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腹泻病猪的猪萨佩罗病毒检测及1B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雨濛 郭博 +6 位作者 徐逸飞 陈瑛琪 蔡瑶 李小璟 龚双燕 徐志文 朱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92-1999,共8页
为了解猪萨佩罗病毒(porcine sapelovirus,PSV)的流行及变异情况,采集2015-2016年四川地区12个县市34个猪场共计428份腹泻病料,采用QRT-PCR方法对PS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428份病料中,共有114份为PSV阳性,阳性率为26.6%;所检测的34... 为了解猪萨佩罗病毒(porcine sapelovirus,PSV)的流行及变异情况,采集2015-2016年四川地区12个县市34个猪场共计428份腹泻病料,采用QRT-PCR方法对PS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428份病料中,共有114份为PSV阳性,阳性率为26.6%;所检测的34个猪场中,共有20个猪场显示PSV阳性,猪场阳性率为58.8%,表明PSV在四川地区普遍存在。此外,对来自不同县市共14份PSV阳性病料1B全基因进行PCR扩增,通过分子克隆,测序,再利用序列分析软件对四川部分地区猪萨佩罗病毒1B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4条猪萨佩罗病毒1B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0.6%~100%和97.1%~10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研究获得的四川株与已知中国株分属于一个大的分支,说明我国猪萨佩罗病毒1B基因序列较为保守,没有发生大的基因变异。所有中国分离株与韩国株、德国株、英国株处在不同分支,又说明我国PSV的流行毒株可能存在独立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萨佩罗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1B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区腹泻仔猪群猪圆环病毒Ⅱ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0
2
作者 赵军 周桐枫 +4 位作者 刘鹏娟 黄剑波 姜子义 朱玲 徐志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46-549,共4页
为了解四川地区腹泻仔猪群中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的感染情况,本实验采用PCR方法对病料样品进行PCV2检测,并对分离的病毒DNA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CV2感染率为71.6%(312/436),阳性结果中肠系膜淋巴结检出率为100%(312/312... 为了解四川地区腹泻仔猪群中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的感染情况,本实验采用PCR方法对病料样品进行PCV2检测,并对分离的病毒DNA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CV2感染率为71.6%(312/436),阳性结果中肠系膜淋巴结检出率为100%(312/312)。将扩增并测序的19条PCV2序列与Gene Bank中23株参考序列比较分析,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四川省腹泻仔猪群感染PCV2基因型主要为PCV2b、PCV2d基因型。针对PCV2高频突变ORF2基因编码的Cap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抗原表位氨基酸位点存在替换,进而引起抗原漂移,这可能促使PCV2免疫原性发生改变。本研究为四川地区PCV2的防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仔猪 圆环病毒Ⅱ型 CAP蛋白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宜宾七种中药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莉 殷中琼 +3 位作者 贾仁勇 代如意 李曼 蔡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4-718,共5页
用肉汤二倍稀释法和琼脂平板培养计数法,研究四川宜宾七种中药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柏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5.6~125 mg&#18... 用肉汤二倍稀释法和琼脂平板培养计数法,研究四川宜宾七种中药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柏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5.6~125 mg&#183;mL-1,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为31.25~250 mg&#183;mL-1;栀子提取物抗菌活性次之,MIC 为62.5~125 mg&#183;mL-1,MBC 为125~>250 mg&#183;mL-1;佛手提取物有较稳定的抗菌活性,MIC均为125 mg&#183;mL-1,MBC为125 mg&#183;mL-1和250 mg&#183;mL-1;姜黄、杜仲、何首乌、细毡毛忍冬的提取物抗菌活性相对较差,大部分 MIC≥250 mg&#183;mL-1.说明四川宜宾的黄柏和栀子的提取物抗菌活性较强,佛手提取物抗菌活性较稳定,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宜宾 中药提取物 抗菌活性 MIC M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某些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0
4
作者 舒蕾 万莉 +5 位作者 张琦 马磊 谢智勇 杨映 郭玲 颜其贵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34,共3页
