地调查分析荥经县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现状诊断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荥经县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的SD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动态仿真。围绕系统资源合理有效利用,产业内部结构更加协调,系统的经济... 在实地调查分析荥经县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现状诊断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荥经县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的SD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动态仿真。围绕系统资源合理有效利用,产业内部结构更加协调,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性发展,系统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总体目标,通过改变退耕面积和种植结构比例等控制变量和控制参数的方法寻求结构调整的优化方案,并对未来农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进行了宏观预测。同时对方案二(稳粮扩经增饲)在作物播面结构、产值结构、产品结构和生态效益上进行了调整前与调整后的对比分析,预计到2020年,该方案农业总产值将增加1 75倍,农业人均产值增加1 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结构 结构调整 系统动力学模型 优化调整 盆周山区 四川 荥经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发展四川特色农业的浅见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克诚 刘世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289-291,共3页
通过论述特色农业的内涵及四川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 ,提出四川发展特色农业区划布局的建议 。
关键词 特色经济 特色农业 特色产品 产业化经营 四川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四川农业产业化的小麦生产:现状、问题和应对策略 被引量:15
9
作者 任正隆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89-93,共5页
在当前的形势下 ,我省的小麦生产向何处去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忧虑。本文分析了我省小麦生产现状和在农业中的地位 ,指出 :改变我省小麦“质次、价高和加工业不适应”的现状 ,是我省今后小麦生产的工作重点。我省是人口大省 ,必须... 在当前的形势下 ,我省的小麦生产向何处去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忧虑。本文分析了我省小麦生产现状和在农业中的地位 ,指出 :改变我省小麦“质次、价高和加工业不适应”的现状 ,是我省今后小麦生产的工作重点。我省是人口大省 ,必须稳住一定的小麦面积和产量以维持粮食供应的稳定 ,并通过优质小麦品种的推广逐步实现小麦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 ;通过进口优质小麦发展面食加工业 ,然后用我省的本地优质小麦取代进口小麦。本文就适应上述小麦生产要求的小麦育种进行了讨论 ,指出了今后四川省小麦育种攻关的研究方向、工作策略和应解决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农业产业化 小麦生产 多样化品种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四川盆地持续农业的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文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77-280,共4页
阐述了四川盆地的农业资源状况、农业生产现状和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依据持续农业发展理论 ,从政策体制。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持续农业 发展对策 资源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策
11
作者 杨文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4-90,共7页
本文阐述了四川省的农业简况、农业科技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和特点,论述了四川省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思想、主要研究领域和农业科技体制创新。
关键词 四川 农业科学技术 发展目标 发展战略 体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进步对四川省农业发展贡献的时空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春燕 郑顺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536-11538,共3页
运用索洛余值法估算得到四川省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通过纵向、横向比较,评价判断科技进步对四川省农业发展的贡献水平,为提高四川省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科技进步贡... 运用索洛余值法估算得到四川省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通过纵向、横向比较,评价判断科技进步对四川省农业发展的贡献水平,为提高四川省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由"八五"的40.90%提高到"十五"的45.54%,但增长趋势减缓,与全国的差距由"八五"的正差距(6.62%)转变为"十五"的负差距(-0.14%);四川省不同区域间以丘陵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最高,为69.8%,其他地区差异不大,在41.0%~43.0%,但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要素存在较大差距,丘陵区主要靠科技进步,而平原区和山区靠物质投入和科技进步,民族地区则是靠物质投入、劳动力增长、扩大耕地面积和农业科技的综合作用;四川省农业内部各行业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以种植业最高,为61.3%,其次为畜牧业(27.1%)、林业(21.9%),渔业最小,仅为17.8%,差距较大,表明科技在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发挥作用的空间十分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洛余值法 农业科技进步 贡献率 农业总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不同寄主禾谷镰孢菌复合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相互侵染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迪 陈思怡 +4 位作者 陈国亮 刘林文 陈华保 杨春平 常小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2-761,共10页
