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华兰 洪畅泽 +1 位作者 蒋秀华 陈金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9-1645,共7页
目的探讨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149例来自于一个评估ACLF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根据入院28天预后分为生存组(n=97)与死亡组(n=52)。分析患者... 目的探讨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149例来自于一个评估ACLF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根据入院28天预后分为生存组(n=97)与死亡组(n=52)。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以及入院后24 h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器官衰竭情况并检测尿液及血液中LFABP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使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资料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检验评估尿L-FABP与肝衰竭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CLIF-OFs、MELD评分和尿L-FABP对于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通过Kaplan-Meier分析尿L-FABP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患者短期死亡情况;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各因素对ACLF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白细胞计数、血清TBil、INR、CLIF-OFs、MELD评分和尿L-FABP水平;脑衰竭、肝衰竭、凝血衰竭、肾脏衰竭、呼吸衰竭的比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L-FABP与血清TBil呈显著正相关(r=0.225,P=0.006)。尿L-FABP水平预测28天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95%CI:0.729~0.865,P<0.001),截断值为4.779µg/dL(敏感度为73.08%,特异度为73.91%,约登指数为0.4699)。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相比于尿L-FABP低水平组(尿L-FABP≤4.779µg/dL),尿L-FABP高水平组(尿L-FABP>4.779µg/dL)28天生存率显著降低(P<0.001)。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发现,血清TBil(HR=1.003,95%CI:1.001~1.004)、CLIF-OFs(HR=2.283,95%CI:1.814~2.873)和高尿L-FABP水平(HR=4.568,95%CI:2.424~8.608)为ACLF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高尿L-FABP水平可作为ACLF短期预后的临床预测指标,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其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肝硬化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HBV母婴传播:热点与难点
2
作者 尹雪如 洪睿轩 +1 位作者 刘志华 侯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41-2144,共4页
慢性HBV感染是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HBV感染人群超过7000万,防控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政府及社会各界正在加速推进“2030年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对公众健康的威胁”的宏伟目标。母婴传播是HB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做好HBV... 慢性HBV感染是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HBV感染人群超过7000万,防控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政府及社会各界正在加速推进“2030年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对公众健康的威胁”的宏伟目标。母婴传播是HB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做好HBV母婴阻断是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关键一环。目前在该领域存在一些热点与难点问题亟需解决,包括妊娠期采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妊娠早期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无免疫球蛋白策略的有效性和HBV经生殖细胞传播的风险等,解决这些问题对进一步推进HBV母婴阻断工作,加快我国实现2030年目标的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传染性疾病传播 垂直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危重症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8
3
作者 雷莹 聂晟 +2 位作者 孙丹华 宾伟 徐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4-750,共7页
