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条播与叠盘出苗互作对机插水稻群体均匀度及产量与构成的影响
1
作者 唐承翰 陈惠哲 +5 位作者 张玉屏 向镜 张义凯 王志刚 杨志远 王亚梁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2-29,共8页
提高水稻机插群体的均匀度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为明确精准条播和叠盘出苗互作对水稻机插群体的均匀度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创建机插丰产、均衡群体,该研究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设置2个播种量(T_(1):36.6 g,T_(2):73.2 g)、2... 提高水稻机插群体的均匀度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为明确精准条播和叠盘出苗互作对水稻机插群体的均匀度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创建机插丰产、均衡群体,该研究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设置2个播种量(T_(1):36.6 g,T_(2):73.2 g)、2种播种方式(精准条播(precision drill sowing,PS)和传统撒播(broadcast sowing,BS))、2种秧盘处理方式(叠盘(tray overlapping,OL)和不叠盘(tray nonoverlapping,NL))。通过标准9寸可叠秧盘育秧,机插规格为横向取秧18次,纵向取秧40次。对比不同处理下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1)叠盘处理显著促进了秧苗素质的提升(P<0.05),精准条播较传统撒播处理的平均秧苗均匀度高19.29个百分点,叠盘较不叠盘处理平均秧苗均匀度高36.61个百分点。2)精准条播较传统撒播、叠盘较不叠盘处理都显著增加了群体的均匀度(P<0.05),精准条播结合叠盘出苗使移栽期和抽穗期群体的均匀度分别增加了44.21和36.96个百分点;高均匀度群体具有更多的高峰苗数,从而获得更多的有效穗数。3)精准条播和叠盘处理都增加了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4)精准条播结合叠盘处理提高了群体有效穗数而使产量提高,提高播种量能降低传统撒播和不叠盘处理下产量减少的幅度。5)通过偏最小二乘路径建模(partial least squares path model,PLS-PM)分析可知,叠盘出苗对群体均匀度的直接效应为0.7209,大于精准条播的0.3075;群体均匀度对有效穗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有效穗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分别达0.9864、0.8250。综上所述,精准条播和叠盘出苗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秧苗均匀度和水稻机插群体的均匀度(P<0.05),通过提高群体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从而使产量提高。实际生产应用中,当由于技术原因难以使种子分布、发育均衡时,通过提高播种量可以提高机插群体的均匀度,起到缓解产量损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精准条播 叠盘 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食味计评价杂交籼稻食味品质 被引量:9
2
作者 袁玉洁 张丝琪 +5 位作者 卢慧 李贵勇 朱海平 陶有凤 陈虹 任万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3-70,共8页
为探讨不同蒸煮条件对西南两个生态点杂交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以分别种植于云南永胜和四川大邑的9个品种中籼杂交稻为材料,利用米饭食味计分析不同蒸煮条件(7个水米质量比(1.3∶1、1.5∶1、1.6∶1、1.9∶1、2.1∶1、2.4∶1、2.7∶1)、4... 为探讨不同蒸煮条件对西南两个生态点杂交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以分别种植于云南永胜和四川大邑的9个品种中籼杂交稻为材料,利用米饭食味计分析不同蒸煮条件(7个水米质量比(1.3∶1、1.5∶1、1.6∶1、1.9∶1、2.1∶1、2.4∶1、2.7∶1)、4个浸泡时间(0、15、30、60 min)、3个蒸煮时间(20、30、40 min)和3个焖饭时间(0、15、30 min))对稻米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米饭的食味品质为蒸煮条件、品种、生态点及其互作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米饭外观和食味值均受三者极显著影响(P<0.01);蒸煮条件与生态点、品种与生态点及三者的互作效应均极显著影响米饭食味品质(P<0.01)。米饭食味计分析结果显示,云南永胜等光温充足稻区以水米质量比2.1∶1、浸泡30 min、蒸煮30 min以及焖制15 min蒸煮米饭的食味品质较好;四川大邑等高湿寡照稻区以水米质量比2.1∶1、浸泡15 min、蒸煮30 min以及焖制15 min蒸煮米饭的食味品质较好。9个品种中‘内5优39’米饭食味品质最好,且在各水米质量比间变异较小,‘宜香优2115’米饭食味品质次之,而‘中优295’和‘F优498’米饭的食味品质较差,‘F优498’和‘天优华占’米饭食味品质在各蒸煮条件间变异系数较大。总体来看,云南生态点的稻米米饭外观更好,而四川生态点稻米米饭在特定蒸煮条件下食味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蒸煮条件 食味品质 食味计 生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精量穴播集中排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2
3
作者 雷小龙 杨文浩 +3 位作者 杨龙君 刘礼阳 廖庆喜 任万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64,共11页
为实现油菜轻简化精量播种,设计了一种油菜精量穴播集中排种装置。基于油菜种子的机械物理特性和精量播种要求,提出了适宜油菜穴播1~3粒的渐开线状型孔,确定了主要结构参数。应用EDEM软件构建了穴播集中排种装置仿真模型,分析了型孔长... 为实现油菜轻简化精量播种,设计了一种油菜精量穴播集中排种装置。基于油菜种子的机械物理特性和精量播种要求,提出了适宜油菜穴播1~3粒的渐开线状型孔,确定了主要结构参数。应用EDEM软件构建了穴播集中排种装置仿真模型,分析了型孔长度、截面尺寸和型孔深度对充种性能的影响,发现渐开线状型孔有助于充种,且型孔长度和深度分别为3.5 mm和2.6 mm的渐开线状型孔均充种1粒或2粒;护种带提高了投种一致性,当排种轮与护种带间隙为0.2 mm时,成穴较优。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油菜品种和转速对排种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排种轮转速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排种合格率均有显著影响,排种合格率随转速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转速为20~40 r/min时,排种合格率(1~3粒)高于94%,穴距变异系数低于12%;50穴的总粒数标准误差在10粒之内,排种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低于1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平均株数为2.05株/穴,能够适应不同含水率条件的油菜精量播种要求。油菜精量穴播集中排种装置可实现6行成行成穴精量排种,为轻简化油菜排种器结构设计和成穴精量播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精量播种 穴播 集中排种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种薯播前温度处理对苗期抗旱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龚静 郑顺林 +2 位作者 熊湖 黄强 马海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1-256,271,共7页