为有效监测四川某地区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本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采自该地区不同区域的8个猪场的7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菌对12种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阿莫西林、红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 为有效监测四川某地区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本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采自该地区不同区域的8个猪场的7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菌对12种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阿莫西林、红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100%、82.86%,敏感性最高的氧氟沙星、头孢唑啉敏感率分别为82.86%、60%,所有菌株耐药性至少3耐,最高达11耐,51.43%呈7耐以上,共39种耐药谱型。由此可见,该地区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耐药程度严重。故筛选有效抗生素,采取必要措施防治此病已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四川分离株E2基因的分子克隆、原核表达及免疫学活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韩国全 郭万柱 +4 位作者 林华 王利娜 张博 陈弟诗 陈杨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71,共7页
分子克隆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四川分离株E2基因,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及免疫学活性分析。PK-15细胞培养增殖CSFV四川分离株提取总RNA,运用RT-PCR扩增E2基因,定向克隆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转化E.coli Rosetta-gami... 分子克隆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四川分离株E2基因,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及免疫学活性分析。PK-15细胞培养增殖CSFV四川分离株提取总RNA,运用RT-PCR扩增E2基因,定向克隆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转化E.coli Rosetta-gami-TM(DE3)plysS,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蛋白的免疫学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E2基因,共1119 bp,包含有编码E2蛋白的完整序列,编码373个氨基酸;成功构建了CS-FVE2基因完整阅读框、主要抗原区原核表达载体pET-E2(pe)、pET-mE2(pe);蛋白质电泳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出约45.32、28.49 ku两目的蛋白,而且表达的E2(pe)、mE2(pe)融合蛋白均能被CSFV阳性血清所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学反应活性。因此,本试验成功获得CSFV四川分离株E2基因,表达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E2(pe)、mE2(pe)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四川分离株 E2基因 原核表达 免疫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某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病的诊疗体会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曼丽 徐博文 +2 位作者 舒蕾 刘杰 颜其贵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5-157,共3页
采用RT PCR方法,从四川某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死亡病例病料中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并分离细菌,最终鉴定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继发大肠杆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林可霉素和氧氟沙... 采用RT PCR方法,从四川某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死亡病例病料中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并分离细菌,最终鉴定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继发大肠杆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林可霉素和氧氟沙星高度敏感。根据结果制定相应防治措施,经治疗处理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房仔猪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大肠杆菌 仔猪黄痢 腹泻病 继发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四川变异株致病性分析
7
作者 赵军 周远成 +3 位作者 李萍 黄剑波 朱玲 徐志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70-874,共5页
为探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四川变异株SC2012和SC2012-2人工感染仔猪的病理学特征及其在组织内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将HP-PRRSV SC2012和SC2012-2株接种健康断奶仔猪,观察不同发病阶段仔猪的临床症状;感染后第14 d剖... 为探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四川变异株SC2012和SC2012-2人工感染仔猪的病理学特征及其在组织内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将HP-PRRSV SC2012和SC2012-2株接种健康断奶仔猪,观察不同发病阶段仔猪的临床症状;感染后第14 d剖检仔猪观察其器官病变情况、组织切片的病理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方法(IHC)和RT-PCR方法检测PRRSV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两组仔猪感染后均未出现显著的呼吸症状,并于感染后3 d^5 d出现轻微腹泻;体温测定结果显示,两组仔猪均出现轻度发热、病毒血症,但SC2012-2组较SC2012组仔猪出现时间提前、病毒滴度高、维持时间长;两组仔猪均能够通过唾液、粪便、鼻分泌物排毒;剖检仔猪肺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间质性肺炎,肝脏表现为肝淤血,其它多个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临床症状和病理损伤等结果表明,SC2012较SC2012-2株毒力弱。组织内病毒分布结果显示,两株病毒均在多个器官中分布,但结合组织病理变化分析显示病毒的分布并不一定导致组织损伤,HP-PRRSV四川变异株的突变对其毒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对HP-PRRSV SC2012和SC2012-2的研究提供必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四川变异株 病理学观察 病毒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区一株猪塞内加谷病毒的分离鉴定及VP1基因的序列分析
