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稻保持系香味遗传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任鄄胜 肖培村 +3 位作者 吴先军 汪秀志 韩磊 汪旭东 《中国稻米》 2004年第2期15-17,共3页
本研究以香稻保持系D香1B、D香2B、内香2B、内香4B、绵香2B、绵香3B、宜香1B ,引进光身稻品种泸香90及无香味保持系菲改B为材料 ,研究了水稻香味的遗传模式和香味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 ,D香1B、D香2B、内香2B、内香4B、绵香2B、绵香3... 本研究以香稻保持系D香1B、D香2B、内香2B、内香4B、绵香2B、绵香3B、宜香1B ,引进光身稻品种泸香90及无香味保持系菲改B为材料 ,研究了水稻香味的遗传模式和香味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 ,D香1B、D香2B、内香2B、内香4B、绵香2B、绵香3B、宜香1B的香味受单隐性基因所控制 ,且D香1B、内香2B和绵香3B的香味基因为等位基因 ,D香2B和内香4B为等位基因 ,绵香2B和绵香3B的香味存在等位位点 ,D香1B、内香2B和绵香3B与泸香90存在等位位点 ;泸香90的香味可能受双基因所控制。我们认为水稻香味是由“主效基因 +微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香味 遗传 等位基因 单隐性基因 等位性 保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稻香味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任鄄胜 肖培村 +1 位作者 吴先军 汪旭东 《中国稻米》 2004年第3期8-10,共3页
本文综述了香稻香味的鉴定方法、化学组分 ,香味遗传 ,香味与稻米品质的关系 ,香稻的多样性 ,以及香稻开发利用现状。讨论了香稻育种方向和开发利用前景。
关键词 香稻 香味 鉴定方法 化学组分 香味遗传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香稻保持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任鄄胜 肖培村 +3 位作者 黄湘 陈勇 吴先军 汪旭东 《中国稻米》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利用统计分析系统SAS软件 ,对几个香稻保持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阐述了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筛选出影响品质得分较大的长宽比因子、整精米率因子和影响产量得分较大的每株有效穗因子、主穗长因子 ;同... 利用统计分析系统SAS软件 ,对几个香稻保持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阐述了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筛选出影响品质得分较大的长宽比因子、整精米率因子和影响产量得分较大的每株有效穗因子、主穗长因子 ;同时 ,利用微卫星DNA标记检测第八染色体的遗传差异 ,结果显示 :9个材料遗传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持系 香稻 品质性状 农艺性状 遗传差异 穗长 有效穗 影响 相关关系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颜勇刚 任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1434-11438,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育种工作者就玉米种质资源在遗传多样性、种质类群的划分、群体配合力、抗胁迫性、品质等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及其进展,并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群体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早熟强抗寒高产组合香早优2017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鹿占黔 肖培村 +6 位作者 陈祖国 陈勇 陈家兴 周义 罗廷松 赵高凤 陈运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1-123,共3页
1 选育目的 针对贵州高原高寒山区的特殊气候,以水稻的安全生产和提高稻米品质为目的,选育抗寒性强,高产稳产,早熟、优质、抗早衰适应性广的新型早熟组合。作为金优404的换代组合,利于高海拔地区和山区稻米产业的结构调整。
关键词 早熟组合 抗寒性强 选育 优质 应用 高寒山区 高海拔地区 特殊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水平对瘦肉猪饲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唐显作 周泽林 +2 位作者 胡安正 黄培祖 胡德安 《养猪》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6,共4页
