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中庭花园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廖嵘 潘远志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406-412,共7页
根据实际情况介绍了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中庭花园规划设计,对环境各项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提出规划方案,将功能与美化结合起来。
关键词 环境 庭园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农业大学校园环境规划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健 廖嵘 +1 位作者 孙大江 王自勇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6-39,共4页
本文分析了四川农业大学校园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以及其各功能区的组成与联系,就知识经济、开放社会形势下缺乏统一规划的老校园的发展与改造,进行深入的讨论。提出:结合自身特点,迎合时代发展的逐步完善、逐步发展的动态体系的规划指... 本文分析了四川农业大学校园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以及其各功能区的组成与联系,就知识经济、开放社会形势下缺乏统一规划的老校园的发展与改造,进行深入的讨论。提出:结合自身特点,迎合时代发展的逐步完善、逐步发展的动态体系的规划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环境规划 四川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不同产地核桃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国和 杨冬生 胡庭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41,共6页
分析测定四川省13个产地156株核桃实生类型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生态因子与核桃脂肪性状和脂肪酸组成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之和占脂肪的99%,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的91%,亚油酸和亚... 分析测定四川省13个产地156株核桃实生类型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生态因子与核桃脂肪性状和脂肪酸组成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之和占脂肪的99%,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的91%,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之和占脂肪的60%。海拔、1月平均气温、经度和大于10℃年积温是影响核桃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重要生态因子。核桃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1月平均气温和经度的升高而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大于10℃年积温和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是影响核桃亚麻酸合成的主要生态因子。亚麻酸含量随着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年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是影响油酸和亚油酸合成的主要因子。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随年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的降低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脂肪酸组成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巨桉人工林微量元素养分诊断 被引量:12
4
作者 冯茂松 杨万勤 +1 位作者 钟宇 张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27,共8页
采用相关分析和矢量诊断法对四川60块巨桉人工林标准地进行微量元素养分诊断。结果表明:1)5种微量元素中,Cu,Zn吸收量与林分蓄积显著相关;2)N,P,K等大中量养分吸收受多种微量元素供应量和吸收量的影响,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之间以及微量... 采用相关分析和矢量诊断法对四川60块巨桉人工林标准地进行微量元素养分诊断。结果表明:1)5种微量元素中,Cu,Zn吸收量与林分蓄积显著相关;2)N,P,K等大中量养分吸收受多种微量元素供应量和吸收量的影响,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之间以及微量元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关系,如Cu-K,Cu-Fe,Mn-N的促进作用,N-Zn,P-Zn,Ca-Zn,P-Fe,K-Fe,Mn-K以及Cu,Zn,Fe,Mn之间的相互拮抗作用;3)Cu在低海拔地区以过量毒害为主,高海拔地区以缺乏为主;Zn以稀释效应为主,极少数标准地缺乏受限;Fe含量地区变异较大,在土壤高pH值地区容易缺乏受限,土壤低pH值地区则容易过量毒害或发生拮抗作用;Mn含量普遍较高,多表现为拮抗和过量毒害作用,局部地区出现缺乏;B供应充分,主要为拮抗作用,表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微量元素 营养诊断 矢量诊断法 交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望 操国兴 +1 位作者 刘光华 刘欣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1-457,共7页
采用相邻格子法,研究了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编制了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种群存活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运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和... 采用相邻格子法,研究了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编制了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种群存活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运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珙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珙桐种群的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都近似于倒金字塔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其更新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珙桐种群有前期生长不稳定,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其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曲线;种群分布格局整体上呈集群分布,从幼苗到大树,其集群程度减弱;基株种群和分株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下其聚集强度有所变化。