【目的】探明四川地区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寄主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相互侵染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和PCR-VNT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不同寄主来源菌株的毒素类型和群体遗传... 【目的】探明四川地区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寄主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相互侵染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和PCR-VNT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不同寄主来源菌株的毒素类型和群体遗传多样性,并通过高粱粒接种法检测菌株在不同寄主间的相互侵染作用。【结果】来源于3种寄主的禾谷镰孢菌复合种菌株被鉴定为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和亚洲镰孢菌(F. asiaticum),其中禾谷镰孢菌的毒素化学型为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和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而亚洲镰孢菌的毒素化学型为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各寄主菌株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以小麦菌株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且与大豆菌株遗传距离较远;同时,各寄主菌株间能够相互侵染,但致病力存在差异。【结论】来源于四川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寄主的禾谷镰孢菌复合种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但可相互侵染致病,具有加重其所致病害在该地区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复合种 毒素基因型 群体遗传多样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穗发芽对四川盆地中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佳影 苏治源 +8 位作者 李秋萍 刘泽茜 徐嘉欣 刘婷婷 刘睿 刘钰婷 何宇欣 邓飞 任万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0-498,522,共10页
【目的】明确田间穗发芽对四川盆地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四川盆地水稻优质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桂朝Ⅱ号和西科恢768这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于成熟期收集田间穗发芽和未发芽籽粒,分析穗发芽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组分及淀粉RVA谱特... 【目的】明确田间穗发芽对四川盆地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四川盆地水稻优质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桂朝Ⅱ号和西科恢768这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于成熟期收集田间穗发芽和未发芽籽粒,分析穗发芽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组分及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对于加工外观品质而言,穗发芽导致西科恢768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分别显著降低4.44%、7.48%、3.83%,桂朝Ⅱ号则分别显著降低13.88%、8.90%、34.94%,穗发芽同时导致西科恢768和桂朝Ⅱ号整精米粒重分别降低10.99%和3.57%。穗发芽导致西科恢768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了23.71%和22.6%,桂朝Ⅱ号则分别显著增加了23.19%和9.98%。较未发芽籽粒(对照),穗发芽导致西科恢768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降低0.9%和1.43%;桂朝Ⅱ号则分别显著降低0.35%和0.33%。穗发芽导致西科恢768的淀粉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显著降低82.72%、96.68%和95.66%,进而导致消减值和回复值分别显著降低127.71%和95.27%;桂朝Ⅱ号则显著降低56.55%、72.63%和57.66%,其消减值和回复值分别显著降低61.18%和31.8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淀粉RVA谱特性与加工外观品质和稻米组分密切相关,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与糙米率(r=0.752、0.805、0.695)、精米率(r=0.853、0.904、0.801)、整精米率(r=0.651、0.752、0.584)、整精米粒重(r=0.696、0.731、0.709)、蛋白质含量(r=0.708、0.626、0.728)和脂肪含量(r=0.915、0.861、0.946)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垩白粒率(r=-0.966、-0.963、-0.945)和垩白度(r=-0.812、-0.834、-0.819)则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田间穗发芽严重影响四川盆地中籼稻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且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发芽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稻米组分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四川省土壤pH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15
作者 何明江 黑儿平 +8 位作者 晋雷雨 陈志民 秦鱼生 上官宇先 周子军 陈琨 曾祥忠 喻华 郭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2-1151,共10页