目的明确中国危重症住院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的流行病学现状,包括AKI的发生率、临床特征、院内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全国9家地区性中心医院2013年间所有成人危重症住院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及血肌酐检验资料,AKI诊断及分期采... 目的明确中国危重症住院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的流行病学现状,包括AKI的发生率、临床特征、院内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全国9家地区性中心医院2013年间所有成人危重症住院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及血肌酐检验资料,AKI诊断及分期采用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2012年提出的AKI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所有纳入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合并症、AKI分期、院内预后、危险因素等指标。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危重症患者共14305人,其中4298人(30.04%)发生AKI,AKI 1、2、3期患者分别为2240(52.1%)、845(19.7%)及1213(28.2%)。AKI患者死亡716人,院内死亡率为16.7%,死亡风险优势比为7.59(95%CI 6.54~8.79,P〈0.001)。随着AKI分期升高,患者住院天数延长、日均住院花费增多、死亡率升高(P值均小于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慢性肾脏病(CKD)(OR=5.45,95%CI:4.71~6.32,P〈0.001),肾外器官衰竭(OR=12.57,95%CI:11.24~14.07,P〈0.001),休克(OR=2.44,95%CI:2.01~2.96,P〈0.001),心脏手术(OR=5.96,95%CI:5.16~6.87,P〈0.001)等是危重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血肌酐变化符合KDIGO诊断标准的AKI人群中,仅有5.4%的患者出院有"AKI"诊断。结论危重症患者中AKI发生率高,预后差。AKI分期与院内预后相关,CKD、肾外器官衰竭、休克、心脏手术是危重症住院患者AKI主要的危险因素。住院期间多数AKI被漏诊,我们应提高对住院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AKI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危重症 发生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度喂养建立斑马鱼幼鱼肥胖模型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新春 刘莉 +5 位作者 戴文聪 王坤元 陈小辉 赵灵凤 黄志斌 侯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过度喂养的方法建立斑马鱼幼鱼肥胖模型。方法将7 dpf大小幼鱼随机分为30 mg/d正常喂养组和180 mg/d过度喂养组,每组100条,喂养20 d。分别测量每组幼鱼体质量、体长、BMI、TG和TCH含量,整体油红O染色、冰冻切片油红染色和H... 目的探讨利用过度喂养的方法建立斑马鱼幼鱼肥胖模型。方法将7 dpf大小幼鱼随机分为30 mg/d正常喂养组和180 mg/d过度喂养组,每组100条,喂养20 d。分别测量每组幼鱼体质量、体长、BMI、TG和TCH含量,整体油红O染色、冰冻切片油红染色和HE染色观察幼鱼肝脏病理改变。尼罗红染色活体观察幼鱼肝内脂滴和体内脂肪组织动态变化。结果过度喂养组幼鱼体质量、体长、BMI和TG含量比与正常喂养组明显增加。整体油红O染色和病理学结果显示过度喂养幼鱼肝脏脂肪变性率(89.4%)比正常喂养(20.7%)明显高,肝脏出现大泡性脂肪变性。尼罗红染色观察到过度喂养幼鱼肝内脂滴聚集;随着喂养时间延长脂肪组织聚集逐渐增多且分布部位增加。饥饿状态下幼鱼脂肪和肝内脂滴被动员消耗而重新喂养后脂肪组织重新被诱导。结论用过度喂养方法成功建立斑马鱼幼鱼肥胖模型,尼罗红染色为活体观察幼鱼脂肪和肝内脂质提供很好的实验方法,为研究肥胖提供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肥胖 肝脂肪变性 尼罗红 活体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定量诊断:有创还是无创? 被引量:6
5
作者 梁携儿 汪艳 侯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17-321,共5页
准确量化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明确疾病诊断、治疗决策、监测疗效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分析了有创及无创肝纤维化定量诊断方法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基于有创肝活组织检查的肝纤维化诊断方法已从描述性肝组织学评估发展到半定量分析... 准确量化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明确疾病诊断、治疗决策、监测疗效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分析了有创及无创肝纤维化定量诊断方法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基于有创肝活组织检查的肝纤维化诊断方法已从描述性肝组织学评估发展到半定量分析,全量化客观测量肝纤维化技术可望改善传统半定量分析方法的观察者间误差、取样误差等不足;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方法则弥补了肝活组织检查的有创性、取样误差等不足,且对疾病远期结局有较好预测价值,但对肝纤维化动态变化的监测价值仍需要肝组织学分析的平行验证。由此认为,肝纤维化的无创评估方法尚不能完全替代肝组织学检查,但在明确诊断的患者中可减少肝活组织检查次数;无创诊断方法在肝纤维化动态监测的应用能力有待更多拓展与验证,而肝组织纤维化量化诊断方法也需要进一步验证其发现与疾病长期预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活组织检查 细针 诊断技术和方法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免疫应答特点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卫彬 李咏茵 侯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858-1862,共5页
宿主的免疫应答是一把双刃剑,参与慢性HBV感染的肝损伤和病毒控制,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宿主免疫应答影响预后。简要论述了宿主免疫应答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特点,指出宿主免疫... 宿主的免疫应答是一把双刃剑,参与慢性HBV感染的肝损伤和病毒控制,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宿主免疫应答影响预后。简要论述了宿主免疫应答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特点,指出宿主免疫功能重建在持久HBV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病毒药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HBeAg/抗-HBe双阳性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欣欣 王俊洁 +4 位作者 张浩 杨年欢 袁国盛 张健 周元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78-1780,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时发生HBe Ag/抗-HBe双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HBe Ag/抗-HBe双阳性的CHB患者,其中50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65例接受恩替卡韦(E...