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越与救赎:论穿越题材喜剧电影的影像语言与文化叙事策略
1
作者 李鹏 郑东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7,共5页
穿越作为经典叙事模式,通常涉及时间穿越、空间穿越等类型。穿越题材电影作品往往以现实社会为基础,在向不同空间、时间穿越的同时,讲述不同故事情节。1889年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了小说《在亚瑟朝廷里的康涅狄克州美国人》,其中... 穿越作为经典叙事模式,通常涉及时间穿越、空间穿越等类型。穿越题材电影作品往往以现实社会为基础,在向不同空间、时间穿越的同时,讲述不同故事情节。1889年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了小说《在亚瑟朝廷里的康涅狄克州美国人》,其中讲述了生活在19世纪的美国工匠穿越到英国亚瑟王时代的魔幻故事,开启了穿越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浪潮。1960年,由乔治·帕尔执导,罗德·泰勒、艾伦·扬等人主演的美国电影《时空大挪移》开启了“时空穿越题材”电影的创作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电影 穿越题材 时空穿越 电影作品 经典叙事 马克·吐温 文艺作品 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实践立场下的电影符号与电影语言
2
作者 高煦函 刘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3-56,共4页
人类的所有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阶。在基础的技术组织层次上,人们有对话、运动、舞蹈等基本的、不由自主的运动,这是出于天性或习惯形成的第二天性,它们塑造和组织了人类自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许多简单的第一层级活动具有社会属... 人类的所有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阶。在基础的技术组织层次上,人们有对话、运动、舞蹈等基本的、不由自主的运动,这是出于天性或习惯形成的第二天性,它们塑造和组织了人类自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许多简单的第一层级活动具有社会属性与文化特征,并而在更高的阶段上孕育出新的活动,如诗歌,舞蹈,音乐,电影等艺术。这些活动来源于前一阶段、却又重塑了前一阶段的活动。其中,电影就是一种相当典型的、第二层阶的重组实践。电影的发明立足于现代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成果,电影艺术与电影符号学的形成则与20世纪以来的认识活动语言学的发展紧密相关,电影的实践同样紧密联系着它被组织的语境。其中,电影语言与电影符号构成了这一立场或环境的重要因素。在重组实践的立场下探讨电影符号与电影语言的形成与作用,既是一种电影学的知识考古,也对解释电影艺术的魅力与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语言 电影符号学 知识考古 科学研究 组织层次 第二天性 社会属性 实践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差异化视角下的电影散点叙事:事件强度与绝对状态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宇 高煦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9,共6页
散点叙事在电影中是一种打破常规传统线性叙事模式,以多个分散的、非线性的叙事点来构建故事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将电影呈现为具有无数种开放可能的文本,强调观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揭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固定的、封闭的思维模式... 散点叙事在电影中是一种打破常规传统线性叙事模式,以多个分散的、非线性的叙事点来构建故事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将电影呈现为具有无数种开放可能的文本,强调观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揭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固定的、封闭的思维模式,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自行寻找和拼凑故事线索,常常在非类型的艺术电影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国传统美学中,也有以山水画、花鸟画为例进行的散点透视与散点构图方法来进行创作的传统,与以焦点透视法来构图和创作的西方绘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透视 散点透视 中国传统美学 花鸟画 西方绘画 差异化 线性叙事 故事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冕与差异:《抓娃娃》的喜剧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煦函 刘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53-157,共5页