珙桐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可能受其繁殖特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珙桐 种群结构 种群动态 分布格局 聚集强度 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桉树外生菌根真菌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朱天辉 张健 +2 位作者 胡庭兴 李贤伟 刘应高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37-140,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 ,已查明在四川与桉树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共 17种 ,隶属 9科 11属 ,其中钟形斑褶菇为国内外在桉树林中首次报道 ;通过不同生态区域固定标准地详细调查揭示了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布随树龄、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变化...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 ,已查明在四川与桉树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共 17种 ,隶属 9科 11属 ,其中钟形斑褶菇为国内外在桉树林中首次报道 ;通过不同生态区域固定标准地详细调查揭示了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布随树龄、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变化的规律 ,并认为四川桉树人工林下出现的彩色豆马勃 ,紫晶腊蘑 ,大孢硬皮马勃 ,光硬皮马勃属于森林菌根菌演替序列中的早期外生菌根菌 ,与晚期菌根菌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兰桉 外生菌根 真菌 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2种丛生竹理化特性及纤维形态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尚连 蒋瑶 +3 位作者 陈其兵 曹颖 孙霞 卢学琴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8-712,共5页
以四川不同地区两种丛生竹—慈竹和梁山慈竹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以及纤维形态,对其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竹种间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差异显著,同一竹种不同地区间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纤维长度、宽... 以四川不同地区两种丛生竹—慈竹和梁山慈竹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以及纤维形态,对其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竹种间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差异显著,同一竹种不同地区间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纤维长度、宽度和纤维长宽比因地域差异而异,且与竹龄有关。从纸浆用竹和纤维原料综合考虑,竹海地区的慈竹(纤维素含量在45%左右,木质素含量低于28%)、梁山慈竹(纤维素含量在50%以上,木质素含量低于20%)比较适合竹浆造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竹 梁山慈竹 纤维素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不同地区慈竹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其兵 蒋瑶 +3 位作者 卢学琴 胡尚连 曹颖 孙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7-193,共7页
【目的】比较四川不同地区慈竹的遗传多样性,为其遗传改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具有代表性的12个地区慈竹为材料,选取29条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和12条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标记(IS-SR)引物,利用RAPD和ISSR技术,对慈... 【目的】比较四川不同地区慈竹的遗传多样性,为其遗传改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具有代表性的12个地区慈竹为材料,选取29条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和12条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标记(IS-SR)引物,利用RAPD和ISSR技术,对慈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扩增的特异性条带进行克隆分析。【结果】筛选出14个RAPD引物,扩增出168条条带,其中14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率高达84.52%;筛选出8个ISSR引物,扩增出73条条带,其中56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76.71%。慈竹RAPD和ISSR遗传距离分别为0.140 4-0.570 1和0.071 0-0.706 9。引物OPAA-04从眉山青神慈竹(C-MSQS)中可扩增出长度为570 bp的特异性条带,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相关。【结论】四川不同地区慈竹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竹 遗传多样性 RAPD ISSR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桉树菌根类型及林分密度对菌根真菌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天辉 张健 +2 位作者 胡庭兴 李贤伟 刘应高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222-224,共3页
四川人工桉树林中的巨桉、尾叶桉、兰桉、大叶桉有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混合菌根 3种菌根类型 ,而窿缘桉缺少混合菌根类型。自然状态下 ,5种桉树菌根化率有明显差异 ,其中以巨桉、兰桉最高 ,分别为 6 8 3 %、6 4 6 % ,而窿缘桉菌根化率... 四川人工桉树林中的巨桉、尾叶桉、兰桉、大叶桉有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混合菌根 3种菌根类型 ,而窿缘桉缺少混合菌根类型。自然状态下 ,5种桉树菌根化率有明显差异 ,其中以巨桉、兰桉最高 ,分别为 6 8 3 %、6 4 6 % ,而窿缘桉菌根化率最低 (2 9 6 % )。同一桉树树种 ,外生菌根化率最高 ,内生菌根化率次之 ,混合菌根化率最低。林分郁闭度对菌根真菌的分布有很大影响 ,随着森林郁闭度增加 ,桉树林分外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内生菌根 真菌 巨桉 兰桉 桉树 林分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不同生态区甜樱桃果实经济性状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吕秀兰 刘杨青 +2 位作者 周永清 龚荣高 汪志辉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不同生态区 果实经济性状 品质分析 欧洲甜樱桃 经济效益 生态条件 健康发展 四川省 阿坝州 汉源县 雅安市 桃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从德 张国庆 +2 位作者 唐宵 王勇军 王宪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49,55,共5页