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时发生HBe Ag/抗-HBe双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HBe Ag/抗-HBe双阳性的CHB患者,其中50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65例接受恩替卡韦(ETV)治疗。观察HBe Ag/抗-HBe双阳性发生时患者的生物化学、病毒学、血清学指标情况,以及临床转归。结果:115例患者纳入分析。PEG-IFN-α-2a组50例完成治疗后,6例(12.0%)发生HBs Ag阴转,31例(62.0%)患者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ETV组无患者发生HBs Ag阴转,23例(35.4%)患者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PEG-IFN-α-2a组HBs Ag阴转率和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ETV组(χ2=8.229,P=0.004;χ2=8.038,P=0.005)。结论:干扰素治疗出现HBe Ag/抗-HBe双阳性的CHB患者,最终发生HBs Ag阴转率和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ET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 恩替卡韦 HBE Ag/抗-HBe双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志华 何海棠 +2 位作者 胡静 付群香 骆抗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97-701,共5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就诊的HBe Ag阴性的CHB患者103例,给予PEG-IFNα-2a 135μg治疗,平均疗程...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就诊的HBe Ag阴性的CHB患者103例,给予PEG-IFNα-2a 135μg治疗,平均疗程为13个月,治疗后随访48周,在治疗及随访期间每3个月检查肝功能、HBV DNA定量。组间频数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二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103例患者治疗结束时,取得联合应答者84例,联合应答率为81.6%。随访过程中复发33例,复发率为39.3%,治疗后随访1年持续应答患者49例,持续应答率47.6%。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抗-HBe阳性是唯一的与持续应答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OR=3.69,P=0.013),HBV DNA定量、HBV基因型、前C/BCP区变异、肝脏病理等其他治疗前基线特征与持续应答无相关性。结论 PEG-IFNα-2a治疗HBe Ag阴性CHB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复发率较高;抗-HBe阳性患者的持续应答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干扰素Α-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评估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决策和疗效监测中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梁携儿 陈永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058-2061,共4页
肝纤维化/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结局,并与肝脏相关事件及远期预后相关;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延缓甚至逆转疾病进展。因此,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启动抗病毒治疗、制订治疗方案以及监测抗病毒疗效和并发症均有... 肝纤维化/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结局,并与肝脏相关事件及远期预后相关;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延缓甚至逆转疾病进展。因此,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启动抗病毒治疗、制订治疗方案以及监测抗病毒疗效和并发症均有重要意义。半定量组织学评分系统是公认的肝纤维化程度评估方法,是乙型肝炎启动抗病毒治疗的重要依据,也是疗效监测的普遍手段,而形态学和结构学全定量方法可提供更客观的组织学肝纤维化评估,可望弥补传统半定量评分的主观性不足;无创肝纤维化评估方法可减少而不会完全替代肝组织学检查,其作为启动治疗决策的界值尚未达成共识,但可提供更丰富的疗效及远期预后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活组织检查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妊娠转归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秀珍 陈嘉棉 周秋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32-1736,共5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后母婴结局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5年9月)南方医院SLE妊娠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疾病缓解-轻度活动组(SLEDAI≤9分)和中-重度活动组(SLEDAI〉9分)妊娠结局...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后母婴结局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5年9月)南方医院SLE妊娠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疾病缓解-轻度活动组(SLEDAI≤9分)和中-重度活动组(SLEDAI〉9分)妊娠结局、母婴并发症,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66位SLE患者共妊娠69次,确诊SLE时平均年龄22.9±5.1岁;妊娠时SLE平均病程4.1±3.6年;妊娠期间45例(65.2%)接受药物治疗,44例(63.8%)应用糖皮质激素,其中27例(39.1%)剂量小于20 mg/d,17例(24.6%)剂量高于20 mg/d,19例(27.5%)应用羟氯喹,孕期SLEDAI最高评分平均为6.8±7.4分。