8
作者 陈瑛琪 蔡瑶 +6 位作者 龚双燕 李小璟 李雨濛 李幽幽 徐逸飞 徐志文 朱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0-1396,共7页
猪塞内加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是一种新出现的小RNA病毒科病毒,感染该病毒的猪群,尤其是仔猪可能出现严重的病理症状甚至死亡。2015年之前,该病毒主要流行于美国、加拿大及巴西等地区,并于2015年3月传入中国[1],给养猪业带... 猪塞内加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是一种新出现的小RNA病毒科病毒,感染该病毒的猪群,尤其是仔猪可能出现严重的病理症状甚至死亡。2015年之前,该病毒主要流行于美国、加拿大及巴西等地区,并于2015年3月传入中国[1],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18年2月,本实验室检测并收集了阳性病料,采用PK-15细胞对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并通过观察细胞CPE(细胞病变效应)、RT-PCR扩增和VP1基因序列测定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四川地区第一株SVV并将其命名为CH-MS-2018。对VP1基因的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分离得到的CH-MS-2018株VP1基因与GenBank上分别于2015年分离的2株和2016年分离的3株美国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为98.6%。而与最早分离的SVV原始株关系较远,仅为88.0%~89.8%。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四川地区SVV的生物学性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塞内加谷病毒 分离 鉴定 VP1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区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子分群、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彭珂楠 周雪珂 +8 位作者 殷鑫欢 李飞 蔡瑶 曾喻兵 江朝源 张儒博 杨泽晓 徐志文 朱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99-1607,共9页
为了解四川地区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特点及流行趋势,本研究在2016—2018年,从四川省各个地区无菌采集患病猪肝脏、脾脏、肺脏、肠道等组织样品208份。通过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筛选出87株大肠埃希菌,通过小鼠攻毒试验确定其中22株... 为了解四川地区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特点及流行趋势,本研究在2016—2018年,从四川省各个地区无菌采集患病猪肝脏、脾脏、肺脏、肠道等组织样品208份。通过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筛选出87株大肠埃希菌,通过小鼠攻毒试验确定其中22株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并对其进行分子分群、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耐药性试验、耐药基因及HPI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2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多分布于A群(59.09%),且生物被膜形成阳性率为72.73%,其中强成膜能力菌株占40.91%。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生素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红霉素、四环素等9种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为81.82%~100%;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头孢曲松等4种药物的耐药率为63.64%~72.73%;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为4.55%~54.55%,均呈现多重耐药。22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的耐药基因包括β-内酰胺类TEM(36.36%)、SHV(9.09%)、OXA(9.09%),磺胺类sulⅠ(63.64%)、sulⅡ(95.45%),氨基糖苷类acc(3)-Ⅱ(68.18%)、aph(3′)-Ⅱ(50.00%),氯霉素类cmlA(45.45%)、floR(81.82%),四环素类tetA(81.82%)、tetB(86.36%),喹诺酮类qurB(40.91%)共12个基因型,检测出HPI毒力基因irp1(40.91%)、irp2(13.64%)、fyuA(13.64%)3种。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多分布于A群,生物被膜形成阳性率较高,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性,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及磺胺类耐药基因的携带率较高,且存在多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共存情况。研究结果可为四川地区猪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耐药基因 HPI毒力岛基因 系统进化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四川株SCMS1的分离及其囊膜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敏 田明星 +6 位作者 王远萍 邹年莉 林艳 余冲 赵芳芳 李敏 黄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5,共4页