【目的】为明确播种前储藏库种薯短期温度处理后对马铃薯苗期耐旱性以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播种前不同温度(5℃、20℃、35℃)处理马铃薯种薯,出苗后使用不同浓度PEG-6000(0、10%、20%和3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探讨不同程... 【目的】为明确播种前储藏库种薯短期温度处理后对马铃薯苗期耐旱性以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播种前不同温度(5℃、20℃、35℃)处理马铃薯种薯,出苗后使用不同浓度PEG-6000(0、10%、20%和3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探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温度下处理对马铃薯苗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①干旱胁迫对马铃薯茎粗、株高、整株干物质抑制作用明显,马铃薯叶片抗逆性酶活性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不断增加而不断升高,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分别升高,产量下降。②播种前20℃处理,缓解了干旱胁迫对马铃薯茎粗、株高和整株干物质不利影响,降低SOD、POD活性,抑制了MDA含量的增加,细胞膜透性下降,使可溶性糖含量增加。③20℃处理后缓解了干旱胁迫对产量产生的不利影响,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温度下各水分处理。【结论】播种前对储藏库的种薯20℃预热处理可以缓解苗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产生的不利影响,增强其苗期耐旱性,达到提高后期产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温度处理 生长发育 干旱胁迫 抗旱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水稻籽粒脂类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涂云彪 马鹏 +6 位作者 兰艳 隋晓东 王锦 孙影影 龚静 吴超越 李天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5-663,共9页
【目的】为明确氮肥对水稻脂类合成的影响,为水稻优质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南粳9108(粳稻)和IR72(籼稻)为材料,设置N0(0 kg/hm^2)、N1(90 kg/hm^2)、N2(135 kg/hm^2)、N3(180 kg/hm^2)4个施氮处理,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脂类合成及其... 【目的】为明确氮肥对水稻脂类合成的影响,为水稻优质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南粳9108(粳稻)和IR72(籼稻)为材料,设置N0(0 kg/hm^2)、N1(90 kg/hm^2)、N2(135 kg/hm^2)、N3(180 kg/hm^2)4个施氮处理,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脂类合成及其积累的影响,并分析脂类合成相关酶对粗脂肪、游离脂肪酸、脂肪酸组分影响。【结果】随施氮量的增加,两品种粗脂肪、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对不同品种的不饱和脂肪酸而言,南粳9108和IR72分别在N1和N2处理下亚油酸含量最高,棕榈酸、硬脂酸和花生酸含量最低,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在不同氮肥处理下,南粳910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IR72。进一步分析表明,2个水稻品种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脂肪酸合酶(FAS)、3-磷酸甘油脱氢酶(3-GPD)和磷脂酸磷酸酯酶(PPase)酶活性均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提高。【结论】氮肥通过提高脂类合成相关酶的活性,进而促进粗脂肪,游离脂肪酸的积累,并影响脂肪酸组分;且在N2处理下,2品种脂类合成相关酶活性大,粗脂肪和游离脂肪酸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达到最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水稻 脂类合成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门冬氨酸功能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方小婷 马海艳 +3 位作者 郑顺林 刘娟娟 向竹清 龚静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71,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新型功能肥聚天门冬氨酸(PASP)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试验设计有机肥、无机肥、有机肥配施PASP(375 kg·hm^(-2))和无机肥配施PASP(375 kg·hm^(-2))4个处理,在马铃薯苗期、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取样...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新型功能肥聚天门冬氨酸(PASP)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试验设计有机肥、无机肥、有机肥配施PASP(375 kg·hm^(-2))和无机肥配施PASP(375 kg·hm^(-2))4个处理,在马铃薯苗期、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取样测定其农艺性状和生长发育指标。[结果]增施PASP功能肥后:(1)各处理苗期抑制马铃薯形态建成,降低株高并减小叶面积,减少根系发生和干物质积累;(2)在块茎膨大期,有机肥处理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而无机肥处理结果相反;(3)有机肥处理块茎直链淀粉降低5.2%、支链淀粉增加27.5%、还原糖增加44.0%;无机肥处理下使块茎直链淀粉降低12.2%、支链淀粉降低6.3%、蛋白质含量增加48.3%;(4)降低植株氮素吸收量和向块茎转运量,但提高了转运率。[结论]聚天门冬氨酸可以延长马铃薯的生育期,与有机肥混施效果优于无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聚天门冬氨酸 农艺性状 氮素积累 块茎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