同病情缓解-轻度活动组相比,中-重度活动组胎儿丢失率[12(54.5%)vs 12(25.5%)]高于前者,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073.0±778.7)g vs(2817.8±533.7)g]低于前者(P〈0.05);中-重度活动组SLE新发[9(40.9%)vs 6(12.8%)]、高血压[12(54.5%)vs 3(6.4%)]、活动性狼疮肾炎[22(100%)vs 4(8.5%)]、肺部感染[5(22.7%)vs 2(4.3%)]、肾功能不全[8(36.4%)vs 2(4.3%)]多于病情缓解-轻度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狼疮肾炎(OR=6.10,95%CI:1.43-25.96)是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LE患者孕期狼疮中-重度活动增加胎儿丢失、母亲并发症的发生,活动性狼疮肾炎是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狼疮患者妊娠转归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妊娠期间应定期监测SLE患者各项指标,合理用药,控制狼疮活动,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妊娠 不良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纤维化及其组织学量化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艳 侯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2296-2302,共7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正逐渐成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发生的首要原因。组织学肝纤维化可能是目前对NAFLD预后进行判断的最重要独立影响因素。NAFLD相关肝纤维化在肝病进展中具有与其"代谢性"病生机制紧密相关的特征:其发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正逐渐成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发生的首要原因。组织学肝纤维化可能是目前对NAFLD预后进行判断的最重要独立影响因素。NAFLD相关肝纤维化在肝病进展中具有与其"代谢性"病生机制紧密相关的特征:其发生发展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年长等主要因素显著相关;其组织学分布、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组织学特征的关联性也不同于其他主要肝病。在已有组织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准确量化分析NAFLD相关肝纤维化对于疾病分层、疗效观察以及新型诊疗工具研发可能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硬化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6
12
作者 肖芷琪 周福元 +1 位作者 周彬 杨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与α干扰素在不同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治疗48周后的疗效,为临床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69例CHB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及基线ALT水平分组,分析治疗48周后不同治疗方案、...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与α干扰素在不同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治疗48周后的疗效,为临床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69例CHB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及基线ALT水平分组,分析治疗48周后不同治疗方案、不同基线ALT水平的病毒学应答率、HBeAg转阴率、HBsAg下降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①病毒学应答情况: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在基线ALT≤5倍正常值上限(ULN)(组1)、5~10×ULN(组2)、>10×ULN(组3)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3.3%、91.4%、95.5%,α干扰素组则分别为19.7%,40%,42.9%,不同治疗方案之间及不同ALT水平组之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BeAg转阴情况:恩替卡韦组的组1、组2、组3在治疗48周后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8.3%、16.7%、35.5%,而α干扰素组分别为1.8%、41.9%、38.1%,对比同一治疗方案不同ALT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析同一ALT分组不同治疗方案,仅在组2中两种治疗方案的HBeAg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BsAg下降情况:恩替卡韦组在基线ALT≤5×ULN组和>5×ULN组的HBsAg小于200 U/mL率分别为2.5%、13.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α干扰素组则分别为30.6%、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ALT分组两种治疗方案的HBsAg小于200 U/mL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在各个ALT组均较α干扰素组有更高的病毒学应答率。在基线ALT5~10×ULN组中,α干扰素组的HBeAg转阴率高于恩替卡韦组。对于HBsAg下降情况,α干扰素组在各个ALT组均较恩替卡韦组有更好的效果,而同一治疗方案不同ALT组中,基线高ALT水平(ALT>5×ULN)组的疗效均优于基线低ALT水平(ALT≤5×ULN)组。因此,建议基线ALT水平在5~10×ULN的患者优先选择α干扰素治疗,而基线ALT水平≤5×ULN、>10×ULN的患者选用恩替卡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Α干扰素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相关关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Monte Carlo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剑龙 陈方尧 +2 位作者 李丹玲 周基元 陈平雁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7-420,共4页