为研究四川首例分离株SCMS1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囊膜(env)基因是否产生新的变异,本实验通过将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RT-PCR及PCR检测技术,对包括env基因和部分3'UTR在内的片段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发现该病... 为研究四川首例分离株SCMS1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囊膜(env)基因是否产生新的变异,本实验通过将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RT-PCR及PCR检测技术,对包括env基因和部分3'UTR在内的片段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发现该病毒gp85基因出现6个碱基的缺失,与HPRS-103原型株6995位~7242位对应的核酸序列也发生248个碱基的缺失,包括整个rTM区域。这些碱基的缺失在病毒致病性变化中可能具有潜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分离鉴定 ENV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鸽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F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扬 郭明萍 +7 位作者 邹年莉 易林 王富妍 林艳 任雅 曹三杰 文心田 黄勇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0-13,共4页
从四川省两个不同肉鸽养殖场的送检病鸽中分别分离出2株鸽源新城疫病毒(NDV),分别命名为Mianyang12505和sms12。致病性试验表明2株鸽源NDV均为弱毒,但融合蛋白(F)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个毒株均含有典型的强毒株F蛋白裂解位点112RRQKRF117;... 从四川省两个不同肉鸽养殖场的送检病鸽中分别分离出2株鸽源新城疫病毒(NDV),分别命名为Mianyang12505和sms12。致病性试验表明2株鸽源NDV均为弱毒,但融合蛋白(F)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个毒株均含有典型的强毒株F蛋白裂解位点112RRQKRF117;以F基因序列为基础构建遗传发育树,发现2株鸽源NDV属于基因Ⅵ型;F基因突变分析表明,鸽源NDVF基因突变率较大,且基因Ⅵ型和Ⅶ型存在规律突变;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国内鸽源NDV毒株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3.5%~99.7%,氨基酸同源性为85.6%~100%,且本研究分离的毒株与JS0722Pi同源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F蛋白 分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13a检测技术在冬季多发猪病毒性腹泻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12
作者 段佳琪 吴放 +1 位作者 徐志文 朱玲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60-63,共4页
猪腹泻病毒(如PEDV、TGEV、PDCoV和PoRV)在冬季高发,严重威胁养殖业。传统检测方法设备昂贵,操作复杂,而CRISPR-Cas13a结合RAA等温扩增技术,提供了快速、灵敏、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适合现场应用。该技术在病毒感染早期即可检测多种病原体... 猪腹泻病毒(如PEDV、TGEV、PDCoV和PoRV)在冬季高发,严重威胁养殖业。传统检测方法设备昂贵,操作复杂,而CRISPR-Cas13a结合RAA等温扩增技术,提供了快速、灵敏、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适合现场应用。该技术在病毒感染早期即可检测多种病原体,特别适用于资源有限的环境,其高效筛查能力为疫情防控和管理提供支持,减少经济损失,保障养殖安全。未来,该技术通过优化有望在病原检测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腹泻病毒 CRISPR-Cas13a R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在猪亚单位疫苗中的应用
13
作者 邓锴 扶星星 +5 位作者 朱玲 王永胜 吴福文 徐志文 赵兴洪 万红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研究最为透彻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具有遗传背景清楚、易培养和控制、转化操作简单、表达水平高、成本低、周期短等优点深受疫苗研究者的青睐,但也存在易形成包涵体和无法对蛋白修饰等问题需要对其... 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研究最为透彻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具有遗传背景清楚、易培养和控制、转化操作简单、表达水平高、成本低、周期短等优点深受疫苗研究者的青睐,但也存在易形成包涵体和无法对蛋白修饰等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优化。生猪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动物,其疫病安全防控对养猪业和我国人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对近年来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在猪病毒性亚单位疫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促进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改进及其亚单位疫苗后续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 生猪 疫病 亚单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皂苷体外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作用
14
作者 才冬杰 申子凡 +4 位作者 左之才 田斌 叶刚 李伟强 卜庆龙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87-2695,共9页
为研究绞股蓝皂苷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的作用,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细胞病变效应观察与CCK-8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确定绞股蓝皂苷和α-单月桂酸甘油酯的安全浓度,然后采用先加药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 为研究绞股蓝皂苷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的作用,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细胞病变效应观察与CCK-8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确定绞股蓝皂苷和α-单月桂酸甘油酯的安全浓度,然后采用先加药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药,及药和病毒预先作用这3种加药方式,利用Western blot和定量PCR检测BVDV E2蛋白基因和5′-UTR表达量的变化,探究其在体外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绞股蓝皂苷和α-单月桂酸甘油酯的浓度分别为16μmol·L-1和25μg·mL-1时,细胞活性与空白组相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确定为两种药物的最大安全浓度。与对照组相比,绞股蓝皂苷可极显著(P<0.01)抑制BVDV E2蛋白基因和5′-UTR的表达,且其直接灭活作用优于α-单月桂酸甘油酯。此外,绞股蓝皂苷还显示出了显著(P<0.05)的吸附阻断作用,但其复制阻断作用与单独病毒组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绞股蓝皂苷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源维氏气单胞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20
