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粘剂组分对干法再造烟叶涂布液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林青 刘锴 +6 位作者 李宏伟 周容 梁坤 刘子琦 周志刚 邓永 赵德清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共11页
【背景和目的】涂布液的流变行为对干法再造烟叶的涂布加工及产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方法】通过流变学的稳态流变测试、动态流变测试、触变性测试及幂律方程拟合,研究胶粘剂组分CMC的黏度、取代度、用量及角豆胶用量对干法再造烟叶涂... 【背景和目的】涂布液的流变行为对干法再造烟叶的涂布加工及产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方法】通过流变学的稳态流变测试、动态流变测试、触变性测试及幂律方程拟合,研究胶粘剂组分CMC的黏度、取代度、用量及角豆胶用量对干法再造烟叶涂布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1)干法再造烟叶涂布液为假塑性流体,其黏弹性表现为类液体的黏性特征;(2)干法再造烟叶涂布液的流动曲线符合Power-Law幂律模型,其假塑性特征随CMC黏度、取代度及CMC用量的增大而减弱,随角豆胶用量的增大而增强,其触变性在CMC黏度为1366 mPa·s时、取代度为0.72时、CMC用量为2.5%时、角豆胶用量为0时均为最小,表现为受剪切历史的影响最小、稳定性最高;(3)建议的CMC黏度、取代度、用量及角豆胶用量范围分别为:1300~3300 mPa·s、0.72~0.81、2.5%~3.0%、0.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再造烟叶 涂布液 CMC 角豆胶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菌固态发酵低次烟叶工艺优化及挥发性致香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萌 王旭东 +6 位作者 罗昭标 宋嘉宝 曲鹏 候宁宁 郭林青 饶智 马林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1-180,共10页
为探究混菌固态发酵低次烟叶的最佳条件,考察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对烟叶挥发性致香成分的影响。以2株产香酵母(YJX、MG)为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以挥发性致香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烟叶最佳发酵条件,利用同时蒸馏萃... 为探究混菌固态发酵低次烟叶的最佳条件,考察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对烟叶挥发性致香成分的影响。以2株产香酵母(YJX、MG)为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以挥发性致香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烟叶最佳发酵条件,利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对未经微生物发酵的烟叶及发酵烟叶的挥发性致香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评吸明确混菌固态发酵对烟叶感官品质的提升水平。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混菌比(YJX∶MG)2∶1、接种量25%、发酵时间24 h,发酵过程中致香物质含量影响因素的主次为混菌比>接种量>发酵温度。运用GC/MS对单菌及混菌发酵获得的挥发性致香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共检测出95种挥发性致香成分,包含12种醇类、21种羰基类、8种酸类、15种酯类和内酯类、23种烃类、10种杂环类和6种酚类化合物,混菌发酵烟叶中的挥发性致香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单菌发酵和未添加微生物发酵烟叶。混菌发酵能够增加烟叶的挥发性致香成分含量,香气质和香气量得到提升,烟叶品质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次烟叶 混菌 固态发酵 致香成分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电极法快速测定加热卷烟中的甘油含量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德清 邓永 +5 位作者 郭林青 史健阳 王帅鹏 梁坤 韩咚林 黄玉川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7,共7页
【目的】快速准确测定加热卷烟中的甘油含量。【方法】建立了基于生物传感器的酶电极分析法,检测结果与气相色谱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加热卷烟抽吸过程甘油的转移率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1)酶电极法测定甘油的标准工作曲线线性关... 【目的】快速准确测定加热卷烟中的甘油含量。【方法】建立了基于生物传感器的酶电极分析法,检测结果与气相色谱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加热卷烟抽吸过程甘油的转移率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1)酶电极法测定甘油的标准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45 mg/mL、0.149 mg/mL,加标回收率为97.64%~102.32%,RSD为2.15%(n=6),重复性良好。(2)酶电极法与气相色谱法两种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加热卷烟抽吸过程中甘油的转移率为33%~41%。【结论】与气相色谱法相比,酶电极法具有酶专一性高、稳定性好、检测快速灵敏等特点,适合于加热卷烟及加热卷烟用烟芯材料中甘油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电极法 加热卷烟 甘油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