目的旨在提出一种Monte Carlo模拟方法,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计算机模拟,并运用其相关系数估计值的均方根误及偏差对该模拟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进而探讨分析具有相关关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数据时单样本Youden指数u检验... 目的旨在提出一种Monte Carlo模拟方法,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计算机模拟,并运用其相关系数估计值的均方根误及偏差对该模拟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进而探讨分析具有相关关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数据时单样本Youden指数u检验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将诊断试验的四格表资料看成来自服从四元正态分布总体的样本,借助R语言的mvrnorm函数产生四格表资料,其满足灵敏度和特异度之间的总体相关系数。计算相关系数估计值的均方根误及偏差,并计算Youden指数u检验的第I类错误率与检验效能。结果相关系数估计值的均方根误及偏差均较小。当相关系数ρ为0时,u检验能很好地控制犯第I类错误的概率;然而,当ρ不是0时,u检验的结果偏保守,并且随着|ρ|的增加,其结果偏离0.05更甚。结论本文提出的具有相关关系灵敏度和特异度的M onte Carlo模拟方法能真实地反应灵敏度和特异度之间的相关性;当相关性强时,Youden指数u检验的前提假设不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系数 MONTE CARLO模拟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4调控糖代谢相关基因LDH-A诱导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 被引量:7
14
作者 蔡志煅 陈果 +4 位作者 付欣 叶剑恒 李博伟 江敏耀 钟惟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6-519,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4(IL-4)对前列腺癌细胞糖代谢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IL-4处理前列腺癌细胞PC3,利用RT-q PCR、Western Blot、细胞增殖实验(CCK-8)以及乳酸测定实验,观察IL-4对乳酸脱氢酶A(LDH-A)的变化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经...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4(IL-4)对前列腺癌细胞糖代谢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IL-4处理前列腺癌细胞PC3,利用RT-q PCR、Western Blot、细胞增殖实验(CCK-8)以及乳酸测定实验,观察IL-4对乳酸脱氢酶A(LDH-A)的变化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经过IL-4处理的前列腺癌细胞PC3,LDH-A的m RNA表达量(P<0.05)、蛋白表达量(P<0.05)明显升高,并促进PC3细胞的增殖(P<0.01)和乳酸产生(P<0.01)。结论:IL-4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的糖代谢,上调糖代谢相关基因LDH-A的表达,从而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4 LDH-A 前列腺癌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系统治疗对不可切肝细胞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文利 杜阳峰 +9 位作者 袁国盛 臧梦雅 朱培琳 李榕 陈泳如 苏开妍 李祺 胡晓云 庞桦进 陈锦章 《中国肿瘤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135-1141,共7页
目的:探索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为基础的不同方案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uH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 目的:探索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为基础的不同方案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uH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基于TACE治疗的555例uHCC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TACE组(n=317)、TACE+TKIs组(n=66)、TACE+ICIs组(n=33)、TACE+TKIs+ICIs组(n=139)。在亚组分析中,根据不同的联合时间将TACE+TKIs+ICIs组分为“TACE前”和“TACE后”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OS的预后因素。结果:TACE+TKIs+ICIs组获得最长的OS(21.9个月,95%CI:17.2~26.6,P=0.030)和PFS(8.3个月,95%CI:7.3~9.3,P=0.004)。在亚组分析中,“TACE后”组比“TACE前”组获得更长的OS(26.8个月vs.19.2个月,P=0.011)。TACE组、TACE+TKIs组、TACE+ICIs组、TACE+TKIs+ICIs组的ORR分别为32.8%、41.1%、42.4%、52.5%(P=0.001),DCR分别为59.6%、71.2%、69.7%、82.7%(P<0.001)。不良反应事件与既往研究相似。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数量、肝外转移及治疗方案是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TKIs或ICIs可以提高TACE治疗uHCC患者的OS和PFS,TKIs+ICIs联合TACE生存获益更佳。首次TACE术后3个月内联合“TKIs+ICIs”治疗方案的总生存期获益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总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小鼠模型肝内趋化因子CXCL13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锦红 何选秋 +4 位作者 王卫彬 周扬 郑新春 唐利波 侯金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5-359,共5页