【目的】酸碱性(pH)是重要的土壤化学指标,影响着土壤质量和土壤健康状况。研究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和耕地质量管理提供借鉴。【方法】研究数据包括1979—1985年(1980s)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5—2014年(2010s)测土配方施... 【目的】酸碱性(pH)是重要的土壤化学指标,影响着土壤质量和土壤健康状况。研究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和耕地质量管理提供借鉴。【方法】研究数据包括1979—1985年(1980s)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5—2014年(2010s)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期间四川省土壤pH的调查数据。利用ArcGIS 10.2软件中“Spatial Analyst”模块和反距离权重(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IDW)插值方法对土壤pH进行空间插值,获得土壤pH空间分布图;利用ArcGIS 10.2软件中栅格计算器获得两个时期的土壤pH变化状况,并统计分析不同土壤pH分级空间和面积变化。【结果】四川省土壤pH平均值由1980s的7.0降低至2010s的6.54。1980s时期四川省土壤pH在强酸性(pH≤4.5)、酸性(4.5<pH≤5.5)、弱酸性(5.5<pH≤6.5)、中性(6.5<pH≤7.5)、弱碱性(7.5<pH≤8.5)和碱性(8.5<pH≤9.0)的面积占比分别为0.09%、14.58%、53.17%、12.57%、19.58%和0.01%。2010s时期,以上7个土壤pH分级的面积占比分别为0.06%、4.45%、30.41%、48.65%、16.40%和0.04%。从1980s到2010s期间,四川省土壤pH值升高的面积比例为49.63%,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地区,土壤pH值降低的面积比例为20.13%,主要分布在川中丘陵区。成都平原区各分级pH土壤面积变化较少,弱酸性土壤面积略增加,碱性土壤面积略减少。川中丘陵区酸性土壤面积占比增加,碱性土壤面积减少。盆周山区酸性和碱性土壤面积减少,中性土壤面积增加;川西南山地区各土壤pH分级面积变化比例较小,其酸性面积比例略减少,中性土壤面积增加;川西北高原山地区酸性、弱酸性土壤面积分别降低了9.00%、23.67%,中性土壤面积增加29.96%,碱性土壤面积略增加。【结论】从1980s到2010s的近30年间,四川省酸性土壤面积减少,中性土壤面积增大,然而在川中丘陵区有一定比例的土壤酸化,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土壤PH 时空变化 测土配方施肥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主要稻区二化螟灯诱和性诱年诱虫量预测模型构建
16
作者 徐翔 李祥松 +3 位作者 王浩 张林 蒲颇 王学贵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2-1122,1151,共12页
【目的】构建四川省主要稻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灯诱和性诱的年诱虫量预测模型。【方法】基于四川主要稻区2018-2023年灯诱和性诱蛾量,采用Pearson分析二化螟年诱虫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通过逐步回归和BP神经网络构建相关预测... 【目的】构建四川省主要稻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灯诱和性诱的年诱虫量预测模型。【方法】基于四川主要稻区2018-2023年灯诱和性诱蛾量,采用Pearson分析二化螟年诱虫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通过逐步回归和BP神经网络构建相关预测模型。【结果】在灯诱和性诱2种诱捕法下,各稻区二化螟年诱虫量与气象因子(温度、湿度、降雨量和气压)密切相关;在灯诱捕法下,成都平原稻区的8月平均气温与二化螟年诱虫量正相关性显著(R=0.701),且是成都平原稻区逐步回归模型构建因子;在性诱捕法下,川东稻区的6月气压与二化螟年诱虫量负相关性显著(R=−0.840);比较不同诱捕法下各稻区的逐步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值、回归拟合值、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后,灯诱法下四川主要稻区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准度较好,对成都平原稻区、川东稻区和川南稻区的回归拟合值分别稳定在78.65%~99.59%、92.38%~99.88%和76.97%~99.96%之间。2023年灯诱虫量用于BP神经网络模型独立检验的结果表明,大部分稻区在该模型下的预测值与实际诱集量基本一致。【结论】灯诱法下的BP神经网络模型比逐步回归有更好的预测和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气象因子 灯诱和性诱 逐步回归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2023年度水稻病虫草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翔 秦清清 +9 位作者 胡韬 杨德斌 冯林 杨娟 张黎 刘伯川 田卉 喻枢玮 李彦均 王学贵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32-35,共4页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四川省是中国西南最大的水稻种植区。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变化以及耕作模式的变更,导致四川水稻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为科学客观评估四川省水稻病虫草害防控的成效和植保贡献率,2023年在四川省内5个代表性地区...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四川省是中国西南最大的水稻种植区。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变化以及耕作模式的变更,导致四川水稻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为科学客观评估四川省水稻病虫草害防控的成效和植保贡献率,2023年在四川省内5个代表性地区,包括崇州市、合江县、岳池县、营山县、平昌县设置试验点,每个试验点分别设立严格防治区、统防统治区、农户自治区、完全不防病虫害区及完全不防病虫草害区。经田间试验和科学分析研判,以上5个代表性地区的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分别为33.55%、41.02%、19.50%、23.51%和39.10%。根据各种防控处理类型在本示范点中水稻种植面积的所占比例,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全省水稻病、虫、草害防控植保贡献率为30.52%。统计结果表明,严格防治和统防统治情况下,防控植保贡献率均高于农户自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植保贡献率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猕猴桃溃疡病主要防控技术与应用情况调研初报
18
作者 姚凯凯 朱宇航 +8 位作者 陈稳 罗懿 杨锐 裴艳刚 马苗苗 吴翠平 陈华保 马利 龚国淑 《中国果树》 2024年第11期85-92,107,共9页