人工林是目前陆地碳汇增长最主要的媒介之一。基于森林土壤碳清查方法对四川省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碳密度的区域性差异较明显,表现为盆周... 人工林是目前陆地碳汇增长最主要的媒介之一。基于森林土壤碳清查方法对四川省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碳密度的区域性差异较明显,表现为盆周山地区(150.9±13.3)Mg/hm2>盆地丘陵区(101.4±6.2)Mg/hm2>川西平原区(87.4±5.7)Mg/hm2;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盆地丘陵区,抚育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密度的影响显著,间伐后林分土壤碳密度为(125.8±9.9)Mg/hm2,比未间伐林分高54.0%(81.7±9.4)Mg/hm2。人工林经营对增大森林土壤碳汇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马尾松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干旱干热河谷核桃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良华 胡庭兴 张帆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4,共7页
利用AFLP-银染技术,对四川干旱半干旱河谷流域的4个核桃居群和干热河谷流域的2个铁核桃居群共46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选择EcoRⅠ/MseⅠ酶切组合,选用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引物组合E32/M48、E32/M61、E33/M61、E33/M62、... 利用AFLP-银染技术,对四川干旱半干旱河谷流域的4个核桃居群和干热河谷流域的2个铁核桃居群共46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选择EcoRⅠ/MseⅠ酶切组合,选用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引物组合E32/M48、E32/M61、E33/M61、E33/M62、E35/M74、E41/M48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选择性扩增,共扩增出475个遗传位点,其中332个多态位点,多态率为69.89%;核桃群体所检出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Nei’s基因多样度H、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1.2972、0.1745、0.2629,而铁核桃群体分别为1.2758、0.1616、0.2422;从种级水平来看,2物种内部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3794,0.2252,表明核桃群体与铁核桃群体的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分子方差分析(AMOVA)的结果与以上分析结果一致;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相符;从Nei’s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析了各供试资源间的亲缘关系;经SPSS分析表明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R2=0.847**)。从研究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物种的繁育系统、居群间的基因流、地理隔离是该区域核桃及铁核桃居群遗传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铁核桃 AFLP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不同地区梁山慈竹RAPD与I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蒋瑶 胡尚连 +4 位作者 陈其兵 卢学琴 李益 曹颖 孙霞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6-280,共5页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对四川省6个不同地区梁山慈竹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表明,筛选出的6个RAPD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57条,多态性高达95%;筛选出的6个ISSR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34条,多态性为58.64%...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对四川省6个不同地区梁山慈竹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表明,筛选出的6个RAPD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57条,多态性高达95%;筛选出的6个ISSR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34条,多态性为58.64%。利用Popgen32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类结果可区分不同地区的梁山慈竹,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2657-0.9589和0.1092-0.5639,且树状聚类图分类总体趋势一致,表明RAPD和ISSR分子标记结合是一种在DNA水平上有效地检测梁山慈竹遗传结构的优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慈竹 遗传多样性 RAPD ISSR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粗壮女贞苦丁茶中黄酮的提取、分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19
14
作者 叶善蓉 唐茜 杜晓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57-160,164,共5页
以粗壮女贞 [Ligustrumrobustum (Rxob .)BL .]苦丁茶为材料 ,选用乙醇浸提L9(34)正交实验 ,确定了从四川苦丁茶中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 :乙醇浓度为 80 % ,提取温度为 80℃ ,乙醇用量为 10倍于苦丁茶质量 ,浸提时间为 4h ,总黄酮的... 以粗壮女贞 [Ligustrumrobustum (Rxob .)BL .]苦丁茶为材料 ,选用乙醇浸提L9(34)正交实验 ,确定了从四川苦丁茶中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 :乙醇浓度为 80 % ,提取温度为 80℃ ,乙醇用量为 10倍于苦丁茶质量 ,浸提时间为 4h ,总黄酮的提取效果最好 ,物质的浸出率可达 84 32 % ,所得干物质中黄酮总量为 4 7 6 80 3mg/ g。对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 ,得到 6种化合物 ,经薄层层析 (GF2 54)和显色反应等初步定性鉴定 ,结果表明 :化合物A为异黄酮 ;化合物B、D、F均为黄酮 (醇 ) ;化合物C为二氢黄酮 (醇 ) ;化合物E为花色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 苦丁茶 黄酮 提取 薄层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师丹 杨伟 +2 位作者 蒋仕伟 袁志伟 雷喜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1-695,699,共6页