目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肝内趋化因子CXCL13表达显著增加,但其来源和机制尚不明确。文章旨在通过建立PBC小鼠模型,探索PBC小鼠肝内趋化因子CXCL13的表达及其主要来源细胞。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57BL/6小鼠分为实验组[n=20,... 目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肝内趋化因子CXCL13表达显著增加,但其来源和机制尚不明确。文章旨在通过建立PBC小鼠模型,探索PBC小鼠肝内趋化因子CXCL13的表达及其主要来源细胞。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57BL/6小鼠分为实验组[n=20,腹腔注射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2次/周,共12周)]和对照组(n=10,腹腔注射,系同实验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AMA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原位灌注酶消化结合磁珠分选法分离小鼠肝内Kupffer细胞、肝血窦内皮细胞以及肝内淋巴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以及上述细胞亚群CXCL13 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小鼠血清AMA水平随建模时间延长逐渐上升,首次注射Poly I:C后第4、8、12周阳性率分别为5.9%、52.9%以及76.5%,而对照组小鼠血清AMA水平在整个建模过程中均呈现较低水平,仅在第12周时有2只小鼠AMA水平略高于阳性界值。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肝组织HE染色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肝内汇管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而对照组小鼠肝内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小鼠Kupffer细胞、肝血窦内皮细胞的分离纯度分别为76%~80%、68%~72%。与Kupffer细胞CXCL13 mRNA表达[2.34(0.22-8.64)]比较,肝血窦内皮细胞、肝内淋巴细胞表达下降[0.27(0.03-1.64)、0.05(0-0.22),P<0.05]。结论 Poly I:C诱导建立的PBC小鼠模型中肝内升高的趋化因子CXCL13主要来源于Kupffer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Poly Ⅰ:C KUPFFER细胞 CXCL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转基因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表型特点及干扰素α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严鑫 钟锐华 +5 位作者 刘锦红 周扬 唐利波 李咏茵 刘光泽 侯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0-874,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表型特点及干扰素α对其病毒学指标和免疫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选取HBV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采用ELISA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血清HBs Ag和HBc Ab水平及两组小鼠血清IL-21及IL-6水平...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表型特点及干扰素α对其病毒学指标和免疫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选取HBV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采用ELISA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血清HBs Ag和HBc Ab水平及两组小鼠血清IL-21及IL-6水平,分离肝、脾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和CD19+B细胞频数;给予9只HBV转基因小鼠重组鼠源性干扰素α(rm IFN-α)皮下注射,同时9只HBV转基因小鼠相应注射PBS,观察其血清HBs Ag、HBV DNA、IL-6、IL-21水平的变化以及外周血CD4+T和CD19+B细胞频数变化。结果 HBV转基因小鼠的血清HBs Ag水平较高并能检测到HBc Ab,其血清IL-21及IL-6水平较WT小鼠显著升高(P<0.05);HBV转基因小鼠外周血、肝脏以及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频数较WT小鼠均明显低下(P<0.05),但其肝脏CD19+B细胞频数明显高于WT小鼠(P<0.05);HBV转基因小鼠肝内CD4+T细胞频数与血清HBs Ag水平呈负相关,而肝内CD19+B细胞频数与血清HBc Ab水平呈正相关;rm IFN-α处理可显著提高HBV转基因小鼠外周血CD4+T和CD19+B细胞频数以及血清IL-6水平(P<0.05)。结论 HBV转基因小鼠体内淋巴细胞亚群频数异常,外源性干扰素α可通过调节淋巴细胞亚群频数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转基因小鼠 干扰素Α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8
作者 袁倩 刘友华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肾脏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其特征是炎症细胞浸润、肌成纤维细胞激活和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最终导致肾脏正常结构破坏,形成疤痕组织.肾脏纤维化包括4个相互重叠的过程:持续的炎症,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 肾脏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其特征是炎症细胞浸润、肌成纤维细胞激活和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最终导致肾脏正常结构破坏,形成疤痕组织.肾脏纤维化包括4个相互重叠的过程:持续的炎症,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组装和沉积,肾小管萎缩和毛细血管丢失.肾脏纤维化通常呈局灶性分布,提示局部组织微环境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活化的肌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的胶原蛋白、纤连蛋白和蛋白聚糖,它们通过相互化学交联,从而抵抗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降解.肾小管萎缩和毛细血管丢失显著加速肾脏疤痕组织的形成.笔者将简要讨论在肾脏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组织微环境的改变,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和激活,细胞外基质的产生、组装和调控,以及肾小管与毛细血管损伤对肾脏纤维化进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纤维化 肌成纤维细胞 WNT/Β-CATENIN 细胞外基质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2b高表达的成纤维细胞破坏肠道黏膜屏障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姝喆 成燕玲 +8 位作者 朱云 唐芮 古建标 兰林 何志华 刘丹琼 耿岚岚 程旸 龚四堂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6-212,共7页