15
作者 赵敏 汪开毓 +3 位作者 王均 陈德芳 黄凌远 王浩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6-392,共7页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一种,亦被称为维罗纳气单胞菌、凡隆气单胞菌和维隆气单胞菌,存在于水体和淤泥等环境中[1],能够感染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2,3]、锦鲤(Cyprinus carpio L.)...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一种,亦被称为维罗纳气单胞菌、凡隆气单胞菌和维隆气单胞菌,存在于水体和淤泥等环境中[1],能够感染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2,3]、锦鲤(Cyprinus carpio L.)[4]、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5]、鲱形白鲑(Coregonus clupeaformis)[6]、华鲮(Sinilabeo rendahl)[7]、框镜鲤(Cyprinus carpio)[8]等多种鱼类。其中,斑点叉尾感染维氏气单胞菌近几年才被发现,其发病率可达30%以上,病鱼死亡率在50%以上,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制约了斑点叉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维氏气单胞菌 四环素 强力霉素 耐药基因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鼠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6
16
作者 马磊 颜其贵 +3 位作者 万莉 张琦 杨映 谢智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5-827,共3页
报告四川省竹鼠养殖过程中致病性细菌的检测及生物学特征。通过对发病濒死竹鼠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查及分离,对分离得到的一株优势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性质和16S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人工感染及药敏试验,判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该菌对... 报告四川省竹鼠养殖过程中致病性细菌的检测及生物学特征。通过对发病濒死竹鼠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查及分离,对分离得到的一株优势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性质和16S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人工感染及药敏试验,判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该菌对供试的小白鼠有致病性,对供试的头孢美唑等药物高度敏感,对丁胺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对洁霉素等耐药。推断此株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导致竹鼠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鼠 肺炎克雷伯氏菌 分离鉴定 L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高脂饲料后草鱼主要生化指标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1 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0
17
作者 汪开毓 苗常鸿 +5 位作者 黄锦炉 王均 连海 吴春艳 牟巧凤 付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75-2383,共9页
为了研究草鱼肝脏对高脂饲料的代谢调控机理,试验研究了连续12周投喂含8.1%脂肪的饲料对草鱼血清生化指标、肝胰脏生化指标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mRNA表达的影响。将120尾平均体重为(15.0±2.4)g的健康草鱼随机为高脂组和基础组... 为了研究草鱼肝脏对高脂饲料的代谢调控机理,试验研究了连续12周投喂含8.1%脂肪的饲料对草鱼血清生化指标、肝胰脏生化指标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mRNA表达的影响。将120尾平均体重为(15.0±2.4)g的健康草鱼随机为高脂组和基础组,分别投喂含8.1%脂肪的高脂饲料和4.6%脂肪的基础饲料,并在试验的第4、8、12周检测草鱼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试验第12周,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肝胰脏组织形态,并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胰脏ACC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试验期间,高脂组草鱼肝细胞出现损伤,并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加重;高脂组草鱼血清中AST、ALT活性及TG、CHO含量以及肝胰脏中MDA含量均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而肝胰脏中SOD和CAT活性则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在试验第12周,高脂组草鱼血清中AST、ALT活性及TG、CHO含量以及肝胰脏中MDA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或P<0.01),而肝胰脏中SOD和CAT活性则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或P<0.01);与基础组相比,高脂组草鱼肝胰脏ACC1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由此得出,高脂饲料的连续投喂升高了草鱼的血脂水平,并使草鱼肝胰脏出现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高脂饲料降低草鱼抗氧化能力以及促进肝脏脂肪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高脂饲料 生化指标 ACC1 mRNA 半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中牟地区斑点叉尾鮰突发性败血症病原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韬 王二龙 +5 位作者 汪开毓 朱琳 何洁 段靖 李亚军 贺扬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7,共5页