根据植被类型与海拔的变化,在王朗自然保护区选择了5个不同生境作为监测点。分别于2007年7、8、10月,2008年4月,对选定的监测对象进行采集,共采集标本24876头,1000余种,隶属于3目7科,其中优势种群为尺蛾科、夜蛾科、姬蜂科、步甲科,其... 根据植被类型与海拔的变化,在王朗自然保护区选择了5个不同生境作为监测点。分别于2007年7、8、10月,2008年4月,对选定的监测对象进行采集,共采集标本24876头,1000余种,隶属于3目7科,其中优势种群为尺蛾科、夜蛾科、姬蜂科、步甲科,其个体总数分别占69.51%、23.23%、5.03%、1.9%;鳃金龟科、叩头甲科以及瓢甲科仅占了0.33%。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对不同的群落进行统计,发现各监测对象的多样性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多样性 王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1
16
作者 潘远智 蔡军 +1 位作者 刘维东 陈其兵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B09期4-6,共3页
根据园林专业学科特点及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应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园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力争在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关键词 园林专业 学科建设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人工林地位级表的编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黄从德 胡庭兴 赖家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29-31,共3页
在泸州、宜宾、富顺、洪雅、眉山、丹棱、沙湾、夹江、沐川等地的各种立地条件和不同年龄的林分中,调查了巨桉人工林标准地175块。通过比较选出了H=0 20871+2 92447A-0 11921A2作为巨桉人工林地位级导向曲线的最优模型,用等分法编制了... 在泸州、宜宾、富顺、洪雅、眉山、丹棱、沙湾、夹江、沐川等地的各种立地条件和不同年龄的林分中,调查了巨桉人工林标准地175块。通过比较选出了H=0 20871+2 92447A-0 11921A2作为巨桉人工林地位级导向曲线的最优模型,用等分法编制了地位级表,并对其精度进行了检验,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巨桉 工业原料人工林 地位级表 纸浆林 表格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巨桉主要引种区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 被引量:7
18
作者 赖挺 张健 +1 位作者 冯茂松 谢贤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318-322,共5页
按小地貌将四川巨桉主要引种区划分为丘陵立地类型小区和丘间平原立地类型小区,在两个小区内分别用主成分分析寻找主导立地因子,并分别选择土壤质地,坡位、坡度将两个立地类型小区划分为7个立地类型组;再在各立地类型组内用主导因子中... 按小地貌将四川巨桉主要引种区划分为丘陵立地类型小区和丘间平原立地类型小区,在两个小区内分别用主成分分析寻找主导立地因子,并分别选择土壤质地,坡位、坡度将两个立地类型小区划分为7个立地类型组;再在各立地类型组内用主导因子中的土壤物理和化学因子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出17个立地类型。对划分出的各个立地类型,采用立地指数为指标,将17个立地类型分为3个生产力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巨桉 引种区 立地类型划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主要针叶树种含碳率测定分析 被引量:37
19
作者 唐宵 黄从德 +1 位作者 张健 宁远超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2期20-23,共4页
应用湿烧法对四川13个主要针叶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生物量资料对林分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各树种林分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落叶松0.5259、火炬松0.5262、华山松0.5437、马尾松0.5144、湿地松0... 应用湿烧法对四川13个主要针叶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生物量资料对林分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各树种林分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落叶松0.5259、火炬松0.5262、华山松0.5437、马尾松0.5144、湿地松0.5216,云南松0.5281、油松0.5314、柏木0.5211、杉木0.5365、柳杉0.5479、水杉0.5489、冷杉0.5050、云杉0、5160;种内各器官的含碳率变动系数在1.90%~5.96%之间;器官含碳率的种间变动系数在2、28%~5.37%。针叶树种器官碳的平均含碳率普遍高于阔叶树种0.18%~7.45%;相应的针叶林分的平均含碳率也高于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树种 含碳率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苦丁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唐茜 单虹丽 杨安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37-240,共4页
分析了四川苦丁茶氨基酸组成以及多酚类、可溶性糖和无机元素等含量,并和大叶冬青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绿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四川苦丁茶植物是一种内含物较丰富,代谢类型、品质特征等有别于大叶冬青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绿茶的营... 分析了四川苦丁茶氨基酸组成以及多酚类、可溶性糖和无机元素等含量,并和大叶冬青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绿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四川苦丁茶植物是一种内含物较丰富,代谢类型、品质特征等有别于大叶冬青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绿茶的营养保健型饮料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苦丁茶 紫茎女贞 序梗女贞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