目的 探讨WNT2b高表达成纤维细胞破坏肠黏膜,促进炎症性肠病(IBD)进展的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细胞共培养及条件培养,构建成纤维细胞对Caco-2细胞的作用模型。实验组为加入20%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或与WNT2b高表达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对照... 目的 探讨WNT2b高表达成纤维细胞破坏肠黏膜,促进炎症性肠病(IBD)进展的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细胞共培养及条件培养,构建成纤维细胞对Caco-2细胞的作用模型。实验组为加入20%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或与WNT2b高表达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对照组为不含条件培养基或与野生型成纤维细胞共培养,通过跨膜电阻和荧光黄渗透率测定,评估Caco-2细胞屏障通透性的变化。与WNT2b高表达或对照肠道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后,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aco-2细胞β-catenin入核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ZO-1、E-Cadherin等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情况。采用DSS(葡聚糖硫酸钠)对C57小鼠进行类IBD肠炎造模,实验组使用Salinomycin(5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为对应溶剂生理盐水,分别对小鼠进行处理,评价该抑制剂对肠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WNT2b基因可致成纤维细胞分泌WNT2b蛋白显著增加,并促进Caco-2细胞β-catenin入核(P<0.01),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降;Caco-2细胞中敲低FZD4表达可逆转这一作用。Salinomycin可明显减轻对DSS小鼠肠道炎症并使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增多。结论 WNT2b高表达成纤维细胞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是治疗IBD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成纤维细胞 WNT2b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调控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骨架系统抑制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挺 何铭垣 +4 位作者 李忠豪 王德奖 徐颖怡 吴炜 燕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57-1363,共7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对代谢综合征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与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et刺激转染了EGFPCLIP170或EGFP-Pdlim5质粒的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观察pAMPK、pCLIP-170、pPdlim5等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的微管系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对代谢综合征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与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et刺激转染了EGFPCLIP170或EGFP-Pdlim5质粒的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观察pAMPK、pCLIP-170、pPdlim5等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的微管系统及肌动蛋白骨架系统的变化。对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行划痕实验,用Met梯度浓度(0、0.5、1 mmol/L)刺激细胞8 h,观察划痕愈合情况,评价各组细胞迁移能力。对ApoE-/-小鼠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糖尿病,之后予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代谢综合征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治疗组(Met组,n=12)给予Met灌胃干预,对照组(Control组,n=10)予生理盐水。造模8周后提取动物主动脉全长及根部分别行油红O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评价小鼠主动脉斑块内平滑肌细胞的异位迁移和脂质沉积情况。结果小鼠主动脉平滑肌在Met处理后肌动蛋白骨架系统形态发生改变,应力纤维增粗,黏附斑增强,细胞的迁移运动受到明显抑制(P<0.05),但Met对微管骨架系统无明显影响;动物实验显示:在造模8周后,主动脉根部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示Met组平滑肌细胞迁移运动受到抑制,异位扩散程度较Control组明显降低,油红O染色示Met组脂质沉积较Control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二甲双胍通过调控细胞肌动蛋白骨架系统,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运动,从而抑制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 细胞迁移 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