为探索不同营养水平对瘦肉型猪的饲养效果,于1989年10月至1990年1月在内江市农科所猪场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猪选择与分组从内江市农科所猪场1989年秋产和1990年春产双月断奶仔猪中选出产期、体重接近,发育正常,健康无... 为探索不同营养水平对瘦肉型猪的饲养效果,于1989年10月至1990年1月在内江市农科所猪场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猪选择与分组从内江市农科所猪场1989年秋产和1990年春产双月断奶仔猪中选出产期、体重接近,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的长×社内、长×汉内、长×内(对照)3个组合,连续进行两期试验。每个杂交组合仔猪27头,并随机各分成3组,每组9头,按高、中、低3个营养水平,分两个阶段试验,前期20—60千克,后期60—90千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猪 营养 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小麦制种高产技术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林元洪 黄辉耀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2期4-6,共3页
本文针对两系杂交小麦较大面积制种存在花期不遇、公顷有效穗数少、异交结实率低等问题,经过1994~1996年对制种技术的研究,提出了调节花期全遇、增加父母本有效穗数、提高异交结实率的技术。由于进行了制种改革,使三年制种... 本文针对两系杂交小麦较大面积制种存在花期不遇、公顷有效穗数少、异交结实率低等问题,经过1994~1996年对制种技术的研究,提出了调节花期全遇、增加父母本有效穗数、提高异交结实率的技术。由于进行了制种改革,使三年制种单产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制种潜力 小麦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味中草药在母畜产科上的新用途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光富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6-47,共2页
单味中草药在母畜产科上的新用途彭光富(四川省内江市农科所641000)经过兽医临床实践的不断探索,部分中草药应用范围正在扩大,一些中草药的新用途陆续被发现。现将几种单味中草药在母畜产科诸症上的新用途,搜集整理,简介于... 单味中草药在母畜产科上的新用途彭光富(四川省内江市农科所641000)经过兽医临床实践的不断探索,部分中草药应用范围正在扩大,一些中草药的新用途陆续被发现。现将几种单味中草药在母畜产科诸症上的新用途,搜集整理,简介于下。1.车前子治疗奶牛胎衣不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味中草药 母畜 产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高产制种技术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元洪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6-7,共2页
为了摸索杂交水稻春播夏制的高产规律,1980~1988年,我们结合高产县的经验,对杂交水稻春播夏制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这里谈谈我的看法。一、提高种子纯度、保证种子质量几年来,我市在杂交水稻三系亲本生产中,对提高种子... 为了摸索杂交水稻春播夏制的高产规律,1980~1988年,我们结合高产县的经验,对杂交水稻春播夏制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这里谈谈我的看法。一、提高种子纯度、保证种子质量几年来,我市在杂交水稻三系亲本生产中,对提高种子纯度注意不够,杂株现象较普遍。据1979年资中其豹岭公社的调查,杂株率一般在20%左右,严重的高达40%,造成水稻减产近百万斤。主要原因是制种因隔离不安全,去杂不及时,其次是三系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地间作玉米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成贵 马贵奇 +1 位作者 魏果飞 罗树远 《广西蔗糖》 1997年第3期21-24,共4页
本文根据田间试验数据,分析了在蔗地间作玉米对甘蔗出苗、分蘖、上林、产量及锤度等的影响,把甘蔗+玉米的总产值同对照进行了比较;对参试的三个玉米品种亦作了评价。结论认为:蔗地合理间作玉米对蔗产量和锤度无明显影响,间作玉米... 本文根据田间试验数据,分析了在蔗地间作玉米对甘蔗出苗、分蘖、上林、产量及锤度等的影响,把甘蔗+玉米的总产值同对照进行了比较;对参试的三个玉米品种亦作了评价。结论认为:蔗地合理间作玉米对蔗产量和锤度无明显影响,间作玉米效益显著,是缓解蔗粮争地,增强甘蔗生产竞争力。对品种配套及栽培技术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地 间作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秦油二号高产栽培中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11