开心麻花的新作《抓娃娃》围绕家庭教育的社会议题讲述一个让人开怀大笑的故事。影片创造一个充满狂欢气息的叙事空间,在其中,人物的等级秩序与身份位置得到微妙的重组。影片的喜剧机制可以视作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对富人的脱冕,对视点... 开心麻花的新作《抓娃娃》围绕家庭教育的社会议题讲述一个让人开怀大笑的故事。影片创造一个充满狂欢气息的叙事空间,在其中,人物的等级秩序与身份位置得到微妙的重组。影片的喜剧机制可以视作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对富人的脱冕,对视点的差异化处理,对“望子成龙”的社会观念的脱冕。同时,影片还对“望子成龙”以及由之衍生而来的种种社会症结进行辛辣的讽刺,并以此回应存在于家庭教育中的种种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娃娃》 狂欢 加冕/脱冕 开心麻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美学、文化内核与创意表达:新质生产力赋能电影产业思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鹏 郑东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5-89,共5页
电影是以技术为支撑,以文化为内核,以创意表达为方向的艺术产品,具有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在推动我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需要积极培育电影新质生产力,通过以技术美学、文化内核和创意表达为着力点,突出电影叙事文本的“新”创意,... 电影是以技术为支撑,以文化为内核,以创意表达为方向的艺术产品,具有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在推动我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需要积极培育电影新质生产力,通过以技术美学、文化内核和创意表达为着力点,突出电影叙事文本的“新”创意,提升电影视听“质感”美学,持续提升电影艺术的生命力。本文从技术、文化和艺术创意等维度,探索新质生产力对电影产业发展的具体影响,以期为促进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美学 文化内核 创意表达 新质生产力 电影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纪录片创作中的叙事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荣清 钟欣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4-19,共6页
非遗类纪录片作为民族瑰宝的影像呈现,真实、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民族精神、民族智慧和民族自信。当下纪录片创作者善于通过叙事策略来装饰非遗故事,增强影片的可视性,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获得关注,进而将非遗... 非遗类纪录片作为民族瑰宝的影像呈现,真实、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民族精神、民族智慧和民族自信。当下纪录片创作者善于通过叙事策略来装饰非遗故事,增强影片的可视性,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获得关注,进而将非遗传承精神包裹在传承人的故事中,传递中国声音;同时,通过影像化叙事传递非遗保护的必要性,为研究非遗的文化价值与内涵提供便利,以传承人为引凸显民族文化魅力,以此来挖掘非遗传承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纪录片 叙事策略 传承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技术、新融合:从《风物》看纪录片的多元建构与影视工业美学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荣清 钟欣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风物》以工笔白描,绘东方风物。该片以全新的微观视角,生动讲述了中华大地上最具代表性的“风物”故事,描摹出一幅独特鲜活的,融风物、人文、地理、文化、美食、环境等为一体的“中国风物版图”,打造出一场具有影视工业美学、沉浸式... 《风物》以工笔白描,绘东方风物。该片以全新的微观视角,生动讲述了中华大地上最具代表性的“风物”故事,描摹出一幅独特鲜活的,融风物、人文、地理、文化、美食、环境等为一体的“中国风物版图”,打造出一场具有影视工业美学、沉浸式、立体感的视听盛宴,在内容上展现了新时代下中华文化底蕴、生态文明之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生。影片不但探索了影视工业美学在纪录片中边界的延展与技术的运用,还探讨了关于影视工业美学“有意味的形式”的纪录片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风物》 纪实与技术 形式创新与影视工业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难叙事”:从文学创新到美学创意 被引量:4
8
作者 范藻 贾飞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1-176,共6页
以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为题材的灾难文学创作,目前有近20部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集,它们大多还停留在抗震救灾现场讲述阶段的水准。为此,建立小说创作"灾难叙事"的理念,不仅是在表现视角、典型人物、主题开掘等方... 以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为题材的灾难文学创作,目前有近20部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集,它们大多还停留在抗震救灾现场讲述阶段的水准。为此,建立小说创作"灾难叙事"的理念,不仅是在表现视角、典型人物、主题开掘等方面的文学创新,而且更应该是在时代症候的寓意上显示生活本真,社会意义的揭示上彰显人间至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表现艺术完美等方面的美学创意,进而创作出"后灾难"时代的灾难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难叙事 文学创新 美学创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