猕猴桃是四川省乃至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造成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在各产区的大暴发给猕猴桃产业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解四川省不同产区猕猴桃溃疡病的主... 猕猴桃是四川省乃至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造成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在各产区的大暴发给猕猴桃产业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解四川省不同产区猕猴桃溃疡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和应用情况,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形式对全省现有溃疡病防治技术种类、主推技术防治效果及防治措施(植保)贡献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猕猴桃溃疡病现有防治技术包括10种,其中主推技术为抗病品种利用技术、“两前两后”精准施药技术及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3种。抗病品种利用技术平均每年667 m^(2)防治成本为1 000元,不同品种利用后的平均相对防效和每667 m^(2)收益差异较大,最高分别为100.00%和2.16万元;“两前两后”精准施药技术可操作性强,不受产区和品种限制,应用范围广,平均每年667 m^(2)防治成本为848元,平均相对防效为81.58%,持续防治2年便可显著降低发病率并恢复产量,667 m^(2)收益为1.61万元;绿色防控技术平均每年667 m^(2)防控成本为2 500元,667 m^(2)收益为2.88万元,且该技术对不同发病程度及不同树龄的果园均具有较好防控效果;除主推技术外的其他措施,均为局部分布或小范围试验,不同技术间的防效差异也较大,其可推广前景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 防控技术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周山区冬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19
作者 岳诚 彭霄 +2 位作者 谢婉 郭世星 吴永成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4年第2期42-44,49,共4页
筛选适宜四川盆周山区巴中市的高产高含油量冬油菜品种。选择21个冬油菜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育苗移栽条件下开展大田比较试验。21个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含油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期较短(195天)的... 筛选适宜四川盆周山区巴中市的高产高含油量冬油菜品种。选择21个冬油菜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育苗移栽条件下开展大田比较试验。21个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含油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期较短(195天)的品种有10个(佳油早701、蓉油18、德油6号、川油83、旺成油8号、佳油JS06、德油199、科乐油2号、科乐油4号、庆油3号)。株高低于参试品种平均值的品种有11个(佳油1号、佳油早701、佳油JS01、佳油5号、长江油3号、双籽油18、佳油4号、旺成油8号、德油199、科乐油4号、庆油3号)。一次分枝高低于参试品种平均值的品种有10个(佳油早701、蓉油18、德油6号、长江油3号、佳油4号、川油83、渝油35、旺成油8号、德油199、科乐油4号)。籽粒产量高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的品种有7个(佳油JS01、庆油8号、川油81、望乡油1881、佳油1号、科乐油4号、佳油JS06)。含油率高于参试品种平均值的品种有12个(佳油1号、长江油2号、佳油早701、蓉油18、双籽油18、佳油4号、川油81、川油83、渝油35、科乐油2号、庆油8号、庆油3号)。油产量高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的品种有8个(庆油8号、川油81、佳油JS01、望乡油1881、佳油1号、科乐油4号、佳油JS06、庆油3号)。四川盆周山区移栽条件下,筛选出7个高产高含油量冬油菜品种(佳油JS01、庆油8号、川油81、望乡1881、佳油1号、科乐油4号、佳油JS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新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含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粮融合发展的模式创新分析
20
作者 张伟 潘兴兵 +2 位作者 封俊 雷云康 鲁黎明 《河北农机》 2025年第9期70-72,共3页
烟粮融合是新形势下行业主动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重要举措。国内烟叶主产区,多措并举,以产业融合兴旺助力烟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既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也为烟叶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首先归纳了我国烟粮融合发展... 烟粮融合是新形势下行业主动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重要举措。国内烟叶主产区,多措并举,以产业融合兴旺助力烟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既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也为烟叶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首先归纳了我国烟粮融合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模式,如传统融合种植模式、全产业链融合模式以及技术融合模式。在总结上述3种融合模式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各个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了烟粮融合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3个方面的挑战,即如何平衡资源供给,兼顾烟叶生产与粮食生产;如何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如何消除市场不利影响,保证农业生产收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技术创新、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市场对接、强化资源保护等建议,旨在为我国烟粮融合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粮融合 模式 高质量发展 政策 种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