作者 林元洪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3-64,共2页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是陕西省农垦科教中心用雄性不育'三系法'选配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它的选育成功,是我国继杂交水稻育成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三系'杂交油菜种。为了摸索杂交油菜...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是陕西省农垦科教中心用雄性不育'三系法'选配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它的选育成功,是我国继杂交水稻育成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三系'杂交油菜种。为了摸索杂交油菜在我市的高产栽培规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油菜单位面积产量,1986~1988年,我们根据试验、示范推广的情况,对秦油二号高产栽培中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行进了调查,分析,并形成了一些看法。一、我市油菜生产现状及秦油二号的试种情况油菜是我市的主要油料作物,占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六、五'期间每年种植10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125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油菜 秦油二号 栽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高产高糖高效益配套栽培技术
12
作者 段桂容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甘蔗 高效农业 配套技术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耐寒性强的果蔗新品种
13
作者 张成贵 杨建 《农村百事通》 2002年第4期28-28,共1页
1.甜城15号 该品种属中熟、中大-大茎果蔗新品种。节间腰鼓形,较长,黄绿色。芽圆形,饱满。叶色青绿,叶片宽大,半直立,老叶易脱落。出苗率高,分蘖力强,长势好,群体整齐,宿根性较强,丰产潜力大。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产8~10吨,实产最高... 1.甜城15号 该品种属中熟、中大-大茎果蔗新品种。节间腰鼓形,较长,黄绿色。芽圆形,饱满。叶色青绿,叶片宽大,半直立,老叶易脱落。出苗率高,分蘖力强,长势好,群体整齐,宿根性较强,丰产潜力大。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产8~10吨,实产最高达15吨。茎大汁多,口味纯正,一般作果蔗栽培,在温光条件好,榨季长的糖蔗区也可作为中熟糖蔗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寒性 果蔗 新品种 甜城15号 出苗率 宿根性 丰产潜力 温光条件 腰鼓形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两头套袋卧式出菇技术
14
作者 陈绍军 《食用菌》 2003年第3期34-34,共1页
金针菇套袋出菇技术,近年来在四川已被广泛采用,尤其是两头套袋卧式出菇技术更为普遍.它有效解决了因条件有限而难以总体控制CO2浓度的技术难题,为金针菇的优质高产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现将其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关键词 金针菇 两头套袋卧式出菇技术 菌种选择 出菇管理 采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两头套袋卧式出菇方法
15
作者 陈绍军 《农技服务》 2003年第12期30-30,共1页
金针菇两头套袋卧式出菇技术,近年来在四川已被广泛采用,因为它有效解决了因条件有限而难以总体控制二氮化碳浓度的技术难题,为金针菇的优质高产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实践证明,利用该技术生产的金针菇优质率可达95%以上.现将其技术介... 金针菇两头套袋卧式出菇技术,近年来在四川已被广泛采用,因为它有效解决了因条件有限而难以总体控制二氮化碳浓度的技术难题,为金针菇的优质高产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实践证明,利用该技术生产的金针菇优质率可达95%以上.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两头套袋卧式出菇技术 灭菌接种 发菌管理 出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藕高产 栽培技术
16
作者 朱永祥 《长江蔬菜》 1987年第3期22-23,共2页
利用人工修整的浅水池种藕,称为池藕。池藕由于水位及土层浅,水温地温都较高,肥料分解利用充分,加之水池一般都在房前屋后,经常有肥水流入和垃圾等污物倾入,因而肥料充足,水位易控制,座藕率高,一般亩产可达2000~2500公斤、高产者可达3... 利用人工修整的浅水池种藕,称为池藕。池藕由于水位及土层浅,水温地温都较高,肥料分解利用充分,加之水池一般都在房前屋后,经常有肥水流入和垃圾等污物倾入,因而肥料充足,水位易控制,座藕率高,一般亩产可达2000~2500公斤、高产者可达3500公斤左右,亩产值在1000元以上。还由于池藕面积小(0.1亩—0.5亩),便于管理,又可美化环境,是广大农户致富和发展庭院经济的一条重要门路。内江县四合乡尖山村9组邓维富1985年在房前空地上挖池种藕0.12亩,收藕3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藕 高产栽培 浅水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孢子简易分离法
17
作者 陈绍军 《食用菌》 2001年第6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平菇 孢子分离 组织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