为鉴定近期河南中牟地区斑点叉尾鮰突发性败血症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濒死鱼中分离到3株致病菌并对其进行常规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以及药敏性检测。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理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特征相符,... 为鉴定近期河南中牟地区斑点叉尾鮰突发性败血症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濒死鱼中分离到3株致病菌并对其进行常规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以及药敏性检测。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理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特征相符,与Gen Bank中登录的A.veronii的gyr B基因同源性达99%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上均与A.veronii聚为一族。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显示,病鱼鳃、肝、肾、脾、肠等组织器官具有典型病理变化,人工感染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并能够从发病鱼组织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病原菌,以上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均为致病性A.veronii。药敏试验表明3株分离菌株均对氧氟沙星、氯霉素、多西环素3种药物敏感。本实验为中牟地区A.veronii的防治和自然感染A.veronii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斑点叉尾鮰 GYRB 病理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乌鳢内脏结节病的病原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二龙 汪开毓 +3 位作者 陈德芳 王均 贺扬 刘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8,共9页
从患内脏结节病的四川眉山地区养殖乌鳢腹水和肝、脾、肾组织中分离并纯化培养、筛选出1株致病菌,经形态结构、染色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rRNA基因和特异性序列的PCR检测进行菌株的鉴定,并进行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发现,该... 从患内脏结节病的四川眉山地区养殖乌鳢腹水和肝、脾、肾组织中分离并纯化培养、筛选出1株致病菌,经形态结构、染色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rRNA基因和特异性序列的PCR检测进行菌株的鉴定,并进行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发现,该分离株具有与诺卡氏菌Nocardia较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相似的生化特性。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菌株与诺卡氏菌属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较高,与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诺卡氏菌的特异性引物N5F1/N5R1的PCR检测结果表明该菌为诺卡氏菌;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磺胺异噁唑和利福平等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结节病 诺卡氏菌 16S rRNA 特异性引物PCR 药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明参多糖及其硫酸化物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赵兴洪 殷中琼 +10 位作者 贾仁勇 赵兴芳 宋旭 徐娇 李莉 戴书俊 康帅 李正文 彭练慈 陈振振 胡志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5,60,共5页
目的:研究川明参多糖(Chuanmingshen violaceum polysaccharides,CVP)及硫酸化川明参多糖(Solfated chuanmingshen violaceum polysaccharides,SCVP)对免疫低下小鼠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磷酰胺来诱导小鼠免疫低下;胸腺指数... 目的:研究川明参多糖(Chuanmingshen violaceum polysaccharides,CVP)及硫酸化川明参多糖(Solfated chuanmingshen violaceum polysaccharides,SCVP)对免疫低下小鼠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磷酰胺来诱导小鼠免疫低下;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来衡量免疫器官变化;MTT法检测CVP及SCVP不同剂量对静息期脾脏淋巴细胞、伴刀豆球蛋白A(Con A)处理的脾脏淋巴细胞、脂多糖(LPS)处理的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血清IFN-γ和IL-2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CVP和SCVP可以通过提高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各处理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血清IFN-γ和IL-2含量,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结论:CVP和SCVP可作为免疫增强剂开发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明参多糖 硫酸化川明参多糖 免疫低下 免疫器官指数 脾脏淋巴细胞增殖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